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賈代化無奈的搖了搖頭,孟白自從了一州守軍的主將之後,這嘴是更不讓人了。馮唐也被他又堵的沒話可說,可是放賈代化帶這麼多兵進城,他是萬萬不會做的,繼續東拉西扯的想讓賈代化遣兵回營,最好是連親兵也不用帶,由馮唐派兵護送他進京向皇帝謝罪。

  這榆林是路遇的第一道關,不速戰速決的話,後頭皇帝調來大軍堵截,進京還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賈代化抬手一指馮唐:「馮唐,孟白所言沒錯,皇帝為何要讓你控制著西北各軍的糧草,還不因你是元後的娘家人?你現在可敢對天發誓,皇帝無除我賈代化之心?」

  為保自己外甥將來登基,別說只發一個誓,發十個馮唐也敢:「聖人一向愛民如子,待邊疆將士如手足,從來沒有除賈代化之心。我馮唐若有半句虛言,定遇天打雷劈。」

  你不說這個還拿你沒辦法,上一個這麼說的人,都化成飛灰了。隨著馮唐話音落地,他的頭髮開始起火,兩旁的偏將等人大驚,忙讓人拿水,還有用衣裳抽打的。

  孟白不知道賈代化是怎麼做到的,卻知此事很可利用,向著關上的榆林守軍便喊:「馮唐發誓被天火燒了,可見說的都是假話。榆林的兄弟們可不要被他和皇帝騙了呀,老天都看不過他們姐夫小舅子欺負我家將軍。」

  賈代化早知榆林軍中,哪個是馮唐的心腹,哪些人與他關係只是平平,因此救火的人里哪些人要重點照顧,哪些人可以放過一馬,他分的很清楚。

  榆林的兵士都嚇傻了,怎麼主將只是頭髮著火,那火就撲不滅,還引的好幾位將軍身上都跟著起火?

  孟白趁機讓兵士們齊聲吶喊:「開關,開關,再不開關,火燒榆林。」

  兵士們的聲音越來越響,嚇得榆林軍聲都不敢吭。身上沒起火的榆林將官,發現起火的都是馮唐與他的心腹,心裡暗暗稱奇。

  馮唐到榆林軍是空降,帶出的幾個心腹也不是沒有行過搶占別人位置之事。所以榆林軍並不如西北行營那樣鐵板一塊。也有心思通透的,情知榆林軍的兩萬人,又失了主將,對抗不了賈代化帶領的四萬虎狼之師,便悄悄命自己的部下去開了關門。

  等賈代化帶兵入關,剩下的榆林將官們已經列隊於關內相迎,領頭的便是當年應該升任榆林主將,卻因馮唐之任不得不屈於副將的程昆。

  他上前向賈代化行了見上官之禮,賈代化也不為難他:「程將軍不必多禮。我不過是借關進京,對榆林軍並無惡意。」

  主將都燒死了,還沒有惡意?程昆心裡打著鼓,還在為馮唐與他心腹之死狀兩股戰戰。賈代化不得不加意安撫了一番,又命程昆繼續守榆林,而他自己從榆林軍中抽兩千人,繼續向京城進發。

  臨走之時,賈代化向程昆滿含深意的笑道:「今日借程 將軍兩千兵士,程將軍上報兵部也可,自己向聖人奏報也可。」

  程昆能隱忍馮唐這麼多年,全因自己胳膊擰不過皇帝的大腿,現在有人要與皇帝掰手腕,他自然樂得看戲:「寧遠伯言重了,末將自此願為寧遠伯肝腦塗地。」

  塗不塗的無所謂,就算是你背後捅刀子,也得看有沒有刀可用。賈代化再向他一笑,人已飛身上馬,大手一揮,四萬多兵士緩緩跟隨。程昆待大軍走遠,向身旁的人布置道:「閉關門。」此次閉的卻是向中原方向的關門。

  孟白要至此時,才發現自家將軍並不是一時頭腦發熱,便要進京換人——大軍每行半日,便會經過一處莊子,那莊子裡頭的人早準備好了熱飯熱菜,讓遠行的人疲勞頓消。

  不止如此,大軍開拔時,那莊子裡還會有一千到兩千一身甲冑的人跟隨大軍前行,只是那甲冑鮮明的,一看就是新打造出來的。鹽鐵向為朝庭管制之物,這些人的甲冑,是從哪裡打造的呢?

  養心殿裡也在考慮這個問題,皇帝與閣老、尚書以及宗室之人皆是不解:皇帝已經命錦衣衛的人徹查過了,朝庭掌管的鐵礦、冶煉所的鐵,並沒有大批量遺失,可見賈代化自己的手裡還有別的鐵礦。

  「他走到哪兒了?」皇帝問的有氣無力。他是真的沒有想到,賈代化一路東來,大有勢如破竹之勢。原本想著他帶了四五萬的兵士,一路無糧無草,必要擾民征糧,那樣不用朝庭出面,百姓們都會罵死不忠不義的賈代化。

  千夫所指無疾而終。到那時皇帝就站在了正義的一邊,調度大軍圍追堵截,不怕賈代化不除。不想那賈代化一路竟對百姓秋毫無犯,行軍時能不進城便不進城,駐紮都在城外。有時非得到城內購置軍需,價錢給的足足的,百姓們沒口子的夸,下一站竟有百姓在賈代化大軍所過之地前,早早的擺上攤子。

  簡直不可理喻。

  「回聖上,賈代化已經到了大同。」首輔是最有資格與皇帝對話的人,回答問題的便是他。皇帝聽了問:「江南、河南的綠營到了什麼地方?」

  「河南綠營已經快近大同,江南綠營已過河南。」兵部尚書上前答了話。

  為了截下賈代化的軍隊,河南綠營十萬大軍盡數調出,江南綠營也調了五萬軍馬。以十五萬對五萬多人,皇帝還是有信心得勝的。

  不過還是要萬全才好:「林氏跟賈敷還沒找到?」

  錦衣衛指揮使臉色便不好看:「林氏與賈敷如同憑空消失一般,去金陵的船上坐的,是替身。臣已經讓人畫像發了海捕文書,一定儘快查出他們的下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