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頁
剩下的時日,黎雲書將她和昭妃一併整理的律令上奏,請求更替。
禮部的人還在固執己見,「祖宗之法暢行多年,怎能說變就變?」
黎雲書一一辯駁了他們,字字鏗鏘,吵得不可開交。最後沈清容擺手,「律典既是為了穩定秩序,自然也要順應時代,一味固守反而愚昧了。就按照黎大人說得去做吧。」
他向著她,黎雲書卻不敢有分毫放肆。
這是她想做的事情,是昭妃一生都想去拯救的事情,也是能造福全天下百姓的事情。
所以她找到沈清容,「我可能還需要一些人手......」
不等她解釋緣由,沈清容道:「你自己挑,需要我做什麼儘管開口。」
大鄴朝中百廢待興,六部都需要重新考量,沈清容每天批奏摺要批到凌晨,正忙得不可開交。黎雲書知道他的情況,領了人後沒再打擾,張貼告示向百姓徵求修改律典的意見。
布告一貼出,百姓們都震驚了,「向我們徵求意見?這怎麼可能?刑部是說著玩的吧?」
可當他們在街巷中看見黎雲書的身影,看見她拿著紙筆領人挨家挨戶問詢時,他們振奮了。
他們把自己心中認為不平等的事情一一舉例,七嘴八舌地議論:
「黎大人,以後百姓與官員犯法都會受到一樣的處罰嗎?」
「我們控訴官員還會挨打嗎?」
而其他分不清刑部和禮部的百姓,則懵懂地問:「會不會影響科考啊?黎大人這般厲害,是不是代表更多的女子都能入朝為官了?」
她一一回應,聽到最後一個問題時,認真點頭道:「一定可以的。」
細想來,距離她中舉已有三年。
今年恰是鄉試之時。
因為戰亂,八月秋闈被推遲到了十月。沈清容登台後,科考照常進行,民間十分熱鬧。
鄴京的考點由刑部之人監視。黎雲書任職巡查,驚覺今年參與鄉試的女子竟比往年翻了一倍,十三道之中更有兩位解元是女子。
等鄉試結束後,黎雲書立在昭妃墓前,心道:「孟姐姐,你看見了嗎?」
昭妃不喜歡束縛。當年與黎雲書閒聊時,她曾希冀自己死後能化為灰燼,去往天地間每一個角落,好好看看這個世界。
而她也確實做到了,一把火燒了個乾淨,連屍身都辨不出形跡。
在黎雲書的一意要求下,沈清容保留了昭妃宮中舊址,牌位沒有設在皇陵之中。他們單獨找了片山頭墾作陵園,為昭妃立了第一塊碑。碑上的她不是以妃嬪身份出現,而是大鄴第一位敢於衝破身份牢籠、第一個在朝堂上為女性發聲的女子。她是孟棠吟。
當時沈清容批改奏摺批到吐血,沒有時間陪黎雲書去看,她身旁只有黎子序和一群工匠。黎子序左右望望,十分不解:「這麼大的陵園,就為了昭妃娘娘一塊碑嗎?」
「她只是個開始。我希望千秋萬代中願意為大家做出貢獻的女子,都可以葬在這裡。即便人已經不在了,這份精神也能夠流傳下去。」
黎雲書替孟棠吟上好香,認真祭拜灑掃。
「包括我。」
如今她在昭妃墳前虔誠三拜,拿出在獄中列舉律典弊病的書冊,一頁頁燒著。
「這一頁的律令,已經被我改了。」
「這一頁的條目......他們仍在爭論,我會努力說服他們的。」
修改好了的律條都被她燒成了飛灰,未來得及修整的則放在另一旁。黎雲書等最後一簇火苗熄滅,緩緩起身。
「你看,有越來越多的人追上來了。」
「我們設想的一切,總有一天會實現。」
*
北地,天氣轉涼,營帳內升起了炭火。
「太子殿下既是大鄴人,想必要更怕冷些,務必好生招待。」
蠻人首領勒先吩咐著,又往太子所在營帳中一瞧,低道:「還是不願意答應嗎?」
「這人仗著自己是大鄴太子,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樣,還憑著印章想讓我們送他回國。弟兄們本想和他商量協同發展大計,他非說這是叛國,怎麼也不肯答應。」那蠻人嗤了一聲,足尖往草地上狠狠一踢,踢起大片灰塵,「神氣什麼啊,他再有身份,如今不也只是個階下囚?」
勒先是姜鴻軒生父的弟子,頗受姜鴻軒思想的影響,一心想藉此攻占大鄴。他比其餘的蠻人首領更通透些,懂得好言相勸,也更有耐心。聽了屬下的稟報,勒先道:「我知道了。備上上等的牛羊肉和奶茶,我親自去營帳中一趟。」
太子為了彰顯自己的高貴,已經好幾日沒有吃飯了。
勒先進營帳時,他語氣極不好地開口:「如果是勸降,或者想讓我聽從你們北蠻的話,就請出去吧。」
勒先笑了下,「太子殿下多慮了。我們只是擔心殿下身體,備了些吃食而已。」
他沒有過多停留,將東西放在桌上便離了帳。
未過多時,飯菜的香氣幽幽勾住了太子的鼻尖。
餓到極致的時候,沒有人會拒絕到口的餡餅。
太子與菜餚對峙許久,見帳內沒人注意,心道:「孤就悄悄吃一點,沒人會注意的。」
——由此落入陷阱之中。
既然是欲望,豈會因「一點」就能滿足?
正如他口中的食物,正如蠻人的野心。
禮部的人還在固執己見,「祖宗之法暢行多年,怎能說變就變?」
黎雲書一一辯駁了他們,字字鏗鏘,吵得不可開交。最後沈清容擺手,「律典既是為了穩定秩序,自然也要順應時代,一味固守反而愚昧了。就按照黎大人說得去做吧。」
他向著她,黎雲書卻不敢有分毫放肆。
這是她想做的事情,是昭妃一生都想去拯救的事情,也是能造福全天下百姓的事情。
所以她找到沈清容,「我可能還需要一些人手......」
不等她解釋緣由,沈清容道:「你自己挑,需要我做什麼儘管開口。」
大鄴朝中百廢待興,六部都需要重新考量,沈清容每天批奏摺要批到凌晨,正忙得不可開交。黎雲書知道他的情況,領了人後沒再打擾,張貼告示向百姓徵求修改律典的意見。
布告一貼出,百姓們都震驚了,「向我們徵求意見?這怎麼可能?刑部是說著玩的吧?」
可當他們在街巷中看見黎雲書的身影,看見她拿著紙筆領人挨家挨戶問詢時,他們振奮了。
他們把自己心中認為不平等的事情一一舉例,七嘴八舌地議論:
「黎大人,以後百姓與官員犯法都會受到一樣的處罰嗎?」
「我們控訴官員還會挨打嗎?」
而其他分不清刑部和禮部的百姓,則懵懂地問:「會不會影響科考啊?黎大人這般厲害,是不是代表更多的女子都能入朝為官了?」
她一一回應,聽到最後一個問題時,認真點頭道:「一定可以的。」
細想來,距離她中舉已有三年。
今年恰是鄉試之時。
因為戰亂,八月秋闈被推遲到了十月。沈清容登台後,科考照常進行,民間十分熱鬧。
鄴京的考點由刑部之人監視。黎雲書任職巡查,驚覺今年參與鄉試的女子竟比往年翻了一倍,十三道之中更有兩位解元是女子。
等鄉試結束後,黎雲書立在昭妃墓前,心道:「孟姐姐,你看見了嗎?」
昭妃不喜歡束縛。當年與黎雲書閒聊時,她曾希冀自己死後能化為灰燼,去往天地間每一個角落,好好看看這個世界。
而她也確實做到了,一把火燒了個乾淨,連屍身都辨不出形跡。
在黎雲書的一意要求下,沈清容保留了昭妃宮中舊址,牌位沒有設在皇陵之中。他們單獨找了片山頭墾作陵園,為昭妃立了第一塊碑。碑上的她不是以妃嬪身份出現,而是大鄴第一位敢於衝破身份牢籠、第一個在朝堂上為女性發聲的女子。她是孟棠吟。
當時沈清容批改奏摺批到吐血,沒有時間陪黎雲書去看,她身旁只有黎子序和一群工匠。黎子序左右望望,十分不解:「這麼大的陵園,就為了昭妃娘娘一塊碑嗎?」
「她只是個開始。我希望千秋萬代中願意為大家做出貢獻的女子,都可以葬在這裡。即便人已經不在了,這份精神也能夠流傳下去。」
黎雲書替孟棠吟上好香,認真祭拜灑掃。
「包括我。」
如今她在昭妃墳前虔誠三拜,拿出在獄中列舉律典弊病的書冊,一頁頁燒著。
「這一頁的律令,已經被我改了。」
「這一頁的條目......他們仍在爭論,我會努力說服他們的。」
修改好了的律條都被她燒成了飛灰,未來得及修整的則放在另一旁。黎雲書等最後一簇火苗熄滅,緩緩起身。
「你看,有越來越多的人追上來了。」
「我們設想的一切,總有一天會實現。」
*
北地,天氣轉涼,營帳內升起了炭火。
「太子殿下既是大鄴人,想必要更怕冷些,務必好生招待。」
蠻人首領勒先吩咐著,又往太子所在營帳中一瞧,低道:「還是不願意答應嗎?」
「這人仗著自己是大鄴太子,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樣,還憑著印章想讓我們送他回國。弟兄們本想和他商量協同發展大計,他非說這是叛國,怎麼也不肯答應。」那蠻人嗤了一聲,足尖往草地上狠狠一踢,踢起大片灰塵,「神氣什麼啊,他再有身份,如今不也只是個階下囚?」
勒先是姜鴻軒生父的弟子,頗受姜鴻軒思想的影響,一心想藉此攻占大鄴。他比其餘的蠻人首領更通透些,懂得好言相勸,也更有耐心。聽了屬下的稟報,勒先道:「我知道了。備上上等的牛羊肉和奶茶,我親自去營帳中一趟。」
太子為了彰顯自己的高貴,已經好幾日沒有吃飯了。
勒先進營帳時,他語氣極不好地開口:「如果是勸降,或者想讓我聽從你們北蠻的話,就請出去吧。」
勒先笑了下,「太子殿下多慮了。我們只是擔心殿下身體,備了些吃食而已。」
他沒有過多停留,將東西放在桌上便離了帳。
未過多時,飯菜的香氣幽幽勾住了太子的鼻尖。
餓到極致的時候,沒有人會拒絕到口的餡餅。
太子與菜餚對峙許久,見帳內沒人注意,心道:「孤就悄悄吃一點,沒人會注意的。」
——由此落入陷阱之中。
既然是欲望,豈會因「一點」就能滿足?
正如他口中的食物,正如蠻人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