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種無償的精神輸血,加上艾森豪所採取的寬正面防線戰略,使從雷米根到科爾馬之間的三百五十英里的正面上,發生了一系列的激烈苦戰。12月中旬,希特勒突然地在阿登地區進行反攻,清楚地暴露了艾森豪指揮才能的貧乏。反攻雖然失敗了,但它卻使聯軍損失了七萬七千人,而且威信也受到了打擊。然而,史達林卻乘此抓住了一個機會。當美英兩國正在陷入困境時,他同意召開另一次三巨頭會議。羅斯福再度當選總統後,曾多次提出召開這種會議。但史達林一直未予同意。當時,因為希特勒已把他的整個戰略預備隊,都用到阿登地區的攻勢中去了。史達林決定,在1月中旬發動俄國的冬季戰役。他希望在三巨頭會晤之前,俄國能占領波蘭的全部領土。那樣,他就處於一種有利的地位,從而展現在他的盟友面前的則是一種既成事實的局面。事實正是這樣的。等到1945年2月4日三巨頭在克里木的雅爾達集會時,俄國的元帥已把他們的部隊帶到了奧得河旁。

  總統離開美國前往克里木時,他是懷著高度希望的,可卻沒有什麼準備 [ 作者註:詹姆斯·伯恩斯:《坦率直言》(英文版),第29頁。 ] ,因為戰爭正在接近尾聲,現在,正是他需要設法獲得與史達林在聯合國組織中誠意合作的時機了。看起來,這似乎是很容易的事情,因為他看不出在蘇美兩國之間有什麼根本的利害衝突。他認為,邱吉爾是一個純血種的帝國主義者,而史達林卻不是那種人。同時,為了清算不列顛、法蘭西與荷蘭的亞洲帝國的勢力,他需要史達林的支持;為了結束日本人的問題,也需要史達林的援助。因為,他的參謀官員曾經警告說,如果沒有俄國人的援助,美國要想征服日本,就需要付出“一百多萬人的生命作代價。” [ 作者註:《在和平與戰爭中服役》,第365頁。 ] 所以,還在會議召開之前,羅斯福就下定決心,允許史達林在歐洲有放手處理的權力,以此作為他獲得俄國支持的交換條件。

  由於史達林的現實主義與羅斯報的理想主義匯合在一起,雅爾達會議終於成了一個超級的“慕尼黑”。當時,羅斯福受到了哈里·霍普金斯和其他一些人的影響,採納了他們的建議,而在這些人中,就有國務院的阿爾格·希斯,他是一名蘇聯的間諜。

  在雅爾達會議上,他們一致同意把德國分成幾個區,每個區都由一支同盟國的軍隊占領,強制執行無條件投降,強迫德國人為同盟國工作,而且,德國還要付出二百億美元的賠款,其中一半給予俄國。

  當史達林同意參加在四月間舉行的聯合國大會時,波蘭則被投入了虎口。然而,英國之所以不惜一戰,卻恰恰是為了保證波蘭的完整。它的東界確定在“奎松線”上,它的西界則暫時決定擴展到奧得河與尼斯河之線。由蘇聯操縱的盧布林委員會,則於1944年12月31日,自動宣布改組,變為“波蘭解放臨時民主政府”。為了敷衍西方輿論,在以後再進行選舉的前提條件下,曾經允許流亡政府中的少數分子參加臨時政府。所謂自由選舉,不允許中立的觀察員進行監視,因為在波蘭人看來,那等於是對他們的一種侮辱。

  接著,在一次邱吉爾沒有參加的秘密會議上,史達林同意援助美國對付日本。交換條件是羅斯福同意承認外蒙古的現狀,恢復1904年到1905年蘇聯所喪失的土地,即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同時還同意蘇聯與中國共同管理中東和南滿鐵路。而這些領土大部分是屬於中國的。由此看來,羅斯福差不多是把帝國主義和“大西洋憲章”都完全忘記了。

  在這次會議期間,聯軍在艾森豪的統率下進攻到萊茵河地區,但是,直到3月23日,由喬治·S·巴頓將軍領導的美軍第3集團軍,才在阿本漢渡過了萊茵河,第二天,英軍第2集團軍和美軍第9集團軍也在蒙哥馬利元帥的指摔下從威爾渡過了萊茵河。

  4月3日,當莫德爾元帥和他的三十二萬五千名官兵在魯爾投降後,通往柏林的道路便暢通無阻了。雖然朱可夫和科涅夫元帥仍停滯在奧得河與尼斯河上,但維也納已經落入到了馬林諾夫斯基的手中。對艾森豪來說,以最快的速度前進是絕對必要的,因為俄國人已經破壞了、或者說已無視當時正經受考驗的雅爾達協定的每一個重要條款。如果柏林和布拉格都在英美軍隊手中,那麼,美國和其國就能處在一種較有利的地位,從而迫使俄國人遵守這個協定。邱吉爾說:“如果我們不把這些事情加以糾正,世界很快就能看出,我和羅斯福先生在克里木協定上簽字之後,協定便變成了一個欺詐的計劃書 [ 作者註:參見《第二次世界大戰》,第6卷第370頁。 ] 。

  艾森豪完全不懂得克勞塞維茨的軍事理論,因此,他的想法也完全是相反的。他在一個報告中寫道:“當敵人處在最後崩潰的邊緣時,軍事因素在我眼中比政治上的考慮包括由哪一個同盟國占領首都更重要。我們部隊的任務必須是粉碎德國的軍隊,而不是分散我們的兵力去占領被洗劫一空的城市。” [ 作者註:1944年6月6日到1945年5月8日,聯合參謀部最高司令關於歐洲聯盟遠征軍作戰的報告,(1946年版),第131頁。 ] 結果,4月14日,在羅斯福總統逝世的兩天之後,新的繼任者,哈里·S·杜魯門先生便命令艾森豪把他的部隊停留在易北河畔,把柏林和布拉格放棄給了俄國。5月2日,俄軍占領了柏林;到5月8日的午夜全面停戰之後,才占領了布拉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