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頁
安排好了都城的防務,西海王諾魯孜節也不過了,帶著將士上了西海沿子兩國對峙的前線。
古時候沒有詳細的國境線,況且西域許多地方生態條件不好,既不適合長期駐紮,更不適合百姓生存。兩軍對峙的地方,往往是些山口、關隘、要道。而大靈朝和西海國對峙的整個前線,統稱為西海沿子。
因為條件艱苦又連吃敗仗,西海沿子副總兵衛修部被困在前線已經數月,士氣低落。現在苦苦支持等著朝廷援軍到來。
卓郡王在行軍途中遭遇西海國軍劫糧的事,衛修也已經知曉了。得知戰鬥經過之後,衛修對卓郡王夫妻的帶兵能力十分敬佩的同時,也後怕不已。
西海國軍如何繞過自己防線的,自己竟是一無所知。若是卓郡王再敗,自己豈非被得勝歸來的西海國軍和前線對峙的西海國軍包了餃子?就算自己僥倖逃得性命,也必被嚴懲。
雖然現在尚未見過卓郡王,實際上卓郡王已經救了自己一命。
衛修這些時日抓緊修築工事,防範西海國軍來犯的同時,也已經派出親信迎接卓郡王一行。
這日司徒卓帶領大軍來到西海沿子前線,被困數月的前線士兵終於得到了補給,士氣大振。
衛修給司徒卓接風,見了這位如雷貫耳的年輕王爺,卻沒見那位能領兵突襲敵軍,扭轉戰局的王妃,也沒見皇上特地派遣陪同司徒卓就藩的持重將軍周安志,衛修頗為詫異。
思量再三,衛修終於問出心中疑惑:「怎不見王妃和周將軍?」
因前線守軍之中出過馬暢那樣的人,司徒卓也沒將作戰計劃全盤告知衛修。只道:「玉兒到底是女眷,現在休戰時候,沒必要叫他們趕那麼急,我讓周將軍護送玉兒一行,隨後就到。」
王爺自有安排,衛修也不便多問。便請示司徒卓,是先休息還是先視察前線?
即便短暫的休戰,此刻也是戰時,司徒卓自然是爭分奪秒,只略喝幾口茶,便讓衛修陪同,視察最前線去了。視察途中,也讓衛修介紹戰場情況。
「當初我們擊殺西海國六王子,但是西海國前來劫糧的是西海國精兵,朝廷軍並未能將其盡數殲滅,逃脫的散兵游勇,現在應當已經把六王子戰亡的消息傳回西海國。西海國軍就快大軍壓境了。」司徒卓說。
衛修也同意司徒卓的判斷,補充道:「若是守著防線不叫西海國軍突破,末將自有幾分把握。只是……」衛修臉上露出幾分尷尬:「末將慚愧。照說朝廷和西海國接壤之地,除了西海沿子,其他皆是不毛之地了,末將至今不知西海國六王子部是如何繞過末將的防線奔襲到王爺跟前的。若是西海國軍故技重施……末將這就派人去巡視邊境,但凡發現敵軍有可能過境之地,末將定然派人堵上漏洞。」
司徒卓道:「衛將軍只需守好防線便是,其他的本王自由安排。」
前南安王一戰死一被俘的情況下,衛修還能在西海沿子支撐數月,也不是全沒本事的,很快就想到了:「難道周將軍和王妃在後壓陣,是已經考慮到西海國軍繞道突襲後方的情況?若是西海國軍故技重施,自然有周將軍和王妃給他們好果子吃?王爺高明。」
司徒卓輕聲嗯了一聲,繼續問防線上的情況。
黛玉和周安志帶領的兩路騎兵確然是留著的後招,卻不是被動在後方設防,而是已經迎前迂迴包抄。
司徒卓趕到前線的時間很趕巧,剛了解了前線的情況,甚至帶來的大軍還沒完全安頓好,西海王就帶著親征大軍兵臨城下。
第115章 當今世上數得……
當今世上數得上的名將, 西海王絕對算得上大名鼎鼎。
西海王不到二十就開始征戰,無論是和大靈朝還是北狄軍,幾十年來沒少摩擦, 未有敗績。前世朝廷軍三戰皆敗之後求和,除了士氣大傷, 朝野不願再戰外, 也因這位西海王威名在外, 朝廷武將凋敝,派不出能與西海王匹敵的將領。
若論名聲能力與西海王匹敵的, 大靈朝要數賈代善。
可惜天不假年, 賈代善仙逝已久。西海王本就比賈代善年輕十多歲,不管前世還是今生,西海國入侵大靈朝的時候, 西海王都寶刀未老,而賈代善早已因舊傷纏身仙逝。
探子回稟說這次是西海王親征, 衛修早列陣以待。
司徒卓有了劫糧草一戰的戰績,又帶了三萬多兵馬前來,很容易的就拿到了所有大軍心悅誠服的指揮權。
太宗皇帝授給了司徒卓兵符, 司徒卓要調兵遣將軍中自然無人反對, 但是依靠自己打出來的功績, 全軍上下一心凝結的戰鬥力,比之空降最高指揮官得來的指揮權不可同日而語。總之,接下來的日子, 司徒卓調兵遣將都很順暢。
司徒卓對著堪輿圖指揮分析, 部署清晰,策略得當,對於瞬息萬變的戰場有著極深刻的見解。不但戰事順利時, 如何進攻的思路清晰,連有可能出現的各種戰術遇阻情況也分析到位,如何應對皆有準備。
聽完司徒卓的部署,把衛修最後一絲疑慮也打消了。十個剛愎自用、靠祖上功績自傲的南安郡王也比不上一個年輕的卓郡王。
各路將士皆拿了令牌,領命去布防了。即便西海王聲名在外,各級將士但凡聽了司徒卓部署會的,心中似乎也有了底氣。心道:西海王再是傳說如何厲害,也沒有三頭六臂。以前西海王那些勝仗都是和周邊小國打的,和朝廷也不過是小摩擦,雖然連勝兩位沒什麼真本事的南安王,卻不見得真就那麼厲害了。說不定還比不上榮國公。
古時候沒有詳細的國境線,況且西域許多地方生態條件不好,既不適合長期駐紮,更不適合百姓生存。兩軍對峙的地方,往往是些山口、關隘、要道。而大靈朝和西海國對峙的整個前線,統稱為西海沿子。
因為條件艱苦又連吃敗仗,西海沿子副總兵衛修部被困在前線已經數月,士氣低落。現在苦苦支持等著朝廷援軍到來。
卓郡王在行軍途中遭遇西海國軍劫糧的事,衛修也已經知曉了。得知戰鬥經過之後,衛修對卓郡王夫妻的帶兵能力十分敬佩的同時,也後怕不已。
西海國軍如何繞過自己防線的,自己竟是一無所知。若是卓郡王再敗,自己豈非被得勝歸來的西海國軍和前線對峙的西海國軍包了餃子?就算自己僥倖逃得性命,也必被嚴懲。
雖然現在尚未見過卓郡王,實際上卓郡王已經救了自己一命。
衛修這些時日抓緊修築工事,防範西海國軍來犯的同時,也已經派出親信迎接卓郡王一行。
這日司徒卓帶領大軍來到西海沿子前線,被困數月的前線士兵終於得到了補給,士氣大振。
衛修給司徒卓接風,見了這位如雷貫耳的年輕王爺,卻沒見那位能領兵突襲敵軍,扭轉戰局的王妃,也沒見皇上特地派遣陪同司徒卓就藩的持重將軍周安志,衛修頗為詫異。
思量再三,衛修終於問出心中疑惑:「怎不見王妃和周將軍?」
因前線守軍之中出過馬暢那樣的人,司徒卓也沒將作戰計劃全盤告知衛修。只道:「玉兒到底是女眷,現在休戰時候,沒必要叫他們趕那麼急,我讓周將軍護送玉兒一行,隨後就到。」
王爺自有安排,衛修也不便多問。便請示司徒卓,是先休息還是先視察前線?
即便短暫的休戰,此刻也是戰時,司徒卓自然是爭分奪秒,只略喝幾口茶,便讓衛修陪同,視察最前線去了。視察途中,也讓衛修介紹戰場情況。
「當初我們擊殺西海國六王子,但是西海國前來劫糧的是西海國精兵,朝廷軍並未能將其盡數殲滅,逃脫的散兵游勇,現在應當已經把六王子戰亡的消息傳回西海國。西海國軍就快大軍壓境了。」司徒卓說。
衛修也同意司徒卓的判斷,補充道:「若是守著防線不叫西海國軍突破,末將自有幾分把握。只是……」衛修臉上露出幾分尷尬:「末將慚愧。照說朝廷和西海國接壤之地,除了西海沿子,其他皆是不毛之地了,末將至今不知西海國六王子部是如何繞過末將的防線奔襲到王爺跟前的。若是西海國軍故技重施……末將這就派人去巡視邊境,但凡發現敵軍有可能過境之地,末將定然派人堵上漏洞。」
司徒卓道:「衛將軍只需守好防線便是,其他的本王自由安排。」
前南安王一戰死一被俘的情況下,衛修還能在西海沿子支撐數月,也不是全沒本事的,很快就想到了:「難道周將軍和王妃在後壓陣,是已經考慮到西海國軍繞道突襲後方的情況?若是西海國軍故技重施,自然有周將軍和王妃給他們好果子吃?王爺高明。」
司徒卓輕聲嗯了一聲,繼續問防線上的情況。
黛玉和周安志帶領的兩路騎兵確然是留著的後招,卻不是被動在後方設防,而是已經迎前迂迴包抄。
司徒卓趕到前線的時間很趕巧,剛了解了前線的情況,甚至帶來的大軍還沒完全安頓好,西海王就帶著親征大軍兵臨城下。
第115章 當今世上數得……
當今世上數得上的名將, 西海王絕對算得上大名鼎鼎。
西海王不到二十就開始征戰,無論是和大靈朝還是北狄軍,幾十年來沒少摩擦, 未有敗績。前世朝廷軍三戰皆敗之後求和,除了士氣大傷, 朝野不願再戰外, 也因這位西海王威名在外, 朝廷武將凋敝,派不出能與西海王匹敵的將領。
若論名聲能力與西海王匹敵的, 大靈朝要數賈代善。
可惜天不假年, 賈代善仙逝已久。西海王本就比賈代善年輕十多歲,不管前世還是今生,西海國入侵大靈朝的時候, 西海王都寶刀未老,而賈代善早已因舊傷纏身仙逝。
探子回稟說這次是西海王親征, 衛修早列陣以待。
司徒卓有了劫糧草一戰的戰績,又帶了三萬多兵馬前來,很容易的就拿到了所有大軍心悅誠服的指揮權。
太宗皇帝授給了司徒卓兵符, 司徒卓要調兵遣將軍中自然無人反對, 但是依靠自己打出來的功績, 全軍上下一心凝結的戰鬥力,比之空降最高指揮官得來的指揮權不可同日而語。總之,接下來的日子, 司徒卓調兵遣將都很順暢。
司徒卓對著堪輿圖指揮分析, 部署清晰,策略得當,對於瞬息萬變的戰場有著極深刻的見解。不但戰事順利時, 如何進攻的思路清晰,連有可能出現的各種戰術遇阻情況也分析到位,如何應對皆有準備。
聽完司徒卓的部署,把衛修最後一絲疑慮也打消了。十個剛愎自用、靠祖上功績自傲的南安郡王也比不上一個年輕的卓郡王。
各路將士皆拿了令牌,領命去布防了。即便西海王聲名在外,各級將士但凡聽了司徒卓部署會的,心中似乎也有了底氣。心道:西海王再是傳說如何厲害,也沒有三頭六臂。以前西海王那些勝仗都是和周邊小國打的,和朝廷也不過是小摩擦,雖然連勝兩位沒什麼真本事的南安王,卻不見得真就那麼厲害了。說不定還比不上榮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