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頁
我心下一驚,怪不得方才打發我走,原來背著我好出門呢,要是讓他撞見我在這裡,只怕又要給他填堵。我慌忙問那侍衛官:「哪裡能躲?」
侍衛官也是一驚,這才意識到我是假傳口諭矇混進來的,一時進退兩難,愣在那裡。
我半是催促,半是威脅:「快些,供了本宮出去,你也擔個玩忽職守的罪,本宮就不信你能逃脫干係!」
他被逼得沒轍,只得橫下心來,「夫人這邊走。」我跟著他疾走幾步,他將我藏在一處聽審的密室里,又囑咐了幾句,反身去迎駕。
密室的暗窗正對著崔季淵的牢房,裡面倒也乾淨,囚床上鋪著厚褥,並不曾遭過罪的樣子。刑不上士大夫,拓拔烈會殺,但絕不折辱。崔季淵身上穿了一件襖,肩上又披了一件,寬寬大大的,並不合身,想是牢中看守們接濟的,彼時正一心操演撥琴的指法。
侍衛官打開牢門,放了一張胡床並一壺酒進去。拓拔烈一身玄色常服暗繡龍紋,氣質清逸,倒是看不出病容,只是面色過於白皙。他矮身進門,撩袍落座,高大的身軀讓這間牢房顯得更為侷促。他抬了抬手,侍衛官會意退出,臨走還不忘朝暗窗的方向遞了個眼色。
崔季淵聞若未聞,好像置身山泉林澗,膝上橫著一張無弦琴,指下生風,俗念皆清。拓拔烈也不急著打斷,側著身子仿佛聆聽一般。
直到他終於收了手,跪地行君臣之禮。「季淵,你可知罪了?」拓拔烈垂眸看他,輕輕嘆息。
崔季淵抬首溫聲回道:「陛下已知琴中意,何勞弦上聲。崔淵秉筆直書,難道是打了誑語?」
拓拔烈合了一下眸,語氣略冷:「朕知道你,所以朕只問你一件事,你也不要和朕打誑語。拓拔佛佑,你把他藏到哪裡去了?」
崔季淵輕笑,「果然還是瞞不過陛下啊。臣帶他出了城,去了哪裡,臣也沒問。」
拓拔烈輕哂,「世人拿你比漢時張良,你可知你哪一點比不過他?」
「功成,名遂,身退,人臣之道。臣不如張良,恐怕不能全身而退。」
「不過比之諸葛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倒也恰如其分。」拓拔烈默了默,似有些悵然,「那些年的秉燭夜談,如今回想起來,真如夢寐。朕這一局布了十年,終究還是棋差一招。如你所諫,皇子年幼,有桓恆在江左眈視,只怕他守不住朕打下來的江山。可惜朕這副病骨,不能撐到兒子長大了……朕這一局,還需十年。」
「皇上想找一個可以代守江山的人,十年之後,歸政皇子……漢王,的確是不二人選。」
「季淵……」拓拔烈嗟傷道,「這世上再難找像你這樣明白朕的人了。朕不願意殺你,只要你說出佛佑的去處。」
崔季淵欣然微笑,「陛下這話……是引為我知音嗎,那麼,陛下可知崔淵剛才所奏之曲?」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願言思子,中心養養!二子乘舟,泛泛其逝。願言思子,不瑕有害?」拓拔烈緩聲嘆詠,我緊了緊懷裡的包袱。公子壽為救急子,以身代死,難道?
「那日在明光殿前,臣一眼就知道漢王抱著的那具焦屍是臣的兒子,父子骨血相連,即便化成灰燼,臣也認得。希顏與世子交情之深,拳拳如二子,又常常互贈隨身之物。漢王將希顏誤認做世子,世子也被人誤認做希顏送回臣的府中。世子說,在與人交手的過程中就發現他們的目標根本不是輿車中的夫人,那些人也不是什麼刺客,而是皇上身邊的影衛。希顏察覺他們的真正目的,謊稱自己便是世子,以身代死……世子的命是臣的兒子換來的,故臣不能讓自己的兒子白死。」
「你是不肯說了?」
「臣原想送世子回王府去,那孩子不肯。他說:此事已經累及無辜,若是再回去,不知又要死多少人,只怕父王亦不能倖免。我生在鬼節,家人恐我早夭,常讓我親近佛法,潛移默化之中已受薰染,又遭此變故,更知世事無常。皇上為我取名佛佑,想來也是與佛有緣,至於富貴官爵,乃至……將來的皇位,皆不是我之宿命。這世上佛佑已死,活著的,是出了家的希顏。」崔季淵自顧說著。
「你就信了他的話?」
「臣不打誑語,故知他所說得也是實話。」
「與佛有緣,是吧?」拓拔烈的手指在膝上劃了兩下,冷冷道,「朕可弘法,亦可廢佛。只要下令融佛焚經,誅僧破塔,法難之下,你猜他會不會如你所說,捨身取義呢?」
崔季淵微微笑道:「臣恐怕的確不了解世子,但臣了解陛下,陛下這是在說笑呢。君子死知己,希顏為摯友而死,也算死得其所。臣又何嘗懼死,如能為青兕先生一死,雖死無恨。臣只有一請……」
「你說。」
「臣可保證,世子不會再回來了,不管現在還是將來,不管陛下傳位與誰。臣一死,此事便埋入黃土,再不會有人翻案。請陛下取我一人之命,不要再連坐他人。」
「好。」拓拔烈咬牙應道,「你還有什麼話說?」
他搖搖頭,拿起矮桌上的酒壺自斟一杯,仰脖飲盡。復又整裳危坐,開始撥弄琴弦。「我雖掛心妻女,但想到內人從來是明白我的,倒也沒什麼可說。」崔季淵的嘴角開始滲血,在張翕之間滴落下來,「先生,最後聽我一曲無弦琴吧,將來請以大夏王砍斷的那塊無字碑為我做墓。」崔季淵的手指在膝上撫弄不已,琴無弦,曲無聲,聲外之音卻更為炙烈。
侍衛官也是一驚,這才意識到我是假傳口諭矇混進來的,一時進退兩難,愣在那裡。
我半是催促,半是威脅:「快些,供了本宮出去,你也擔個玩忽職守的罪,本宮就不信你能逃脫干係!」
他被逼得沒轍,只得橫下心來,「夫人這邊走。」我跟著他疾走幾步,他將我藏在一處聽審的密室里,又囑咐了幾句,反身去迎駕。
密室的暗窗正對著崔季淵的牢房,裡面倒也乾淨,囚床上鋪著厚褥,並不曾遭過罪的樣子。刑不上士大夫,拓拔烈會殺,但絕不折辱。崔季淵身上穿了一件襖,肩上又披了一件,寬寬大大的,並不合身,想是牢中看守們接濟的,彼時正一心操演撥琴的指法。
侍衛官打開牢門,放了一張胡床並一壺酒進去。拓拔烈一身玄色常服暗繡龍紋,氣質清逸,倒是看不出病容,只是面色過於白皙。他矮身進門,撩袍落座,高大的身軀讓這間牢房顯得更為侷促。他抬了抬手,侍衛官會意退出,臨走還不忘朝暗窗的方向遞了個眼色。
崔季淵聞若未聞,好像置身山泉林澗,膝上橫著一張無弦琴,指下生風,俗念皆清。拓拔烈也不急著打斷,側著身子仿佛聆聽一般。
直到他終於收了手,跪地行君臣之禮。「季淵,你可知罪了?」拓拔烈垂眸看他,輕輕嘆息。
崔季淵抬首溫聲回道:「陛下已知琴中意,何勞弦上聲。崔淵秉筆直書,難道是打了誑語?」
拓拔烈合了一下眸,語氣略冷:「朕知道你,所以朕只問你一件事,你也不要和朕打誑語。拓拔佛佑,你把他藏到哪裡去了?」
崔季淵輕笑,「果然還是瞞不過陛下啊。臣帶他出了城,去了哪裡,臣也沒問。」
拓拔烈輕哂,「世人拿你比漢時張良,你可知你哪一點比不過他?」
「功成,名遂,身退,人臣之道。臣不如張良,恐怕不能全身而退。」
「不過比之諸葛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倒也恰如其分。」拓拔烈默了默,似有些悵然,「那些年的秉燭夜談,如今回想起來,真如夢寐。朕這一局布了十年,終究還是棋差一招。如你所諫,皇子年幼,有桓恆在江左眈視,只怕他守不住朕打下來的江山。可惜朕這副病骨,不能撐到兒子長大了……朕這一局,還需十年。」
「皇上想找一個可以代守江山的人,十年之後,歸政皇子……漢王,的確是不二人選。」
「季淵……」拓拔烈嗟傷道,「這世上再難找像你這樣明白朕的人了。朕不願意殺你,只要你說出佛佑的去處。」
崔季淵欣然微笑,「陛下這話……是引為我知音嗎,那麼,陛下可知崔淵剛才所奏之曲?」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願言思子,中心養養!二子乘舟,泛泛其逝。願言思子,不瑕有害?」拓拔烈緩聲嘆詠,我緊了緊懷裡的包袱。公子壽為救急子,以身代死,難道?
「那日在明光殿前,臣一眼就知道漢王抱著的那具焦屍是臣的兒子,父子骨血相連,即便化成灰燼,臣也認得。希顏與世子交情之深,拳拳如二子,又常常互贈隨身之物。漢王將希顏誤認做世子,世子也被人誤認做希顏送回臣的府中。世子說,在與人交手的過程中就發現他們的目標根本不是輿車中的夫人,那些人也不是什麼刺客,而是皇上身邊的影衛。希顏察覺他們的真正目的,謊稱自己便是世子,以身代死……世子的命是臣的兒子換來的,故臣不能讓自己的兒子白死。」
「你是不肯說了?」
「臣原想送世子回王府去,那孩子不肯。他說:此事已經累及無辜,若是再回去,不知又要死多少人,只怕父王亦不能倖免。我生在鬼節,家人恐我早夭,常讓我親近佛法,潛移默化之中已受薰染,又遭此變故,更知世事無常。皇上為我取名佛佑,想來也是與佛有緣,至於富貴官爵,乃至……將來的皇位,皆不是我之宿命。這世上佛佑已死,活著的,是出了家的希顏。」崔季淵自顧說著。
「你就信了他的話?」
「臣不打誑語,故知他所說得也是實話。」
「與佛有緣,是吧?」拓拔烈的手指在膝上劃了兩下,冷冷道,「朕可弘法,亦可廢佛。只要下令融佛焚經,誅僧破塔,法難之下,你猜他會不會如你所說,捨身取義呢?」
崔季淵微微笑道:「臣恐怕的確不了解世子,但臣了解陛下,陛下這是在說笑呢。君子死知己,希顏為摯友而死,也算死得其所。臣又何嘗懼死,如能為青兕先生一死,雖死無恨。臣只有一請……」
「你說。」
「臣可保證,世子不會再回來了,不管現在還是將來,不管陛下傳位與誰。臣一死,此事便埋入黃土,再不會有人翻案。請陛下取我一人之命,不要再連坐他人。」
「好。」拓拔烈咬牙應道,「你還有什麼話說?」
他搖搖頭,拿起矮桌上的酒壺自斟一杯,仰脖飲盡。復又整裳危坐,開始撥弄琴弦。「我雖掛心妻女,但想到內人從來是明白我的,倒也沒什麼可說。」崔季淵的嘴角開始滲血,在張翕之間滴落下來,「先生,最後聽我一曲無弦琴吧,將來請以大夏王砍斷的那塊無字碑為我做墓。」崔季淵的手指在膝上撫弄不已,琴無弦,曲無聲,聲外之音卻更為炙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