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頁
顏清將手中的書合攏放在一邊,才又問道:「只是朝會時間怎麼如此久,比先前說好的晚了足一個時辰。」
方才江曉寒的心思被別的事岔了過去,他一問才想起來,謝珏的事還未跟他說。
江曉寒挑著邊城的情況跟顏清大略提了提,又將謝珏受封的事兒一併說了。
莫說江曉寒,連顏清聽了結果都覺得鬆了口氣,問道:「陛下說了哪日出發嗎?」
「三天後。」江曉寒說:「冬月三十。」
臘月與年相接,為求個安穩的好兆頭,向來入了臘月便不能有大動,這是歷年來的規矩。
但邊城之事刻不容緩,是以雖然倉促,謝珏也不得不走了。
長安城過了小寒便徹底冷了下來,冬月二十九那晚紛紛揚揚下了一夜的大雪,第二日晨起時,大半座城皆覆在皚皚白雪之下,馬蹄踏過青玉階,留下一串鮮明的足印。
關重在那一夜中也混了個平叛之功,加上江曉寒有意無意地幫了一把,現下也扶搖直上,成了謝珏手邊的副將。
這是寧衍登基後頭一次送武將出城,又是平冤昭雪的謝家人,場面擺得甚大,丹鳳門前的那條街上用紅綢來回鋪了兩層,寧衍立於宮城之上等著目送謝珏出京。
江曉寒站在丹鳳門前率百官代天子相送,謝將軍打馬前來,在十步外翻身下馬,單膝跪在了宮城前謝恩。
明黃的聖旨攤開,謝家人身上的髒水被謝珏搏來的軍功洗得乾乾淨淨。謝珏微微垂著頭,近乎自虐般地掐著手心,才使自己沒在大庭廣眾之下哭出聲來。
他本以為自己做不到的。
最初聽聞謝家巨變時,他幾乎覺得天都塌了,江曉寒一耳光將他從渾渾噩噩中打醒,他才發現這世道都在逼著他自己站起來。
他比任何人都盼著這個結果,一朝撥雲見日,他恨不得將心頭那些積壓的恨和委屈一併宣洩出來,叫這天地神明都聽得一清二楚。
可他眼眶乾澀,謝珏茫然地眨了眨眼,才發覺不知什麼時候,他已經哭不出來了。
謝家的冤洗了,但還有支離破碎的謝家軍等著他去收攏,他沒功夫想那些有的沒的。江曉寒一切心事皆已塵埃落定,但他還沒有。
內侍端了酒上來,江曉寒俯身在地上抓了把沾著雪的細沙撒在酒杯之中,然後親自端著兩隻酒杯,遞給謝珏一隻。
雪頓時化在晶瑩的酒液之中,細沙浮沉片刻,落在了杯底。
「一抔黃土安故鄉。」江曉寒舉杯敬他:「謝將軍,山高路遠,萬望保重。」
謝珏鄭重地看了他一眼——他不必再對江曉寒道謝了,但他會時刻記得,謝家軍是江曉寒救活的。
謝珏垂下眼,將眼中的感激和敬意盡數掩去,將杯中的酒沙一飲而盡。
長槍馬刀收攏在馬背上,謝珏身著謝家軍的軍甲,鮮紅的披風在寒風凜冽中獵獵作響。
謝家在民間威望深重,在京城也不例外。謝將軍要回邊疆,外城的百姓皆目逆而送,在主街旁站了長長的兩排。謝珏目不斜視地打馬略過人群,少年人端坐於馬上,紅披銀槍,颯颯風姿。
「謝珏——」
臨到城門時,身後的人群中忽而傳出那聲熟悉無比的清亮嗓音,謝珏心神一動,手已經先腦子一步勒停了馬。
關重認識程沅,便揮退了要上來攔人的守軍,暫令親衛勒馬等候。
程沅氣喘吁吁地撥開人群,衝上來不管不顧地攥住了他的韁繩:「你當夜問我的那個問題,你還沒聽我的答案呢。」
若不是沒了辦法,程沅絕不想在此地攔他。可這些日子以來謝珏人都在宮中,他連影子都摸不到一個,今日乍一聽聞他要回邊城去,頓覺若這一下再不抓住,恐怕這句話就再沒機會說了。
謝珏的肩背被軍甲板的筆直,他微微側頭垂著眼看向程沅,對方似乎是一路跑來的,他領口的衣衫被汗濕了一小片,非要努力克制著呼吸才能將話說出來。
程沅緊緊地攥著馬轡上的鐵環,急切地道:「我不害怕。」
這一句話在那個雪夜晚了片刻。那日謝珏轉身離去的背影令程沅不安又恐慌,他數日來輾轉反側,將這句話在心中過了千百遍,直到此時才終於說出了口。
謝珏捏緊了手中的韁繩——這確實是他那一夜在等的答案,可現下再說已經晚了。
那一夜問出這句話,純粹是他軟弱心性造就的一場意外,程沅未回答反倒是好事。
他年歲還小,甚至未曾及冠,未來如何都不好說。但謝珏自己卻已經先一步有了去路,此去邊城前路漫漫,單憑一個戍邊三年便能掐死他所有不該有的荒唐念頭。
「我陪你一塊去邊疆。」程沅懇求地看著他:「我去給你當軍醫,好不好?」
不好,謝珏艱難地告訴自己。
程沅這樣好,脾性溫和,人也細膩,想必這麼多年跟著任平生都沒吃過什麼苦。謝珏心裡無不酸澀地想,他怎麼能帶他到那鳥不拉屎的邊疆去呢。
「謝珏。」程沅遲遲聽不到他的回話,有些慌了:「你說話啊。」
謝珏死死地抿著唇角,這場面若是換了江曉寒來,必定已經狠下心來三言兩語將話說開。此去一別,天大地大的,日後也必定不會再見了。
可惜謝珏心實在不夠狠,對旁人是,對自己亦是。
方才江曉寒的心思被別的事岔了過去,他一問才想起來,謝珏的事還未跟他說。
江曉寒挑著邊城的情況跟顏清大略提了提,又將謝珏受封的事兒一併說了。
莫說江曉寒,連顏清聽了結果都覺得鬆了口氣,問道:「陛下說了哪日出發嗎?」
「三天後。」江曉寒說:「冬月三十。」
臘月與年相接,為求個安穩的好兆頭,向來入了臘月便不能有大動,這是歷年來的規矩。
但邊城之事刻不容緩,是以雖然倉促,謝珏也不得不走了。
長安城過了小寒便徹底冷了下來,冬月二十九那晚紛紛揚揚下了一夜的大雪,第二日晨起時,大半座城皆覆在皚皚白雪之下,馬蹄踏過青玉階,留下一串鮮明的足印。
關重在那一夜中也混了個平叛之功,加上江曉寒有意無意地幫了一把,現下也扶搖直上,成了謝珏手邊的副將。
這是寧衍登基後頭一次送武將出城,又是平冤昭雪的謝家人,場面擺得甚大,丹鳳門前的那條街上用紅綢來回鋪了兩層,寧衍立於宮城之上等著目送謝珏出京。
江曉寒站在丹鳳門前率百官代天子相送,謝將軍打馬前來,在十步外翻身下馬,單膝跪在了宮城前謝恩。
明黃的聖旨攤開,謝家人身上的髒水被謝珏搏來的軍功洗得乾乾淨淨。謝珏微微垂著頭,近乎自虐般地掐著手心,才使自己沒在大庭廣眾之下哭出聲來。
他本以為自己做不到的。
最初聽聞謝家巨變時,他幾乎覺得天都塌了,江曉寒一耳光將他從渾渾噩噩中打醒,他才發現這世道都在逼著他自己站起來。
他比任何人都盼著這個結果,一朝撥雲見日,他恨不得將心頭那些積壓的恨和委屈一併宣洩出來,叫這天地神明都聽得一清二楚。
可他眼眶乾澀,謝珏茫然地眨了眨眼,才發覺不知什麼時候,他已經哭不出來了。
謝家的冤洗了,但還有支離破碎的謝家軍等著他去收攏,他沒功夫想那些有的沒的。江曉寒一切心事皆已塵埃落定,但他還沒有。
內侍端了酒上來,江曉寒俯身在地上抓了把沾著雪的細沙撒在酒杯之中,然後親自端著兩隻酒杯,遞給謝珏一隻。
雪頓時化在晶瑩的酒液之中,細沙浮沉片刻,落在了杯底。
「一抔黃土安故鄉。」江曉寒舉杯敬他:「謝將軍,山高路遠,萬望保重。」
謝珏鄭重地看了他一眼——他不必再對江曉寒道謝了,但他會時刻記得,謝家軍是江曉寒救活的。
謝珏垂下眼,將眼中的感激和敬意盡數掩去,將杯中的酒沙一飲而盡。
長槍馬刀收攏在馬背上,謝珏身著謝家軍的軍甲,鮮紅的披風在寒風凜冽中獵獵作響。
謝家在民間威望深重,在京城也不例外。謝將軍要回邊疆,外城的百姓皆目逆而送,在主街旁站了長長的兩排。謝珏目不斜視地打馬略過人群,少年人端坐於馬上,紅披銀槍,颯颯風姿。
「謝珏——」
臨到城門時,身後的人群中忽而傳出那聲熟悉無比的清亮嗓音,謝珏心神一動,手已經先腦子一步勒停了馬。
關重認識程沅,便揮退了要上來攔人的守軍,暫令親衛勒馬等候。
程沅氣喘吁吁地撥開人群,衝上來不管不顧地攥住了他的韁繩:「你當夜問我的那個問題,你還沒聽我的答案呢。」
若不是沒了辦法,程沅絕不想在此地攔他。可這些日子以來謝珏人都在宮中,他連影子都摸不到一個,今日乍一聽聞他要回邊城去,頓覺若這一下再不抓住,恐怕這句話就再沒機會說了。
謝珏的肩背被軍甲板的筆直,他微微側頭垂著眼看向程沅,對方似乎是一路跑來的,他領口的衣衫被汗濕了一小片,非要努力克制著呼吸才能將話說出來。
程沅緊緊地攥著馬轡上的鐵環,急切地道:「我不害怕。」
這一句話在那個雪夜晚了片刻。那日謝珏轉身離去的背影令程沅不安又恐慌,他數日來輾轉反側,將這句話在心中過了千百遍,直到此時才終於說出了口。
謝珏捏緊了手中的韁繩——這確實是他那一夜在等的答案,可現下再說已經晚了。
那一夜問出這句話,純粹是他軟弱心性造就的一場意外,程沅未回答反倒是好事。
他年歲還小,甚至未曾及冠,未來如何都不好說。但謝珏自己卻已經先一步有了去路,此去邊城前路漫漫,單憑一個戍邊三年便能掐死他所有不該有的荒唐念頭。
「我陪你一塊去邊疆。」程沅懇求地看著他:「我去給你當軍醫,好不好?」
不好,謝珏艱難地告訴自己。
程沅這樣好,脾性溫和,人也細膩,想必這麼多年跟著任平生都沒吃過什麼苦。謝珏心裡無不酸澀地想,他怎麼能帶他到那鳥不拉屎的邊疆去呢。
「謝珏。」程沅遲遲聽不到他的回話,有些慌了:「你說話啊。」
謝珏死死地抿著唇角,這場面若是換了江曉寒來,必定已經狠下心來三言兩語將話說開。此去一別,天大地大的,日後也必定不會再見了。
可惜謝珏心實在不夠狠,對旁人是,對自己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