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頁
慕容英沉默片刻,才回答,「在城外,你我退縮時,就已選擇了放手。」
楚玄一怔,聽見慕容英幽幽長長嘆息,「放手吧——」
楚玄仰頭去看朝月城那曾經矗立過七座高塔的半空,那日的狼煙早已消彌無蹤,只餘下清澈無比的天,柔和的晨風輕輕吹拂著朝月城的一切,多少過往蹤跡都已消失不見。
朝月城一戰,在城中仍有一萬西狼守軍的情況下,魏梁大軍卻只用了兩個時辰就攻破了朝月城成為了一時的傳奇,史稱「朝月之戰」。在很久之後,世人才知道,原來魏梁大軍能夠如此迅速地拿下朝月城全因西狼守軍內部有許多貴族將領叛變投誠。那些貴族將領為首的一人在朝月城被攻陷之後,拿出了一封神秘人的信交給魏帝,稱在朝月城被圍困的十日裡,有人派人送了這封信給他,告知他只要在魏梁大軍攻城時裡應外合,西狼亡後他們不僅沒有性命之憂,還可受到魏帝的厚待。
這些貴族將領都是曾經對赫泰忠心耿耿,陪伴赫泰出生入死之人。他們原是絕不願意背叛赫泰,成為西狼的叛徒。然而,赫泰在朝月城被圍的十日裡對一干貴族的殘殺,還有一心拖著整座城的人陪葬的行為讓他們大失所望,無法認同。是以,在接到這封信後,他們再三猶豫,還是做出了選擇。說到底,是赫泰自己給了這個神秘人離間他與部下的機會。
只是這個神秘人是誰始終無人知道,眾人只知楚玄在看過那封信後沉默良久,最後嘆息著將那封信收入懷中。
元狩二年六月十六,在解決了那幾個負隅頑抗的彈丸小城,將西狼的殘餘勢力全部驅趕入大漠之後,魏梁兩國在朝月城立訂盟約,約定以怒母江為界,分南北瓜分西狼領土,史稱「朝月之盟」。
六月二十八,兩國大軍班師回朝,為了防止西狼死灰復燃,楚玄和慕容英作出了同樣的選擇,將所有投降稱臣的西狼一族遷徙至兩國境內,遠離西狼故土的地方,給其土地,讓其繁衍。且楚玄和慕容英極有默契地將分屬兩國的西狼人分開得極遠,一個北徙,一個南遷,斷絕了他們之間來往勾結的機會。直到這一刻,這一場魏梁聯手的征西之戰終於劃下了句點。
八月初八,魏師大勝還朝,舉國歡騰,所過之處魏國百姓皆夾道歡送,手捧鮮花瓜果向統率魏師橫掃西狼,為大魏雪恥的楚玄致上最崇高的敬意。還有人將楚玄征西的事跡編成歌謠在民間傳唱,更有文人騷客寫下無數傳奇詩篇讚頌著他們君王偉大的功績。這一場征西之戰將常年侵擾大魏西南的西狼國連根拔起,將大魏的國土向西一直擴到極西之處的大漠邊界。這是除開國太、祖外,從無一位帝王達成的豐功偉業,足以令後世千古傳頌。
至於那位引起這一場征西之戰的義誠公主,在征西之戰後,很快就被湮沒在茫茫世事之中,少有被人提起。只在後世史書之上留下一聲嘆息。
魏史有載:義誠公主,墨氏女,元狩元年九月梁寧王英請婚,帝封為公主,妻之,結兩國秦晉之好。十月己酉,帝詔禮部侍郎蕭望之持節送公主於梁。戊午,公主甫過湛江,遭西狼輕騎擄劫。兩國皆憤然。十一月丙辰,帝率百萬之師西征,過西南,越橫嶺,與梁寧王英合兵征討西狼。二年五月壬午,帝破朝月城,公主喪於大火,百鳥皆為之泣。
而那位在兩軍對峙時突然出現在戰場上,又突然消失的小小優伶,只在後世流傳的野聞秘記之中留有雪泥鴻爪的痕跡。
無人知他們的付出與犧牲,他們不曾被銘記,也註定被遺忘。
八月十七,回到金陵城的魏帝下旨,加封雲王楚卓然為平西大將軍,官加太子太傅,賜其丹書鐵券,三代免死,命其鎮守大魏西境。徐太傅領兵部尚書銜,官加太保,命其總督北疆兩省事務。其長子、次子領兵部侍郎銜,分別為南境兩省總督兼任巡府,鎮守南境。內閣首輔葉閣老兼吏部尚兵之職,官加太師,位列三公之首。
九月十七,在文武百官的催促之下,登基一年還未立後的魏帝下旨,冊封東鄉侯次女薛玉為皇后,定於十一月十五舉行封后大典。也因了如此,楚玄終於派人去將已在東海行宮躲避瘟疫一年的上皇接回金陵城。
經歷征西一戰,楚玄已徹底抓牢了魏國大權,且在征西之戰歷經的這半年時間裡,許多傑出的新秀開始登上了魏國朝堂舞台,他們或是在葉閣老監國時屢出奇策穩定內政,或是在魏國大軍縱橫西狼時立下赫赫戰功,這一場屬於他們的風雲際會,讓他們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這些鮮血的血液開始逐漸替換朝中的腐朽,他們全是楚玄一手培養出來的人才,自然成為了楚玄壓制某些倚老賣老,首鼠兩端,打著利用上皇主意的勢力的堅盾。
短短一年,大魏早已是江山改換,全然一新,新擴張的疆土遠達西邊的大漠之界,百姓和朝臣們對楚玄的認同與擁戴早已成為了他穩坐那張龍椅的最大保障。縱然上皇此時回到金陵城,也是動搖不了楚玄統治下的新朝。
上皇的車駕於十一月初一的傍晚回到金陵城,車駕自金陵城東城門入城,行至外城門時,上皇悄悄掀開了馬車的車簾向著城門處看了一眼,就見內務總管李德安帶了幾名內侍和御林軍等在城門外,文武百官竟無一人前來迎接,整個城門冷冷清清。
楚玄一怔,聽見慕容英幽幽長長嘆息,「放手吧——」
楚玄仰頭去看朝月城那曾經矗立過七座高塔的半空,那日的狼煙早已消彌無蹤,只餘下清澈無比的天,柔和的晨風輕輕吹拂著朝月城的一切,多少過往蹤跡都已消失不見。
朝月城一戰,在城中仍有一萬西狼守軍的情況下,魏梁大軍卻只用了兩個時辰就攻破了朝月城成為了一時的傳奇,史稱「朝月之戰」。在很久之後,世人才知道,原來魏梁大軍能夠如此迅速地拿下朝月城全因西狼守軍內部有許多貴族將領叛變投誠。那些貴族將領為首的一人在朝月城被攻陷之後,拿出了一封神秘人的信交給魏帝,稱在朝月城被圍困的十日裡,有人派人送了這封信給他,告知他只要在魏梁大軍攻城時裡應外合,西狼亡後他們不僅沒有性命之憂,還可受到魏帝的厚待。
這些貴族將領都是曾經對赫泰忠心耿耿,陪伴赫泰出生入死之人。他們原是絕不願意背叛赫泰,成為西狼的叛徒。然而,赫泰在朝月城被圍的十日裡對一干貴族的殘殺,還有一心拖著整座城的人陪葬的行為讓他們大失所望,無法認同。是以,在接到這封信後,他們再三猶豫,還是做出了選擇。說到底,是赫泰自己給了這個神秘人離間他與部下的機會。
只是這個神秘人是誰始終無人知道,眾人只知楚玄在看過那封信後沉默良久,最後嘆息著將那封信收入懷中。
元狩二年六月十六,在解決了那幾個負隅頑抗的彈丸小城,將西狼的殘餘勢力全部驅趕入大漠之後,魏梁兩國在朝月城立訂盟約,約定以怒母江為界,分南北瓜分西狼領土,史稱「朝月之盟」。
六月二十八,兩國大軍班師回朝,為了防止西狼死灰復燃,楚玄和慕容英作出了同樣的選擇,將所有投降稱臣的西狼一族遷徙至兩國境內,遠離西狼故土的地方,給其土地,讓其繁衍。且楚玄和慕容英極有默契地將分屬兩國的西狼人分開得極遠,一個北徙,一個南遷,斷絕了他們之間來往勾結的機會。直到這一刻,這一場魏梁聯手的征西之戰終於劃下了句點。
八月初八,魏師大勝還朝,舉國歡騰,所過之處魏國百姓皆夾道歡送,手捧鮮花瓜果向統率魏師橫掃西狼,為大魏雪恥的楚玄致上最崇高的敬意。還有人將楚玄征西的事跡編成歌謠在民間傳唱,更有文人騷客寫下無數傳奇詩篇讚頌著他們君王偉大的功績。這一場征西之戰將常年侵擾大魏西南的西狼國連根拔起,將大魏的國土向西一直擴到極西之處的大漠邊界。這是除開國太、祖外,從無一位帝王達成的豐功偉業,足以令後世千古傳頌。
至於那位引起這一場征西之戰的義誠公主,在征西之戰後,很快就被湮沒在茫茫世事之中,少有被人提起。只在後世史書之上留下一聲嘆息。
魏史有載:義誠公主,墨氏女,元狩元年九月梁寧王英請婚,帝封為公主,妻之,結兩國秦晉之好。十月己酉,帝詔禮部侍郎蕭望之持節送公主於梁。戊午,公主甫過湛江,遭西狼輕騎擄劫。兩國皆憤然。十一月丙辰,帝率百萬之師西征,過西南,越橫嶺,與梁寧王英合兵征討西狼。二年五月壬午,帝破朝月城,公主喪於大火,百鳥皆為之泣。
而那位在兩軍對峙時突然出現在戰場上,又突然消失的小小優伶,只在後世流傳的野聞秘記之中留有雪泥鴻爪的痕跡。
無人知他們的付出與犧牲,他們不曾被銘記,也註定被遺忘。
八月十七,回到金陵城的魏帝下旨,加封雲王楚卓然為平西大將軍,官加太子太傅,賜其丹書鐵券,三代免死,命其鎮守大魏西境。徐太傅領兵部尚書銜,官加太保,命其總督北疆兩省事務。其長子、次子領兵部侍郎銜,分別為南境兩省總督兼任巡府,鎮守南境。內閣首輔葉閣老兼吏部尚兵之職,官加太師,位列三公之首。
九月十七,在文武百官的催促之下,登基一年還未立後的魏帝下旨,冊封東鄉侯次女薛玉為皇后,定於十一月十五舉行封后大典。也因了如此,楚玄終於派人去將已在東海行宮躲避瘟疫一年的上皇接回金陵城。
經歷征西一戰,楚玄已徹底抓牢了魏國大權,且在征西之戰歷經的這半年時間裡,許多傑出的新秀開始登上了魏國朝堂舞台,他們或是在葉閣老監國時屢出奇策穩定內政,或是在魏國大軍縱橫西狼時立下赫赫戰功,這一場屬於他們的風雲際會,讓他們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這些鮮血的血液開始逐漸替換朝中的腐朽,他們全是楚玄一手培養出來的人才,自然成為了楚玄壓制某些倚老賣老,首鼠兩端,打著利用上皇主意的勢力的堅盾。
短短一年,大魏早已是江山改換,全然一新,新擴張的疆土遠達西邊的大漠之界,百姓和朝臣們對楚玄的認同與擁戴早已成為了他穩坐那張龍椅的最大保障。縱然上皇此時回到金陵城,也是動搖不了楚玄統治下的新朝。
上皇的車駕於十一月初一的傍晚回到金陵城,車駕自金陵城東城門入城,行至外城門時,上皇悄悄掀開了馬車的車簾向著城門處看了一眼,就見內務總管李德安帶了幾名內侍和御林軍等在城門外,文武百官竟無一人前來迎接,整個城門冷冷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