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4頁
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很簡單,項目研究組拿出了兩個不同的方案。
方案一,就是將護盾做成盾牌的形式,像冷兵器時代的盾牌一樣使用,自然不會出現護盾影響武器使用的問題。
這卻是解決了問題,並且要實現也不難,甚至不用對現有的護盾使用形式做出什麼改變,只需要將原本360°全面激活的護盾改成只針對攻擊襲來方向的小面積護盾即可。
要實現這一點,只需要對磁約束裝置以及雷達做一些調整即可。
雷達精準的判斷攻擊襲來的方向,而磁約束裝置針對該方向激活護盾,以起到防禦的作用。
不過這樣的護盾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那就是抵擋小威力的攻擊會很好用,但如果是大威力的攻擊,超出了護盾的覆蓋範圍還是會造成損傷。
當然,這個問題並不嚴重,畢竟護盾可以將爆炸或者破片彈開,就算有遮擋不到的地方也不會受到嚴重的傷害。
而且還可以用增強護盾發生器出力的方式,擴大護盾的覆蓋面積或者乾脆激活全覆蓋的護盾,都可以將防禦變得滴水不漏。
至於另一種方法的思路則比較清奇,他們採用了科幻小說中的一種思路,將護盾貼在了需要保護的物體表面。
第七百六十二章
因為是磁約束帶電粒子形成護盾,所以護盾本身並沒有具體的形態,可以是個球,同樣也可以做成其他形狀。
所以他們乾脆放棄了球形護盾,而降護盾貼合到了裝備的表面,做成了附著在裝備表面的樣式,這樣一來既可以繼續起到防禦作用,又可以讓武器不受干擾。
只是這對於磁約束技術有著很高的要求,到目前為止,他們還沒辦法讓磁場均勻的分布於物體表面,仍在進行技術攻關。
不過在現有磁約束技術的基礎上,搞出能夠貼合物體表面的磁場,只是存在難度,並不是做不到,所以陳新依舊沒有插手,而是讓研究組自己去進行技術攻關。
事實上項目組提出的方案並不只有這兩個,但在進行過多方對比之後,卻只有這兩種方式比較靠譜。
其他幾種方案中有將武器伸出護盾外射擊的;有將護盾真的做成一面盾牌,拿在手上像冷兵器時代一樣戰鬥的;也有將護盾和當年螺旋槳飛機的機槍射擊口的機槍射擊協調器聯繫起來,給護盾同樣做了個協調器的設計……
這幾種方案不能說沒有道理,也不能說不切實際,只是相對而言不那麼實用而已。
比如加裝護盾協調器,在開火的時候暫停護盾,這個設計想法很好,但卻並不切實際。
諸如大炮之類的射擊頻率不高的武器還有可能實用這種設計,反正每隔一段時間就閃爍那麼一下,問題並不大。
但如果是機槍之類的武器,那就等於是在機槍射擊的時候,護盾完全不起作用了。
而現代戰爭中,零點幾秒都能決定生死,更何況機槍持續射擊怎麼都能有個幾秒鐘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里,護盾時不能起到保護作用的。
所以這個方案雖然實現起來最簡單,改進一下護盾發生器的啟動就可以了,但卻是幾個方案中最不好用的。
至於說做成盾牌的形式,這倒是比較可以一試的設計,但也只適合單兵裝備或者給泰坦之類的玩意裝個大號的。
坦克或者飛機之類載具裝備,並不適合裝備這種設計的護盾。
而將武器伸出護盾外的設計其實也是一樣,你給單兵使用倒是問題不大,甚至坦克也能湊合用,但是對於飛機來說,這就真的沒法用了。
現代戰鬥機,尤其是五代機講究隱身性能,機身上飛彈和機炮都做成了隱藏式,就是為了減少表面的反射面積,只有在使用的時候才會露出來,根本沒辦法事先伸出護盾外。
所以最終項目組將攻關的方向確定在了定向護盾和不規則護盾兩個方向上。
至於現有的護盾,其實靠著協調器的原理,也同樣不是不能用,之前讓泰坦部隊進行測試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反映出來了。
在護盾不激活的時候,護盾對作戰沒有任何影響,想開炮就開炮,想拿機槍掃射就拿機槍掃射,甚至飛彈也可以隨便打,護盾只要沒激活,都沒有問題。
只有在遭到了攻擊,護盾激活狀態下,還想要繼續攻擊的時候,才會造成無法攻擊護盾外目標的情況。
而護盾一直激活而無法攻擊的情況,則主要是在遭到集火射擊或者被近戰單位包圍的情況下。
所以軍方在進行了一番評估之後,還是將護盾裝置裝上了軍艦、戰鬥機等載具,為這些載具增添了一層防禦。
至於陸軍的坦克則沒有裝備護盾,就連泰坦也只有部分新型號和得到升級改造的通用改型才裝備了護盾,並未做到全部普及。
除了護盾項目,空天戰機方面也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在通過技術驗證機驗證了技術之後,項目組已經開始著手設計原型機了。
對此,參與南天門計劃的各國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來自歐洲各國的資源幾乎是不限量的往這個項目里投入,各種相關的技術資料他們甚至將原版的紙質存檔資料挖了出來,並且打包好之後從歐洲運了過來,為的就是滿足空天戰機項目的研究需要。
因為空天戰機對於各國來說,都是非常有價值的項目。
方案一,就是將護盾做成盾牌的形式,像冷兵器時代的盾牌一樣使用,自然不會出現護盾影響武器使用的問題。
這卻是解決了問題,並且要實現也不難,甚至不用對現有的護盾使用形式做出什麼改變,只需要將原本360°全面激活的護盾改成只針對攻擊襲來方向的小面積護盾即可。
要實現這一點,只需要對磁約束裝置以及雷達做一些調整即可。
雷達精準的判斷攻擊襲來的方向,而磁約束裝置針對該方向激活護盾,以起到防禦的作用。
不過這樣的護盾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那就是抵擋小威力的攻擊會很好用,但如果是大威力的攻擊,超出了護盾的覆蓋範圍還是會造成損傷。
當然,這個問題並不嚴重,畢竟護盾可以將爆炸或者破片彈開,就算有遮擋不到的地方也不會受到嚴重的傷害。
而且還可以用增強護盾發生器出力的方式,擴大護盾的覆蓋面積或者乾脆激活全覆蓋的護盾,都可以將防禦變得滴水不漏。
至於另一種方法的思路則比較清奇,他們採用了科幻小說中的一種思路,將護盾貼在了需要保護的物體表面。
第七百六十二章
因為是磁約束帶電粒子形成護盾,所以護盾本身並沒有具體的形態,可以是個球,同樣也可以做成其他形狀。
所以他們乾脆放棄了球形護盾,而降護盾貼合到了裝備的表面,做成了附著在裝備表面的樣式,這樣一來既可以繼續起到防禦作用,又可以讓武器不受干擾。
只是這對於磁約束技術有著很高的要求,到目前為止,他們還沒辦法讓磁場均勻的分布於物體表面,仍在進行技術攻關。
不過在現有磁約束技術的基礎上,搞出能夠貼合物體表面的磁場,只是存在難度,並不是做不到,所以陳新依舊沒有插手,而是讓研究組自己去進行技術攻關。
事實上項目組提出的方案並不只有這兩個,但在進行過多方對比之後,卻只有這兩種方式比較靠譜。
其他幾種方案中有將武器伸出護盾外射擊的;有將護盾真的做成一面盾牌,拿在手上像冷兵器時代一樣戰鬥的;也有將護盾和當年螺旋槳飛機的機槍射擊口的機槍射擊協調器聯繫起來,給護盾同樣做了個協調器的設計……
這幾種方案不能說沒有道理,也不能說不切實際,只是相對而言不那麼實用而已。
比如加裝護盾協調器,在開火的時候暫停護盾,這個設計想法很好,但卻並不切實際。
諸如大炮之類的射擊頻率不高的武器還有可能實用這種設計,反正每隔一段時間就閃爍那麼一下,問題並不大。
但如果是機槍之類的武器,那就等於是在機槍射擊的時候,護盾完全不起作用了。
而現代戰爭中,零點幾秒都能決定生死,更何況機槍持續射擊怎麼都能有個幾秒鐘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里,護盾時不能起到保護作用的。
所以這個方案雖然實現起來最簡單,改進一下護盾發生器的啟動就可以了,但卻是幾個方案中最不好用的。
至於說做成盾牌的形式,這倒是比較可以一試的設計,但也只適合單兵裝備或者給泰坦之類的玩意裝個大號的。
坦克或者飛機之類載具裝備,並不適合裝備這種設計的護盾。
而將武器伸出護盾外的設計其實也是一樣,你給單兵使用倒是問題不大,甚至坦克也能湊合用,但是對於飛機來說,這就真的沒法用了。
現代戰鬥機,尤其是五代機講究隱身性能,機身上飛彈和機炮都做成了隱藏式,就是為了減少表面的反射面積,只有在使用的時候才會露出來,根本沒辦法事先伸出護盾外。
所以最終項目組將攻關的方向確定在了定向護盾和不規則護盾兩個方向上。
至於現有的護盾,其實靠著協調器的原理,也同樣不是不能用,之前讓泰坦部隊進行測試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反映出來了。
在護盾不激活的時候,護盾對作戰沒有任何影響,想開炮就開炮,想拿機槍掃射就拿機槍掃射,甚至飛彈也可以隨便打,護盾只要沒激活,都沒有問題。
只有在遭到了攻擊,護盾激活狀態下,還想要繼續攻擊的時候,才會造成無法攻擊護盾外目標的情況。
而護盾一直激活而無法攻擊的情況,則主要是在遭到集火射擊或者被近戰單位包圍的情況下。
所以軍方在進行了一番評估之後,還是將護盾裝置裝上了軍艦、戰鬥機等載具,為這些載具增添了一層防禦。
至於陸軍的坦克則沒有裝備護盾,就連泰坦也只有部分新型號和得到升級改造的通用改型才裝備了護盾,並未做到全部普及。
除了護盾項目,空天戰機方面也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在通過技術驗證機驗證了技術之後,項目組已經開始著手設計原型機了。
對此,參與南天門計劃的各國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來自歐洲各國的資源幾乎是不限量的往這個項目里投入,各種相關的技術資料他們甚至將原版的紙質存檔資料挖了出來,並且打包好之後從歐洲運了過來,為的就是滿足空天戰機項目的研究需要。
因為空天戰機對於各國來說,都是非常有價值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