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
「……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拓拔烈的指尖掠過,軸木磕然落案,圖窮匕現,真相如同尖刀,直入心肺。我腿一軟,伸手扶住黃裳,極力想要抑制顫抖的身軀。
「清風出袖,明月入懷,當真是件逸品啊!」拓拔烈悠然品評,又側過臉來詢問,「夫人覺得如何?」
我終於迸出一聲苦笑,「琅琊王氏之《禊貼》備受世人推崇,可世間事一經誇大,難免偏頗,此貼已被神化,想要再中正評價,恐怕已經不能……皇上,這手中的並非真跡,只是一幅贗品。」拓拔烈視若掌珍的這卷《禊貼》,只是我少年時候的一幅偽作。
「朕知道。」拓拔烈渾不在意,視線始終不離書貼,「真的朕見過,贗品之於真跡,伯仲之間……司馬映與燕國對峙多年,急需那批軍資,料想他不敢存心拿假的來糊弄朕。王琳視《禊貼》如命,真品,恐怕早已隨他付之一炬了吧。」
有些事,不是想不到,只是不敢想。
我合目忍淚,往事徐徐道來:「六叔喜歡古玩奇珍,石宗山雖然富可敵國,又愛跟風,可遠不及六叔的造詣。有一年,六叔得了一對雞血紅的窯變碗,石宗山出高價請他讓出其中一隻略遜的,他竟然當著石宗山的面將那隻好的摔在地上。六叔說,這隻碗要是讓他重金買了去,擺在綠樓里,連累這隻好的也成了俗器。如今,它可是獨一無二的無價之寶了!」
拓拔烈從字帖上挪開視線,若有所思地看著我,「夫人慧黠,真相也該猜到幾分了吧?那年朕能在陋巷之中救你出去,並非是你遺落扇袋留下的線索。而是那日朕就在茶肆之中,聽見王琳和他那小廝說話,就連你貼身的丫鬟也串通其中。王琳在收藏上的造詣無人能及,而你少年之時就能臨摹出《禊貼》的十分神韻,假以時日,成就必然遠在右軍之上……王琳怎麼能夠容忍,他愛之如命的《禊貼》,竟然不再是世間孤品?!」
拓拔烈緊了緊眼瞳,「朕惜你鬼手之才,趕著去救你,可惜還是晚了一步,你的左手筋脈盡斷,再不可能復原。因著你大伯王太尉的關係,那夜建康城裡大肆緝捕兇手,朕本可以說出實情,還你公道……狸奴,你確定你想要朕說出真相嗎?」
逝者已遠,有些事即便懷疑過,也從來不敢深究。拓拔烈恐怕早就料到王家劫數難逃,那種骨灰堆里扒出來的真相,已然慘不忍睹,還談何公道?
我拼命搖頭,笑中帶淚,拓拔烈拉過我,強迫我看著他的眼睛,恨恨道:「有些事,朕不願意對你說,是因為事已至此,說出來於事無補,不過徒惹你傷心罷了!有些事,言盡反而不能達,可惜你寧可道聽途說,也不肯信朕!」
我定定望著他,知道他這番話另有所指,既然言不能達意,我也無需多言。心意已決,我擦了擦眼淚,緩緩從袖袋裡取出「鳳血」,奉於案上,雙膝跪地,「皇上,臣妾自知今日言行有虧婦德,不配再掌皇后印,自請罰俸一年,去長安宮閉門自省。臣妾與拓拔皇后曾有一面之緣,皇后於我有垂訓點撥之恩,臣妾愧對教導,望能在皇后靈前思過。」
自覺這番託詞滴水不漏,還頗有些慷慨赴死的悲愴。「冥頑不靈!」拓拔烈先是咬牙瞪著我,最後怒極反笑:「好,很好!」繼而拍案,將「鳳血」收進掌心裡,一字一頓道:「朕准你奏!」
他攥著拳頭轉身邁步,身形如孤鶴。我囁嚅喚道:「阿烈……」君子死知己,西川之行千里,天意未卜,我今日無辯,但願將來你能明白。
他停下腳步,沒有回頭,只是聲音輕啞地說道:「你先去長安宮靜靜心吧,等朕了了這局,再來接你。」
作者有話要說:
☆、第十八章 別路繞西川
除夕日暮,華燈礙月,前殿綺筵已開。辰居里,三個心腹宮女和幾個常侍太監在外間收拾行李,我在柜子里翻找了一遍,找出兩對銀錠,悄悄藏在妝匣里。抱著出內室時,瞧見她們還在往箱子裡填衣服首飾。「這些都不要,我是去長安宮思過的,要這些綾羅綢緞何用?都放回去,找些耐髒禦寒的來即可。」
輕車從簡從小道邊門出了溫泉宮,一路暢通無阻,想來各處都已經得到皇帝的口諭。
驀然回首,不見宮台錯落,湯泉鼎沸,只有渭水長安,淡煙驪山。
今夜沒有宵禁,路邊偶有疏燈小市,愈近長安城燈火愈明,灞水兩岸更是火樹銀花,魚龍舞動。倒是長安宮裡,如今只剩下一些灑掃值守的內侍,顯得冷冷清清。路過御花園,那八角涼亭宛然尚在,想起當年誤闖掖庭之事,別有會心。
早間這裡也得到消息,西宮各處已經打掃乾淨,床帳被褥都換了新的。宮人們忙著卸車安頓,我獨自在偏殿裡,那裡供著拓拔皇后的金字牌位。祓除獻花,焚香禱告:「母后在上,狸奴此行事關成敗大體,難免言行有瑕,請保佑兒臣此去功成,伏願皇上身康無恙……」
少時,木犀來催。廚房備了酒食,我隨意吃了幾口,淺淺喝了半杯椒柏,算是應節。飯後飲了一杯茶,便推說累了想睡,打發她們各自回去歇息。從柜子里找了幾件換洗的衣服,並那四個銀錠,簡單扎了一個包袱。又坐回案前,提筆留書:
離堂思君恩,別路繞西川。
悠悠蜀道行,此會在何年?
「清風出袖,明月入懷,當真是件逸品啊!」拓拔烈悠然品評,又側過臉來詢問,「夫人覺得如何?」
我終於迸出一聲苦笑,「琅琊王氏之《禊貼》備受世人推崇,可世間事一經誇大,難免偏頗,此貼已被神化,想要再中正評價,恐怕已經不能……皇上,這手中的並非真跡,只是一幅贗品。」拓拔烈視若掌珍的這卷《禊貼》,只是我少年時候的一幅偽作。
「朕知道。」拓拔烈渾不在意,視線始終不離書貼,「真的朕見過,贗品之於真跡,伯仲之間……司馬映與燕國對峙多年,急需那批軍資,料想他不敢存心拿假的來糊弄朕。王琳視《禊貼》如命,真品,恐怕早已隨他付之一炬了吧。」
有些事,不是想不到,只是不敢想。
我合目忍淚,往事徐徐道來:「六叔喜歡古玩奇珍,石宗山雖然富可敵國,又愛跟風,可遠不及六叔的造詣。有一年,六叔得了一對雞血紅的窯變碗,石宗山出高價請他讓出其中一隻略遜的,他竟然當著石宗山的面將那隻好的摔在地上。六叔說,這隻碗要是讓他重金買了去,擺在綠樓里,連累這隻好的也成了俗器。如今,它可是獨一無二的無價之寶了!」
拓拔烈從字帖上挪開視線,若有所思地看著我,「夫人慧黠,真相也該猜到幾分了吧?那年朕能在陋巷之中救你出去,並非是你遺落扇袋留下的線索。而是那日朕就在茶肆之中,聽見王琳和他那小廝說話,就連你貼身的丫鬟也串通其中。王琳在收藏上的造詣無人能及,而你少年之時就能臨摹出《禊貼》的十分神韻,假以時日,成就必然遠在右軍之上……王琳怎麼能夠容忍,他愛之如命的《禊貼》,竟然不再是世間孤品?!」
拓拔烈緊了緊眼瞳,「朕惜你鬼手之才,趕著去救你,可惜還是晚了一步,你的左手筋脈盡斷,再不可能復原。因著你大伯王太尉的關係,那夜建康城裡大肆緝捕兇手,朕本可以說出實情,還你公道……狸奴,你確定你想要朕說出真相嗎?」
逝者已遠,有些事即便懷疑過,也從來不敢深究。拓拔烈恐怕早就料到王家劫數難逃,那種骨灰堆里扒出來的真相,已然慘不忍睹,還談何公道?
我拼命搖頭,笑中帶淚,拓拔烈拉過我,強迫我看著他的眼睛,恨恨道:「有些事,朕不願意對你說,是因為事已至此,說出來於事無補,不過徒惹你傷心罷了!有些事,言盡反而不能達,可惜你寧可道聽途說,也不肯信朕!」
我定定望著他,知道他這番話另有所指,既然言不能達意,我也無需多言。心意已決,我擦了擦眼淚,緩緩從袖袋裡取出「鳳血」,奉於案上,雙膝跪地,「皇上,臣妾自知今日言行有虧婦德,不配再掌皇后印,自請罰俸一年,去長安宮閉門自省。臣妾與拓拔皇后曾有一面之緣,皇后於我有垂訓點撥之恩,臣妾愧對教導,望能在皇后靈前思過。」
自覺這番託詞滴水不漏,還頗有些慷慨赴死的悲愴。「冥頑不靈!」拓拔烈先是咬牙瞪著我,最後怒極反笑:「好,很好!」繼而拍案,將「鳳血」收進掌心裡,一字一頓道:「朕准你奏!」
他攥著拳頭轉身邁步,身形如孤鶴。我囁嚅喚道:「阿烈……」君子死知己,西川之行千里,天意未卜,我今日無辯,但願將來你能明白。
他停下腳步,沒有回頭,只是聲音輕啞地說道:「你先去長安宮靜靜心吧,等朕了了這局,再來接你。」
作者有話要說:
☆、第十八章 別路繞西川
除夕日暮,華燈礙月,前殿綺筵已開。辰居里,三個心腹宮女和幾個常侍太監在外間收拾行李,我在柜子里翻找了一遍,找出兩對銀錠,悄悄藏在妝匣里。抱著出內室時,瞧見她們還在往箱子裡填衣服首飾。「這些都不要,我是去長安宮思過的,要這些綾羅綢緞何用?都放回去,找些耐髒禦寒的來即可。」
輕車從簡從小道邊門出了溫泉宮,一路暢通無阻,想來各處都已經得到皇帝的口諭。
驀然回首,不見宮台錯落,湯泉鼎沸,只有渭水長安,淡煙驪山。
今夜沒有宵禁,路邊偶有疏燈小市,愈近長安城燈火愈明,灞水兩岸更是火樹銀花,魚龍舞動。倒是長安宮裡,如今只剩下一些灑掃值守的內侍,顯得冷冷清清。路過御花園,那八角涼亭宛然尚在,想起當年誤闖掖庭之事,別有會心。
早間這裡也得到消息,西宮各處已經打掃乾淨,床帳被褥都換了新的。宮人們忙著卸車安頓,我獨自在偏殿裡,那裡供著拓拔皇后的金字牌位。祓除獻花,焚香禱告:「母后在上,狸奴此行事關成敗大體,難免言行有瑕,請保佑兒臣此去功成,伏願皇上身康無恙……」
少時,木犀來催。廚房備了酒食,我隨意吃了幾口,淺淺喝了半杯椒柏,算是應節。飯後飲了一杯茶,便推說累了想睡,打發她們各自回去歇息。從柜子里找了幾件換洗的衣服,並那四個銀錠,簡單扎了一個包袱。又坐回案前,提筆留書:
離堂思君恩,別路繞西川。
悠悠蜀道行,此會在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