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頁
「這些年,農部已經考察過全國各州府,並為各州府提供了科學合理的耕種模式,就連西北雲州都種起了棉花和土豆。雲州與草原離得那麼近,氣候和土壤當真差距那麼大?不如派遣農技小組、地質小組、測繪小組前去考察。」
她說完,似乎想說什麼,但又欲言而止。
樓喻不由笑道:「想說什麼便說。」
樓茝相當豪氣道:「陛下,臣妹之前聽說雲州楊將軍這些年嘗試教化雲州附近的牧民,已經初見成效。臣妹以為,要想牢牢控制一方地域,僅憑強橫的武力是不能長久的。」
樓喻眸中笑意更甚。
「怎麼說?」
樓茝有理有據道:「就拿南部三州為例。我朝建立之初便收服南部並規劃三州納入行政體系,可到陛下登基時,南部三州依舊沒有對朝廷產生認同感。但這些年,在陛下的治理和教化下,南部三州日漸繁榮,近幾年為朝廷培養了不少英才,他們對朝廷的歸屬感也越來越深。」
現在三州的百姓誰不感念陛下的恩德?誰不自豪地說一句他們是大盛子民?
若北境牧民也能依此歸屬大盛,漠北的烏帖木等人再想南下,恐怕難上加難。
朝臣們細細一想,確實頗有道理啊!
若這些道理是從某個大臣口中說出的,他們或許不覺得有什麼,可這些道理是一個小姑娘說出的,那就實實在在讓他們感到震驚了。
樓喻頷首:「這是榮樂的觀點,那麼瑞親王呢?」
樓固眼眸發亮道:「臣弟贊同阿姐的觀點,若朝廷派遣考察小組,臣弟想自請參與北境考察隊伍!」
樓喻頗感欣慰:「諸位還有什麼意見?」
話都被榮樂長公主說完了,還能有什麼意見?
樓喻便道:「那就依榮樂所言,派遣農技小組、地質小組、測繪小組前去考察,文教小組則前往雲州同楊將軍交流教化牧民的經驗。」
「臣等遵旨!」
散朝後,樓喻特意將樓茝和樓固叫到勤政殿。
兩人已是知事的年紀,從小到大得樓喻親自教導,思想觀念與土生土長的盛人存在很大差別。
故,樓喻想開誠布公跟他們談談。
「阿茝,阿固,你們學習這麼些年,對我大盛未來的發展可有想法?」
樓茝想也不想道:「阿兄,我對比了大盛開國以來各方面的情況,覺得阿兄的英明無人可比。」
少女眸光清澈,眼底透著濃濃的崇拜。
見識越多,她就越能體會到阿兄的博大胸懷和睿智仁德。
身為女子,感受尤為深刻。
如今各行各業都有女子的身影出現,她們同男子一樣在崗位上發光發熱,為大盛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巾幗不讓鬚眉,在以前不過是一句空泛的讚譽女子的話,而現在,它已漸漸變成了現實。
樓茝深知此番變革極為不易。
阿兄尚在慶州時,便已為提高女子地位而做鋪墊,其目光之深遠、心懷之曠達,世上誰人能及?
樓喻不由笑道:「小馬屁精。」
「我才不是拍馬屁,我說的都是事實!」樓茝扭頭問樓固,「阿弟,你說我說的對不對?」
「對。」樓固真誠點頭。
樓喻無奈:「我是讓你們發表對大盛未來發展的看法,可沒讓你們誇我。」
樓茝堅定道:「我認為阿兄的革新之路是利國利民之創舉,大盛的未來需要繼續順著這條康莊大道往前走。」
樓固再次點頭。
「好。」樓喻神情倏然變得嚴肅,「如今你們都大了,有些話我必須要跟你們說清楚。」
「阿兄請說。」
「待我退位後,大盛需要一位繼承人,既然你們都認為改革需要繼續縱深,那麼,你們有沒有承接革新意志的勇氣和決心?你們誰願意帶領大盛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退位?!」樓茝驚恐,「阿兄,你還這麼年輕,怎麼就想著退位了?」
樓固也道:「阿兄長命百歲,還能再當七十年。」
「你們是要累死我嗎?」樓喻失笑道,「我從十三歲拼搏至今,一直都沒能好好地休息一番,等年紀再大些,精力也會漸漸跟不上。」
「更何況,大盛的壯麗山河我還沒機會好好欣賞遊覽,豈非遺憾?」
兩人分別抱著他一邊胳臂,眼中流露出強烈的不舍之意。
「阿兄,大盛離不開你。」樓茝眼睛浮起一層水霧。
樓喻拍拍她的小腦袋:「沒有誰離不開誰,只要你們將大盛的未來放在心上,我就放心了。」
「我會的!」
「我也是。」
樓喻笑道:「好了,離退位還早,你們先回答一下方才的問題。誰願意當下一個引路人?」
樓茝和樓固對視一眼。
樓固先道:「阿兄,我更喜歡研究格物造化之理,不喜歡同朝臣打交道,阿姐更合適。」
這是他的真心話,他不擅與人辯論,他只想安心做研究。
阿姐比他更適合領導群臣。
樓茝倒是沒有虛偽地推脫,她睜著清澈明亮的雙眸,堅定無畏道:「阿兄,若是你放心將這項重擔交給我,我願意做這個引路人,我立誓追隨阿兄的意志,不讓阿兄失望!」
樓喻欣慰笑起來。
「我知道了。你二人皆有宏願,我很高興。阿茝,阿固,你們是親姐弟,日後不論如何,都得守望相助,互相扶持。你們走的是不同的道路,一條是制度和思想上的革新,一條是科學真理上的革新,這兩者缺一不可,可明白了?」
她說完,似乎想說什麼,但又欲言而止。
樓喻不由笑道:「想說什麼便說。」
樓茝相當豪氣道:「陛下,臣妹之前聽說雲州楊將軍這些年嘗試教化雲州附近的牧民,已經初見成效。臣妹以為,要想牢牢控制一方地域,僅憑強橫的武力是不能長久的。」
樓喻眸中笑意更甚。
「怎麼說?」
樓茝有理有據道:「就拿南部三州為例。我朝建立之初便收服南部並規劃三州納入行政體系,可到陛下登基時,南部三州依舊沒有對朝廷產生認同感。但這些年,在陛下的治理和教化下,南部三州日漸繁榮,近幾年為朝廷培養了不少英才,他們對朝廷的歸屬感也越來越深。」
現在三州的百姓誰不感念陛下的恩德?誰不自豪地說一句他們是大盛子民?
若北境牧民也能依此歸屬大盛,漠北的烏帖木等人再想南下,恐怕難上加難。
朝臣們細細一想,確實頗有道理啊!
若這些道理是從某個大臣口中說出的,他們或許不覺得有什麼,可這些道理是一個小姑娘說出的,那就實實在在讓他們感到震驚了。
樓喻頷首:「這是榮樂的觀點,那麼瑞親王呢?」
樓固眼眸發亮道:「臣弟贊同阿姐的觀點,若朝廷派遣考察小組,臣弟想自請參與北境考察隊伍!」
樓喻頗感欣慰:「諸位還有什麼意見?」
話都被榮樂長公主說完了,還能有什麼意見?
樓喻便道:「那就依榮樂所言,派遣農技小組、地質小組、測繪小組前去考察,文教小組則前往雲州同楊將軍交流教化牧民的經驗。」
「臣等遵旨!」
散朝後,樓喻特意將樓茝和樓固叫到勤政殿。
兩人已是知事的年紀,從小到大得樓喻親自教導,思想觀念與土生土長的盛人存在很大差別。
故,樓喻想開誠布公跟他們談談。
「阿茝,阿固,你們學習這麼些年,對我大盛未來的發展可有想法?」
樓茝想也不想道:「阿兄,我對比了大盛開國以來各方面的情況,覺得阿兄的英明無人可比。」
少女眸光清澈,眼底透著濃濃的崇拜。
見識越多,她就越能體會到阿兄的博大胸懷和睿智仁德。
身為女子,感受尤為深刻。
如今各行各業都有女子的身影出現,她們同男子一樣在崗位上發光發熱,為大盛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巾幗不讓鬚眉,在以前不過是一句空泛的讚譽女子的話,而現在,它已漸漸變成了現實。
樓茝深知此番變革極為不易。
阿兄尚在慶州時,便已為提高女子地位而做鋪墊,其目光之深遠、心懷之曠達,世上誰人能及?
樓喻不由笑道:「小馬屁精。」
「我才不是拍馬屁,我說的都是事實!」樓茝扭頭問樓固,「阿弟,你說我說的對不對?」
「對。」樓固真誠點頭。
樓喻無奈:「我是讓你們發表對大盛未來發展的看法,可沒讓你們誇我。」
樓茝堅定道:「我認為阿兄的革新之路是利國利民之創舉,大盛的未來需要繼續順著這條康莊大道往前走。」
樓固再次點頭。
「好。」樓喻神情倏然變得嚴肅,「如今你們都大了,有些話我必須要跟你們說清楚。」
「阿兄請說。」
「待我退位後,大盛需要一位繼承人,既然你們都認為改革需要繼續縱深,那麼,你們有沒有承接革新意志的勇氣和決心?你們誰願意帶領大盛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退位?!」樓茝驚恐,「阿兄,你還這麼年輕,怎麼就想著退位了?」
樓固也道:「阿兄長命百歲,還能再當七十年。」
「你們是要累死我嗎?」樓喻失笑道,「我從十三歲拼搏至今,一直都沒能好好地休息一番,等年紀再大些,精力也會漸漸跟不上。」
「更何況,大盛的壯麗山河我還沒機會好好欣賞遊覽,豈非遺憾?」
兩人分別抱著他一邊胳臂,眼中流露出強烈的不舍之意。
「阿兄,大盛離不開你。」樓茝眼睛浮起一層水霧。
樓喻拍拍她的小腦袋:「沒有誰離不開誰,只要你們將大盛的未來放在心上,我就放心了。」
「我會的!」
「我也是。」
樓喻笑道:「好了,離退位還早,你們先回答一下方才的問題。誰願意當下一個引路人?」
樓茝和樓固對視一眼。
樓固先道:「阿兄,我更喜歡研究格物造化之理,不喜歡同朝臣打交道,阿姐更合適。」
這是他的真心話,他不擅與人辯論,他只想安心做研究。
阿姐比他更適合領導群臣。
樓茝倒是沒有虛偽地推脫,她睜著清澈明亮的雙眸,堅定無畏道:「阿兄,若是你放心將這項重擔交給我,我願意做這個引路人,我立誓追隨阿兄的意志,不讓阿兄失望!」
樓喻欣慰笑起來。
「我知道了。你二人皆有宏願,我很高興。阿茝,阿固,你們是親姐弟,日後不論如何,都得守望相助,互相扶持。你們走的是不同的道路,一條是制度和思想上的革新,一條是科學真理上的革新,這兩者缺一不可,可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