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開始,所有人都覺得玉米香甜軟糯,真是人間美味。

  可是吃多了之後,漸漸的就覺得膩味了。

  慢慢的,村民們對於玉米,也沒有那麼狂熱了。

  到了現在,大家也會時不時的吃些玉米,但是,已經不像之前那樣,一天三頓的吃了。

  「周家嬸子,這玉米也能用石磨磨嗎?」

  有心急的村民,一見到麻布袋裡的玉米,就迫不及待的向蘇念發問。

  「當然了!玉米曬乾後,把玉米粒剝下來,去掉上面的皮,放進石磨磨一磨,就能變成玉米面,玉米面不管是做窩頭還是做餅子,都非常好吃。」

  村民們還不知道蘇念所說的「窩頭」是什麼模樣,但是都一致的認為,蘇念所說的,肯定是對的。

  只要蘇念說好吃,那就一定是好吃的東西。

  其實,蘇念看見自己家中堆積成小山的玉米,也發愁。

  後來靈機一動,就想到了磨成玉米面。

  玉米面的做法多種多樣,可比單純的啃玉米豐富多了。

  「周家嬸子,你快教一教我們,怎麼磨玉米面吧!」

  聽說了玉米面的優點,村民們期待蘇念的下一步行動。

  「這個一點兒也不難,只要把曬乾的玉米粒,放進石磨里,慢慢磨就好了,磨的越細越好,要是太粗了,做成了窩頭,吃下去可得割喉嚨里。」

  蘇念一邊說著,一邊慢慢把玉米粒放進了石磨上的小洞,一邊拉動石磨,慢慢轉圈。

  沒一會兒的功夫,玉米粒就變成了黃澄澄的玉米面,堆積在下面的空槽里。

  有積極的村民,主動上前,接過了蘇念手裡的活,親自上手開始拉磨。

  沒一會兒的功夫,一小袋的玉米粒就被磨完了,變成了一小袋的玉米面。

  這是第一道玉米面,還比較粗糙。

  為了得到更細膩的玉米面,蘇念把磨過一道的玉米面,又加入了石磨,第二遍研磨。

  很快,蘇念又得到了更細膩的玉米面。

  趁著村民們磨玉米面的功夫,蘇念向大家分享著玉米面的做法。

  圍著蘇念的村民,聽得那叫一個認真。

  凡是涉及到吃的東西,就沒有人會走神。

  蘇念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被大家牢記在心。

  每個人都在盤算著,要借用石磨,把自家的黃豆和玉米磨一磨。

  不管是豆腐還是玉米面,他們都想要。

  「其實,石磨的作用還有很多,大米磨成米漿,做成腸粉也很好吃,豌豆磨成豌豆漿,還可以做成涼粉,夏天用來涼拌,最是開胃了。」

  說起石磨的用處,蘇念侃侃而談。

  一旁的村民們都聽傻了。

  沒想到,大米和豌豆都能磨,而且還可以做成那麼多種好吃的。

  怎麼他們以前就不知道呢?

  還是周家嬸子厲害,什麼東西都會做。

  村民們對蘇念的崇拜,又上了一個階梯。

  「周家嬸子,照你所說的,黃豆、玉米、大米、豌豆都可以磨,大家肯定都想試一試,可石磨只有一個,大家可怎麼分吶?」

  作為村長的馬老三想的更長遠一些。

  萬一以後因為石磨的使用,大家爭執起來,那可就不好了。

  「這個你就放心吧!我家勤年和他的師傅——朱先生,已經著手在做一批石磨了,要不了幾天時間,就能做出來十個新的石磨。要是還不夠,他們還能繼續做。」

  這個問題,蘇念早就考慮過了。

  當初去山上運石頭,就運回來了很多。

  有了做第一個石磨的經驗後,周勤年和朱見陽的速度,那是一日千里。

  現在,只需要一些打磨的功夫,就能把新石磨做好了。

  保證到時候,每家每戶都能用得上。

  「那可真是太好了!」

  蘇念的話,讓馬老三喜出望外。

  想到不久後,自己也能吃上各種各樣新鮮的吃食,馬老三高興的眼睛都眯成了一道縫。

  第二百一十七章 張青山回來了

  五天後,馬家村和楊家村禮堂前面的空地上,搭起了一個簡易的棚子。

  棚子裡,整齊的擺放著十個石磨。

  每個石磨前,都有村民在使用。

  他們有的在磨黃豆,有的在磨玉米,一邊忙碌著,一邊聊著天,十分的熱鬧。

  朱見陽特意來到禮堂前,看見大家用石磨非常的熟練,心裡很是高興。

  對於他來說,自己做出來的東西,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可比給他銀子要來的開心多了。

  同時,他也在想,要是能夠把石磨推廣到整個大興,讓所有的百姓都學會磨黃豆、磨玉米,那就好了。

  可惜,如今的他,遠離廟堂,無法在朝中發言。

  這樣的好東西,也只能在青連山里,給馬家村和楊家村的村民們用一用了。

  「朱先生!朱先生!」

  遠遠的,傳來了一道親切的呼喚聲。

  朱見陽聞聲而去,一轉頭,就看見了向他跑過來的張青山。

  「青山!你這麼快就來了?」

  朱見陽見到張青山,很是驚喜。

  「是啊!我收到了周家嬸子的信,馬上就快馬加鞭趕過來了!」

  這一次,張青山獨身趕來青連山,並沒有帶旁人。

  快馬加鞭,走了小半天,就從邊關來到了青連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