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六月初,崔氏也平安生下長子,取名興哥兒。

  女兒和兒媳都平安生產,孩子也就健健康康,楊稔很是鬆了口氣。

  崔氏坐月子時,不僅楊稔忙活,李如娘也忙上忙下,體貼照料。

  楊稔想過兩個兒子都娶了媳婦後,是否會合不來,他們當爹娘的便是自認一碗水端平了,在各人眼裡也會有所不同。

  「我之前還想,若是兩個兒媳相處不好,就分開住,但不分家,只以家裡房子不夠住,分開兩個地方住,卻沒想到兩人相處的這樣好。」

  陳如松當然知道媳婦所想,自家如今這樣,若是知行也能一樣出息,考上進士,那麼日後兩兄弟就是相互扶持,若因為兩人的媳婦鬧了矛盾,與他們也有影響,本就勢單力薄,還起內訌,更是難以往前走。

  「兩個兒媳都是明事理的,咱家也沒什麼家產,兩個兒媳的嫁妝頂得上咱們好幾倍,在這上面沒什麼好計較的,只要咱們不太偏倚一房,基本沒什麼大矛盾。」

  楊稔很認同,「兩個兒媳確實都很明事理,性子也好。」

  十一月,陳家舉家搬到京城郊外的莊子,退掉京城的宅子,自此每年能省下五十兩銀子。

  開源節流便是如此,自家如今暫時還未有好的掙銀子的法子,就得多省省。

  搬到郊外,每日陳知景由吳叔架驢車送去禮部,等到下午再接回來。

  下一年的鄉試,王文緒與知行都未回去參加,他們都知道自己火候不夠,王文緒有父親與祖父把關,知行有哥哥把關,既知過不了,舟車勞頓還不若在家裡多看會書,等到下一次,胸有成竹再去考。

  雖搬到郊外,夫妻倆的想法也不是就一直住在郊外,也想在京城買下宅子,託了牙人注意著,每隔幾日兩人也會去詢問一番,若是有人賣房子,趕緊去瞧。

  夫妻倆想買的要比之前租的房子要大一些,畢竟是一大家子人,還有個即將滿七歲的孫女,男女七歲不同席不是說說而已,京城很是講究這個,楊稔和陳如松也得入鄉隨俗。

  房子沒找到,臘月中旬,陳如松收到了陳家村寄的信。

  看著這封不薄的信,楊稔感嘆道:「難得老家寄信來。」

  自家每年會寄一封信回去,若是帶知行回去參考,會順便回一趟陳家村,那年就不會寫信。

  陳家村,村長和陳大哥陳二哥不會主動寄信來,只有收到信才會回信,像這一次主動寄信是少有的。

  陳如松點頭,好奇道:「我看看寫了什麼。」

  細細看完後,他喜道:「鐵蛋那孩子的長子,考過了童生試,是個童生了。」

  楊稔也不由得露出笑意,反問道:「當真?」

  陳如松滿臉笑意點著頭,「是,縣試府試都過了。」

  「那孩子多少歲了?」自家事情多,又過了這麼久,她有些不太記得了。

  「滿了十五歲,這個年紀能過童試也算不錯。」比小景和知行晚一些考過,但科舉這條路說不定的。

  接著感嘆道:「偏偏知行今年又沒回去考,否則早知道了,還能教教那孩子。」

  「族裡請了秀才公教導,人家也不比知行差,比知行更會教,村塾也有小景總結的一些經驗,不怕的。」小景當初也是盡全力將自己知道的,學到的都寫了下來,放到村塾,供族人閱讀的,考舉人考進士的都有。

  「看來鐵蛋確實是有些天賦,他兒子也跟著有些天賦,當初大哥若是咬牙接著送,出息些如今只怕與小景一同為官了,便是差些,秀才總能考出來。」

  陳如松不知道鐵蛋和兒子哪個更有天賦,但不管怎麼樣,鐵蛋今年三十有四,總能考出一個功名,先生說有些天賦,也不是亂說的。

  楊稔被說得眼前一亮,有了一個想法,「你寫信讓鐵蛋也跟著學,村塾也費不了太多銀錢,家裡田地耕種農忙時去幫忙,說不得也能考個功名出來,三十多歲也不晚。」

  鐵蛋也是在村塾學了幾年又去鎮上學了幾年,打下了基礎,說不定也能考個秀才出來。

  一個秀才,與陳家村的人來說也是很稀罕的。

  陳如松也跟著激動了一會,然後就冷靜了下來,說道:「大哥沒分家,只怕不容易,幾個孩子都在村塾,若是鐵蛋去了,只怕毛蛋媳婦不會樂意。」

  「若是毛蛋也能學,兩兄弟就一塊學啊。」但這一說完楊稔自己都覺得行不通。

  「毛蛋是個愛動的,學不進去,當初在村塾學的那幾年都是調皮搗蛋,每日恨不得不去學堂,咱們就這樣提個建議,看大哥是這麼想,若是他也覺得行,總會想到辦法讓鐵蛋跟著學的。」

  楊稔當然不會幫著做決定,這是大房的家事,她只是覺著鐵蛋就這樣耽誤了有些可惜,便是考出了秀才,對於陳家村這一支來說也是好處多多,於他自己更是,楊稔想拉他一把。

  「也行,待會回信時寫上,前年族裡也有一個也過了童試,年紀更大一些,十八,如今就有兩個過了童試,之後一定會越來越多的族人考過的。」族裡越來越好,正是陳如松心中所盼。

  將這個消息告知陳宗興,陳宗興也高興,雖是旁支,可也是一族,榮辱與共。

  只是嫡支,一直沒有好消息傳來,陳宗興有些不高興,當初陳德就去警告過弟弟了,弟弟也答應的好好的,不會再打壓族人,好好培養,怎麼如今旁支都培養出兩個童生了,嫡支這幾年一個秀才也沒見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