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薛校書,您倒是說話呀。”王勇終於忍不住開口發問道。
薛濤緩緩地放下了茶杯,其實這一盞茶已在其手中停留很久,早已經涼透了。她沒有回答王勇的問題,反而向對方發問道:
“王兄是怎麼知道世伯在渝州的呢?”
“我是聽剛剛卸任歸鄉的上官大人說起的。”
“御史台的上官越嗎?”
“正是。”
“他是越州人,這麼說,你是從越州趕來的?”
“薛校書說的一點不差,實不相瞞,小的此前已在越州呆了將近一年了。”
薛濤聽了王勇的回答,再加上數月之前自京城長安發來的閣部行文,二者結合起來分析,便能將事情猜出個八九不離十:看來,王世伯早已遭逢不測,時間恐怕比行文中還要早些,絕對不是今年正月,而是新皇即位之前!想必去年七八月之交,長安城中有一場殊死搏殺啊,王勇許是當時唯一僥倖逃脫之人……
“來得正是時候,”薛濤暗自言道,“去年劍南西川節度使府內接二連三的離奇命案,並沒有隨著所有當事人的死亡而結束,想不到此時還能有如此深意。此事若成,劉辟之亂就能夠迅速平息,劍南二道及山南二道的百姓也能少受些戰亂了。”
……
薛濤明白得很:其實,這個世上,並不是知道的越多就越危險,而是讓別人覺察到自己知道的多才真正危險。“德陽之役已有一月有餘,再這麼拖下去,情況對神策軍極為不利。顧不了這麼多了,賭上一把,試試!”思考僅於瞬息之間便已完成,薛濤心意決絕,今日在此茶樓,便向這個殺害弘文坊掌院學士李序的兇手和盤托出!
“王兄,請聽我說,待我把事情講完,你只需要回答行或不行,好嗎?”
王勇有些莫名其妙,也就應下:“好。”
“今年正月,渝州先後接到兩份閣部公文,一份是說原戶部度支王叔文調任渝州司馬,知會渝州府衙做好交割,這第二份就很蹊蹺了,它幾乎與前一份同時到達,內容是渝州司馬王叔文已在上任途中被皇帝下詔賜死,渝州司馬一職,吏部已經派另外一位方姓大人改任。”
“什麼?你是說老爺他死了?”王勇插話道,內心的激動與悲憤溢於言表。
“聽我說完。其實從你去年逃出長安趕奔越州的時候,想必就已經猜到自家老爺多半已經遭逢不測,今日,卻無意間從上官越口中得知了老爺貶謫外放的消息,這才來到渝州刺史府門打探。我說的不錯吧?”
“長安之事,你,你是怎麼知道的?”王勇驚詫之下,說話也不連貫了。
“我不過是據實分析,推測而已。能跟我說說,你所知道的長安之事嗎?”薛濤問道。
劍南一遇,王勇已經了解了薛濤的為人,故此也就不再掩飾,將自己親歷之事一五一十原原本本地告訴了薛濤……
……
“唉——”薛濤聽罷,長嘆一聲道,“廟堂之爭豈如棋局?世伯你守規制,對手也一定會嗎?”
“薛校書,您說什麼呢?”
“哦,沒什麼,想起了一些別的事情。王兄,想不想為世伯報仇?”
“當然想了!做夢都想殺了俱文珍那個狗賊!”王勇咬牙切齒地說道,可馬上又改了回來,“可是老爺臨走前嚴令,不許我報仇。”
“當然不是讓你去殺人了。如果能夠了卻世伯的心愿,就是對他在天之靈的最好告慰,這種報仇遠比取俱文珍的性命要有價值得多!”
“嗯,薛校書說得有理,要說老爺心愿,當然是推行新法新政,除去強藩權宦,讓老百姓安心生活。”
“那現在劉辟叛亂,山河無寧,百姓能夠安心生活嗎?”
“當然不能了。”
“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便是消弭西川之亂,更何況,真正害死世伯的元兇巨惡還有一人。”
“是誰?”王勇急不可耐地問道。
“當然是劉辟!”
“這……怎麼可能?劉辟原是老爺在翰林院中的屬下,對老爺向來畢恭畢敬。而且,在西川時,……”王勇意識到自己險些說錯話,急忙停了下來。
但是,薛濤卻接下去說道:“在西川時,劉辟與世伯秘密會面,答應在韋皋死後自領西川,率部支持世伯。對嗎?”
“這……這你都知道?”
“想想那日接風酒宴之上的賓客,現在仍然在世的還有幾位?而今,劉辟倒反朝廷,更加印證了這種判斷。”
“嗯,薛校書分析的果然不差,當初我家老爺前去西川,要找的人無非兩個,一個是您,另外一人便是支使劉辟,就是希望在酒宴之上,先由您用九曲鴛鴦壺鴆殺韋皋,而後,由劉辟挾持住在座節度使府高級僚佐,接管西川。”
聽罷王勇之言,薛濤略一沉吟,繼而言道:“王兄,我對足下坦誠相見,為何兄台你卻對我遮遮掩掩,不露實情呢?”
“薛校書,你……這是從何說起啊?”
薛濤緩緩地放下了茶杯,其實這一盞茶已在其手中停留很久,早已經涼透了。她沒有回答王勇的問題,反而向對方發問道:
“王兄是怎麼知道世伯在渝州的呢?”
“我是聽剛剛卸任歸鄉的上官大人說起的。”
“御史台的上官越嗎?”
“正是。”
“他是越州人,這麼說,你是從越州趕來的?”
“薛校書說的一點不差,實不相瞞,小的此前已在越州呆了將近一年了。”
薛濤聽了王勇的回答,再加上數月之前自京城長安發來的閣部行文,二者結合起來分析,便能將事情猜出個八九不離十:看來,王世伯早已遭逢不測,時間恐怕比行文中還要早些,絕對不是今年正月,而是新皇即位之前!想必去年七八月之交,長安城中有一場殊死搏殺啊,王勇許是當時唯一僥倖逃脫之人……
“來得正是時候,”薛濤暗自言道,“去年劍南西川節度使府內接二連三的離奇命案,並沒有隨著所有當事人的死亡而結束,想不到此時還能有如此深意。此事若成,劉辟之亂就能夠迅速平息,劍南二道及山南二道的百姓也能少受些戰亂了。”
……
薛濤明白得很:其實,這個世上,並不是知道的越多就越危險,而是讓別人覺察到自己知道的多才真正危險。“德陽之役已有一月有餘,再這麼拖下去,情況對神策軍極為不利。顧不了這麼多了,賭上一把,試試!”思考僅於瞬息之間便已完成,薛濤心意決絕,今日在此茶樓,便向這個殺害弘文坊掌院學士李序的兇手和盤托出!
“王兄,請聽我說,待我把事情講完,你只需要回答行或不行,好嗎?”
王勇有些莫名其妙,也就應下:“好。”
“今年正月,渝州先後接到兩份閣部公文,一份是說原戶部度支王叔文調任渝州司馬,知會渝州府衙做好交割,這第二份就很蹊蹺了,它幾乎與前一份同時到達,內容是渝州司馬王叔文已在上任途中被皇帝下詔賜死,渝州司馬一職,吏部已經派另外一位方姓大人改任。”
“什麼?你是說老爺他死了?”王勇插話道,內心的激動與悲憤溢於言表。
“聽我說完。其實從你去年逃出長安趕奔越州的時候,想必就已經猜到自家老爺多半已經遭逢不測,今日,卻無意間從上官越口中得知了老爺貶謫外放的消息,這才來到渝州刺史府門打探。我說的不錯吧?”
“長安之事,你,你是怎麼知道的?”王勇驚詫之下,說話也不連貫了。
“我不過是據實分析,推測而已。能跟我說說,你所知道的長安之事嗎?”薛濤問道。
劍南一遇,王勇已經了解了薛濤的為人,故此也就不再掩飾,將自己親歷之事一五一十原原本本地告訴了薛濤……
……
“唉——”薛濤聽罷,長嘆一聲道,“廟堂之爭豈如棋局?世伯你守規制,對手也一定會嗎?”
“薛校書,您說什麼呢?”
“哦,沒什麼,想起了一些別的事情。王兄,想不想為世伯報仇?”
“當然想了!做夢都想殺了俱文珍那個狗賊!”王勇咬牙切齒地說道,可馬上又改了回來,“可是老爺臨走前嚴令,不許我報仇。”
“當然不是讓你去殺人了。如果能夠了卻世伯的心愿,就是對他在天之靈的最好告慰,這種報仇遠比取俱文珍的性命要有價值得多!”
“嗯,薛校書說得有理,要說老爺心愿,當然是推行新法新政,除去強藩權宦,讓老百姓安心生活。”
“那現在劉辟叛亂,山河無寧,百姓能夠安心生活嗎?”
“當然不能了。”
“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便是消弭西川之亂,更何況,真正害死世伯的元兇巨惡還有一人。”
“是誰?”王勇急不可耐地問道。
“當然是劉辟!”
“這……怎麼可能?劉辟原是老爺在翰林院中的屬下,對老爺向來畢恭畢敬。而且,在西川時,……”王勇意識到自己險些說錯話,急忙停了下來。
但是,薛濤卻接下去說道:“在西川時,劉辟與世伯秘密會面,答應在韋皋死後自領西川,率部支持世伯。對嗎?”
“這……這你都知道?”
“想想那日接風酒宴之上的賓客,現在仍然在世的還有幾位?而今,劉辟倒反朝廷,更加印證了這種判斷。”
“嗯,薛校書分析的果然不差,當初我家老爺前去西川,要找的人無非兩個,一個是您,另外一人便是支使劉辟,就是希望在酒宴之上,先由您用九曲鴛鴦壺鴆殺韋皋,而後,由劉辟挾持住在座節度使府高級僚佐,接管西川。”
聽罷王勇之言,薛濤略一沉吟,繼而言道:“王兄,我對足下坦誠相見,為何兄台你卻對我遮遮掩掩,不露實情呢?”
“薛校書,你……這是從何說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