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頁
太子妃細想了一番,「前朝曾有在祭台之上設伏謀殺皇子的事情,我們......」
「不可能。這次布置祭台的皆是沈清容親信,一旦有差錯,他們必然能發現。」
太子妃又與陳尚書商議了諸多問題,咬牙道:「既然如此......女兒還有最後一個法子。」
*
數日後,黎雲書收集了所有證據,為沈家鳴冤平反。
她為官兩年來斷案公正,效率極高且從未錯判,朝中和民間早就傳起了她的名聲。此番平反她舉證齊全,處處皆用事實說話,滿朝文武無不心服口服。
外面很熱鬧,置身事中的沈清容都很平靜。
他提早批閱完了奏摺,在偏殿中供奉沈成業的牌位祭奠後,鋪陳紙筆開始作畫。
扶松不由自主地嘆了口氣。
「難過什麼?」沈清容飽蘸筆墨,似是閒談般問,「不該高興嗎?」
「只是想到了沈家淪落那日,殿下您只有靠作畫能找到出路,如今終於可以隨心所欲地做想做的事情了。」
沈清容專注地落下一筆,淡笑不應。
片刻後扶松才發現,沈清容這次畫得居然是沈將軍。沈將軍率兵在前,身後是一大片將士百姓,面容都很熟悉。
可沈清容擲筆喃喃:「我都快忘了他們的模樣了。」
扶松一默,「不會的。總有些東西,是忘不了的。」
沈家平反的消息,隨著亂雪一併飛入關州。
身在鄴京的沈清容和黎雲書並不知道,關州百姓如炸鍋一般歡騰了一整天后,入夜時自發聚集到沈府之外。
萬民跪滿街巷,俯首嚎哭,聲音震天。
許多人擺好了火盆,在門前角落中燒著紙錢。北風吹來時,紙錢的飛灰和雪花共舞,揚灑著飛入了關州城每一個角落。
寺院中的鐘聲還在迴響。
一代又一代戍邊的將士還在苦守,一具又一具忠骨倒在了遙遠的邊疆。
萬里長征人未還[1]。
關州城的每一個街巷都被火盆的紅光點染,一直綿延到了後半夜。沈府常年無人打掃,內里早已雜草齊腰,成了一座荒宅。他們固執地跪在荒宅之外,分明知道那些忠魂再也看不見,分明知道不會再有人回來——卻好像在迎接沈將軍又一次凱旋而歸,看他在眾人擁簇之下振臂長笑。
夜裡,鄴京也落了雪。
黎雲書聽聞沈清容批閱完奏摺後,提燈去找了廖詩詩。
自沈清容攝政後,廖詩詩買下一間老屋,靠出售胭脂在鄴京城中勉強過活。
她行到胭脂鋪時,已經到了打烊的時間。廖詩詩的積蓄不多,鋪子並不算大,東西陳列得滿滿當當。黎雲書看她面無表情地推著沉重櫃檯,而張慎思不知何故來到店門外,正一動不動地杵在雪地中。
他全程沒有多餘的舉動。
廖詩詩也沒有理他。
關門後她順口道了句「多謝」,剛剛撐開傘,就吃驚地看見了黎雲書。
黎雲書同她打了個招呼,「張小公子也在啊。」
張慎思牛頭不對馬嘴地應了一聲後,匆忙告辭離開。
黎雲書甚是奇怪,「他不是有傘嗎,怎麼不打傘?」
廖詩詩則問:「你沒有進宮?」
「阿容這麼早處理完政事,想必是想留些時間來祭奠的,我不便打擾。」她同廖詩詩並肩行在雪中,「還有一件事,我想告訴你。」
少了聖上和重臣的約束,黎雲書放心大膽地去查起了廖家舊案。至此方知,廖家也是天鋒軍的人。
廖老爺早年是天鋒軍派去北蠻的臥底,替天鋒軍網羅了不少情報,贏下了不少戰爭。
故而數年之後,有人以此為由指責廖家通敵,為廖家招來滅門之禍。
「我相信廖家是無辜的。證據雖未齊全,但也有了大致的眉目,我會一點點來找。」
廖詩詩十分熟稔地將杯中酒水一飲而盡,借著微醺的勁兒輕道:「可我已經是殘花敗柳了。你能用兩年修改律典,能用十八年入朝為官,又該用多久才能改變世俗的觀念和人心?」
說罷她斟了杯酒,彎起眼角敬到黎雲書唇邊,「你說呢,黎大人?」
黎雲書隔著她的握住杯盞,將酒一飲而盡後,牢牢攥住了廖詩詩的手腕。
「你沒有做錯任何事情,也不比任何人低賤,憑什麼要為別人付出代價?憑什麼不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我能為沈家平反,自然也能為你平反。若你喜歡的人因此嫌惡你,是他不配;若還有人三言兩語說你的不是......」她明明酒量很好,卻在這時卡了殼,「那我刑部也能治他的罪。」
廖詩詩笑著斟滿了酒。
二人推杯換盞不多時,廖詩詩就喝醉了。黎雲書送人回家時,還聽她在耳旁喃喃:「大人,你喝醉了,刑部怎麼可能會管別人的風言風語啊?」
她一手撐著傘,一手扶住人,那提燈只能由廖詩詩拿著,兩人的身影被照得搖搖晃晃。
行至門外時,黎雲書意外地又看到了那個人影。
這回不勞黎雲書多問,張慎思自覺掉頭離開。她奇怪地看了這人好幾眼,送人回家後,聽廖詩詩輕道:「他得知我做的一切之後,已經有很多次來找我了。我是不是可以信你一回?」
*
沈家的事情告一段落。
「不可能。這次布置祭台的皆是沈清容親信,一旦有差錯,他們必然能發現。」
太子妃又與陳尚書商議了諸多問題,咬牙道:「既然如此......女兒還有最後一個法子。」
*
數日後,黎雲書收集了所有證據,為沈家鳴冤平反。
她為官兩年來斷案公正,效率極高且從未錯判,朝中和民間早就傳起了她的名聲。此番平反她舉證齊全,處處皆用事實說話,滿朝文武無不心服口服。
外面很熱鬧,置身事中的沈清容都很平靜。
他提早批閱完了奏摺,在偏殿中供奉沈成業的牌位祭奠後,鋪陳紙筆開始作畫。
扶松不由自主地嘆了口氣。
「難過什麼?」沈清容飽蘸筆墨,似是閒談般問,「不該高興嗎?」
「只是想到了沈家淪落那日,殿下您只有靠作畫能找到出路,如今終於可以隨心所欲地做想做的事情了。」
沈清容專注地落下一筆,淡笑不應。
片刻後扶松才發現,沈清容這次畫得居然是沈將軍。沈將軍率兵在前,身後是一大片將士百姓,面容都很熟悉。
可沈清容擲筆喃喃:「我都快忘了他們的模樣了。」
扶松一默,「不會的。總有些東西,是忘不了的。」
沈家平反的消息,隨著亂雪一併飛入關州。
身在鄴京的沈清容和黎雲書並不知道,關州百姓如炸鍋一般歡騰了一整天后,入夜時自發聚集到沈府之外。
萬民跪滿街巷,俯首嚎哭,聲音震天。
許多人擺好了火盆,在門前角落中燒著紙錢。北風吹來時,紙錢的飛灰和雪花共舞,揚灑著飛入了關州城每一個角落。
寺院中的鐘聲還在迴響。
一代又一代戍邊的將士還在苦守,一具又一具忠骨倒在了遙遠的邊疆。
萬里長征人未還[1]。
關州城的每一個街巷都被火盆的紅光點染,一直綿延到了後半夜。沈府常年無人打掃,內里早已雜草齊腰,成了一座荒宅。他們固執地跪在荒宅之外,分明知道那些忠魂再也看不見,分明知道不會再有人回來——卻好像在迎接沈將軍又一次凱旋而歸,看他在眾人擁簇之下振臂長笑。
夜裡,鄴京也落了雪。
黎雲書聽聞沈清容批閱完奏摺後,提燈去找了廖詩詩。
自沈清容攝政後,廖詩詩買下一間老屋,靠出售胭脂在鄴京城中勉強過活。
她行到胭脂鋪時,已經到了打烊的時間。廖詩詩的積蓄不多,鋪子並不算大,東西陳列得滿滿當當。黎雲書看她面無表情地推著沉重櫃檯,而張慎思不知何故來到店門外,正一動不動地杵在雪地中。
他全程沒有多餘的舉動。
廖詩詩也沒有理他。
關門後她順口道了句「多謝」,剛剛撐開傘,就吃驚地看見了黎雲書。
黎雲書同她打了個招呼,「張小公子也在啊。」
張慎思牛頭不對馬嘴地應了一聲後,匆忙告辭離開。
黎雲書甚是奇怪,「他不是有傘嗎,怎麼不打傘?」
廖詩詩則問:「你沒有進宮?」
「阿容這麼早處理完政事,想必是想留些時間來祭奠的,我不便打擾。」她同廖詩詩並肩行在雪中,「還有一件事,我想告訴你。」
少了聖上和重臣的約束,黎雲書放心大膽地去查起了廖家舊案。至此方知,廖家也是天鋒軍的人。
廖老爺早年是天鋒軍派去北蠻的臥底,替天鋒軍網羅了不少情報,贏下了不少戰爭。
故而數年之後,有人以此為由指責廖家通敵,為廖家招來滅門之禍。
「我相信廖家是無辜的。證據雖未齊全,但也有了大致的眉目,我會一點點來找。」
廖詩詩十分熟稔地將杯中酒水一飲而盡,借著微醺的勁兒輕道:「可我已經是殘花敗柳了。你能用兩年修改律典,能用十八年入朝為官,又該用多久才能改變世俗的觀念和人心?」
說罷她斟了杯酒,彎起眼角敬到黎雲書唇邊,「你說呢,黎大人?」
黎雲書隔著她的握住杯盞,將酒一飲而盡後,牢牢攥住了廖詩詩的手腕。
「你沒有做錯任何事情,也不比任何人低賤,憑什麼要為別人付出代價?憑什麼不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我能為沈家平反,自然也能為你平反。若你喜歡的人因此嫌惡你,是他不配;若還有人三言兩語說你的不是......」她明明酒量很好,卻在這時卡了殼,「那我刑部也能治他的罪。」
廖詩詩笑著斟滿了酒。
二人推杯換盞不多時,廖詩詩就喝醉了。黎雲書送人回家時,還聽她在耳旁喃喃:「大人,你喝醉了,刑部怎麼可能會管別人的風言風語啊?」
她一手撐著傘,一手扶住人,那提燈只能由廖詩詩拿著,兩人的身影被照得搖搖晃晃。
行至門外時,黎雲書意外地又看到了那個人影。
這回不勞黎雲書多問,張慎思自覺掉頭離開。她奇怪地看了這人好幾眼,送人回家後,聽廖詩詩輕道:「他得知我做的一切之後,已經有很多次來找我了。我是不是可以信你一回?」
*
沈家的事情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