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儘快儘快,這話你都對朕說了快一個月了,怎麼還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林氏早走了查不到,那些西北來的百姓呢,都關進大牢了沒有?」

  賈代化不是打著換西北百姓的旗號嗎,那些百姓都關進大牢里了,換與不換,怎麼換可就不是賈代化說了算了。到時賈代化不應下皇帝的條件,那他就是沽名釣譽,應下皇帝的條件,呵呵,就是他的死期!

  皇帝想的挺好,錦衣衛指揮使想哭:「回聖人,監視那些西北百姓之事,原由暗衛經手。待暗衛與臣交接之時,那些百姓,那些百姓都,都,不見了。」

  養心殿內再次陷入可怕的寂靜之中,皇帝看著一臉惶恐的錦衣衛指揮使,一字一頓問:「你說什麼,為何不早些來報?」

  早報挨罵,人家不是想著不過是些沒見過世面的鄉巴佬 ,把人找到就是分分鐘的事兒。誰知道那些百姓都跟老鼠似的,跐溜一下子都跑洞裡去了,誰也沒發現他們的洞口在哪裡。

  「報,兩江總督八百里加急,奏兩江大同教做亂事。」小太監尖利的聲音又一次不合時宜的想起,戴權也想哭了,怎麼換一個這樣,再換一個還這樣,就不能等聖人氣小些時侯再報嗎?

  已經發出的聲音是收不回去的,兩江總督的奏摺里,很明確的請求皇帝,儘快讓調走的江南綠營兵回防,不然江南之地情況不堪設想。

  不兩日,河南、東北、西南都有各地督撫上八百里或六百里加急,奏報各省大同教做亂之事。若是現在誰再說這大同教與賈代化沒有關係,皇帝能一窩心腳當場踢死他。

  更可怕的是,這些大同教的人很有組織紀律性,他們的口號也十分得人心:清君側,復薄稅。目標直指前幾年加征後一直沒減的稅銀。

  而各地請增拔軍餉的摺子,也紛紛到了兵部,更讓皇帝覺得自己屁股底下的椅子實在太過燙人——近兩年各地天災不斷,稅銀大部分都用來拆東牆補西牆。戶部,拿不出各地想要的銀兩。

  一般國有動亂,朝庭不得已之下會增稅。可是現在大同教把自己做亂的目的,說成想讓朝庭減稅,你這邊卻要加征,別的沒動亂的省份,會不會也跟著亂起來?

  亂起來的省份,又要更大規模的出動軍隊鎮壓,軍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是要銀子買的。

  讓皇帝略微寬心的是,賈代化的大軍,似乎真的被河南的十萬綠營給截到了大同,已經半個月沒有再近京城一步。戶部卻不敢如皇帝那樣樂觀,因為河南綠營討餉的人,已經坐等在戶部了:

  「尚書大人,咱們也知道戶部為難。可是河南地面有黃河流經,十年倒有九年鬧水患,拿不出這麼多糧食供咱們打仗。若是再不拔糧草、餉銀,咱們這些人不等與賈代化開戰,,就都餓死了。」

  原來不是把賈代化堵住,是為了跟朝庭講條件要銀子。戶部尚書無法,只好進宮請奏皇帝,目標指向皇帝的內庫。不提這個皇帝不翻臉,一提翻臉比翻書還快,他覺得戶部尚書簡直就是無能至極,缺銀子不知道跟老百姓想辦法,老打他這個皇帝內庫的主意。

  戶部尚書很想問問皇帝,這幾年增稅的銀子全都進了你的內庫,你讓我上哪去找多的銀子去?現在人家河南綠營就差直說,不給銀子就不圍堵賈代化了,眼看著江山易主,你還心疼銀子?

  要到這個時候,皇帝終於想起輿論的重要性來,覺得可以命人寫一篇討逆的檄文,讓天下人都知道賈代化沒他自己講的那麼高尚,他現在謀反是大逆不道。

  賈代化一點兒也沒給皇帝留活路的意思,他的救民檄文率先出場裡,裡頭歷數了皇帝幾大失德之處:

  一、得位不正,且聽賈代化扒一扒先皇去世不得不說的二三事。

  二、孝悌盡失,誰來告訴天下人,皇帝的兄弟們都去哪兒了?

  三、猜忌老臣,請細數開國老臣在皇帝即位之後的死亡人數。

  四、陷害忠良,參見寧遠伯的悲慘糟遇。

  五、有功不賞,各邊軍與綠營,可以自查空降將官與皇帝之間的裙帶關係,看看那些屢立戰功的人今日職位,能不能趕得上空降之人。

  六、貪財害民,請皇帝說一說增加的稅銀去了哪裡?你說那稅銀要加固西北防線,可是反正身為西北守將的賈代化,從來沒多得一文軍費。

  總結,這樣一個弒父、殺兄弟、殘忠良、貪財物的人,真的配作皇帝嗎?若是還放任這樣的人做皇帝,今日害的是武將,異日動的就是文官。

  百姓,他早把百姓禍害的吃不上飯了好不?

  所有的內容里,頭一條得位不正與第二條問及皇帝的兄弟,算是皇帝最不願意聽人提起的,這是他心頭的隱秘。如今讓賈代化血淋淋的扒出來,皇帝對賈代化的恨,無法用言語表述。

  大半的暗衛被皇帝派了出去,想要刺殺賈代化。各地的兵源源不斷的被皇帝抽調趕往山西,務必要把賈代化的大軍消滅在天井關前,不使賈代化進京畿一步。

  遍布各地的大同教做亂?那不過是一些百姓組織起來的烏合之眾,是看到朝庭現在一力對付賈代化,才想跟著討點便宜。只要把賈代化這個心腹大患除掉,小小暴民不過是癬疥之疾。

  要是賈代化與皇帝的關係好,他一定會修書告訴皇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別小看有組織百姓的戰鬥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