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咱們要多備些糧食,真到了那日,咱們就先待在家裡那也別去。」皇權更替,歷來是廝殺無數的,無辜的有罪的都得死一批,陳如松記得那次聽了商人說,當今聖上登基時,京城也是亂了好一陣,死了好些人,有些人只是看個熱鬧都惹禍上身。

  楊稔很贊同,「能放得久的菜多買一些,那些乾貨買來存著,糧食也再買一些,存上半年的糧食,過個半年,總能太平了。」

  夫妻倆於是開始了囤食物的日子。

  一直到四月中旬,皇宮傳來九聲鐘響,楊稔和陳如松相視一眼,都露出一個信息,聖上駕崩了。

  這會還是上午,知行在大族叔家,陳如松當即道:「我這就去接知行回來,你栓上門,除了我和小景回來,都別開門。」

  楊稔鄭重的點頭,「去吧,我知道的。」

  這些日子,他們夫妻倆也聽小景說了,到這種皇權更替的時候,京城許多人家閉門不出,但也有些地痞流氓趁著這時候燒殺搶掠,渾水摸魚,平民百姓都是有危險的。

  為了今早回來,陳如鬆快跑到陳宗興的府邸,陳宗興還在當值,他告知了陳夫人後就將知行帶回了家。

  到家沒多久,外面就隱隱約約有吵鬧聲,聽聲音並不近,但夫妻倆還是微懸著心。

  「小景還在翰林院。」楊稔提著心道。

  陳如松也有些擔心,不過還是安慰道:「他在那反而還安全,別擔心,小景比咱們更懂局勢,知道怎麼保全自己的。」

  這會什麼也做不了,楊稔只能祈禱一切快點平靜下來。

  這一日陳知景是被幾個小廝送回來的,是陳宗興派的,街上有些亂,不大安全。

  給了荷包打發了這個小廝後,楊稔和陳如松夫妻倆對兒子噓寒問暖,李如娘自覺地站在一邊,待會回到房間她再細細問問丈夫,這會就不要妨礙公公婆婆疼兒子。

  看著爹娘心焦的樣子,陳如松連忙安慰道:「沒事,只是外面有些亂,一個人走不太安全,我原本還想著約伴同行,大叔公就派人來接我了。」

  「族叔真是思慮周到。」這兩年大族叔的所作所為,真是令陳如松不得不敬佩,對一個族人,能做到這份上,是極好的了。

  當晚,夫妻倆夜話。

  楊稔率先道:「咱們該給小景買個小廝了,大族叔人好,可咱們也不能總是麻煩他。」

  「能買個小廝當然好,只是咱們不是多富的人家,卻已有七個下人了,過些時日還得給康康買個壯實的婆子。」本就下人多,再一個接一個的買下人,於一個沒有別的營生的小小庶吉士家是不合適的。

  楊稔嘆了口氣,「是多了,可小景這樣並不方便。」

  「再等等吧,他媳婦三個下人伺候著,等珍娘大些,不吃奶了,那奶娘就放出去,讓兒媳她奶娘照顧著,康康出嫁之後,也就五個下人,可以給小景添個小廝。」

  這是陳如松思來想去最好的法子了,只能稍稍委屈下兒媳,可也沒法子,自家就是這樣的家世,日後家裡慢慢起來了,一切就好了。

  「都要再過幾年,那就晚些再跟兒媳商量,再過兩年多,小景就要分官了,興許不用放珍娘的奶娘出去。」人家嫁過來是三個下人當陪嫁,自家卻出不起一個下人單獨帶孩子,說出去只怕都不好聽。

  「那便晚些再說。」陳如松覺得,便是兒子分官,若是七品官,那一年俸祿只有四五十兩銀子,糧食保住一家人吃就差不多了,依舊是要減人的。

  不過也許到那時,自家也有別的法子也說不定。

  第123章 置辦

  過了好些日子, 街上恢復平靜,沒有再聽見亂七八糟的聲音。

  「看來一切已經定下來了。」這些日子,除了吳叔每日駕驢車送小景去翰林院, 一直等到下午再接回來, 一家人都待在家裡,免得生出什麼亂子,就這樣待了小半月。

  陳如松微微點頭,「聽說新皇帝都是在老皇帝死後半個月內辦登基大典, 看來這幾日就會舉行了。」

  夫妻倆所料不錯, 當日陳知景回來,就告知了最新消息, 「明日就舉行登基大典了, 新皇就是之前的太子殿下。」

  楊稔喜道:「是正統繼位。」在京城待的這些日子,她也是聽說了太子殿下聰慧仁愛, 愛民惜民,何況這是皇后娘娘這位正妻所生,總比妾室生的孩子要好。

  身為正室,天生就對妾室有惡感,雖然自家沒有妾室庶子女,楊稔也還是不喜,自然是希望原配嫡子繼位。

  何況梁王囂張跋扈是出了名的, 若是讓他來當皇帝, 只怕這京城都不敢待了, 那些官員只會跟著仗勢欺人,京城就是水深火熱的地方。

  別的幾位皇子沒怎麼聽說,楊稔也無法評價。

  陳知景也笑著點頭,「是。」作為文人, 他當然也是支持正統,太子繼位本事理所應當的。

  「這一次落馬的官員無數,抄家也有不少,有些不好的田地會賣,爹娘多注意著,若是能搶到幾畝田地,不拘好壞,都買下來。」在京城,能買到田地就是極好的。

  對啊,楊稔和陳如松夫妻倆都眼前一亮,連連點頭,「說的是,時機難得。」

  「若是買上幾畝田地,咱們圍成一個小莊子,裡面建幾間房,就在郊外住著就不用在京城裡面租房,許多大人也沒有買下宅子,而是在郊外租住,在京城的郊外,也極為安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