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頁
功成身退,並不是每一位謀士都能做到,只因這一退捨棄的便是榮華富貴,錦繡前程。那般大的誘惑,沒幾人能夠說放棄就放棄。
「寡人之國家是大夫之國家。寡人之人民是大夫之人民。正欲與大夫分國共治。今若撇我而去。是皇天欲棄越喪孤也。老大夫豈得言去。」戲台上的勾踐方作挽留,就有人高聲傳報,「西施美人到了——」
楚玄稍稍轉眸,就見戲台一側款款步入一個身穿水色褶子的高挑美人,那美人螓首蛾眉,眼波如流水繁星,一頻一笑皆是說不出的嫵媚動人。那是姬淵收的那位小徒弟,幾年過去,他出落得越發俊美,雖及不上姬淵的舉世無雙,卻也足以讓他在芸芸眾生間脫穎而出。只見他水袖款擺,婉轉唱道:「回首姑蘇。歡娛未終。樹梢留得殘紅。國恩雖報尙飄蓬。猶恐相逢是夢中。靑山路。繞故宮。不堪淸漏往時同。浮雲盡。世事空。錯教人恨五更風……」
楚玄怔怔地凝視著戲台上那西施,恍惚間回憶起了很多。他回憶起十年前颯颯落雪裡那一場初見,回憶起四年前在這曾是大墨府的花園裡,那人向他跪下請求承諾的身影,回憶起兩年前的雪夜,那人乘著一騎白馬唱著古老的戰歌為他北上北疆……
他聽見戲台上范蠡暗暗提醒文種,「吾聞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主公為人。長頸鳥啄。鷹視狼步。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安樂。老夫即圖遠去。大夫亦宜早行。不可使有後悔。」
他一直在想,那人為何要走,為何不留,為何學這范蠡攜了美人一葉扁舟,一去無蹤。他覺得自己似乎懂得,又似乎未懂。
戲台上,范蠡早攜西施離去,餘下那勾踐聲聲在唱,「……感皇天恩重。感皇天恩重。社稷靈通。數載沈淪。一朝傾洞。誰似兵強將勇。遵海而南。只見大邦朝小邦納貢。遍寰宇人民喧鬨。更瀚海魚龍飛動歡聲擁風教崇看郊藪游麟。闕庭儀鳳……」
他數載沉淪,苦心孤詣,終於得御寰宇,得償所願。只是再回首,曾經誓願為他鋪就凌雲路,登九天之闕,成他之鴻圖之願的那人卻已不見。
「……江山環拱。見曈曈海日滄波瑩。煙霞高捧。看鬱郁稽山紫氣濃。喜逢一統。車書盡同。周王萬歲洪基永。方知大越興隆。願上千秋頌。一怒諸侯恐……」
如今魏國漸興,他的功業將被千秋傳頌。那人為他做了太多太多,卻總是說,他負不負他都不要緊,重要的是莫負了這大魏天下。
「……海甸春風送。海甸春風送。宮殿瑞雲籠。從今已後放征馬。戢兵戎。迎周接呂。招顏納孔。浮生似風。光陰倏忽成一咔。十年一覺姑蘇夢……」
十年過往,恍如一夢,他低眸,垂視著自己空蕩蕩的雙手,卻分明感覺到萬鈞之重壓於掌上。他抬眼,戲台上這一齣戲已至末尾。
「……而今應受天王寵。看萬國梯航一旦通。願四海無虞祝聖躬……」
姬淵那位小徒弟送楚玄離開梨園時,天色已全然暗下,那俊美少年恭敬地陪送在楚玄半步之後。將出園門時,楚玄駐足細細看他一眼,就見他眉眼間含情帶笑的風情像極了姬淵,他聲音沉沉,問他,「你姓甚名何?」
那少年抬起一雙鳳眼看他,回答道,「小人江沅。」
楚玄淡淡點頭,卻聽那少年輕輕笑道,「其實皇上問過小人的名字許多次。」
「是麼?」楚玄微訝,也笑起來,「是朕忘性大了。」
那少年半垂下眼,緩緩笑道,「師傅華彩溢彰,他人自是入不了皇上之眼。」
楚玄微怔,又是一笑,孤身步入夜色中。
***
皇宮裡華燈已上,如今永華宮早換了新主,上皇的寢宮已被挪至皇宮西側的玉清宮,李德安陪同著上皇步至寢殿門前,就見上皇抬了抬手,用疲憊的聲音道,「你自己去吧。」
「是。」李德安垂眸停步,卻聽上皇忽然問他,「皇上呢?」
「皇上政務繁忙,難以抽身。上皇旅途勞頓,也難免乏累,皇上說明日再來探望。」李德安垂首回答。
上皇微帶嘲諷地淡淡笑了一聲,舉步走入寢殿。寢殿裡空空蕩蕩,只有一名穿著素淨的宮女正背對著他正往一張長案上的螭首香爐里添著香。他頓住腳步,怔怔盯著那宮女的背影許久,只覺得她纖細的背影像極了一個人。
看見那宮女蓋好了香爐直起身,緩緩向他回過頭來。他在看清她嫵媚容顏的一瞬間淚流滿面,就見她微笑地向他走來,用熟悉的嗓音柔聲對他笑,「上皇,讓奴婢伺候你吧。」
他抓緊了她的手,泣不成聲。
寢殿外,李德安含笑收回視線轉身離開玉清宮,提著燈籠一路往前宮去。行至半路,漆黑的夜空中忽然落起了蕭蕭飛雪。路過紫宸殿時,他意外地發現紫宸殿那十二扇殿門竟還敞開著,有些微燭光從殿內透出來。
細細碎碎地落雪被寒風卷裹著撲入冰冷空曠的大殿,李德安提著燈籠向內看去,他看見他高高在上的帝王正獨自坐在紫宸殿那張尊貴冰冷的龍椅上。他孤獨沉默的身影被燭光拉得極長,伶仃地落在殿牆上。他穿著一身銀色的鎧甲,那銀甲的左肩上有一道利箭導致的破口,那曾是一道傷。他以左手支頭,放在膝上的右手裡緊緊抓著一小片雪白的衣袖,他閉著雙眼似在沉思,又似已沉睡。
「寡人之國家是大夫之國家。寡人之人民是大夫之人民。正欲與大夫分國共治。今若撇我而去。是皇天欲棄越喪孤也。老大夫豈得言去。」戲台上的勾踐方作挽留,就有人高聲傳報,「西施美人到了——」
楚玄稍稍轉眸,就見戲台一側款款步入一個身穿水色褶子的高挑美人,那美人螓首蛾眉,眼波如流水繁星,一頻一笑皆是說不出的嫵媚動人。那是姬淵收的那位小徒弟,幾年過去,他出落得越發俊美,雖及不上姬淵的舉世無雙,卻也足以讓他在芸芸眾生間脫穎而出。只見他水袖款擺,婉轉唱道:「回首姑蘇。歡娛未終。樹梢留得殘紅。國恩雖報尙飄蓬。猶恐相逢是夢中。靑山路。繞故宮。不堪淸漏往時同。浮雲盡。世事空。錯教人恨五更風……」
楚玄怔怔地凝視著戲台上那西施,恍惚間回憶起了很多。他回憶起十年前颯颯落雪裡那一場初見,回憶起四年前在這曾是大墨府的花園裡,那人向他跪下請求承諾的身影,回憶起兩年前的雪夜,那人乘著一騎白馬唱著古老的戰歌為他北上北疆……
他聽見戲台上范蠡暗暗提醒文種,「吾聞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主公為人。長頸鳥啄。鷹視狼步。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安樂。老夫即圖遠去。大夫亦宜早行。不可使有後悔。」
他一直在想,那人為何要走,為何不留,為何學這范蠡攜了美人一葉扁舟,一去無蹤。他覺得自己似乎懂得,又似乎未懂。
戲台上,范蠡早攜西施離去,餘下那勾踐聲聲在唱,「……感皇天恩重。感皇天恩重。社稷靈通。數載沈淪。一朝傾洞。誰似兵強將勇。遵海而南。只見大邦朝小邦納貢。遍寰宇人民喧鬨。更瀚海魚龍飛動歡聲擁風教崇看郊藪游麟。闕庭儀鳳……」
他數載沉淪,苦心孤詣,終於得御寰宇,得償所願。只是再回首,曾經誓願為他鋪就凌雲路,登九天之闕,成他之鴻圖之願的那人卻已不見。
「……江山環拱。見曈曈海日滄波瑩。煙霞高捧。看鬱郁稽山紫氣濃。喜逢一統。車書盡同。周王萬歲洪基永。方知大越興隆。願上千秋頌。一怒諸侯恐……」
如今魏國漸興,他的功業將被千秋傳頌。那人為他做了太多太多,卻總是說,他負不負他都不要緊,重要的是莫負了這大魏天下。
「……海甸春風送。海甸春風送。宮殿瑞雲籠。從今已後放征馬。戢兵戎。迎周接呂。招顏納孔。浮生似風。光陰倏忽成一咔。十年一覺姑蘇夢……」
十年過往,恍如一夢,他低眸,垂視著自己空蕩蕩的雙手,卻分明感覺到萬鈞之重壓於掌上。他抬眼,戲台上這一齣戲已至末尾。
「……而今應受天王寵。看萬國梯航一旦通。願四海無虞祝聖躬……」
姬淵那位小徒弟送楚玄離開梨園時,天色已全然暗下,那俊美少年恭敬地陪送在楚玄半步之後。將出園門時,楚玄駐足細細看他一眼,就見他眉眼間含情帶笑的風情像極了姬淵,他聲音沉沉,問他,「你姓甚名何?」
那少年抬起一雙鳳眼看他,回答道,「小人江沅。」
楚玄淡淡點頭,卻聽那少年輕輕笑道,「其實皇上問過小人的名字許多次。」
「是麼?」楚玄微訝,也笑起來,「是朕忘性大了。」
那少年半垂下眼,緩緩笑道,「師傅華彩溢彰,他人自是入不了皇上之眼。」
楚玄微怔,又是一笑,孤身步入夜色中。
***
皇宮裡華燈已上,如今永華宮早換了新主,上皇的寢宮已被挪至皇宮西側的玉清宮,李德安陪同著上皇步至寢殿門前,就見上皇抬了抬手,用疲憊的聲音道,「你自己去吧。」
「是。」李德安垂眸停步,卻聽上皇忽然問他,「皇上呢?」
「皇上政務繁忙,難以抽身。上皇旅途勞頓,也難免乏累,皇上說明日再來探望。」李德安垂首回答。
上皇微帶嘲諷地淡淡笑了一聲,舉步走入寢殿。寢殿裡空空蕩蕩,只有一名穿著素淨的宮女正背對著他正往一張長案上的螭首香爐里添著香。他頓住腳步,怔怔盯著那宮女的背影許久,只覺得她纖細的背影像極了一個人。
看見那宮女蓋好了香爐直起身,緩緩向他回過頭來。他在看清她嫵媚容顏的一瞬間淚流滿面,就見她微笑地向他走來,用熟悉的嗓音柔聲對他笑,「上皇,讓奴婢伺候你吧。」
他抓緊了她的手,泣不成聲。
寢殿外,李德安含笑收回視線轉身離開玉清宮,提著燈籠一路往前宮去。行至半路,漆黑的夜空中忽然落起了蕭蕭飛雪。路過紫宸殿時,他意外地發現紫宸殿那十二扇殿門竟還敞開著,有些微燭光從殿內透出來。
細細碎碎地落雪被寒風卷裹著撲入冰冷空曠的大殿,李德安提著燈籠向內看去,他看見他高高在上的帝王正獨自坐在紫宸殿那張尊貴冰冷的龍椅上。他孤獨沉默的身影被燭光拉得極長,伶仃地落在殿牆上。他穿著一身銀色的鎧甲,那銀甲的左肩上有一道利箭導致的破口,那曾是一道傷。他以左手支頭,放在膝上的右手裡緊緊抓著一小片雪白的衣袖,他閉著雙眼似在沉思,又似已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