第2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今年秋,本王再次發動荊州討伐之戰,貴派能確定金陵城的唐王府,會無力抵擋?”柴威不太相信啊。

  在柴威看來,經過了這五年的休養,那金陵城的唐王府應該是底子更深厚才對。

  要知道,五年前,他去進攻荊州,那是因為唐王劉平安初上位,根基不穩。結果,沒取得成果。

  這益州,益守難攻,卻也是成了柴威節度使的困龍之局啊。

  “節度使大人,師門有把握唐王府此時,應該已經內亂橫生了。”

  道姑的話,柴威只信了三分,他問道:“原由呢?還望賜教。”

  “我派長輩當年練了一條水龍,獻給了前代唐王。到如今,那水龍的龍氣應該消耗殆盡了。”道姑解釋了話,道:“龍氣最是剛烈,如果唐王一系能列為天子,還可能抵得住反噬之禍……”

  “可如今,唐王只是唐王……”

  一個諸侯王,可不是天子……

  而且,離天子也還遙遠著。

  柴威聽得此話後,心頭對斜月閣是起了大戒心。

  在柴威看來,這些修行人,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啊。

  第142章

  長興十五年的暑末時分,趙子殷升官了, 從封城一個小縣城的七品縣令, 升為了英德郡的五品太守。

  而原來英備郡太守趙籙,則從英德郡的五品都指揮使, 升為了殿前主力軍的三把手, 成為了三品殿前都指揮使。

  這一年的夏, 米國舅被解職歸家, 而米氏一族在朝堂上的官員, 或明長暗降去了地方, 或是被查出了貪污受賄,輕者如米國舅一般被解職歸家, 重者被充軍流放。

  總之,金陵城在這一個夏天,那是跟著米國舅一黨的官員,倒也血霉。唐王劉平安的手段,是又狠又辣。如果有異議的官員, 有把柄就是按律處置,沒有把柄的一律是明升暗降去了清水衙門當閒差。

  那午門外,血染了一地,冤死鬼是少不了的。

  至秋, 益州再度興兵來犯。

  唐王劉平安的身體, 已經快撐不住了。這等軍情凶凶之時,趙籙是請戰了。此時,瞧著風波詭雷的金陵城, 趙籙恨不能趕緊離開。哪怕升官了,趙籙也是覺得跑路了,去找戰更安全些。再留在了金陵城,他都擔心被唐王的大掃帚掃過時,一不小心成了被剪除的對象啊。

  要知道,趙家也是米國舅的親戚。

  當然,趙籙更知道,那是因為趙家一直在外,而沒有留於金陵城。在唐王眼中,趙家於金陵城內,根基不深。

  再加上,趙家在英德郡經營日久,這是擔心把趙家逼狠了,會出亂子嘛。

  趙籙請戰,唐王劉平安准了。

  在唐王眼中,趙籙算得一員福將。總之,回回打仗沒吃虧。

  九月天清氣爽時,趙籙是得勝歸來。

  趙籙覺得他的運氣不錯,這一戰,莫名奇妙的他居然大勝特勝。至於益州兵馬為何突然攻勢兇猛之時撤軍,趙籙也是摸不著頭腦。

  不過,這不妨礙了,趙籙頭一回領大軍參戰,得了大勝的名頭。

  挾勢歸金陵城,趙籙升官了。

  從殿前主力軍都指揮使,長了一級,成了殿前主力軍副都點檢,這個殿前主力軍的二把手。至於點檢之位嘛,唐王劉平安暫時還沒有任命,自己領著殿前主力軍點檢的虎符。

  原由嘛,就是米國舅解職後,唐王劉平安心頭有好幾個中意人選,暫時還沒有決定好究竟選哪一個?

  在十月初時,唐王劉平安暈厥於唐王府的政事堂中。

  整個王廷的朝臣們,俱是震驚。

  次日,唐王傳召,將庶長子記名於嫡妻李氏名下,爾後,立膝下唯一的兒子為唐王世子。並且,還為世子選了五位顧命大臣。

  世子太傅李由,李王妃的親爹。

  樞密使王博,政事堂的一把手。

  禁軍一把手,禁軍都指揮使程燦。

  侍衛司主力軍一把手,侍衛司馬步軍都指揮使司馬達。

  至於說趙籙這個殿前主力軍的副都點檢嘛,就是一個悶頭干聽王旨,然後,磕頭的命兒。

  又三日,唐王劉平安逝。世子劉定義登位,成為了新的唐王。這一年,長興十五年的十月。

  雖說,趙籙是殿前主力軍的二把手,不過嘛,介於一把手沒認命,所以,他是實際主持了殿前主力軍的當家人。而且,在金陵城裡,趙籙也找到了老前輩,那便是他爹的好兄弟,趙籙本人得叫一聲郭伯父的郭崇簡。

  郭崇簡這些年裡,爬得還挺快的。

  這不,都是當上了禁軍的三把手,禁軍都虞候。

  有了郭伯父的幫忙,趙籙在軍方里,也是混得如魚得水。可以說,這禁軍和殿前主力軍嘛,他都是能拿主意的。

  至於說,侍衛司主力軍嘛,呵呵,就跟趙籙有點不對付了。

  要說,原由也挺簡單的。那便是太傅李由看趙籙不順眼。這金陵城三大軍中,趙籙一個二十五的青年,在這等老臣眼裡,就是一個毛頭小子,眼熱趙籙爬得太快,這是心中憤憤不平嘛。

  特別是趙籙順著郭伯父的介紹,一頭奔向了樞密使王博的麾下後,太傅李由的心腹,侍衛司主力軍的一把手司馬達,自然就是有針對的指向了趙籙。

  至於為何不指向了郭崇簡,一來是郭崇簡的資歷夠深,二來嘛,禁軍一把手程燦也是顧命大臣。這李由還得賣程燦的面子,不敢開罪了禁軍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