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頁
上皇收回手,自嘲地笑了笑,誰都清楚自己在此時該表明的立場,跟紅頂白,人走茶涼本是常情,就算他曾經身為帝王也不會成為例外。
「臣李德安參見上皇,奉皇上之命,迎上皇回宮。」李德安的聲音傳入車中。
「嗯。」上皇淡淡地應了一聲,就聽見李德安在馬車外吩咐著御林軍護送車駕入城,馬車過了內城東門再慢悠悠地向著皇宮方向去。他有幾分疲憊地閉上了眼,忽然聽見馬車外有笛簫之聲幽幽合鳴,不知是誰哀傷在唱:「……是寡人昧了他誓盟深,負了他恩情廣,生拆開比翼鸞凰。說什麼生生世世無拋漾,早不道半路里遭魔障……」
他一怔,忍不住側耳細聽,那歌聲曲聲隱隱約約,隨著馬車的前行越來越近。
「……恨寇逼的慌,促駕起的忙。點三千羽林兵將,出延秋,便沸沸揚揚。甫傷心第一程,到馬嵬驛舍傍。猛地里爆雷般齊吶起一聲的喊響,早子見鐵桶似密圍住四下里刀槍。惡噷噷單施逞著他領軍元帥威能大,眼睜睜只逼拶的俺失勢官家氣不長,落可便手腳慌張……」
他放在膝上的雙手忍不住輕輕顫抖起來,那一夜的埋玉之傷,那一夜的香消之痛,在一年後的今日,在這哀傷的曲聲中,全數湧上了心頭。
「……恨只恨陳元禮呵,不催他車兒馬兒,一謎家延延挨挨的望;硬執著言兒語兒,一會裡喧喧騰騰的謗;更排些戈兒戟兒,不哄中重重疊疊的上;生逼個身兒命兒,一霎時驚驚惶惶的喪……」
「這是哪裡在唱《長生殿》?」他忍不住出聲問行在車外的李德安。
「回上皇的話,前面是家酒樓,大約正在唱堂會。」李德安在馬車外回答,「要不,臣派人去讓他們別唱了。」
「過去看看。」他卻是道。
「是。」李德安領命之後,立刻吩咐馬車改道那家酒樓門前停下。上皇掀了車窗簾向酒樓里看去,就見大堂之中搭著一個戲台,正唱著《長生殿》里的一出《哭像》,有一人龍袍長髯扮著唐明皇作哀哭狀,「……兀的不痛殺人也麼哥,兀的不痛殺人也麼哥!閃的我形兒影兒,這一個孤孤淒淒的樣。寡人如今好不悔恨也!」
上皇坐在馬車裡遠遠看著那戲台上痛心疾首的帝王,聽他聲聲在唱:「……羞殺咱掩面悲傷,救不得月貌花龐。是寡人全無主張,不合啊將他輕放……」
逝去佳人的音容笑貌在記憶里緩緩浮現,那一頻一笑,舉手抬足,仿佛就在昨日,似乎就在眼前。
戲台上,那帝王還悲聲在唱:「……我當時若肯將身去抵搪,未必他直犯君王;縱然犯了又何妨,泉台上,倒博得永成雙……」
他慘然地笑了一下,只覺得有一種鑽心的痛蔓生在心間,只因他心知縱然時光倒流,再回到「埋玉坡事變」那一夜,他依舊會怯懦。他一直都知道他愛自己遠勝一切,可那無法阻止的愧疚註定要吞噬他餘下的時間。
「……如今獨自雖無恙,問餘生有甚風光!只落得淚萬行,愁千伏!」那戲台上的帝王再度悲哭,「我那妃子呵,人間天上,此恨怎能償……」
「走吧。」他對恭敬地立在馬車旁的李德安道。
「是。」李德安抬眼仔細看了上皇一眼,卻驚訝地看見上皇的頭髮竟已全白似雪,悽苦的紋路漫漫橫生在他頰額上,東海行宮不過一年,他卻似蒼老了十年。就見他最後看一眼戲台上那再如何悲痛卻依舊獨自活下來的帝王,放下了手中的車窗簾。
夕陽西沉,濃厚的烏雲在十一月初的寒風中漫捲而來,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整座金陵城變得朦朧,仿佛瀰漫著一層輕薄的灰。馬車在這朦朧之中再度啟行,在滾滾車輪聲中駛向那座冰冷浮華的宮殿。空冷的長街上只余那悲涼的戲詞仍飄蕩在寒風裡——
「……熱騰騰寶香,映熒熒燭光,猛逗著往事來心上。記當日長生殿裡御爐傍,對牛女把深盟講。又誰知信誓荒唐,存歿參商!空憶前盟不暫忘。今日呵,我在這廂,你在那廂,把著這斷頭香在手添悽愴……」
「……碧盈盈酒再陳,黑漫漫恨未央,天昏地暗人痴望。今朝廟宇留西蜀,何日山陵改北邙。寡人呵,與你同穴葬,做一株冢邊連理,化一對墓頂鴛鴦……」
***
前日方下過一場大雪,梨園裡放眼皆是皚皚雪色,楚玄回到金陵城之後,突然下旨將查封的大墨府賜給了芙蓉班。芙蓉班就將大墨府與梨園相鄰的那道高牆拆除,兩府並為一府,又拆掉了原大墨府花園裡的幾處房屋,新建了一座大戲樓。這座紅漆琉璃瓦的大戲樓里正有陣陣曲聲傳出——
「……宿恥消除。煙塵掃空。笑十年埋沒英雄。從教澤國息邊烽。且喜天山早掛弓。湖南月。海北風。昔年曾送過江東。旌旗整。鼓吹雄。長歌今上館娃宮……」
路過大戲樓的小弟子聽見這戲文,悄悄探頭向著大戲樓里看,就見大戲樓里被耀眼的燈火照得明亮的戲台上正唱著《浣紗記》里一出《治定》。
大戲樓空曠的席位上光線卻是極暗,楚玄獨自坐在這席位間,微仰著頭看著那戲台。戲台上助勾踐成就千秋霸業的范蠡正向著勾踐辭行,「臣聞君憂臣勞。君辱臣死。昔主公有會稽之棲。石室之辱。臣之所以不死者。為此故也。今賴祖宗之神靈。主公之威力。治定功成。報仇雪恥。是臣可死之日矣。請從此辭。」
「臣李德安參見上皇,奉皇上之命,迎上皇回宮。」李德安的聲音傳入車中。
「嗯。」上皇淡淡地應了一聲,就聽見李德安在馬車外吩咐著御林軍護送車駕入城,馬車過了內城東門再慢悠悠地向著皇宮方向去。他有幾分疲憊地閉上了眼,忽然聽見馬車外有笛簫之聲幽幽合鳴,不知是誰哀傷在唱:「……是寡人昧了他誓盟深,負了他恩情廣,生拆開比翼鸞凰。說什麼生生世世無拋漾,早不道半路里遭魔障……」
他一怔,忍不住側耳細聽,那歌聲曲聲隱隱約約,隨著馬車的前行越來越近。
「……恨寇逼的慌,促駕起的忙。點三千羽林兵將,出延秋,便沸沸揚揚。甫傷心第一程,到馬嵬驛舍傍。猛地里爆雷般齊吶起一聲的喊響,早子見鐵桶似密圍住四下里刀槍。惡噷噷單施逞著他領軍元帥威能大,眼睜睜只逼拶的俺失勢官家氣不長,落可便手腳慌張……」
他放在膝上的雙手忍不住輕輕顫抖起來,那一夜的埋玉之傷,那一夜的香消之痛,在一年後的今日,在這哀傷的曲聲中,全數湧上了心頭。
「……恨只恨陳元禮呵,不催他車兒馬兒,一謎家延延挨挨的望;硬執著言兒語兒,一會裡喧喧騰騰的謗;更排些戈兒戟兒,不哄中重重疊疊的上;生逼個身兒命兒,一霎時驚驚惶惶的喪……」
「這是哪裡在唱《長生殿》?」他忍不住出聲問行在車外的李德安。
「回上皇的話,前面是家酒樓,大約正在唱堂會。」李德安在馬車外回答,「要不,臣派人去讓他們別唱了。」
「過去看看。」他卻是道。
「是。」李德安領命之後,立刻吩咐馬車改道那家酒樓門前停下。上皇掀了車窗簾向酒樓里看去,就見大堂之中搭著一個戲台,正唱著《長生殿》里的一出《哭像》,有一人龍袍長髯扮著唐明皇作哀哭狀,「……兀的不痛殺人也麼哥,兀的不痛殺人也麼哥!閃的我形兒影兒,這一個孤孤淒淒的樣。寡人如今好不悔恨也!」
上皇坐在馬車裡遠遠看著那戲台上痛心疾首的帝王,聽他聲聲在唱:「……羞殺咱掩面悲傷,救不得月貌花龐。是寡人全無主張,不合啊將他輕放……」
逝去佳人的音容笑貌在記憶里緩緩浮現,那一頻一笑,舉手抬足,仿佛就在昨日,似乎就在眼前。
戲台上,那帝王還悲聲在唱:「……我當時若肯將身去抵搪,未必他直犯君王;縱然犯了又何妨,泉台上,倒博得永成雙……」
他慘然地笑了一下,只覺得有一種鑽心的痛蔓生在心間,只因他心知縱然時光倒流,再回到「埋玉坡事變」那一夜,他依舊會怯懦。他一直都知道他愛自己遠勝一切,可那無法阻止的愧疚註定要吞噬他餘下的時間。
「……如今獨自雖無恙,問餘生有甚風光!只落得淚萬行,愁千伏!」那戲台上的帝王再度悲哭,「我那妃子呵,人間天上,此恨怎能償……」
「走吧。」他對恭敬地立在馬車旁的李德安道。
「是。」李德安抬眼仔細看了上皇一眼,卻驚訝地看見上皇的頭髮竟已全白似雪,悽苦的紋路漫漫橫生在他頰額上,東海行宮不過一年,他卻似蒼老了十年。就見他最後看一眼戲台上那再如何悲痛卻依舊獨自活下來的帝王,放下了手中的車窗簾。
夕陽西沉,濃厚的烏雲在十一月初的寒風中漫捲而來,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整座金陵城變得朦朧,仿佛瀰漫著一層輕薄的灰。馬車在這朦朧之中再度啟行,在滾滾車輪聲中駛向那座冰冷浮華的宮殿。空冷的長街上只余那悲涼的戲詞仍飄蕩在寒風裡——
「……熱騰騰寶香,映熒熒燭光,猛逗著往事來心上。記當日長生殿裡御爐傍,對牛女把深盟講。又誰知信誓荒唐,存歿參商!空憶前盟不暫忘。今日呵,我在這廂,你在那廂,把著這斷頭香在手添悽愴……」
「……碧盈盈酒再陳,黑漫漫恨未央,天昏地暗人痴望。今朝廟宇留西蜀,何日山陵改北邙。寡人呵,與你同穴葬,做一株冢邊連理,化一對墓頂鴛鴦……」
***
前日方下過一場大雪,梨園裡放眼皆是皚皚雪色,楚玄回到金陵城之後,突然下旨將查封的大墨府賜給了芙蓉班。芙蓉班就將大墨府與梨園相鄰的那道高牆拆除,兩府並為一府,又拆掉了原大墨府花園裡的幾處房屋,新建了一座大戲樓。這座紅漆琉璃瓦的大戲樓里正有陣陣曲聲傳出——
「……宿恥消除。煙塵掃空。笑十年埋沒英雄。從教澤國息邊烽。且喜天山早掛弓。湖南月。海北風。昔年曾送過江東。旌旗整。鼓吹雄。長歌今上館娃宮……」
路過大戲樓的小弟子聽見這戲文,悄悄探頭向著大戲樓里看,就見大戲樓里被耀眼的燈火照得明亮的戲台上正唱著《浣紗記》里一出《治定》。
大戲樓空曠的席位上光線卻是極暗,楚玄獨自坐在這席位間,微仰著頭看著那戲台。戲台上助勾踐成就千秋霸業的范蠡正向著勾踐辭行,「臣聞君憂臣勞。君辱臣死。昔主公有會稽之棲。石室之辱。臣之所以不死者。為此故也。今賴祖宗之神靈。主公之威力。治定功成。報仇雪恥。是臣可死之日矣。請從此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