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第十一章 劍南案真相終現 奇兵助神策平叛
更新時間2010-7-31 2:49:05 字數:5771
這一年正月,劉辟策動劍南西川變亂,旬月之內攻占梓州,奪取東川,而後差人上表憲宗,請領山南東西二道,並討要白銀五百萬兩充作軍餉,字裡行間氣勢凌厲,流露出的桀驁與肅殺寒芒也甚是逼人。
憲宗李純新登大寶,對於這種突如其來的兵患事先沒有足夠的準備,他本以為賞給劉辟一個西川副使,就足夠令其感恩戴德,再過兩年,進為節度使再賜他一些金銀玉器、寶馬良駒,更會令這個利慾薰心之輩死心塌地地看好我大唐的西南門。可是……真是沒想到!
“早知如此,不如從韋執誼之言啊……可是現在,一來,渤海匪患不止、北地不寧,左右衛剛剛開赴邊關,關內道守衛空虛,二來,劉辟乃沙場宿將,文韜武略皆屬上乘,何人能與他勢均力敵呢?良將甄選一事也是著實難辦……”憲宗從接到這份塘報之時便在心中盤算對策,半日過去了,卻依舊沒有成算。
這時,一名宮人來報:“陛下,金吾衛將軍高崇文求見。”
“嗯,讓他進來。”高崇文這個名字,對於憲宗來說並不陌生,當年吐蕃軍進犯寧州,就是這個高崇文率三千兵勇大破敵軍萬餘人,可謂英武神勇。這次我能順利即位,也是所賴嚴綬舉薦的這位金吾衛大將從俱文珍手中取得先皇詔書和神策軍的兵符將令,掃除了我的一大隱憂。
正當憲宗思考之時,高崇文進入殿內,行禮之後對憲宗言道:
“陛下,臣聽聞西川劉闢作亂,叫囂攻占長安,可有此事?”見憲宗未置可否,高崇文又言道:
“陛下,微臣願往鋤奸平叛!”
憲宗一聽心中暗喜,神策軍左右衛、東西行營諸將聞知此事個個都是裝聾作啞,不知替朕分憂,今日高崇文一個金吾衛將軍卻能如此見義而為,實在是難能可貴!只是不知……此人除了驍勇善戰之外,領兵之道究竟如何,是否熟諳兵書陣法,畢竟他要對付的是詭詐多智的劉辟,想到此處,憲宗神色和緩地對高崇文言道:
“將軍高義,能為朕分憂,國之良將也!不知可有什麼對策,打算如何平叛?”
“啟奏陛下,劍南東西二道,山川相繆,易守難攻,此去平叛,必先攻取劍閣(註:在今四川劍閣縣),衝破蜀地的咽喉,而後再行攻占劍南腹地,德陽一破,西川諸郡便暴露在我軍面前了。”
高崇文從容不迫,娓娓道來,聽得憲宗頻頻點頭,甚為嘆服,於是言道:
“好。高將軍,果然有大才,劍南西川就託付於你,此去若成,朕定有重賞。”
“陛下放心,不殺了劉辟這個奸賊,臣提頭來見!”高崇文後悔自己當初自己在承天門前沒有殺了這個逆賊,否則豈有今日之亂,多虧韋相提點,否則自己整日巡城,又怎會可以留意這個劉辟的動向?
“即刻傳旨。”憲宗站起身來言道,“封金吾衛將軍高崇文為左神策行營節度使,統兵十萬即刻開赴西川。”
……
元和元年,四月中,高崇文率神策軍攻破梓州,將東川治所復又奪了回來,而後揮師西進。但是,事情遠遠不像高崇文事先想像的這般順利,劉辟早就安排手下在鹿頭關(註:鹿頭關,在今四川德陽北部)和萬勝堆(註:萬勝堆,在今四川德陽東北部)兩大戍鎮修築堅固堡壘、囤積糧草輜重,同時,派重兵把守此二鎮,力圖憑藉有利地勢和便利補給拖垮高崇文的大軍。兩個月過去了,神策軍依然久攻不下,高崇文內心也不由得急躁起來……
……
六月初,有一俠士模樣的青年人騎一匹快馬而來,行至渝州刺史府門前停了下來,此人抬頭看看府衙匾額,確認無誤後翻身下馬,朝著守門的差役拱手施禮,笑問道:“上差,在下想要求見司馬王叔文大人,煩勞通稟。”
兩位差役對了一下眼神,而後其中一位略帶疑惑地問來人:“你是不是記錯了名姓?”
“絕對沒有,確是王叔文大人無疑。”
“咦?那就怪了,新任渝州司馬姓方,你說的那個王什麼的,我二人都沒有聽說過。”差役回答道。
來人聽罷,如墜雲霧之中,一時間也不知自己是去是留,自己從越州千里迢迢而來,竟然被告知找錯了地方!這,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就在此時,有一身著綠色官衣之人從衙內走出,看樣子是府中的文吏。“對,去問問此人。”來人心中盤算著,便走上前去,剛欲開口發問,那綠袍官吏臉上頓顯驚訝神色,道了聲:“是你?”
“薛校書,怎麼會是你啊?”那來人見到薛濤也是一愣。
“哦,我左遷渝州刺史府錄事,在此供職。”薛濤一見王勇,便已經知道了此來的目的,沒等王勇問話,便又說道,“想必兄台是為打探王世伯下落而來,但此處說話甚為不便,我二人找一間茶肆慢慢說。你看如何?”
“也好。”王勇應道,便牽著馬跟在薛濤身後。
……
渝州城北,聚賢茶樓。薛濤自從來到此處便自顧自地喝茶,一言不發,這讓王勇心中好生焦急。然而,薛濤雖然面色平靜,卻是心中卻反覆掂量,因為她不知道,自己究竟該不該將真相告於王勇,或者說,該怎樣將真相告知王勇。
更新時間2010-7-31 2:49:05 字數:5771
這一年正月,劉辟策動劍南西川變亂,旬月之內攻占梓州,奪取東川,而後差人上表憲宗,請領山南東西二道,並討要白銀五百萬兩充作軍餉,字裡行間氣勢凌厲,流露出的桀驁與肅殺寒芒也甚是逼人。
憲宗李純新登大寶,對於這種突如其來的兵患事先沒有足夠的準備,他本以為賞給劉辟一個西川副使,就足夠令其感恩戴德,再過兩年,進為節度使再賜他一些金銀玉器、寶馬良駒,更會令這個利慾薰心之輩死心塌地地看好我大唐的西南門。可是……真是沒想到!
“早知如此,不如從韋執誼之言啊……可是現在,一來,渤海匪患不止、北地不寧,左右衛剛剛開赴邊關,關內道守衛空虛,二來,劉辟乃沙場宿將,文韜武略皆屬上乘,何人能與他勢均力敵呢?良將甄選一事也是著實難辦……”憲宗從接到這份塘報之時便在心中盤算對策,半日過去了,卻依舊沒有成算。
這時,一名宮人來報:“陛下,金吾衛將軍高崇文求見。”
“嗯,讓他進來。”高崇文這個名字,對於憲宗來說並不陌生,當年吐蕃軍進犯寧州,就是這個高崇文率三千兵勇大破敵軍萬餘人,可謂英武神勇。這次我能順利即位,也是所賴嚴綬舉薦的這位金吾衛大將從俱文珍手中取得先皇詔書和神策軍的兵符將令,掃除了我的一大隱憂。
正當憲宗思考之時,高崇文進入殿內,行禮之後對憲宗言道:
“陛下,臣聽聞西川劉闢作亂,叫囂攻占長安,可有此事?”見憲宗未置可否,高崇文又言道:
“陛下,微臣願往鋤奸平叛!”
憲宗一聽心中暗喜,神策軍左右衛、東西行營諸將聞知此事個個都是裝聾作啞,不知替朕分憂,今日高崇文一個金吾衛將軍卻能如此見義而為,實在是難能可貴!只是不知……此人除了驍勇善戰之外,領兵之道究竟如何,是否熟諳兵書陣法,畢竟他要對付的是詭詐多智的劉辟,想到此處,憲宗神色和緩地對高崇文言道:
“將軍高義,能為朕分憂,國之良將也!不知可有什麼對策,打算如何平叛?”
“啟奏陛下,劍南東西二道,山川相繆,易守難攻,此去平叛,必先攻取劍閣(註:在今四川劍閣縣),衝破蜀地的咽喉,而後再行攻占劍南腹地,德陽一破,西川諸郡便暴露在我軍面前了。”
高崇文從容不迫,娓娓道來,聽得憲宗頻頻點頭,甚為嘆服,於是言道:
“好。高將軍,果然有大才,劍南西川就託付於你,此去若成,朕定有重賞。”
“陛下放心,不殺了劉辟這個奸賊,臣提頭來見!”高崇文後悔自己當初自己在承天門前沒有殺了這個逆賊,否則豈有今日之亂,多虧韋相提點,否則自己整日巡城,又怎會可以留意這個劉辟的動向?
“即刻傳旨。”憲宗站起身來言道,“封金吾衛將軍高崇文為左神策行營節度使,統兵十萬即刻開赴西川。”
……
元和元年,四月中,高崇文率神策軍攻破梓州,將東川治所復又奪了回來,而後揮師西進。但是,事情遠遠不像高崇文事先想像的這般順利,劉辟早就安排手下在鹿頭關(註:鹿頭關,在今四川德陽北部)和萬勝堆(註:萬勝堆,在今四川德陽東北部)兩大戍鎮修築堅固堡壘、囤積糧草輜重,同時,派重兵把守此二鎮,力圖憑藉有利地勢和便利補給拖垮高崇文的大軍。兩個月過去了,神策軍依然久攻不下,高崇文內心也不由得急躁起來……
……
六月初,有一俠士模樣的青年人騎一匹快馬而來,行至渝州刺史府門前停了下來,此人抬頭看看府衙匾額,確認無誤後翻身下馬,朝著守門的差役拱手施禮,笑問道:“上差,在下想要求見司馬王叔文大人,煩勞通稟。”
兩位差役對了一下眼神,而後其中一位略帶疑惑地問來人:“你是不是記錯了名姓?”
“絕對沒有,確是王叔文大人無疑。”
“咦?那就怪了,新任渝州司馬姓方,你說的那個王什麼的,我二人都沒有聽說過。”差役回答道。
來人聽罷,如墜雲霧之中,一時間也不知自己是去是留,自己從越州千里迢迢而來,竟然被告知找錯了地方!這,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就在此時,有一身著綠色官衣之人從衙內走出,看樣子是府中的文吏。“對,去問問此人。”來人心中盤算著,便走上前去,剛欲開口發問,那綠袍官吏臉上頓顯驚訝神色,道了聲:“是你?”
“薛校書,怎麼會是你啊?”那來人見到薛濤也是一愣。
“哦,我左遷渝州刺史府錄事,在此供職。”薛濤一見王勇,便已經知道了此來的目的,沒等王勇問話,便又說道,“想必兄台是為打探王世伯下落而來,但此處說話甚為不便,我二人找一間茶肆慢慢說。你看如何?”
“也好。”王勇應道,便牽著馬跟在薛濤身後。
……
渝州城北,聚賢茶樓。薛濤自從來到此處便自顧自地喝茶,一言不發,這讓王勇心中好生焦急。然而,薛濤雖然面色平靜,卻是心中卻反覆掂量,因為她不知道,自己究竟該不該將真相告於王勇,或者說,該怎樣將真相告知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