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就在新制度推行的第一天,呂不韋一家人就齊齊自馬車上下來,由呂老太爺帶領,走去了給非秦國出生之人設立的登記處為一家人辦理入秦國國籍的手續。

  他們一家人走得坦坦蕩蕩,還帶上了登記國籍所需要的資產證明以及在秦國辦理身份證明。等一家人出來時候就看到了老朋友蒙氏家族,此後是尉氏家族、李氏家族,一個個老百姓平日裡難以看到的大人物都在這裡登記國籍啦!

  大家都是同僚,又都是客卿,彼此之間平日裡相處得也頗為友好,照理見面定要寒暄幾句,但在這裡遇見時眾人均是極有默契地並不多說,只以眼神互相示意後安靜等待。

  圍觀人群從一開始竊竊私語,到看著一輛輛馬車和一個個大人物出現時漸漸沉默,因為秦王的征賢令而聚在咸陽城的不少六國人士自然也在圍觀的隊列中,他們不知不覺被這份氣氛帶動也跟著肅容起來。

  呂老太爺作為第一個從登記處走出來的人,神采飛揚,他捧著全新的戶籍登記冊,見民眾個個表情複雜洒然一笑,他衝著眾人拱手道:「秦人呂翁,有禮啦!」

  一時間,圍觀的不少秦人因為這句話竟是眼圈酸澀,他們終於,終於不再是那個被中原人看不起的國家了,看,有人會因入了他們的國籍而無限歡喜。

  一中年漢子跟著拱手,聲如洪鐘:「老先生,歡迎入籍!」

  第245章 大國崛起(28)

  秦國推動國籍一事傳到東方六國之時, 大部分人都覺得秦人多此一舉,還要耗費大力氣去整理戶籍, 簡直是錢多了燒的。

  但真的是白費力氣嗎?同樣的討論也在秦國的咸陽宮內進行著。

  秦國實施這一制度已有近半年, 越來越多的客卿加入了秦國國籍。但是,建國籍這一制度看起來並沒有給國家帶來任何的改善,反倒是頗為勞心勞力, 於是自然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見。

  奏書被直接遞到了秦王手中,嬴政沒有將之壓下,反而在大朝會之時提起,讓朝堂中臣子自由論述。

  戰國七雄之間經歷了長時間的兼併,大家最初時候都是周天子所分封的諸侯, 雖然後來造反的造反,自立的自立, 但在成了王之後, 眾人還是用著同樣的方法分封底下的人。

  其實所有人都知道這樣的制度不好,自己能造反,下頭的人自然也能,奈何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地太大, 管不了,這就是最大的問題。

  在咸陽宮朝堂上, 呂安如此說道:「之所以當年周天子採用了分封制治國, 就是因為單靠他一人以及一個周國政府無法管理偌大的天下,方才用了分級管理的方法。」

  所謂分級管理法就是周天子只管理諸侯,然後由諸侯管理卿大夫, 卿大夫管理士,士管理最底層的庶民,庶民管理奴隸,層層遞進。

  周天子僅負責外交和軍事,並不負責管理最底層的民眾,民生如何與他無關,諸侯國內發生什麼亦是和他無關。

  「在這樣的管理模式下,庶民只認士,不識卿大夫,而卿大夫知道自己有多少個士,卻不知道封地有多少庶民。」呂安道,「士只效忠於卿大夫,卻並不會效忠卿大夫所效忠的諸侯,所以一旦某個卿大夫背叛了,那麼他底下被他所管理的士階層以及士所管理的庶民也會跟著他一同背叛。」

  隨著他的話出口,朝堂上諸人表情都有些微妙,那小眼神一下又一下地往王位上頭飄。只因為嚴格來說,呂安所說的背叛造反的人當中包括了先代秦王,當年孝公之子也就是嬴政太爺爺的父親惠文王嬴駟就是自立為王,只不過那時候秦國強盛,周天子無可奈何只能捂臉承認。

  在眾人小心翼翼的目光中,嬴政面不改色,老秦人在這點上面頭都十分鐵,隨便你怎麼說,反正勝者為王。

  見他表示渾不在意,眾人又將目光投向了侃侃而談的呂安。

  諸侯為何都能紛紛僭越為王,此前眾人只意識到諸侯國強大擁有更多的軍事實力之故,確實沒有想到呂安所說的這一更深一層的原因,再深入挖掘一下……

  雖然話沒有說出口,但呂安的言下之意便是——諸侯如果可以升級成了王,為了管理自己的屬地自然會將原本的卿大夫封為諸侯,這就是活生生的領導造反,小弟喝湯。

  在這種制度之下,當小弟的自然紛紛要慫恿領導造反了。

  ——等領悟到這一未盡之語時,眾人紛紛牙疼,只覺得這呂小郎還是敢說啊!但反過來想想,他又有什麼不敢說的呢?因為秦國並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

  秦國的情況卻和別的國家有所不同,秦國從楚國學來了縣制,又在穆公時期創新了郡制,商鞅將之完善成郡縣劃分,以這種獨特的分級方法來管理國家,後來的王為了管理方便又繼續加以完善。傳到了嬴政手上的時候,秦國的郡縣制度已經趨於完美。

  本來是為了方便中央直接統治地方,以最大可能徵調民力的方法如今成為了鋼鐵骨架,支撐住了秦國的快速發展。

  又因為秦國擇優為官以及對於官員考察調動的習慣,郡太守和縣令都成了「流官」,隨時都有可能因為中央的需要進行調動。這種制度最初是因為秦國人才少,所以一旦發現一個就要立刻用起來的樸素思想,最後有效避免了小勢力團體的形成。

  「據臣觀察所得,我國的郡縣民眾雖也是受縣郡直接管理,但除非極寡聞者,都能知道秦王是誰。和六國分封製造成的層層隔斷不同,在秦國,大王的聲音可以傳到國家的最下層,最下層的聲音也可以一層層反饋回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