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南疆,他此行要去的是南疆。」
丹雲山脈綿延千里,密林間養了十八寨異民,先帝晚年,異民因風俗不合,與當地官員起了爭執暴動殺人,自此圈地自立為王。
皇帝當初御極之初,政務繁忙未能全然顧得上,派遣宣威將軍前往討伐,三萬大軍卻幾乎盡數餵了那兒的蠱毒蟲蟻。
如今的賀蘭毓留在盛京,逃不過站在風口浪尖上任人指摘的局面,帶兵前往收復十八寨異民,離開後相權分離至中書,正合皇帝心意。
可若是一去不回,葬身南疆密林中,恐怕就更合皇帝的心意。
溫窈雙手交握身前,一時捏緊了又緊,嗓子裡好像是被人塞進去一把沙子,硌得臉色蒼白,難受極了。
皇帝見狀勾唇笑了笑,「怕什麼?放眼滿朝文武,就沒有比他更會打仗的,朕都不怕那六萬人有去無回,你又何必怕。」
溫窈沒有搭話。
「城樓上風大,看夠了就回去吧,回頭無事不妨進宮陪陪皇后,她難得總說與你投緣喜歡你。」
說罷他就走了,溫窈站在原地又朝黃沙漫天的盡頭看了看,什麼都看不清,心裡陡然就很煩躁。
大軍自盛京城門處開拔,一直行出去很遠,城郊那邊有處小坡,坡上有間小亭子,在那裡能用千里目越過中間的樹木看到盛京城樓。
賀蘭毓以前每回都要在這兒停下,回頭看看躲在牆垛後,自以為偷溜出門天衣無縫的溫渺渺。
有些事情習慣成自然,上回公事前往潁州時,他也看了,溫渺渺沒在。
可這回他仍舊改不了,仿佛不看就少帶一縷魂兒出門,路過亭子時縱馬上去,拿起千里目回望,徑直對準了她以前慣常站的那處牆垛。
誰成想千里目調校之後,竟然在視線中出現了個窈窕的身影,有點朦朧不清,但也能一眼認出來是溫渺渺。
賀蘭毓心頭一時狂喜、酸楚一齊湧上來,他記得上回她站在那裡,已經是十年前的事了。
一個人的一輩子,又能有多少個十年。
第58章 當歸 他將自己重新活成了那個為她遮風……
盛京進了炙夏後, 越發悶得教人透不過氣。
溫窈夜裡熱得睡不著,翌日便搬去了祖母從前居住的清竹庭下榻, 那處庭院背後確有一片竹林,匠人在林中修建了溪流,有風過境再吹進屋子裡,湊著一座銅製冰鑒,熱氣兒便能消散許多。
午間小憩過後,月牙兒自外端著個托盤進屋。
「主子,昨兒個皇后娘娘派人賞賜的果子, 嬤嬤教人在冰窖放了一晚,這會兒正是清涼解暑,您嘗嘗看。」
溫窈聞聲自美人榻上起身,對鏡整理了下散亂的鬢髮,側目去看那幾碟瓜果, 都是街市上較難買到的貢果, 哪怕宮中妃嬪, 位份稍低一些的也得不著賞賜。
自幾個月前賀蘭毓離京,皇帝在城樓上說教她無事可進宮陪皇后, 此後每逢宮中得召官眷入宮時, 皇后便總派人來給她傳話。
她自顧提著小心, 不敢跟宮裡的人多親近,幾次都忐忑思慮要不要用賀蘭毓留下的那份信箋。
但所幸, 連月來每回進宮都只有她和皇后兩人間說話喝茶, 並未碰見過皇帝。
溫窈後來也打聽過, 原道是早前太子被淑妃膝下四皇子抓傷了臉,皇后一怒之下嚴懲了那傷人的母子二人,回過頭卻招至皇帝一番斥責, 說她性子過激手段過重。
興許是因事關自己的孩子,皇后無論如何不肯低頭,隨即自請了閉門思過。皇帝氣頭上還碰了個軟釘子,自然也就不再去坤寧宮了。
聽聞如此,溫窈倒對這位皇后頗有些刮目相看,兩個人原本非親非故,幾次交從後卻也熟稔不少。
而後十一月份宮中恰有宴會,皇后閒暇時遂在雲德殿擺了個戲台子,溫窈應邀進宮,她到殿中坐下不久正巧唱到一出《當歸賦》。
皇后忽地念從心起,問她:「戲裡說得鉤月嶺你知道嗎?」
溫窈笑說知道:「聽聞那是娘娘的故鄉,山清水秀風貌絕佳,可我這些年也只有先前南巡那次走出盛京那麼遠過,無緣得見。」
原先她聽聞帝後是青梅竹馬,便先入為主以為皇后該是自小生長在盛京,卻原來不是的。
皇后祖籍福州,自小跟隨母親居住在鉤月嶺,直到十歲其母去世才被接回盛京,與皇帝年少生情愫也該是及笄那幾年的事。
皇后說起過去,言語中有些憶往昔的況味,「本宮兒時在鉤月嶺夏飲溪水、冬捧瑞雪,所見漫山遍野都是飛禽走獸、奇珍異草,可惜後來再也沒機會回去了。」
見過了那些逍遙自在,如今看皇宮這座四方城,若說不寂寞一定是騙人的。
溫窈只好寬慰道:「各人一生總有諸多必經的階段,娘娘過去逍遙自在是一種造化,如今母儀天下是另一種造化,所擁有的只會更多。」
「真的更多嗎?」皇后側臉過來看她,牽唇笑了笑,「你仔細看看,便會發現實際上這宮裡除了本宮的兩個孩子,根本沒有什麼是真正屬於本宮的。」
宮裡的人都是皇家的奴婢,皇帝是天下人的君主,丈夫是其他女人的枕邊人,就連坤寧宮,往後也會屬於下一位皇后。
溫窈一時倒無言以為。
「渺渺,你如今仍舊掛念著賀相是嗎?」皇后突然問,「從前總覺你心如磐石,現下卻又似乎不對,想必他一定做了許多改變,才能教你回心轉意。」
丹雲山脈綿延千里,密林間養了十八寨異民,先帝晚年,異民因風俗不合,與當地官員起了爭執暴動殺人,自此圈地自立為王。
皇帝當初御極之初,政務繁忙未能全然顧得上,派遣宣威將軍前往討伐,三萬大軍卻幾乎盡數餵了那兒的蠱毒蟲蟻。
如今的賀蘭毓留在盛京,逃不過站在風口浪尖上任人指摘的局面,帶兵前往收復十八寨異民,離開後相權分離至中書,正合皇帝心意。
可若是一去不回,葬身南疆密林中,恐怕就更合皇帝的心意。
溫窈雙手交握身前,一時捏緊了又緊,嗓子裡好像是被人塞進去一把沙子,硌得臉色蒼白,難受極了。
皇帝見狀勾唇笑了笑,「怕什麼?放眼滿朝文武,就沒有比他更會打仗的,朕都不怕那六萬人有去無回,你又何必怕。」
溫窈沒有搭話。
「城樓上風大,看夠了就回去吧,回頭無事不妨進宮陪陪皇后,她難得總說與你投緣喜歡你。」
說罷他就走了,溫窈站在原地又朝黃沙漫天的盡頭看了看,什麼都看不清,心裡陡然就很煩躁。
大軍自盛京城門處開拔,一直行出去很遠,城郊那邊有處小坡,坡上有間小亭子,在那裡能用千里目越過中間的樹木看到盛京城樓。
賀蘭毓以前每回都要在這兒停下,回頭看看躲在牆垛後,自以為偷溜出門天衣無縫的溫渺渺。
有些事情習慣成自然,上回公事前往潁州時,他也看了,溫渺渺沒在。
可這回他仍舊改不了,仿佛不看就少帶一縷魂兒出門,路過亭子時縱馬上去,拿起千里目回望,徑直對準了她以前慣常站的那處牆垛。
誰成想千里目調校之後,竟然在視線中出現了個窈窕的身影,有點朦朧不清,但也能一眼認出來是溫渺渺。
賀蘭毓心頭一時狂喜、酸楚一齊湧上來,他記得上回她站在那裡,已經是十年前的事了。
一個人的一輩子,又能有多少個十年。
第58章 當歸 他將自己重新活成了那個為她遮風……
盛京進了炙夏後, 越發悶得教人透不過氣。
溫窈夜裡熱得睡不著,翌日便搬去了祖母從前居住的清竹庭下榻, 那處庭院背後確有一片竹林,匠人在林中修建了溪流,有風過境再吹進屋子裡,湊著一座銅製冰鑒,熱氣兒便能消散許多。
午間小憩過後,月牙兒自外端著個托盤進屋。
「主子,昨兒個皇后娘娘派人賞賜的果子, 嬤嬤教人在冰窖放了一晚,這會兒正是清涼解暑,您嘗嘗看。」
溫窈聞聲自美人榻上起身,對鏡整理了下散亂的鬢髮,側目去看那幾碟瓜果, 都是街市上較難買到的貢果, 哪怕宮中妃嬪, 位份稍低一些的也得不著賞賜。
自幾個月前賀蘭毓離京,皇帝在城樓上說教她無事可進宮陪皇后, 此後每逢宮中得召官眷入宮時, 皇后便總派人來給她傳話。
她自顧提著小心, 不敢跟宮裡的人多親近,幾次都忐忑思慮要不要用賀蘭毓留下的那份信箋。
但所幸, 連月來每回進宮都只有她和皇后兩人間說話喝茶, 並未碰見過皇帝。
溫窈後來也打聽過, 原道是早前太子被淑妃膝下四皇子抓傷了臉,皇后一怒之下嚴懲了那傷人的母子二人,回過頭卻招至皇帝一番斥責, 說她性子過激手段過重。
興許是因事關自己的孩子,皇后無論如何不肯低頭,隨即自請了閉門思過。皇帝氣頭上還碰了個軟釘子,自然也就不再去坤寧宮了。
聽聞如此,溫窈倒對這位皇后頗有些刮目相看,兩個人原本非親非故,幾次交從後卻也熟稔不少。
而後十一月份宮中恰有宴會,皇后閒暇時遂在雲德殿擺了個戲台子,溫窈應邀進宮,她到殿中坐下不久正巧唱到一出《當歸賦》。
皇后忽地念從心起,問她:「戲裡說得鉤月嶺你知道嗎?」
溫窈笑說知道:「聽聞那是娘娘的故鄉,山清水秀風貌絕佳,可我這些年也只有先前南巡那次走出盛京那麼遠過,無緣得見。」
原先她聽聞帝後是青梅竹馬,便先入為主以為皇后該是自小生長在盛京,卻原來不是的。
皇后祖籍福州,自小跟隨母親居住在鉤月嶺,直到十歲其母去世才被接回盛京,與皇帝年少生情愫也該是及笄那幾年的事。
皇后說起過去,言語中有些憶往昔的況味,「本宮兒時在鉤月嶺夏飲溪水、冬捧瑞雪,所見漫山遍野都是飛禽走獸、奇珍異草,可惜後來再也沒機會回去了。」
見過了那些逍遙自在,如今看皇宮這座四方城,若說不寂寞一定是騙人的。
溫窈只好寬慰道:「各人一生總有諸多必經的階段,娘娘過去逍遙自在是一種造化,如今母儀天下是另一種造化,所擁有的只會更多。」
「真的更多嗎?」皇后側臉過來看她,牽唇笑了笑,「你仔細看看,便會發現實際上這宮裡除了本宮的兩個孩子,根本沒有什麼是真正屬於本宮的。」
宮裡的人都是皇家的奴婢,皇帝是天下人的君主,丈夫是其他女人的枕邊人,就連坤寧宮,往後也會屬於下一位皇后。
溫窈一時倒無言以為。
「渺渺,你如今仍舊掛念著賀相是嗎?」皇后突然問,「從前總覺你心如磐石,現下卻又似乎不對,想必他一定做了許多改變,才能教你回心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