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比起向更小尺寸的納米製程發起衝鋒,擴大圓晶級矽片的面積,增加單塊晶片裡集成的電晶體數量,倒顯得容易得多。

  之前的四英寸圓晶即將成為歷史,她們生產的u-03已經把圓晶尺寸增加到六英寸,而這台UV-01,更是能用遠遠超出時代的八英寸圓晶生產晶片。

  圓晶越大,技術難度越高,生產成本也越低,對本來就成本高企,產量受限的晶片企業來說,簡直就是碾壓級別的優勢。

  “這台機器準備往外賣了嗎?”說話的是DAWN在米國僱傭的一個華裔銷售經理,聽說總公司又有新的樣機問世,他特意坐洲際航班趕了過來,也第一時間見識到了這架擁有跨時代意義的新機器。

  “它將讓我們的對手都瑟瑟發抖,”這個銷售經理信心滿滿的說,“如果產量足夠的話。”

  是的,最大的約束還不是技術,而是產量。

  光刻機生產中受到制約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其中最突出問題的還是鏡頭。

  國內收購的鏡頭廠雖然已經開始了光學玻璃的研發,但是就像如今的鏡頭是靠著慢工出細活的手工研磨一點點做出來的,一家工廠的發展,同樣需要很長的時間。

  校驗角度,調整生產環境和配比,需要千百遍的嘗試,而頂級技工的培養,需要的時間就更長了。

  甚至直接購買的技術都無法馬上應用,因為哪怕一點點環境的區別,都會對鏡頭的光潔度產生天差地別的影響,於是,又是重複千百遍的實驗,調整,然後從頭再來。

  這些關於生產環節的細微知識,甚至無法靠口頭傳授,只能用漫長的時間一點點積累下來,再化成工廠的一部分。

  這就是一家百年光學工廠的底氣所在,即便砸錢,都很難在短時間內縮短差距。

  但,真就完全沒有辦法?當然也不是。

  木船緩慢發展了上千年,但是不過幾十年,就被蒸汽船直接碾壓過去,騎兵在大陸上曾經肆意縱橫,最後依然無奈倒在了□□噴射的火焰之下。

  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即便是面對號稱只能用人手和肉眼打磨出來的高精度光學鏡片,也是一樣。

  但是現在,她們需要的是更好的加工工藝,更精密的工具機,以及足夠跟上發展要求的工業能力。

  光刻機的製造,匯集了現代工業領域絕大多數最頂尖的技術,而且是成體系成規模化的,井熙心裡很清楚,這種高科技行業,如果不想因為其他因素被國外卡脖子,那就勢必要在國內發展出可以替代的技術工廠。

  如果願意多等數十年,這件事當然不用過多煩惱,這個國家雖然暫時困窘,但是很快,就會發展成一個強悍無比的工業巨獸,擁有全世界最全的產業鏈,而且在絕大多數領域,都取得碾壓性的優勢。

  但她這不是習慣於搶跑嘛。

  作為一個學霸,搶跑大約是常態,小學掌握初中知識,初中為大學做準備,本來就是學有餘力者最喜歡的領跑姿態,即便放在科研上,也是一個道理。

  科技發展有時候並不是嚴格按照線性時間往前走的,偶爾幾年的突飛猛進,或者一段時間的停滯不前都是常態,一個搶跑者,往往也能夠促進一整個行業,甚至相關產業的突飛猛進,還能夠吃到最大的發展紅利。

  個人能夠賺去的利益姑且不提,反正人有錢到一個程度,銀行卡里的金額也就是一個數字而已,起不了太大的波瀾。

  而井熙最最看重的,還是政策的傾斜。

  更多可以選擇的人才,更充足的經費,才是正面學閥的最高追求。

  所謂學閥,在大多數時候並不是什麼好詞,壟斷,排他,搶占資源,總歸更像是小說里的反派Boss,至少也屬於灰色的邊緣人物。

  但是歸根結底,除了那種只會壓榨學生,圖謀成果的蠢材,真正的學閥,總是要做出非同一般的成果,才有希望染指更高層次的資源分配。

  買再多豪宅,晚上睡覺也只能睡在一張床上,但是添置實驗室的設備,可是多少錢都不夠用的。

  除非再走商業或者管理路線,能做到這個層次,大概也就是一個研究員能做到的最頂層了。

  另外兩條路井熙表示毫無興趣,自然,也只能向學閥這個宏偉目標努力前進。

  事實上,再過幾年,井熙在光電領域儼然已經是學閥級別的人物,但是一個真正有追求的學閥,怎麼能忍受自己一個人在前頭孤獨行進呢,至少也要驅著趕著,找到稱心如意的工廠幫她製造更順手的設備,研發更好的材料,順便還有幾個合作愉快的跨行業實驗室當做技術儲備,才能舒舒服服的繼續做實驗。

  她需要更先進的工具機,幫她製造各種複雜而對精度追求無窮無盡的異形件,需要閉環拋光的機器,幫她徹底擺脫光學鏡頭的限制,還有更好的光刻膠,更精細的掩膜版,能量輸出更大也更穩定的雷射器,等等等等。

  材料那邊她做不了太多,但是關於工具機,還是有些心得的。

  純粹的機械設計不是井熙擅長的領域,但是晶片,可是數控工具機的心臟和大腦,尤其是中高端的數控工具機,對晶片的依賴更大。

  井熙不會設計晶片,但是,她能造製作晶片的機器啊!

  國內在數控工具機上的起步並不晚,無奈因為種種原因,到了八十年代,早就已經追不上國際主流的發展速度,但是,國內最短腿的還是在半導體方面,而單論機械,國內的人才和技術儲備,其實並不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