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頁
府城族塾條件更好,按理來說,考個秀才出來不難,他到京城當官的這些年,也就出了幾個秀才,還都是硬考出來的吊車尾,半點靈氣也沒有。
弟弟偏心親兒子,這是人之常情,誰不顧著自家,可也不能將家族棄之不顧,他得叫陳德再去看看,若是還沒改,他不會再向之前那樣,幫著收拾爛攤子,還輕輕放過這個弟弟了。
若非當初他爹去世前拉著他和二弟,一定要多加看顧這個小弟,他又只有這一個親弟弟,早就廢了他了。
陳宗興思索片刻,想著大兒子遲遲未考過舉人,但打理事務確是不錯,不如就讓他當他們這一支的族長,免得考多了不過,越來越消沉。
等陳德去查了再說吧,他再給這個弟弟一個機會。
次年開春,一直注意著房子的夫妻倆終於碰到了合心意的院子。
這是一位官員致仕,家裡沒有出息的子孫,手裡銀錢也不稱手,才打算賣掉這院子。
比不了郊外的宅子,但這也是三進院,有後院,能給大一些的女孩住,一整個院子的房間也不少,一家人住進來並不擁擠,離禮部也不算很遠,這就很合適。
朝廷有官員不得在為官的地方買房這個規矩,但這房子並不是寫在小景名下,也就無礙,那位官員也是想了別的法子買的。
仔細看過,符合一家人的心意之後,這房子就定了下來。
一番講價後,以六百兩銀子成交。
房子雖然不舊,但到底是別人住了許久的,已經是自家的房子,那就應該翻新翻新,日後住著舒坦。
楊稔看著所剩無幾的存銀,心痛道:「房子買下,翻新後,家裡就沒什麼銀錢了。」
嫁女娶媳,家裡的大半存銀都花掉了,存了幾年,算上去年和今年初小景發的俸祿,總共也就七百多兩銀子,買房六百兩,修繕翻新幾十兩銀子,如今存銀已不到一百兩了。
「馬上就會多起來,過倆月就要賣兔子,明年會回去收一次租子,別擔心。」這幾年,確實是只靠著之前置辦的產業,陳如松想著,要想想掙錢的法子了,光靠小景一個人的俸祿,養活一大家子是可以,憑著之前的產業,一年存上兩百多兩銀子。
這在之前,陳如松是滿足的,但如今,對比著王家和崔家,他就不能安於現狀,銀子多才能過好日子。
之前置辦的鋪子,要想想該做些什麼營生,還有那幾畝旱地,除了種收穫不了多少斤的玉米,是否能種別的更有價值的東西。
買下的房子修繕好,翻新過後,一家人就又搬回京城。
新房子的後院,楊稔也給女兒留了房間,方便日後她回娘家好住,一些沒帶去王家的東西也都放了過來。
珍娘的奶娘帶著珍娘住進了後院,東西廂房住著兩兄弟以及他們的兒子。
與在郊外沒什麼差別,但住在京城,還是安心些。
「許是如今安逸了,叫我再想個掙銀子的法子,卻是怎麼也想不出一個好的。」搬回京城來住了,陳如松還是沒想出那鋪子用來做什麼買賣好。
「也不急,咱們盯著郊外有無田地賣,置辦些田地下來,還有鋪子,鋪子的租出去也是很賺銀子的,一個狹小偏僻的都有十兩一年,咱們攢著銀子慢慢的多買幾個一年也有上百兩銀子。」
楊稔覺得在京城過日子,萬事要小心謹慎,穩穩噹噹的最好。
再一年,今年陳如松要回去收租子,恰好又有鄉試。
「知行如今學得如何,你覺得能不能過鄉試?」小景當初二十歲就過了鄉試,如今知行都二十三了,當初院試是比小景這個哥哥大一歲過的,鄉試這不知需要多久才能過。
陳知景搖搖頭,「還不夠,差一點,看知行想不想去試一試,他一次還未考,或許想試一試。」
陳如松也覺得二兒子應當會想去試一試,誰知他直接拒絕了。
「既然火候不夠,去試也無用,我還不若在家裡多看書,等有把握時一舉考中。」上一次的考卷知行看過,許多考點他都還不能答出合格的答案,此時去考,也不過是白費銀子和時間。
來來回回荒廢不少時日,還是在家裡苦讀一番的好。
不過這一次,王文緒是要去參加鄉試的。
第127章 完結
從十六歲考中秀才後, 王文緒就一直準備著鄉試,到二十四歲,已準備了八年, 終於不負眾望, 考過了舉人,王家很是慶賀了一番,在三十歲之前中舉,就算得上是有天賦的讀書人。
更令人高興的是, 來年會試, 本只是想著試一試的王父,竟然榜上有名, 雖只是三甲同進士, 可他並不打算要做什麼高官,這三甲於原本以為科舉無名的他已是意外之喜。
王文緒中舉, 王父考上進士,這兩個大喜事,王家人都將之歸功定哥兒,說定哥兒是小福星。
到底是不是,楊稔不知道,但於自己女兒有利,她只會跟著附和。
這之後, 康康又有了身孕, 定哥兒已滿四歲, 隔了四年再有孕,也不算密。
雖是第二個孩子,可王家照樣極其重視,畢竟王家這一脈子嗣並不豐, 每一個孩子都十分珍視。
王家越來越好,楊稔也不由得盼望著二兒子儘快中舉,儘快考中進士,日後與他大哥一起在官場上互相扶持。
這一日,陳知景帶著好消息回來。
弟弟偏心親兒子,這是人之常情,誰不顧著自家,可也不能將家族棄之不顧,他得叫陳德再去看看,若是還沒改,他不會再向之前那樣,幫著收拾爛攤子,還輕輕放過這個弟弟了。
若非當初他爹去世前拉著他和二弟,一定要多加看顧這個小弟,他又只有這一個親弟弟,早就廢了他了。
陳宗興思索片刻,想著大兒子遲遲未考過舉人,但打理事務確是不錯,不如就讓他當他們這一支的族長,免得考多了不過,越來越消沉。
等陳德去查了再說吧,他再給這個弟弟一個機會。
次年開春,一直注意著房子的夫妻倆終於碰到了合心意的院子。
這是一位官員致仕,家裡沒有出息的子孫,手裡銀錢也不稱手,才打算賣掉這院子。
比不了郊外的宅子,但這也是三進院,有後院,能給大一些的女孩住,一整個院子的房間也不少,一家人住進來並不擁擠,離禮部也不算很遠,這就很合適。
朝廷有官員不得在為官的地方買房這個規矩,但這房子並不是寫在小景名下,也就無礙,那位官員也是想了別的法子買的。
仔細看過,符合一家人的心意之後,這房子就定了下來。
一番講價後,以六百兩銀子成交。
房子雖然不舊,但到底是別人住了許久的,已經是自家的房子,那就應該翻新翻新,日後住著舒坦。
楊稔看著所剩無幾的存銀,心痛道:「房子買下,翻新後,家裡就沒什麼銀錢了。」
嫁女娶媳,家裡的大半存銀都花掉了,存了幾年,算上去年和今年初小景發的俸祿,總共也就七百多兩銀子,買房六百兩,修繕翻新幾十兩銀子,如今存銀已不到一百兩了。
「馬上就會多起來,過倆月就要賣兔子,明年會回去收一次租子,別擔心。」這幾年,確實是只靠著之前置辦的產業,陳如松想著,要想想掙錢的法子了,光靠小景一個人的俸祿,養活一大家子是可以,憑著之前的產業,一年存上兩百多兩銀子。
這在之前,陳如松是滿足的,但如今,對比著王家和崔家,他就不能安於現狀,銀子多才能過好日子。
之前置辦的鋪子,要想想該做些什麼營生,還有那幾畝旱地,除了種收穫不了多少斤的玉米,是否能種別的更有價值的東西。
買下的房子修繕好,翻新過後,一家人就又搬回京城。
新房子的後院,楊稔也給女兒留了房間,方便日後她回娘家好住,一些沒帶去王家的東西也都放了過來。
珍娘的奶娘帶著珍娘住進了後院,東西廂房住著兩兄弟以及他們的兒子。
與在郊外沒什麼差別,但住在京城,還是安心些。
「許是如今安逸了,叫我再想個掙銀子的法子,卻是怎麼也想不出一個好的。」搬回京城來住了,陳如松還是沒想出那鋪子用來做什麼買賣好。
「也不急,咱們盯著郊外有無田地賣,置辦些田地下來,還有鋪子,鋪子的租出去也是很賺銀子的,一個狹小偏僻的都有十兩一年,咱們攢著銀子慢慢的多買幾個一年也有上百兩銀子。」
楊稔覺得在京城過日子,萬事要小心謹慎,穩穩噹噹的最好。
再一年,今年陳如松要回去收租子,恰好又有鄉試。
「知行如今學得如何,你覺得能不能過鄉試?」小景當初二十歲就過了鄉試,如今知行都二十三了,當初院試是比小景這個哥哥大一歲過的,鄉試這不知需要多久才能過。
陳知景搖搖頭,「還不夠,差一點,看知行想不想去試一試,他一次還未考,或許想試一試。」
陳如松也覺得二兒子應當會想去試一試,誰知他直接拒絕了。
「既然火候不夠,去試也無用,我還不若在家裡多看書,等有把握時一舉考中。」上一次的考卷知行看過,許多考點他都還不能答出合格的答案,此時去考,也不過是白費銀子和時間。
來來回回荒廢不少時日,還是在家裡苦讀一番的好。
不過這一次,王文緒是要去參加鄉試的。
第127章 完結
從十六歲考中秀才後, 王文緒就一直準備著鄉試,到二十四歲,已準備了八年, 終於不負眾望, 考過了舉人,王家很是慶賀了一番,在三十歲之前中舉,就算得上是有天賦的讀書人。
更令人高興的是, 來年會試, 本只是想著試一試的王父,竟然榜上有名, 雖只是三甲同進士, 可他並不打算要做什麼高官,這三甲於原本以為科舉無名的他已是意外之喜。
王文緒中舉, 王父考上進士,這兩個大喜事,王家人都將之歸功定哥兒,說定哥兒是小福星。
到底是不是,楊稔不知道,但於自己女兒有利,她只會跟著附和。
這之後, 康康又有了身孕, 定哥兒已滿四歲, 隔了四年再有孕,也不算密。
雖是第二個孩子,可王家照樣極其重視,畢竟王家這一脈子嗣並不豐, 每一個孩子都十分珍視。
王家越來越好,楊稔也不由得盼望著二兒子儘快中舉,儘快考中進士,日後與他大哥一起在官場上互相扶持。
這一日,陳知景帶著好消息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