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頁
正如一代又一代,為了皇位爭得頭破血流的人。
第115章 .瑣事我們一起批摺子~
去尋找太子的人遲遲沒有消息。
而此時,登基大典愈發近了。
有顧子墨在禮部,大典的謀劃十分符合沈清容心意。他抽空問及黎雲書有關登基之事,黎雲書總是道:「太子生死未卜,大典最好趁早。若太子還在大鄴自然最好,怕的就是他被北蠻擄去做人質。屆時朝中沒有皇帝坐鎮,難免會被北蠻抓住把柄。」
沈清容深以為然。
戰亂導致大多數百姓流離失所,他赦免了十幾個城池的賦稅,促進與大理的通商,盡最大力度來安撫百姓。
此外,他為了籠絡舊臣心思,拼命規勸自己要和藹待人。上朝之時,沈清容從不會做甩摺子砸人、痛罵權臣、憤然離席的舉措。群臣們起先對他有些忌憚,不敢直言心中所想,唯獨黎雲書慷慨進諫,從頭到尾把他批得一無是處。
「兩天前上奏的摺子今天才有消息,效率如此低下,有半點明君風範嗎?」
「江南道一帶為何僅僅是降低賦稅,而非減免?」
「朝中百官敢怒不敢言,言路不順,乃是朝代頹敗之兆——殿下難道還不去想解決的辦法?」
雖然早知黎雲書為人耿直,但見她說得如此不留情面,滿朝文武都捏了把冷汗。
「這黎大人也太生猛了。」他們中有許多人不清楚二人的關係,聽黎雲書進諫時,往往會在心裡為她點幾柱香,「可惜可惜,怕是官位不保嘍。」
出乎意料的是,沈清容一臉忍辱負重地聽她說完,居然點了點頭,「批閱奏摺我一定盡力。江南道賦稅就免除了吧,至於言路,在朝之人言明我的過錯,如果說得中肯,進諫一次賞銀十兩,如何?」
眾臣愕然地面面相覷,見沈清容沒有發怒的徵兆,才慌忙鞠躬,「殿下英名。」
當天,沈清容一直批摺子批到天黑。
入夜後沒多久,王勝忽然來報:「殿下,黎大人求見。」
「這麼晚?」他想著這人在朝堂上罵自己那一通,雖然被她罵慣了,心裡還是有些不舒服,「不見,讓她早點回去休息。」
說罷便半倚在榻上,揉著眉心痛苦看奏摺。
並非他不努力,並非他不勤奮,而是......這摺子實在是太多了!
就在沈清容批完一本奏摺扔到一旁,決定打個盹時,入門出傳來了不徐不疾的步聲和王勝焦慮的低喚:「黎大人,殿下他在批摺子呢,您不能......」
沈清容條件反射般坐直了身子,抓起竹筆裝出正襟危坐模樣。待黎雲書行禮立定在自己身前,方問:「有什麼事?」
黎雲書掃了如山一般的奏摺,「國事耽誤不得,殿下批閱的完嗎?」
沈清容那股子倔強上來了,正想說「沒問題」,黎雲書就逕自坐在他身旁,吩咐王勝道:「勞煩王公公備一份紙筆來。」
「我自己的摺子自己批,你去休息吧。」
他嘴上這麼說,身體卻很誠實地往黎雲書倚靠了幾分。黎雲書將他的小動作看進眼裡,一嘆,「忙不過來記得找人。整個國家大事都堆在一個人身上,怎麼可能辦得完?」
他不怎麼高興地嘟囔:「你還知道體諒我啊?」
「閉嘴,幹活。」
屋中只剩了二人提筆寫字的沙沙聲。
桌前明燭搖曳,將兩人的身影拉得極長。
沈清容批了一天的奏摺,活像回到當年背書的時候,看字時眼前總有些花。
實在看不下去的時候,他就挪開目光,偷偷瞄黎雲書一眼。
她從來不喜歡花錢去買胭脂粉黛,素來都是乾淨整潔的模樣。如今她眼中盛著燭光,臉頰被照得溫暖通紅,像是在冰雪中點燃了一盞燈火。
他看得怔了很久,久到這人察覺目光轉回頭來,才收斂坐端正。
黎雲書看出他眼底的憔悴,也知他忙了這麼久很難再集中精力。她試圖從沈清容那邊搬些摺子來自己看,就被他一把摁住,「我自己看。」
他眼中隱隱能瞧見血絲,顯然已是勞累多時。黎雲書覺得上朝時的話太重了些,頗不是滋味地開口:「你先休息,有我在。」
「別爭了,你的活不比我的簡單,早點看完我們都能早點休息。」沈清容疲倦道,「你還要改律典,還要去探查民情,要廢很多精力的。」
他強行將黎雲書的手從摺子上移開,撐著頭提起筆繼續批改下去。
黎雲書見他倔強得很,遲疑片刻,專注做起了自己的事情。
兩人批改摺子批到了子時。
她的府邸離宮城不算近,沈清容細算了一下時間,試探道:「你要不在宮裡留宿?」
「太麻煩了。」
「那我送你回去。」
沈清容說完披上外衫,大有說到做到的意思。黎雲書勸不住他,「罷了,我呆在宮裡還不行嗎?」
自那日後,沈清容上朝的狀態都好了許多。
有了黎雲書幫忙批摺子,他的辦事效率飛升,朝政也得以及時解決。
而若黎雲書在修訂律典時碰上什麼困難,沈清容都會幫忙處理。律典的修訂需要時日,兩人互幫互進,倒讓修訂律典的工作順利了不少。
一眨眼,禮部的登基大典也快準備完了。
大典定在十一月中旬。
第115章 .瑣事我們一起批摺子~
去尋找太子的人遲遲沒有消息。
而此時,登基大典愈發近了。
有顧子墨在禮部,大典的謀劃十分符合沈清容心意。他抽空問及黎雲書有關登基之事,黎雲書總是道:「太子生死未卜,大典最好趁早。若太子還在大鄴自然最好,怕的就是他被北蠻擄去做人質。屆時朝中沒有皇帝坐鎮,難免會被北蠻抓住把柄。」
沈清容深以為然。
戰亂導致大多數百姓流離失所,他赦免了十幾個城池的賦稅,促進與大理的通商,盡最大力度來安撫百姓。
此外,他為了籠絡舊臣心思,拼命規勸自己要和藹待人。上朝之時,沈清容從不會做甩摺子砸人、痛罵權臣、憤然離席的舉措。群臣們起先對他有些忌憚,不敢直言心中所想,唯獨黎雲書慷慨進諫,從頭到尾把他批得一無是處。
「兩天前上奏的摺子今天才有消息,效率如此低下,有半點明君風範嗎?」
「江南道一帶為何僅僅是降低賦稅,而非減免?」
「朝中百官敢怒不敢言,言路不順,乃是朝代頹敗之兆——殿下難道還不去想解決的辦法?」
雖然早知黎雲書為人耿直,但見她說得如此不留情面,滿朝文武都捏了把冷汗。
「這黎大人也太生猛了。」他們中有許多人不清楚二人的關係,聽黎雲書進諫時,往往會在心裡為她點幾柱香,「可惜可惜,怕是官位不保嘍。」
出乎意料的是,沈清容一臉忍辱負重地聽她說完,居然點了點頭,「批閱奏摺我一定盡力。江南道賦稅就免除了吧,至於言路,在朝之人言明我的過錯,如果說得中肯,進諫一次賞銀十兩,如何?」
眾臣愕然地面面相覷,見沈清容沒有發怒的徵兆,才慌忙鞠躬,「殿下英名。」
當天,沈清容一直批摺子批到天黑。
入夜後沒多久,王勝忽然來報:「殿下,黎大人求見。」
「這麼晚?」他想著這人在朝堂上罵自己那一通,雖然被她罵慣了,心裡還是有些不舒服,「不見,讓她早點回去休息。」
說罷便半倚在榻上,揉著眉心痛苦看奏摺。
並非他不努力,並非他不勤奮,而是......這摺子實在是太多了!
就在沈清容批完一本奏摺扔到一旁,決定打個盹時,入門出傳來了不徐不疾的步聲和王勝焦慮的低喚:「黎大人,殿下他在批摺子呢,您不能......」
沈清容條件反射般坐直了身子,抓起竹筆裝出正襟危坐模樣。待黎雲書行禮立定在自己身前,方問:「有什麼事?」
黎雲書掃了如山一般的奏摺,「國事耽誤不得,殿下批閱的完嗎?」
沈清容那股子倔強上來了,正想說「沒問題」,黎雲書就逕自坐在他身旁,吩咐王勝道:「勞煩王公公備一份紙筆來。」
「我自己的摺子自己批,你去休息吧。」
他嘴上這麼說,身體卻很誠實地往黎雲書倚靠了幾分。黎雲書將他的小動作看進眼裡,一嘆,「忙不過來記得找人。整個國家大事都堆在一個人身上,怎麼可能辦得完?」
他不怎麼高興地嘟囔:「你還知道體諒我啊?」
「閉嘴,幹活。」
屋中只剩了二人提筆寫字的沙沙聲。
桌前明燭搖曳,將兩人的身影拉得極長。
沈清容批了一天的奏摺,活像回到當年背書的時候,看字時眼前總有些花。
實在看不下去的時候,他就挪開目光,偷偷瞄黎雲書一眼。
她從來不喜歡花錢去買胭脂粉黛,素來都是乾淨整潔的模樣。如今她眼中盛著燭光,臉頰被照得溫暖通紅,像是在冰雪中點燃了一盞燈火。
他看得怔了很久,久到這人察覺目光轉回頭來,才收斂坐端正。
黎雲書看出他眼底的憔悴,也知他忙了這麼久很難再集中精力。她試圖從沈清容那邊搬些摺子來自己看,就被他一把摁住,「我自己看。」
他眼中隱隱能瞧見血絲,顯然已是勞累多時。黎雲書覺得上朝時的話太重了些,頗不是滋味地開口:「你先休息,有我在。」
「別爭了,你的活不比我的簡單,早點看完我們都能早點休息。」沈清容疲倦道,「你還要改律典,還要去探查民情,要廢很多精力的。」
他強行將黎雲書的手從摺子上移開,撐著頭提起筆繼續批改下去。
黎雲書見他倔強得很,遲疑片刻,專注做起了自己的事情。
兩人批改摺子批到了子時。
她的府邸離宮城不算近,沈清容細算了一下時間,試探道:「你要不在宮裡留宿?」
「太麻煩了。」
「那我送你回去。」
沈清容說完披上外衫,大有說到做到的意思。黎雲書勸不住他,「罷了,我呆在宮裡還不行嗎?」
自那日後,沈清容上朝的狀態都好了許多。
有了黎雲書幫忙批摺子,他的辦事效率飛升,朝政也得以及時解決。
而若黎雲書在修訂律典時碰上什麼困難,沈清容都會幫忙處理。律典的修訂需要時日,兩人互幫互進,倒讓修訂律典的工作順利了不少。
一眨眼,禮部的登基大典也快準備完了。
大典定在十一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