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頁
當著孩子們的面,顧鸞規規矩矩地上前見了禮。楚稷扶了她一把,正要看旁邊的b穎,忽而察覺到她的目光。
「怎麼了?」他的視線在她面上一定,顧鸞望向寢殿,他會意,便挑了兩個學問好些的宦官先來看著皇子公主們寫字,自己與她進了寢殿。
進殿闔上門,顧鸞即開誠布公道:「我想跟你求個免死金牌。」
「免死金牌?」楚稷淺怔,旋即點頭,「行啊。」
「……你不問問給誰?」
他又一怔:「不是給你?」
「我要免死金牌做什麼!」她失笑,「是給景雲的。」
楚稷短暫地遲疑了一瞬,又道:「好,一會兒讓張俊拿給你。」
他說完,二人間安靜了一下。這份安靜有些異樣,他看看她:「還有事?」
「沒有,我就是在想……我在想……」顧鸞抬了抬眼帘,又低下去,「你不能什麼都應我啊。這麼緊要的東西,你也不細問,這萬一我……萬一我沒你想得那麼好,拿去做些惡事呢?」
楚稷聽完,好笑地看著她:「萬一你沒我想得那麼好?」
她點點頭:「是呀。」
他挑眉:「那就當我兩輩子都瞎了吧。」
.
自這日起,皇后稱病不出。
因著端午宮宴的波折,六宮不免有人猜測皇后是因此事受了牽連,稱病是假,禁足是真。
可過了兩日大家就發現這病好像是真的,因為皇帝並未禁止六宮前去探望,貴妃、舒妃最先去了,而後許多小妃嬪也陸陸續續去瞧過,傳言便也隨之煙消雲散。
其實那幾日裡,顧鸞緊張得很。那日她雖用一番真真假假的說辭唬住了皇后,卻也擔心皇后想拼個魚死網破,便連誰的顏面也不顧了。
楚稷聞之笑說:「若連她都制不住,我這兩輩子的皇帝白當了。」
聽他這樣說,她才知他亦在背地裡安排了一番。
七月末,聖駕迴鑾。皇后纏綿病榻,請旨留在行宮中安養,皇帝准了。
宮權因此自然而然地交到了顧鸞手中,顧鸞又拉了舒妃幫她,往後的幾個月,闔宮過得安安穩穩。
臨近年關,皇帝下旨大封六宮。冊佳玉貴妃為佳玉皇貴妃、舒妃為舒貴妃、賢嬪為賢妃,一眾小嬪妃也各有晉封。
顧鸞知道他這樣大封六宮主要是為了讓她不那麼顯眼,但旨意一下,朝中還是掀起了一番議論。
因為皇貴妃從不能輕易冊封,尤其是現下皇后只是病了,並未亡故,本朝尚未有過在皇后在世時冊立皇貴妃的先例。
一時之間,「妖妃惑主」的罪名到底朝顧鸞砸了來,新年第一次早朝還未散,顧鸞就聽說楚稷在宣政殿發了火。燕歌來稟話的時候額上都在冒冷汗,打著寒噤告訴顧鸞:「聽說……聽說當庭杖責了三位大人。」
顧鸞手裡原讀著宮中近一個月的帳目,聞言就看不下去了,放下帳冊匆忙趕去紫宸殿。入了殿卻見殿中一派輕鬆,宮人間分毫沒有天子震怒時應有的壓抑,她帶著三分惑色走進內殿,抬眼就見他正饒有興味地餵幾個孩子吃橘子。
橘子被他掰成一片一片,輪流餵進幾個孩子口中,每個人嘴巴里都鼓鼓囊囊。
見她進來,他擺手讓乳母將孩子們先帶去了側殿,顧鸞仍自打量著他的神色,終是直截了當地問了:「聽說你早朝時發了火?」
楚稷撇嘴:「是啊。」
「還杖責了三位大人?」她又說。
他眼帘抬起,看看她:「還聽說什麼了?」
「……沒了。」顧鸞道,「就這些。」
「哦。」楚稷一哂,神色輕鬆,「放心,我不是為你打的人。」
顧鸞淺怔:「那是?」
「我說他們迂腐不化,為了虛名,分毫不顧皇后鳳體康健。」
他這般說著,眼眸眯得狹長,笑意從眉梢唇角沁出來,怎一個陰險了得。
顧鸞暗瞪他一眼:「這可站不住腳。若只是為皇后娘娘能好好養病,讓我掌理六宮也就罷了,何必晉我位份?」
「別操心了。」楚稷笑得氣定神閒,「不是還有母后呢?」
如此又過兩日,闔宮都聽說了太后召見幾位重臣入頤寧宮議了事。此事在本朝尤為罕見,因為人人都知這位太后素不理會政務,只想安安心心頤養天年。
於是在那短短半個時辰里,宮裡傳言四起。有人說顧鸞封皇貴妃的事大抵是要不成了,還有人覺得顧鸞或許連命都要丟了,太后與諸位大人終是容不下她這樣獨寵的。
而彼時,顧鸞正坐在頤寧宮的側殿裡,隔著一方殿門靜聽外頭的議論。
朝臣們自是據理力爭,痛陳利弊。太后先是唉聲嘆氣,又是老淚縱橫,字裡行間鮮少提及她這貴妃,只哀嘆皇后不易,請他們多體諒皇后。
末了,太后還拿出了幾封信來,說皆是出自皇后之手。
那些信里均是對宮中事務的擔憂,可見皇后這幾個月來時時憂心宮中,難以安心養病。
在最後一封信里,皇后表明了自己心力不知,請旨冊封貴妃為皇貴妃,將宮權盡數交出,無力再管。
這些信,無疑是堵悠悠眾口的一件利器。
而這些皇后親筆所寫的東西,是不可能讓人帶出宮的。哪怕在座的朝臣中有兩位出自皇后的娘家,也只能自己從字跡辨認像與不像,想帶出宮著人細做對比是不行的。
「怎麼了?」他的視線在她面上一定,顧鸞望向寢殿,他會意,便挑了兩個學問好些的宦官先來看著皇子公主們寫字,自己與她進了寢殿。
進殿闔上門,顧鸞即開誠布公道:「我想跟你求個免死金牌。」
「免死金牌?」楚稷淺怔,旋即點頭,「行啊。」
「……你不問問給誰?」
他又一怔:「不是給你?」
「我要免死金牌做什麼!」她失笑,「是給景雲的。」
楚稷短暫地遲疑了一瞬,又道:「好,一會兒讓張俊拿給你。」
他說完,二人間安靜了一下。這份安靜有些異樣,他看看她:「還有事?」
「沒有,我就是在想……我在想……」顧鸞抬了抬眼帘,又低下去,「你不能什麼都應我啊。這麼緊要的東西,你也不細問,這萬一我……萬一我沒你想得那麼好,拿去做些惡事呢?」
楚稷聽完,好笑地看著她:「萬一你沒我想得那麼好?」
她點點頭:「是呀。」
他挑眉:「那就當我兩輩子都瞎了吧。」
.
自這日起,皇后稱病不出。
因著端午宮宴的波折,六宮不免有人猜測皇后是因此事受了牽連,稱病是假,禁足是真。
可過了兩日大家就發現這病好像是真的,因為皇帝並未禁止六宮前去探望,貴妃、舒妃最先去了,而後許多小妃嬪也陸陸續續去瞧過,傳言便也隨之煙消雲散。
其實那幾日裡,顧鸞緊張得很。那日她雖用一番真真假假的說辭唬住了皇后,卻也擔心皇后想拼個魚死網破,便連誰的顏面也不顧了。
楚稷聞之笑說:「若連她都制不住,我這兩輩子的皇帝白當了。」
聽他這樣說,她才知他亦在背地裡安排了一番。
七月末,聖駕迴鑾。皇后纏綿病榻,請旨留在行宮中安養,皇帝准了。
宮權因此自然而然地交到了顧鸞手中,顧鸞又拉了舒妃幫她,往後的幾個月,闔宮過得安安穩穩。
臨近年關,皇帝下旨大封六宮。冊佳玉貴妃為佳玉皇貴妃、舒妃為舒貴妃、賢嬪為賢妃,一眾小嬪妃也各有晉封。
顧鸞知道他這樣大封六宮主要是為了讓她不那麼顯眼,但旨意一下,朝中還是掀起了一番議論。
因為皇貴妃從不能輕易冊封,尤其是現下皇后只是病了,並未亡故,本朝尚未有過在皇后在世時冊立皇貴妃的先例。
一時之間,「妖妃惑主」的罪名到底朝顧鸞砸了來,新年第一次早朝還未散,顧鸞就聽說楚稷在宣政殿發了火。燕歌來稟話的時候額上都在冒冷汗,打著寒噤告訴顧鸞:「聽說……聽說當庭杖責了三位大人。」
顧鸞手裡原讀著宮中近一個月的帳目,聞言就看不下去了,放下帳冊匆忙趕去紫宸殿。入了殿卻見殿中一派輕鬆,宮人間分毫沒有天子震怒時應有的壓抑,她帶著三分惑色走進內殿,抬眼就見他正饒有興味地餵幾個孩子吃橘子。
橘子被他掰成一片一片,輪流餵進幾個孩子口中,每個人嘴巴里都鼓鼓囊囊。
見她進來,他擺手讓乳母將孩子們先帶去了側殿,顧鸞仍自打量著他的神色,終是直截了當地問了:「聽說你早朝時發了火?」
楚稷撇嘴:「是啊。」
「還杖責了三位大人?」她又說。
他眼帘抬起,看看她:「還聽說什麼了?」
「……沒了。」顧鸞道,「就這些。」
「哦。」楚稷一哂,神色輕鬆,「放心,我不是為你打的人。」
顧鸞淺怔:「那是?」
「我說他們迂腐不化,為了虛名,分毫不顧皇后鳳體康健。」
他這般說著,眼眸眯得狹長,笑意從眉梢唇角沁出來,怎一個陰險了得。
顧鸞暗瞪他一眼:「這可站不住腳。若只是為皇后娘娘能好好養病,讓我掌理六宮也就罷了,何必晉我位份?」
「別操心了。」楚稷笑得氣定神閒,「不是還有母后呢?」
如此又過兩日,闔宮都聽說了太后召見幾位重臣入頤寧宮議了事。此事在本朝尤為罕見,因為人人都知這位太后素不理會政務,只想安安心心頤養天年。
於是在那短短半個時辰里,宮裡傳言四起。有人說顧鸞封皇貴妃的事大抵是要不成了,還有人覺得顧鸞或許連命都要丟了,太后與諸位大人終是容不下她這樣獨寵的。
而彼時,顧鸞正坐在頤寧宮的側殿裡,隔著一方殿門靜聽外頭的議論。
朝臣們自是據理力爭,痛陳利弊。太后先是唉聲嘆氣,又是老淚縱橫,字裡行間鮮少提及她這貴妃,只哀嘆皇后不易,請他們多體諒皇后。
末了,太后還拿出了幾封信來,說皆是出自皇后之手。
那些信里均是對宮中事務的擔憂,可見皇后這幾個月來時時憂心宮中,難以安心養病。
在最後一封信里,皇后表明了自己心力不知,請旨冊封貴妃為皇貴妃,將宮權盡數交出,無力再管。
這些信,無疑是堵悠悠眾口的一件利器。
而這些皇后親筆所寫的東西,是不可能讓人帶出宮的。哪怕在座的朝臣中有兩位出自皇后的娘家,也只能自己從字跡辨認像與不像,想帶出宮著人細做對比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