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頁
也不知道誰這麼無聊開這種國際玩笑,一封跨國信,郵費可不便宜。
蘭洪波哼了一聲,還是忍不住彎腰把這封不知道從哪裡寄出來的信又撿了回來,猶豫了一下,收在抽屜里。
雖然這玩笑實在有點幼稚,還是先放著吧,畢竟也是從國內寄過來的,他想。
除了被逗樂了一下,蘭洪波並沒有把這封信太放在心上,直到晚上他接到了一個同樣來自國內的朋友的電話。
“國內的邀請函?是的,我是收到一封,可那不是開玩笑的嘛,十五萬的年薪加分紅,國內怎麼開得起這麼高的價。”他不以為然的回答。
“對,我準備接受原來實驗室的聘書了,畢竟這邊條件好,我又熟悉環境,更容易出成果……等等,你說國內那個實驗室的老闆是井熙?”
蘭洪波一手拿著電話,另一手慌慌張張的開始往桌肚子裡摸索。
厚實的跨國掛號信重新被扯了出來,落款那個有些陌生的單位,名字里確實跟著一個DAWN。
還真是!
電話那頭繼續在逼逼叨叨,蘭洪波的腦子卻已經亂了,最後只留下一句“我還要再考慮一下”,就匆匆掛斷了電話。
井熙這個名字,在華人留學生圈子裡並不陌生。
雖然做的和自己並不是一個領域,可但凡習慣性刷論文的,都會刷到過幾篇她或者她項目組成員的論文。
據說這個井熙是個年紀不大的女生,對這點蘭洪波有些懷疑,但是這樣一個華國本土研究者的崛起,對他們這些留學生多少也有些好處,至少她在Science、Nature刷論文的時候,就連那個永遠板著臉,堅信白種人更高等的教務主任,看到他都會微微點點頭,態度看起來稍微和緩一點。
但是,她聯繫自己做什麼?井熙的研究不是主要集中在光電領域嗎?
蘭洪波又把井熙之前發的論文都找了出來,快速瀏覽了一遍。
她最新的成果,是深紫外光刻機?
蘭洪波自己就是搞數控系統的,對集成電路的最新發展也跟得很緊,要不是最近忙著準備應聘,他也不會錯過這麼重要的論文。
深紫外光刻機能做出納米製程更小的晶片,單位面積內能容納的電晶體數量也就跟著變多,這意味著更快的處理速度,更複雜的處理能力,這些提升對數控系統同樣也非常重要。
“也不知道她們什麼時候能出成果……看論文應該快了吧,”蘭洪波猜,“但是DAWN找我做什麼?”
他再次把目光停留在那篇討論深紫外光LED應用的論文上,又搖搖頭。
廣義上,光刻機也可以說是一種工具機,但是光刻機的核心是光源和鏡頭,數控工具機的核心則是伺服電機和控制系統,光刻機的發展肯定離不開高精度的數控工具機,就像數控工具機也離不開光刻機生產的晶片一樣。
但是歸根到底,這兩個畢竟不是一回事,尤其越往高深里走,越難輕易跨行。
理智告訴他,就算對方給出的年薪是真的,也沒必要冒這個職業風險。
科研界聚集了世界上最聰明的一群人,但同時也是一個廝殺異常殘酷的行業,每一個研究者都必須拔足狂奔才能跟上時代的前進速度,而因為做不出成果,或者跑歪了路在中途就被淘汰的,差不多十之有九。
蘭洪波並不想成為被淘汰的那波,這也就意味著,他一點時間都不能浪費。
哪怕是短暫脫離自己的專業前沿一年或者半年時間,他都很可能被自己的同儕徹底甩開,更何況,導師的實驗室也並不是想進就能進的。
可是好奇心卻像一隻頑皮的小貓,伸著爪子一直在他心裡撓。
最終,蘭洪波還是抵擋不住誘惑,又打通了自己在國內的師弟的電話。
“我只是跟他了解一下國內的情況而已,”他想,“肯定是不可能接受這個邀請的。”
出乎意料,打回國的電話似乎比以前快了不少,蘭洪波沒有在意這點細微的差別,他更關心的,還是DAWN究竟想做什麼。
蘭洪波的師弟當初畢業的時候選擇留校,如今是母校的講師,說起井熙,他也是羨慕和感慨參半。
蘭洪波這時候才確認,井熙還真是一個年紀比自己小了七八歲的女生,才提前拿到本科畢業證,就被學校直接留聘當了副教授。
更重要的是,她如今已經是兩家重量級實驗室的負責人,手裡掌管著上億的經費,實驗室的固定資產,怕也上億都打不住。
一說起這些不知真假的傳聞,蘭洪波的師弟簡直是藏都藏不住的羨慕嫉妒。
人家年紀輕輕就坐到了高位,再反觀自己,也只能說人比人氣死人。
繞來繞去一陣,蘭洪波終於忍不住,問:“他們實驗室……是不是最近準備做數控項目?”
“啊,他們也跟你聯繫了?”他師弟終於反應過來,“是了,你在國外不就是學這個的,我們系好像也有參與這個項目,聽說經費可不少,不過不是跟光電實驗室,而是跟個什麼什麼外企一起搞的,還挖了不少人過去,雖然沒有編制,但是架不住工資和獎金高啊!”
蘭洪波和他師弟都畢業於機械系,能驚動系裡,看起來確實動靜不小。
師弟又問他:“你是不是快畢業了?決定留在那邊還是準備回國?”
蘭洪波哼了一聲,還是忍不住彎腰把這封不知道從哪裡寄出來的信又撿了回來,猶豫了一下,收在抽屜里。
雖然這玩笑實在有點幼稚,還是先放著吧,畢竟也是從國內寄過來的,他想。
除了被逗樂了一下,蘭洪波並沒有把這封信太放在心上,直到晚上他接到了一個同樣來自國內的朋友的電話。
“國內的邀請函?是的,我是收到一封,可那不是開玩笑的嘛,十五萬的年薪加分紅,國內怎麼開得起這麼高的價。”他不以為然的回答。
“對,我準備接受原來實驗室的聘書了,畢竟這邊條件好,我又熟悉環境,更容易出成果……等等,你說國內那個實驗室的老闆是井熙?”
蘭洪波一手拿著電話,另一手慌慌張張的開始往桌肚子裡摸索。
厚實的跨國掛號信重新被扯了出來,落款那個有些陌生的單位,名字里確實跟著一個DAWN。
還真是!
電話那頭繼續在逼逼叨叨,蘭洪波的腦子卻已經亂了,最後只留下一句“我還要再考慮一下”,就匆匆掛斷了電話。
井熙這個名字,在華人留學生圈子裡並不陌生。
雖然做的和自己並不是一個領域,可但凡習慣性刷論文的,都會刷到過幾篇她或者她項目組成員的論文。
據說這個井熙是個年紀不大的女生,對這點蘭洪波有些懷疑,但是這樣一個華國本土研究者的崛起,對他們這些留學生多少也有些好處,至少她在Science、Nature刷論文的時候,就連那個永遠板著臉,堅信白種人更高等的教務主任,看到他都會微微點點頭,態度看起來稍微和緩一點。
但是,她聯繫自己做什麼?井熙的研究不是主要集中在光電領域嗎?
蘭洪波又把井熙之前發的論文都找了出來,快速瀏覽了一遍。
她最新的成果,是深紫外光刻機?
蘭洪波自己就是搞數控系統的,對集成電路的最新發展也跟得很緊,要不是最近忙著準備應聘,他也不會錯過這麼重要的論文。
深紫外光刻機能做出納米製程更小的晶片,單位面積內能容納的電晶體數量也就跟著變多,這意味著更快的處理速度,更複雜的處理能力,這些提升對數控系統同樣也非常重要。
“也不知道她們什麼時候能出成果……看論文應該快了吧,”蘭洪波猜,“但是DAWN找我做什麼?”
他再次把目光停留在那篇討論深紫外光LED應用的論文上,又搖搖頭。
廣義上,光刻機也可以說是一種工具機,但是光刻機的核心是光源和鏡頭,數控工具機的核心則是伺服電機和控制系統,光刻機的發展肯定離不開高精度的數控工具機,就像數控工具機也離不開光刻機生產的晶片一樣。
但是歸根到底,這兩個畢竟不是一回事,尤其越往高深里走,越難輕易跨行。
理智告訴他,就算對方給出的年薪是真的,也沒必要冒這個職業風險。
科研界聚集了世界上最聰明的一群人,但同時也是一個廝殺異常殘酷的行業,每一個研究者都必須拔足狂奔才能跟上時代的前進速度,而因為做不出成果,或者跑歪了路在中途就被淘汰的,差不多十之有九。
蘭洪波並不想成為被淘汰的那波,這也就意味著,他一點時間都不能浪費。
哪怕是短暫脫離自己的專業前沿一年或者半年時間,他都很可能被自己的同儕徹底甩開,更何況,導師的實驗室也並不是想進就能進的。
可是好奇心卻像一隻頑皮的小貓,伸著爪子一直在他心裡撓。
最終,蘭洪波還是抵擋不住誘惑,又打通了自己在國內的師弟的電話。
“我只是跟他了解一下國內的情況而已,”他想,“肯定是不可能接受這個邀請的。”
出乎意料,打回國的電話似乎比以前快了不少,蘭洪波沒有在意這點細微的差別,他更關心的,還是DAWN究竟想做什麼。
蘭洪波的師弟當初畢業的時候選擇留校,如今是母校的講師,說起井熙,他也是羨慕和感慨參半。
蘭洪波這時候才確認,井熙還真是一個年紀比自己小了七八歲的女生,才提前拿到本科畢業證,就被學校直接留聘當了副教授。
更重要的是,她如今已經是兩家重量級實驗室的負責人,手裡掌管著上億的經費,實驗室的固定資產,怕也上億都打不住。
一說起這些不知真假的傳聞,蘭洪波的師弟簡直是藏都藏不住的羨慕嫉妒。
人家年紀輕輕就坐到了高位,再反觀自己,也只能說人比人氣死人。
繞來繞去一陣,蘭洪波終於忍不住,問:“他們實驗室……是不是最近準備做數控項目?”
“啊,他們也跟你聯繫了?”他師弟終於反應過來,“是了,你在國外不就是學這個的,我們系好像也有參與這個項目,聽說經費可不少,不過不是跟光電實驗室,而是跟個什麼什麼外企一起搞的,還挖了不少人過去,雖然沒有編制,但是架不住工資和獎金高啊!”
蘭洪波和他師弟都畢業於機械系,能驚動系裡,看起來確實動靜不小。
師弟又問他:“你是不是快畢業了?決定留在那邊還是準備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