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
陳如松問道:「你想如何?」
知行直言道:「兒子想像大哥那樣, 考了舉人功名再成親。」
陳如松沉吟片刻, 搖了搖頭,「不行, 你大哥當初都成親遲了, 只是咱家那時也說不到什麼多好的親事,便寬限了你大哥幾年, 若是那次鄉試未中,之後也一樣是要成親的。」
「那我也要在二十一歲時成親。」知行只好略退一步。
「你別學你大哥,這樣,等你考上秀才,我跟你娘再給你定親。」兒子這會只是童生,說親只怕也沒幾家好女子,不若等到考上秀才, 只是這也有些冒險, 若是幾年沒考上秀才, 就更不好說親了。
至於考取舉人,那是說不準的,王家這個親家公不就考了幾十年,這才在兒子說親前考上舉人, 之前聽說也不差,就是考不中,陳如松可不敢賭,只要知行能在二十歲之前考上秀才,那麼說親也好說。
知行不太願意,這都一退再退了。
楊稔只好出言勸道:「知行,康康都定親了,難不成你想等康康出嫁生孩子了,你還沒定親不成?到時康康的夫家說不定要數落康康,年紀大還沒成親,在有些人眼裡會覺得沒面子。」
「怎麼會,他敢!」一母同胞的妹妹,知行是極為疼愛的,要是妹妹的夫家敢欺負妹妹,他一定上門給妹妹撐腰。
「反正你早些成親,我跟你爹也能早些鬆快,你們兩個都有媳婦照料,等康康出嫁後,我們兩個也能享福了。」到底是不是享福還未可知,但早些解決兒子的終身大事,確實能早些鬆口氣。
楊稔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終於勸說好了知行,讓他答應考上秀才之後就定親成親。
兒子不著急成親,夫妻倆也就專注給女兒置辦嫁妝。
五百兩銀子的安排,陳如松簡言道:「我想辦法在郊外給康康置辦五十畝地,京城裡面買一間鋪子,其餘的就拿來置辦穿用的東西。」
「在京城附近,五十畝地,差的只怕也要二三百兩,鋪子也不會便宜,能置辦下來麼?」若是在府城,這五百兩銀子能把嫁妝置辦得妥妥帖帖,可在京城,只是一點水花。
「不行就再添點,咱家的幾間鋪子和田地,一年有近兩百兩進帳,咱們緊著用一年能存一百兩,康康還有兩年才出嫁,咱們便給康康再添一二百兩也都能行。」
「知行這兩年說不定也要成親。」楊稔有些發愁,京城辦一場婚禮,只怕要比府城高上許多,也不知自家能不能支撐得起。
陳如松安慰道:「咱們也不攀高枝,娶個跟咱家差不多的人家的姑娘就好,咱們在京城的親戚也沒幾家,就算他今年考上秀才,明年成親也是能辦的起的,實在不夠咱們再想辦法湊一湊就是,別擔心。」
自家也算小有薄產,給兒子娶個媳婦的銀子還是能湊出來的。
夫妻倆商定好,就開始行動,楊稔打理家務,閒時也與新認識的幾位夫人出門玩樂,了解更多京城的事。
只是三月初到三月中旬這半月,相熟的幾家都極少出門,最近一次到如今已有七八日了,平常隔上四五日就要約著聚聚,如今卻沒動靜,楊稔正覺得疑惑,當日就從兒子口中得知情況。
「大叔公說聖上恐怕撐不過上半年,族裡傳來的消息。」這話陳知景說得很小聲,畢竟是非議皇帝,他也只跟爹娘說,連媳婦都不會說,小心謹慎為好,媳婦畢竟年輕,何況她懷著身孕,告訴她只會徒增煩惱,不利於養胎。
這話鎮住了楊稔和陳如松夫妻倆,愣了片刻,陳如松道:「也是,聖上當初登基還是我十歲時,到如今已在位三十多年,應當有六十歲了。」這個年紀,就算皇帝吃的是山珍海味,可管理偌大的皇朝,勞心勞力,也不長壽。
「聖上五個兒子,雖立有太子,可卻更疼愛寵妃珍貴妃所生的幼子梁王,梁王更是手握兵權,梁王妃還是右丞相嫡長女,文武都有不弱的勢力,而太子未有兵權,且太子妃是長公主之女,兩位側妃的娘家一文一武,但比不了梁王勢力大,中間的幾位皇子也都不是庸才,各有才能。」
這場新舊皇帝的更換,不用看就知道不會順利。
陳知景接著道:「爹娘,今年,你們就少出門,如今朝廷也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只怕過些日子,就不會太平了。」
楊稔鄭重的應下,「好,你放心,我們知道輕重的。」
陳如松也連連點頭,然後又小聲道:「也不知道誰會勝利。」
陳知景搖頭示意不知,「咱們家只有在一切塵埃落定之後才能得知消息。」
雖然自己還知道一些,可也不能一股腦都說,爹娘知道最近不太平就好。
聖上雖然疼愛幼子,可對於太子也是傾力培養的,皇后娘娘是左丞相之女,與梁王想必只是兵權稍差,可太子到底也當了二十多年的太子,不惑之年,比之弱冠之年的梁王,心思應當也深不少,誰勝誰負還未可知。
大叔公告訴自己這些,是怕他年輕氣盛,跑去掙從龍之功,但他一沒多少才能,二沒什麼勢力,只是義門陳氏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偏支,就算想加入也沒人要的,當然,就算能行他也絕不會去送死的。
因著這一消息,接下來的好些日子,夫妻倆都是小心翼翼,能不出門暫時就不出門,田地等到安定下來再買也不遲,反正是後年才成親,來得及。
知行直言道:「兒子想像大哥那樣, 考了舉人功名再成親。」
陳如松沉吟片刻, 搖了搖頭,「不行, 你大哥當初都成親遲了, 只是咱家那時也說不到什麼多好的親事,便寬限了你大哥幾年, 若是那次鄉試未中,之後也一樣是要成親的。」
「那我也要在二十一歲時成親。」知行只好略退一步。
「你別學你大哥,這樣,等你考上秀才,我跟你娘再給你定親。」兒子這會只是童生,說親只怕也沒幾家好女子,不若等到考上秀才, 只是這也有些冒險, 若是幾年沒考上秀才, 就更不好說親了。
至於考取舉人,那是說不準的,王家這個親家公不就考了幾十年,這才在兒子說親前考上舉人, 之前聽說也不差,就是考不中,陳如松可不敢賭,只要知行能在二十歲之前考上秀才,那麼說親也好說。
知行不太願意,這都一退再退了。
楊稔只好出言勸道:「知行,康康都定親了,難不成你想等康康出嫁生孩子了,你還沒定親不成?到時康康的夫家說不定要數落康康,年紀大還沒成親,在有些人眼裡會覺得沒面子。」
「怎麼會,他敢!」一母同胞的妹妹,知行是極為疼愛的,要是妹妹的夫家敢欺負妹妹,他一定上門給妹妹撐腰。
「反正你早些成親,我跟你爹也能早些鬆快,你們兩個都有媳婦照料,等康康出嫁後,我們兩個也能享福了。」到底是不是享福還未可知,但早些解決兒子的終身大事,確實能早些鬆口氣。
楊稔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終於勸說好了知行,讓他答應考上秀才之後就定親成親。
兒子不著急成親,夫妻倆也就專注給女兒置辦嫁妝。
五百兩銀子的安排,陳如松簡言道:「我想辦法在郊外給康康置辦五十畝地,京城裡面買一間鋪子,其餘的就拿來置辦穿用的東西。」
「在京城附近,五十畝地,差的只怕也要二三百兩,鋪子也不會便宜,能置辦下來麼?」若是在府城,這五百兩銀子能把嫁妝置辦得妥妥帖帖,可在京城,只是一點水花。
「不行就再添點,咱家的幾間鋪子和田地,一年有近兩百兩進帳,咱們緊著用一年能存一百兩,康康還有兩年才出嫁,咱們便給康康再添一二百兩也都能行。」
「知行這兩年說不定也要成親。」楊稔有些發愁,京城辦一場婚禮,只怕要比府城高上許多,也不知自家能不能支撐得起。
陳如松安慰道:「咱們也不攀高枝,娶個跟咱家差不多的人家的姑娘就好,咱們在京城的親戚也沒幾家,就算他今年考上秀才,明年成親也是能辦的起的,實在不夠咱們再想辦法湊一湊就是,別擔心。」
自家也算小有薄產,給兒子娶個媳婦的銀子還是能湊出來的。
夫妻倆商定好,就開始行動,楊稔打理家務,閒時也與新認識的幾位夫人出門玩樂,了解更多京城的事。
只是三月初到三月中旬這半月,相熟的幾家都極少出門,最近一次到如今已有七八日了,平常隔上四五日就要約著聚聚,如今卻沒動靜,楊稔正覺得疑惑,當日就從兒子口中得知情況。
「大叔公說聖上恐怕撐不過上半年,族裡傳來的消息。」這話陳知景說得很小聲,畢竟是非議皇帝,他也只跟爹娘說,連媳婦都不會說,小心謹慎為好,媳婦畢竟年輕,何況她懷著身孕,告訴她只會徒增煩惱,不利於養胎。
這話鎮住了楊稔和陳如松夫妻倆,愣了片刻,陳如松道:「也是,聖上當初登基還是我十歲時,到如今已在位三十多年,應當有六十歲了。」這個年紀,就算皇帝吃的是山珍海味,可管理偌大的皇朝,勞心勞力,也不長壽。
「聖上五個兒子,雖立有太子,可卻更疼愛寵妃珍貴妃所生的幼子梁王,梁王更是手握兵權,梁王妃還是右丞相嫡長女,文武都有不弱的勢力,而太子未有兵權,且太子妃是長公主之女,兩位側妃的娘家一文一武,但比不了梁王勢力大,中間的幾位皇子也都不是庸才,各有才能。」
這場新舊皇帝的更換,不用看就知道不會順利。
陳知景接著道:「爹娘,今年,你們就少出門,如今朝廷也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只怕過些日子,就不會太平了。」
楊稔鄭重的應下,「好,你放心,我們知道輕重的。」
陳如松也連連點頭,然後又小聲道:「也不知道誰會勝利。」
陳知景搖頭示意不知,「咱們家只有在一切塵埃落定之後才能得知消息。」
雖然自己還知道一些,可也不能一股腦都說,爹娘知道最近不太平就好。
聖上雖然疼愛幼子,可對於太子也是傾力培養的,皇后娘娘是左丞相之女,與梁王想必只是兵權稍差,可太子到底也當了二十多年的太子,不惑之年,比之弱冠之年的梁王,心思應當也深不少,誰勝誰負還未可知。
大叔公告訴自己這些,是怕他年輕氣盛,跑去掙從龍之功,但他一沒多少才能,二沒什麼勢力,只是義門陳氏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偏支,就算想加入也沒人要的,當然,就算能行他也絕不會去送死的。
因著這一消息,接下來的好些日子,夫妻倆都是小心翼翼,能不出門暫時就不出門,田地等到安定下來再買也不遲,反正是後年才成親,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