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不僅僅是因為空天戰機本身的戰鬥力,而是它代表著的是可以用飛機突破大氣層,進入外太空的可能。

  而實現了這一點,其實本身就代表著另一層意義,即廉價的進入太空的方式。

  人類之所以沒有大規模的探索外太空,其最根本的原因並不是技術做不到,而是沒有廉價的技術。

  送一個人上外太空,花掉的錢甚至要遠遠超過和他本人等重的黃金,可想而知一個航天項目要投入多少錢。

  能夠玩得起載人航天項目的,到目前為止也只有炎國、露西亞和現在已經不復存在的聯邦這三個藍星頂級大國、強國。

  歐洲雖然也能玩航天項目,但獨立進行載人航天,就算是歐洲各國聯合起來也做不到,他們只能藉助聯邦的技術,才能夠把自己的航天員送上太空。

  而國際空間站,同樣是一個多國合作項目,就連聯邦自己都快玩不起了。

  各國在災難之前一直在尋求和探索的就是廉價且可重複利用的航天技術。

  如果能夠在這上面取得突破,那麼人類便可以邁出藍星這個人類文明的搖籃,進軍浩瀚無垠的太空,開啟人類文明的新紀元。

  比起藍星上現在惡劣的自然環境和有限的資源,宇宙的廣闊和近乎無限的資源才是人類未來發展的希望。

  所以對於空天戰機項目,各國都非常的上心,他們希望能夠在這項技術上取得突破,然後將其民用化,重新開啟太空活動,或者乾脆在外太空建立太空城,人類移居外太空或者乾脆月球殖民。

  對此,陳新並沒有做出什麼影響或者干涉,也沒有為項目進行系統升級,只是旁觀著項目組的研究。

  這不是陳新對此不熱心,而是他清楚的記得,他所獲得的系統上有一個明確的限制,即他脫離末日環境之後,系統就會被凍結。

  第七百六十三章 多贏

  南天門計劃的不斷推進,對於歐洲和露西亞,乃至於炎國本土都起到了很大的影響和促進作用。

  眾所周知,如果在大災大難之後,想要快速的安置和解決災民的問題,開展工程建設,以工代賑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南天門計劃除了各種科研項目之外,也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和工業產能用於生產項目所需的工業原材料和各種零部件,而這無疑刺激到各國現在萎靡不振的社會局面。

  對於歐洲各國來說,南天門計劃所帶來的工業生產需求極大的刺激了他們國內的經濟復甦。

  南天門計劃本身就有整合各國工業體系、生產資源等各方面產業的目的,因此各國在分到了各自需要滿足的份額之後,都積極的在推動本國的工業體系復甦。

  本來陳新之前在歐洲就有通過一系列的舉措,讓歐洲各國有所恢復,算是有了一個復甦的基礎。

  現在大量的訂單需求刺激之下,各國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將這些基礎擴展成了新的工業體系。

  而他們原有的工業體系,只要還保存的比較完好,能夠重新恢復開工的,也在各國官方機構的干涉下,積極的開始復工了。

  雖然說因為時間和資源等各方面的關係,這個擴展和恢復的速度並不算太快,但也極大地解決了各國國內現在的就業和各種社會民生問題。

  甚至有些原本的工業城市因為災難之後人口銳減的關係還出現了勞動力短缺的情況,讓他們不得不想辦法從其他非工業城市獲取勞動力。

  而重新運轉起來的工業生產,無疑也讓原本因為沒有了工作和其他收入來源,只能艱難掙扎度日的大多數倖存者們找到了一個可以活下去的方法。

  雖然之前陳新在歐洲的諸多舉措改善了歐洲的生存環境,不少人得以獲得了活下去的可能。

  但陳新搞出來的那些東西,本質上還是為前線的戰爭服務的,物資要輸送往前線,就連人都要加入騎士團交血稅,對於很多倖存者來說,其實改善並沒有想像中的大。

  多起來的物資供應也只不過是讓他們從三餐不飽變成三餐半飽而已。

  畢竟各國不會白養著這些人,讓他們餓不死便是各國官方機構救助的極限了,更多的物資還是供給了前方的防線。

  不過工業生產恢復則完全不一樣,工人通過工作可以獲得報酬,這除了讓他們能夠三餐溫飽之外,也能夠讓他們能夠有一定的結餘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不至於過的和之前一樣窘迫和悽慘。

  至於發給他們的薪酬,除了合成蛋白質塊作為三餐的食物之外,還會有一些必須的生活物資以及可以用來購買工業製品的代幣。

  原本歐洲各國還想繼續使用歐元的,不過顯然歐洲現在這副樣子,各國信用不如紙,歐元也同樣擦屁股都嫌硬。

  所以在露西亞的簡易下,各國乾脆用工業生產多出來的邊角料用衝壓機做成了代幣,用以替代貨幣。

  雖然說很快就有小機靈鬼想到了可以造假的方式來大量獲取代幣,但很遺憾的是現在這個社會環境,電力、資源和設備都是受到管控且不易獲取的,造假幣太過容易被發現了。

  所以總體來說,代幣的發行和使用並沒有出現什麼太大的問題。

  而靠著這樣的舉措,歐洲各國的情況也逐漸開始好轉起來。

  工廠重新發出了機械的轟鳴,城市也重新逐漸有了生活的氣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