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反正杜明月是打定了主意,暗裡給長子去信,要長子那邊盯緊了這個不省心的弟弟。

  “娘喲,您真好。”

  “哈哈,我巴不得去大哥那兒,建功立業,到時候,兒子也給娘掙個誥命啥的。”

  對於簡三爺的話,杜明月挺無語的。好吧,她的夫君和長子,已經給她掙了誥命了。她真不需要三兒子再去掙勞子誥封來的。

  就在趙家的簡三爺跳脫著離了封城,去了宋城後,趙宅似乎恢復了往常的悠哉。

  如此一愰,便是五年過去。

  簡三爺終於娶妻了,而這位娶的媳婦,既不是他當初以為的高門大戶,也不是小家碧玉。而是一位巾幗英雄,一位從山大王到女軍使的武力值雄厚的俏姑娘。

  對於三媳婦,趙子殷不太滿意。

  不過,杜明月很滿意。

  雖說,這三媳婦的身份,說出去確實那啥了一點。不過,衝著這姑娘能鎮壓了她家的簡三爺,杜明月對這個兒媳婦就服氣了。

  啥鍋配啥蓋,這王八跟綠豆兒,就是一對嘛。

  瞧瞧,杜明月想著她家三小子,跟三媳婦婦唱夫隨,一起鏘鏘去戰場,多配啊。

  這一年,長興十五年,杜明月四十歲整。

  在夏日炎炎,最是天氣熱時,金陵城突然來了聖旨,召趙家的長子趙籙帶兵到唐王府述職。

  消息很突然,趙籙雖說沒有心理準備,不過,還是挺配的。

  只待他已經起程離開宋城後,才是有小廝來封城傳信,給趙子殷這個趙家的家主說了趙太守前往金陵城一事。

  遙望金陵城,趙子殷心頭是沉甸甸的。

  趙家在金陵城,是有關係的。

  對於米振元這位國舅爺,還有唐王劉平安之間的某些明爭暗鬥,趙子殷和長子趙籙都是心頭有數。

  說起來,這跟當年荊州一戰,那唐王繼位初的一場慘勝不無關係。

  那一回,趙籙是救駕了,救了唐王劉平安一命。可那一回,唐王劉平安到底還是被敵方中軍突襲,肩上中了一箭。

  當時,為了穩定軍心,唐王劉平安是帶傷作戰。戰後,卻是落下了病根。

  這五年來,因為體虛的原故,唐王府的權威就有些暗弱了。

  趙籙進京後,第一件事情自然是去唐王府報到。不過,他本人的暗哨還是傳遞來了金陵城的一些暗流。

  比如說,最近金陵城,有一波的流言。

  “點檢當天子。”

  看著小紙條上,那五個字。

  趙籙是不信的。

  不過,隨即又一想,趙籙恍然大悟。

  唐王這是要收米國舅的權柄了。這殿前主力軍的一把手點檢之位,可不就是在這位米國舅的手中嘛。

  而殿前主力軍,可是金陵城裡,最大的軍方勢力。可以說,這也是唐王府權威的體現。趙籙琢磨著,是不是唐王對米國舅已經忍無可忍?

  準備讓他這樣的外鎮兵馬來金陵城鎮場子,然後,自然是借勢收了米國舅的權柄。畢竟,趙籙來金陵城後,就是知道了,入金陵城的人,可不止他這一方啊。

  這唐王管轄下的各地郡兵頭領們,是全部請來了金陵城,這一盤棋,可不小啊。

  唐王府內,唐王劉平安正在書房的小榻上,半躺著。

  而唐王的身側,他準備的醫師正在為他診脈。

  “本王的身體,還是撐多久?”

  說話間,唐王劉平安是咳嗽起來。突然,他是臉色顯出了潮紅色,然後,他抽了帕子捂住嘴,連咳三聲後,臉色再是轉為青白一片。而等他放下了帕子時,那絹布的中央,赫然是一團的血漬。

  “臣下無能,殿下最多還能撐三個月。”

  醫師也挺無奈。他是大夫,不是神仙。這世間,醫者不過救醫治病,卻是治不了命啊。

  “本王知了……”

  “關於本王的病情,不能外漏,若有遺失,全家皆斬。”

  關於病情,唐王劉平安自然是隱瞞著的。畢竟,他年紀尚才二十三歲,他膝下唯一庶長子是三歲小兒。

  這等危機之時,他的病情,哪敢宣之眾人之口。

  在醫師退出了書房後,又是靜臥了小會兒,唐王劉平安才是強撐起身子,半坐了起來。在那兒坐著,他在沉思著,如何給他那三歲的庶子,留下一線生機。

  唐王府的基業,是劉家幾代人的奮鬥,若是在他的手中敗亡,劉平安覺得他就是死了,也沒臉見列祖列宗。

  “舅父,看來,我這外甥是容不得米氏一族了。”

  “點檢當天子……”

  “呵呵……”

  米氏在兩代唐王的姑息里,已經成長的太快了,也勢力太磅礴了。唐王劉平安哪敢把這等危害了他家祖宗基業的禍根留下來。

  就算要留,也得斷掉了米氏一族的臂膀,讓米氏沒有翻身之地,才可能給米氏一族留下活命之機。要不然,尾大不掉的米氏一族,就是扎在唐王府心間的一根毒刺,隨時都可能要了劉氏一族的命。

  就在唐王劉平安想著如何乾脆利落的剪除了,他親舅舅米振元的家族勢力時。

  益州,柴威節度使的府內。

  書房裡,柴威的跟前,立著一個修行的道姑。

  而這道姑,卻是蜀中有名的斜月閣傳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