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井熙打聽到有這麼一台機器的存在,花了些外匯額度, 就跟那家廠子把機器換了過來。

  張工看著這台機器,也忍不住老淚縱橫。

  他是八級工,當年也參加過這台機器的研發,但是那個帶隊的十級大工, 去年已經因病走了。

  看到舊物,再想到舊人,只覺得心中百種滋味都匯集到了一處,也不知道是悲還是喜。

  悲自然是因為這些年過去,不少老夥計都已經沒了,當年項目組解散,竟成了他們最後一次相聚。

  喜則是因為,那點舍不去的執念,或許真有重見光明的一天。

  剛見井熙的時候,張工就覺得這個小丫頭很不一般,但也絕想不到在有生之年,竟然能親眼見到這丫頭重開項目,甚至,自己還來得及參與其中。

  “我這把老骨頭,就徹底交給你驅使了。”張工鄭重對井熙說。

  井熙也只能連說不敢,說自己就是一個牽頭人,具體的工具機研發,她能做的也不多。

  井熙這話並不是謙虛。

  和一百年前可以縱跨多個領域的偉人不同,如今科研這條路是越走越艱深,也越來越窄。

  井熙精力旺盛,學習能力也強,但是至多只能做些簡單的晶片設計,涉及到工具機這種複雜集成電路,打打邊手或許能行,當主導者顯然能力不足。

  她也無意將科研的主要精力放在這上頭。

  井熙的真正目標,還是解決光刻機研發中,機械設備跟不上的問題,當然,如果順便能把閉環拋光機器人做出來,徹底解決鏡頭潔淨度不夠,以及產能不足的問題,那就更加完美了。

  而華國,從來就不缺人才。

  DAWN又開始對外招聘研發人員。

  DAWN的條件,也再一次在科研界的小圈子裡傳開了。

  這一回招的不是光電類的,而是機械控制和集成電路設計,還有伺服電機相關的人才,國內沒有什麼數控的技術儲備,但是一波波學習相關專業的留學生,數量並不少。

  很多人選擇留在國外,主要原因是科研環境和個人待遇問題,但是,當國內的待遇向好,科研經費也充足的時候,不少人或許也願意回到自己的祖國。

  畢竟,光是一口吃的,家鄉菜也總更順口一些。

  井熙琢磨著,想藉此機會再挖幾個未來的大牛過來幫忙,要是有一個足夠出色的人才主持大局,她也能輕鬆不少。

  但是,一件很悲催的事情是,她記憶里不少還在國內的大牛,要麼年紀還小,要麼現在在關鍵單位,她也染指不上。

  現在唯一的指望,還是國外的留學生。

  井熙也不管人家究竟願不願意回來,反正借著學校的門路,把邀請書發了個遍,想著能哄幾個哄幾個,總歸不虧。

  ————

  蘭洪波出國已經好些年了。

  他是本科畢業出的國,後來一直做的都是數控系統的項目,不過今年就要博士畢業了,導師對他頗為欣賞,考慮把他留在自己的實驗室里繼續搞研究。

  蘭洪波從來沒考慮過回國,幾年前他或許隱約有過這種想法,但是當國內數控工具機的相關項目組關閉以後,這點心思就徹底熄了。

  辛辛苦苦讀了這麼多年書,總還是想做出點成果留在世上的,而以國內現在的條件,他的所學幾乎毫無發揮餘地。

  收入也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方面,他家裡並不富裕,底下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都是很會讀書的孩子,要是他選在留在這邊,家裡能輕鬆不少,以後弟妹想出國,也有個人照應。

  只不過,在午夜夢回的時候,偶爾還是能想起家門口那條小河,發出的潺潺響聲。

  其他時候,蘭洪波的行事作風就跟所有想要努力獲得綠卡的外國留學生一樣:操著隱約能聽出口音的外語,努力工作,積極融入當地社群,順便讓實驗室的老闆相信留下他的價值。

  所幸,蘭洪波在科研領域的天賦十分不錯,在想進實驗室的幾十個競爭者中,無論實驗能力還是設計思路,都是絕對的佼佼者。

  這天本來是個值得慶賀的日子,因為他終於拿到了實驗室的聘任書,只等簽了合同,就能成為在職研究員,起薪十萬美元,如果做出成果,還有額外獎勵。

  他導師領銜的實驗室在業內水平不俗,和幾個跨國大企業也有很深層次的合作,因此並不需要像一般的小實驗室,時常擔心經費問題,各項福利也很到位,算得上一份好工作。

  最近導師更是接到一個大項目,具體內容雖然還沒有透露,但是方方面面都顯示出導師的實驗室即將大幹一場的決心。

  蘭洪波也摩拳擦掌,期待著自己能夠把握住這個功成名就的機會。

  直到傍晚時分,他收到了一封信,這一整天的愉快,卻像是蒙上了一層說不清的陰霾。

  信是從國內寄過來的,端端正正寫著他的名字地址,落款是一個很陌生的單位。

  信的大概內容是邀請他回國做關於數控工具機的研究,許諾的條件倒是豐厚,比這邊的薪水都高上一截,但是……

  “開什麼玩笑。”蘭洪波嗤笑一聲,把信扔進了紙筐。

  這信里要是從回國報效之類的角度闡發,他或許還能信三分,但是跟國外實驗室比薪水,這不是開玩笑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