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場太后出面的促膝長談,讓朝中議論淡去了。

  又過月余,在春暖花開的吉日裡,顧鸞終是順利受冊了皇貴妃。又過兩日,她母親得了誥命,借著入宮謝恩的機會又在純熙宮裡小住了幾日,私下裡跟她埋怨:「如今你當了皇貴妃,我這當娘的多句嘴――你可趕緊將宮裡該管的事情都管起來吧,別偷懶了。」

  「母親何出此言?」顧鸞聽得詫異,「後宮諸事,我都管得挺好的呀。」

  顧夫人睃著她,一聲輕笑:「管得挺好的,你還總麻煩人家宜夫人?你這邊麻煩了她,她扭頭就要上門找我抱怨。說來我跟她性子也算投緣,若沒你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我們處得好著呢!」

  「我……」顧鸞啞了半天,「我沒麻煩她啊!」

  至少近半年都沒有。

  顧夫人沉吟:「那你問問皇上吧。」

  不出所料,當晚顧鸞一問,楚稷就認了:「是我,我錯了。」

  顧鸞美眸一厲:「你又麻煩她什麼啦?」

  「就讓她幫忙看了看帳。」他道,「我看你最近為冊禮的事忙得腳不沾地,若再要算帳就更累了。便請宜姑姑將近兩個月的帳目都拿了去,你就不用看了。」

  「……」顧鸞神情複雜地看了他半天,笑嘆,「還是我來吧。」

  太后、她爹娘、宜夫人,都已為他們操心很久了。現下宮權握在了她手裡,後宮眾人也早沒了鬥志,他們很該自己打理好分內的事,別讓長輩們再費心了。

  卻聽楚稷說:「帳先交給她,你幫我另辦件事。」

  顧鸞:「什麼事?」

  他道:「秦氏想出宮修行,我准了,已下旨讓禮部在京郊給她蓋一座道觀,你幫六尚局幫她準備一下出宮要用的東西。」

  顧鸞:「啊?」

  他興致勃勃地翻過身:「這秦氏你上輩子不熟吧?」

  「不熟。」顧鸞微懵,「我回憶了好多次,還是對這人沒什麼印象,只知她是淑太妃託付給你的。」

  「對。」楚稷頷首,「淑太妃早年有個女兒夭折了,父皇為安撫她,挑了個和公主年紀差不多的小宮女到她身邊陪她,就是秦氏。後來淑太妃臨終時把她託付給我,是因覺得她性子孤僻,怕嫁了人會受欺負,但其實這秦氏是個怪才。」

  顧鸞不解:「怎麼個怪才?」

  楚稷道:「她上輩子,也早早地就開始參佛修道了,但是幾次請旨出宮修行,我想著淑太妃的囑託都沒準。直到晚年的時候……那時候你都去世了,她還想出宮,我就放她出去了。結果不到兩年她就有了大修為,在江湖上大名遠播,佛道兩家都有高人爭相先去拜訪。」

  「然後呢?」顧鸞怔怔,「她活到多少歲?」

  「不知道。」楚稷笑了聲,「反正我死的時候她還活得好好的。」

  顧鸞:「……」

  他又說:「這回她是借著給皇后祝禱的理由出去的。趁這個機會,我還想另放幾個嬪妃出去改嫁,你也安排一下吧。」

  「放嬪妃出宮?!」顧鸞一滯,「這能行?」

  「有什麼不行。」他一臉冷靜,「我專寵皇貴妃這事都快天下皆知了,何必留她們在宮裡當擺設?前幾日我讓宮人私下探問了一圈,有些想出宮,也有些想留在宮裡過日子,明天讓張俊擬個名冊給你。」

  ――翌日上午,顧鸞就拿到了這本名冊。

  有孩子養在膝下的舒貴妃和賢妃自是想留在宮裡的,除此之外,願意留在宮中自己過悠閒日子的還有七八個,餘下的便是想出宮另行嫁人的。

  顧鸞仔細將冊子看了一遍,別人都還罷了,但她見純熙宮的閔氏和陳氏都不想走,就將她們請來問了問,結果兩個都不太好意思地表示純熙宮的日子實在太滋潤了,實在是比嫁人有趣。

  「……也罷。」顧鸞沒再多勸,將事情交待給六尚局,闔宮便又忙了起來。

  十餘妃嬪要出宮改嫁不是小事,宮裡要將禮數盡到,事情才算辦得體面,單是賞賜這一條就夠讓人頭疼。

  于是之後十餘日,顧鸞都顧不上去紫宸殿,日日扎在純熙宮的書案前。

  奈何她這樣忙著,楚稷卻剛好不忙。見她不去紫宸殿,他就來純熙宮找她,總會自顧自地拉一張椅子坐到她書案對面,安靜地看她一會兒,然後就忍不住地給她搗亂。

  他在她算帳用的草紙上畫小人、揪毛筆中半掉不掉的毛,還撥弄她釵子上的流蘇。

  「別鬧!」顧鸞終於忍無可忍地拍桌子瞪他。

  四目相對的瞬間,久遠的畫面撞入腦海。

  兩個人不約而同地想起上一世時也有過類似這樣的時候。好像是在某一次新年前,她忙得不可開交,他恰好不忙,閒來無事就到她房裡坐著。

  他們一起坐在茶榻上,當中隔著一方榻桌。她忙得顧不上抬頭,過不多時,餘光瞥見一隻手伸過來,碰得她簪子上的流蘇一晃一晃。

  「別鬧!」那時候她也是這樣一眼瞪過去,兇巴巴地吼他。

  要知道,上一世她是一個多麼端莊沉穩的老太太。不怒而自威,滿宮的宮女見了她都哆嗦。

  偏他總能讓她心情起伏不定,喜怒皆形於色。

  她過了太久才後知後覺地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如此。

  幸有這重來的一世,讓他們之間可以一直如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