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還恬不知恥地說,自己年少時並無做官的志向,後來僥倖當官,實是不得已而為之,當著異族首領的面,說了好多違心的話。更可恥的是,王衍誇耀石勒文成武德,應該自行稱帝。此舉,為王衍遺臭萬年做了蓋棺定論。

  "王衍勸石勒,馮道朝德光。"這是南宋末宰相文天祥對王衍的評語。文天祥亦生逢末世,面臨異族入寇,國家也有亡國滅族的危險。但文天祥有民族氣節,被蒙古人俘虜後,堅強不屈,誓死不降,為後代仁人志士做出了楷模。

  文天祥於抗元之際讀史有感,把徒有其表的清談宰相王衍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在文天祥看來,王衍和後世的馮道乃是民族的敗類,正可謂之"漢奸"之流。臨危折節,阿諛敵首,是永遠不可抹殺的污點。

  石勒雖然欣賞王衍的風采,卻對王衍清談誤國的行徑深惡痛絕。當王衍勸石勒稱帝時,石勒心中著實有些飄然,但一聯想到王衍鄙陋的為人,心中便怒火中燒,厲聲制止,大罵王衍道:"你名蓋四海,身居重任,少壯登朝,至於白首,怎能說不豫世事?破壞天下,正是君罪!"

  此話擲地,琅琅有聲。王衍清談一世,幾無敵手,然面對此話,竟不知以何應對。倒是襄陽王司馬范頗有氣節,當風度翩翩的名士,諸如王衍之流,紛紛彎腰折節阿諛石勒的時候,他大聲叱道:"今天的事,何必多說?"一身凜然正氣,臨危不懼。

  石勒對幕僚孔萇說:"我奔走天下,走過許多地方,但還沒有見過這種人,是不是可以保全他們的性命?"孔萇勸阻道:"這些都是晉朝的王公,終究不會為我們效力。"石勒長嘆一聲:"話雖如此,到底還是不能用刀釜使他們身首異處。"

  石勒說完,便令人將司馬范和王衍拘押在石屋中,聽候發落。

  蕭蕭夜風,吹不盡滾滾濃愁。

  這一夜對王衍來說漫長得不著邊際。石屋外是獵獵長風,漫捲軍旗的聲響攪的王衍的內心波瀾四起。石屋內黑洞洞的,只聽見被俘者的急促的呼吸聲。王衍閉著眼睛,自己一生所經歷的事跡歷歷再現。當年手揮塵尾、口吐玄言的絕代風華歸於舊夢,如今只剩下這副臭皮囊,任人宰割。人生啊,一場大夢!

  王衍忽然憶起當年曾和石勒有過一面之緣。當年石勒尚在少年,隨同鄉人行販洛陽,在洛陽東門上長嘯不已,恰被當時經過東門的王衍聽到。王衍自詡善識人,認為石勒非同尋常,就對跟班的人說:"向者胡雛,吾觀其聲視有奇志,恐將為天下之患!"說完,便派人去官府帶兵來捉,可惜官兵到時,石勒已杳無蹤跡。

  幾十年過去了,斗轉星移,物是人非,可老天竟安排石勒和王衍再次相逢。只是這次卻要將上次的情形調轉一下,堂堂宰輔王衍竟成了石勒的階下之囚。可見造化弄人,世事變幻莫測。時至今日,王衍肯定後悔當初沒有把這個"胡雛"殺死,以釀成今日之禍。

  王衍憶到此處落淚下來。不知這淚珠中包含的是悔恨,還是恐懼。王衍的思緒不住翻騰,過去的歲月不斷湧現。念往昔看今朝,王衍萬念俱灰。

  忽然間,王衍又想起今日東歸的途中,曾看到一隻麋鹿覆死於枯樹之下,麋鹿無力掙扎,只能無助地等待死亡的降臨,當時自己還曾念叨兆應何人,這不是上天給自己的徵兆嗎?自己就是那隻掙扎無力的小麋鹿,眼光中飽含著恐懼,等待著死神的降臨。

  王衍想到自己進入仕途幾十年,苦心經營了半輩子,到了到了竟是這樣的結局。大概也許只有這個時候,在這樣寂寂如死水的環境中,王衍才能夠冷靜地自省一下。

  深刻地剖析自己之餘,王衍終於吟出了自己最沉重的懺悔:"嗚呼!吾曹雖不及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虛,戮力以匡天下,猶可不至今日!"

  至此王衍終於悔悟。可惜,命運不再給他機會。

  正當王衍頭緒繁複、捫心自問的時候,突然四周由巨石壘起來的碩巨的牆壁朝他頭頂砸來。他感到一陣從未有過的壓抑感,使自己無處可躲無處可藏。王衍本能地用臂肘碰了碰和他綁在一起的襄陽王司馬范,看到司馬范臉上毫無懼色,凜然難犯,王衍覺得自己可以在司馬范的庇佑下,躲過巨牆的覆壓。

  第42節:王衍:小時了了,大未必佳(8)

  轟隆一聲巨響,一切都歸於死寂。

  王衍沒能看到曙光,迎接他的只有頹牆的沉重的分量。

  也許那一刻,他才真正明白了徵兆的意義。自己就是那隻漂亮的麋鹿,但卻華而不實,面臨巨樹將傾的危難時候,只能消極地等待死亡,於救亡圖存一竅不通。

  就這樣,王衍五十六歲的艷麗人生,結束在沉重的頹牆之下。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我們回憶王衍這段歷史,意在警醒當世。歷史的意義在於用過去的經驗來考量當今的得失,以便改正和進步。

  現在的社會,在經濟形勢一片大好的外表下,隱藏著諸多矛盾。許多研究者也認為今後二十年是社會矛盾的突發期,處理不好可能導致社會動亂。我們國家的吏治,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人浮於事的現象還普遍存在。這些難道不和歷史上的若干環節很相似嗎?

  有些政府官員好講大話空話,談起理論來一套一套,做起事來卻一塌糊塗,這和王衍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