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頁
秦國使用的郡縣制在集權的同時也會帶來了旁人難以想像的巨大工作量,同樣是相邦這一等的職位,秦國的相邦所要處理的職務比起其餘六國的相邦要多得多,這份工作量也使得丞相府內輔助的小吏數量極多,而毫無準備的秦王又怎麼可能可以靠一個人的力道吃下這份壓力。
但令人意外的是,嬴政咬著牙堅持了下來。
當時他自己的班底還沒有建立起來,一切只能由他自己來,所以他就給自己定下規矩,必須每天看完一石的文件。
他此前已經有了基礎,幾乎不存在看不懂的問題,實在不明白就去請教呂不韋。除了相邦之外,呂不韋還是他的太傅,請教自己先生有什麼好害羞的。
後來也同樣日日加班的呂安看他實在可憐,再看看嬴政缺少睡眠似乎停止生長的身高,明明是兄長卻比人家親媽還操心孩子身高的呂小安就建議他將公文的載體由簡牘換成紙張。
紙張的承載能力遠比簡牘更強,雖然公文不見得減少,但起碼不用拿著那麼累。
他還動手改了一下紙張的形式,送上了一份奏書樣本,這種新奏書用廉價易得的竹紙為原材料,然後將其摺疊,書寫時候可以展開是一大張紙,但運送和閱讀時候就巴掌大。
這種製作簡單運送方便的文書形式立刻被嬴政接納並推廣,不過在比對了一下可記錄文字的數量之後,嬴政還是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看完四十斤的文書。
呂安雖然擔心弟弟的身體,但在觀察一段時間後發現他弟弟活蹦亂跳,還有時間聽音樂娶媳婦之後也就隨他去了。
一直到現在,秦王已經漸漸組成了一支獨屬於自己的團隊,呂安和尉繚也屬於這支團隊中的一員。再過兩三年,最多不過三四年,秦國的朝堂之中的中流力量就會被漸漸替換成他們這些秦王的親信了。
想來也知,屆時免不了還要有一場新老碰撞,不過在那之前,秦國最大的問題還是外來勢力和本土勢力之間的互斥,不過這一點嬴政已經開始著手處理了。
年輕的秦王打算將嬴姓家族和秦國政體切割開來,他想要建立的是一個集合「百家之氏」的秦國朝廷。
他想要真正開創一個舉賢任能的時代,他想要徹底廢除血緣能夠帶來的一切益處。
但他也非常清楚,要真正走到這一步,贏家的血緣家族恐怕也會站在他的對立面,到時候他的所有血緣親人都可能會是他的敵人。
但他打算試一試。
他要做的,是開天闢地以來前所未有之舉,要開創的更是前所未有的一個時代,是被之前所有人都要仰望的一個時代。
嬴政其實不知道這條路會不會成功,但他堅信,路是人走出來,不過是披荊斬棘篳路藍縷,總不能比秦國一路走來的路更難就是了。
而他也相信,他的身邊會有許多人願意和他一起走這條路。
弟弟要搞事,當兄長的能怎麼辦,自然只能陪著他,更何況呂安本能地覺得,嬴政走的方向是正確的。
在昨日酒宴之上,他可以清晰地看到當嬴政說出自己的夢想之時,那一直溫和笑著的高漸離猛然間僵硬的身形,以及此後在他眼眸中瞬間燃起的熊熊烈火。
那是渴望 ,也是希望。
天下有才之人不知凡幾,又不知有多少為「血緣」和「身份」二字所縛,能逃脫者有如鳳毛麟角,而多數則是被拉著沉溺入泥潭。
清晨醒來還趴在塌上的呂安忽而心念一動,他恍然間覺得自己可以做些什麼,六國不要的人才,他們完全可以要啊。
一夜安眠過去後,翌日清晨,呂安鋪紙研墨,一道奏書頓時一氣呵成,這一想法與秦王政一拍即可。
半月後,秦王以《招賢令》徵集天下之才。不限國別,不定血緣,自覺賢德孝廉者皆可入咸陽一敘。響應者眾。
此後,秦國又將稅法變革進行了進一步細化,第一次推出了秦國國籍一說。
秦國出生並且有本地戶籍者自動入秦國國籍。凡入秦國國籍者,稅率、待遇均有優待,當然,既然享有這份優待也有自己應盡的義務,那份義務總結起來只有四個字——保家衛國。
細分起來則是有遵守秦國法律、維護秦國安全、依法服兵役民役等,和如今生活的差別並不大。但其中有一條最為重要——秦國不接受雙國籍,即一旦加入了秦國國籍,便必須要放棄在別國的一切政治權利,且在秦國犯法後即便逃到他國,秦國也有追究到底的權利。
這一點自然主要針對秦國大量的客卿,如果加入了秦國國籍他們就不再是他國來的打工仔,而是徹徹底底的秦國人,這是秦國對他們的一種接納態度,以後他們將不再是客。
是接納的同時,也意味著他們成為了秦國人之後不再擁有後路,他們必須要為自己所做的每一個決定負責到底,合則來不合則散的打工思想將徹底結束,他們的子孫也會隨著他們加入秦國國籍,自此需要在秦國服兵役,這其間種種讓不少人都有些難以抉擇。
當然,他們也可以選擇另一條路,即不入秦國國籍,就和過去一樣待在秦國,但是想也知道,入了秦國國籍者必然比沒入的有更多的好處和爬升空間。
而且他們敏銳地察覺到,這份制度必然會帶來一連串的變革,這種未知帶來的不安感讓他們難以下定決心。
但令人意外的是,嬴政咬著牙堅持了下來。
當時他自己的班底還沒有建立起來,一切只能由他自己來,所以他就給自己定下規矩,必須每天看完一石的文件。
他此前已經有了基礎,幾乎不存在看不懂的問題,實在不明白就去請教呂不韋。除了相邦之外,呂不韋還是他的太傅,請教自己先生有什麼好害羞的。
後來也同樣日日加班的呂安看他實在可憐,再看看嬴政缺少睡眠似乎停止生長的身高,明明是兄長卻比人家親媽還操心孩子身高的呂小安就建議他將公文的載體由簡牘換成紙張。
紙張的承載能力遠比簡牘更強,雖然公文不見得減少,但起碼不用拿著那麼累。
他還動手改了一下紙張的形式,送上了一份奏書樣本,這種新奏書用廉價易得的竹紙為原材料,然後將其摺疊,書寫時候可以展開是一大張紙,但運送和閱讀時候就巴掌大。
這種製作簡單運送方便的文書形式立刻被嬴政接納並推廣,不過在比對了一下可記錄文字的數量之後,嬴政還是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看完四十斤的文書。
呂安雖然擔心弟弟的身體,但在觀察一段時間後發現他弟弟活蹦亂跳,還有時間聽音樂娶媳婦之後也就隨他去了。
一直到現在,秦王已經漸漸組成了一支獨屬於自己的團隊,呂安和尉繚也屬於這支團隊中的一員。再過兩三年,最多不過三四年,秦國的朝堂之中的中流力量就會被漸漸替換成他們這些秦王的親信了。
想來也知,屆時免不了還要有一場新老碰撞,不過在那之前,秦國最大的問題還是外來勢力和本土勢力之間的互斥,不過這一點嬴政已經開始著手處理了。
年輕的秦王打算將嬴姓家族和秦國政體切割開來,他想要建立的是一個集合「百家之氏」的秦國朝廷。
他想要真正開創一個舉賢任能的時代,他想要徹底廢除血緣能夠帶來的一切益處。
但他也非常清楚,要真正走到這一步,贏家的血緣家族恐怕也會站在他的對立面,到時候他的所有血緣親人都可能會是他的敵人。
但他打算試一試。
他要做的,是開天闢地以來前所未有之舉,要開創的更是前所未有的一個時代,是被之前所有人都要仰望的一個時代。
嬴政其實不知道這條路會不會成功,但他堅信,路是人走出來,不過是披荊斬棘篳路藍縷,總不能比秦國一路走來的路更難就是了。
而他也相信,他的身邊會有許多人願意和他一起走這條路。
弟弟要搞事,當兄長的能怎麼辦,自然只能陪著他,更何況呂安本能地覺得,嬴政走的方向是正確的。
在昨日酒宴之上,他可以清晰地看到當嬴政說出自己的夢想之時,那一直溫和笑著的高漸離猛然間僵硬的身形,以及此後在他眼眸中瞬間燃起的熊熊烈火。
那是渴望 ,也是希望。
天下有才之人不知凡幾,又不知有多少為「血緣」和「身份」二字所縛,能逃脫者有如鳳毛麟角,而多數則是被拉著沉溺入泥潭。
清晨醒來還趴在塌上的呂安忽而心念一動,他恍然間覺得自己可以做些什麼,六國不要的人才,他們完全可以要啊。
一夜安眠過去後,翌日清晨,呂安鋪紙研墨,一道奏書頓時一氣呵成,這一想法與秦王政一拍即可。
半月後,秦王以《招賢令》徵集天下之才。不限國別,不定血緣,自覺賢德孝廉者皆可入咸陽一敘。響應者眾。
此後,秦國又將稅法變革進行了進一步細化,第一次推出了秦國國籍一說。
秦國出生並且有本地戶籍者自動入秦國國籍。凡入秦國國籍者,稅率、待遇均有優待,當然,既然享有這份優待也有自己應盡的義務,那份義務總結起來只有四個字——保家衛國。
細分起來則是有遵守秦國法律、維護秦國安全、依法服兵役民役等,和如今生活的差別並不大。但其中有一條最為重要——秦國不接受雙國籍,即一旦加入了秦國國籍,便必須要放棄在別國的一切政治權利,且在秦國犯法後即便逃到他國,秦國也有追究到底的權利。
這一點自然主要針對秦國大量的客卿,如果加入了秦國國籍他們就不再是他國來的打工仔,而是徹徹底底的秦國人,這是秦國對他們的一種接納態度,以後他們將不再是客。
是接納的同時,也意味著他們成為了秦國人之後不再擁有後路,他們必須要為自己所做的每一個決定負責到底,合則來不合則散的打工思想將徹底結束,他們的子孫也會隨著他們加入秦國國籍,自此需要在秦國服兵役,這其間種種讓不少人都有些難以抉擇。
當然,他們也可以選擇另一條路,即不入秦國國籍,就和過去一樣待在秦國,但是想也知道,入了秦國國籍者必然比沒入的有更多的好處和爬升空間。
而且他們敏銳地察覺到,這份制度必然會帶來一連串的變革,這種未知帶來的不安感讓他們難以下定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