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不管是誰介紹的,從伊藤忠商事的角度看來重要的是瀨島龍三這個人。伊藤忠商事創業於1858年,當時正好百年歷史,並且正處於一個極為重大的轉型期。日本是個島國,嚴重缺乏自然資源,要搞經濟只有發展對外貿易,增加出口。幾乎所有國家的對外貿易都是從紡織品開始的,因為相對來說紡織業需要的投資少,而吸收的勞力多。當時的伊藤忠商事是一個完全依賴於紡織業的商社,銷售額的94%為纖維製品,剩餘的6%為染料。隨著日本戰後經濟的發展和韓國台灣新加坡香港等地的政治趨於穩定,纖維行業將面臨嚴峻挑戰,所以董事長找來了這麼一位完全不懂商業,因此沒有任何既定的條條框框,但卻是組織指揮的行家裡手的瀨島龍三來尋找一條企業轉型的道路。
這位連什麼是“利息”都不知道的職業軍人就這樣來到了商場。
瀨島龍三進伊藤忠的1958年正好是航空自衛隊在進行從F-86F的戰鬥機改型。這可是幾億美元的大買賣,美國各大飛機製造商都聯合日本大商社削尖了腦袋想承包這一買賣。當時的販賣態勢是洛克希德公司和三井物產聯合,格魯門(Grumman Aircraft Engineering Corporation,1994年被諾斯洛普兼併)聯合伊藤忠,Convair(The Consolidated Vultee Aircraft Corporation,現在是通用動力公司的一部分)則和關谷產商一起展開了激烈的銷售戰。
三井物產,三菱商事,日商岩井,這些都是老牌商社,可是幾乎名不見經傳的伊藤忠商事居然也敢往裡邊擠,他憑的是什麼?就是瀨島龍三的人緣。
先來看看當時航空自衛隊幕僚部簡稱“空幕”的構成吧。原來和瀨島同為聯合艦隊參謀指揮瓜島撤退,沖繩戰役的原田誠海軍大佐現在是空幕幕僚長;和瀨島陸士同期的首席原四郎陸軍中佐現在是空幕調查課長,正好主管選型。
這場銷售戰自始自終瀨島龍三沒有公開出過面,但是全是瀨島龍三在背後指揮和策劃。前面所說的瀨島龍三向堀榮三認錯的一幕,其實也是這場銷售戰的一部分。堀榮三當時是駐西德自衛隊武官,西德空軍採用的就是格魯門公司的,並且防空雷達系統用的是休斯公司的產品,正好在日本也是由伊藤忠包銷。於是駐西德武官的武器性能證詞對於伊藤忠至關緊要。在堀榮三做出了伊藤忠所需要的證詞以後,素昧平生的伊藤忠商事社長越後手持禮物親赴波恩致謝,弄得堀榮三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收到禮物的堀榮三摸不著頭腦,可是有摸得著頭腦的。武器系統的採購在各國都是最骯髒的買賣,一旦東窗事發,基本上都是醜聞中的醜聞。這次也不例外。一直到1968年這件事才爆發了出來,伊藤忠商事東京本社被警視廳抄了家,空幕防衛課長川崎健吉一佐(相當於舊日本軍的大佐)因為把機密資料泄漏給了伊藤忠而被判處有期徒刑,而空幕防衛部長山口二三空將補(相當於舊日本軍的少將)在被逮捕之前自殺。
但是沒有證據能夠證明這一切和瀨島龍三有關。
雖然沒有直接牽涉到瀨島龍三本人,可瀨島也嚇得心驚肉跳。他當上專務副社長以後,首先做出的一個決定就是退出軍用飛機的銷售市場。因為此時伊藤忠商事已經脫胎換骨,不需要去干那種刀尖上舔血的髒活了。這也是瀨島龍三從戰爭中總結出來的一條教訓:決不能孤注一擲地冒險。他在回憶錄里是這樣評價“7.7事變”的:“決不應該擴大事態,不僅不應該擴大事態,而且應該認真和蔣政權談判,即使放棄‘辛丑條約’中規定的在平津地區駐兵的權利也應該穩定滿洲國”。
瀨島龍三是個大本營參謀,他的人生哲學,思維方式從陸軍幼年學校開始就已經被日本陸軍固化了下來。就是在西伯利亞幹了11年的苦役,不少下級軍官和士兵們從蘇聯回來時是打著紅旗,唱著《國際歌》準備回“天皇島”來鬧革命的情況下,瀨島龍三的人生哲學還是沒有絲毫變化。雖然他本人從不涉及這方面的話題,但是從他的動作就看得出來。
1961年9月,伊藤忠商事的常務董事貝石真三向瀨島宣布了一項任命:讓他當“業務本部長”。這個“業務本部”是日本各大商社的獨特部門,和名字不同,這個“業務本部”其實不管具體業務,而主要是搞公司的長期規劃,是社長直屬的部門。瀨島想以自己根本不懂商務來推辭。貝石立即集合了所有公司董事,對他們說:“瀨島君說他不懂業務,不能幹業務本部長,大家說怎麼辦?”
越後正之社長說:“戰爭時你在參謀本部,能夠指揮幾百萬大軍,這個小小的幾千人的伊藤忠有什麼不能指揮的?”
藤田藤專務說的是:“伊藤忠會做生意的人多的腐爛發臭,會做生意的人管不了公司,伊藤忠缺的就是你這樣的組織人才,干吧,大家都會支持你的”。
藤田說出了對瀨島任命的真意:當時是日本經濟高度成長的時期,也是伊藤忠商事百年一遇的機會,如何將把公司的組織結構儘快地轉移到能夠適應規模超大型,面向全世界的公司是伊藤忠最大的問題。參謀本部出來的精英參謀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人才,軍隊是最大的組織,參謀本部的精英參謀們就掌管著這個組織,無論在戰略決策上他們犯過多少錯誤,但在組織建設和管理上他們是不容置疑的專家。
這位連什麼是“利息”都不知道的職業軍人就這樣來到了商場。
瀨島龍三進伊藤忠的1958年正好是航空自衛隊在進行從F-86F的戰鬥機改型。這可是幾億美元的大買賣,美國各大飛機製造商都聯合日本大商社削尖了腦袋想承包這一買賣。當時的販賣態勢是洛克希德公司和三井物產聯合,格魯門(Grumman Aircraft Engineering Corporation,1994年被諾斯洛普兼併)聯合伊藤忠,Convair(The Consolidated Vultee Aircraft Corporation,現在是通用動力公司的一部分)則和關谷產商一起展開了激烈的銷售戰。
三井物產,三菱商事,日商岩井,這些都是老牌商社,可是幾乎名不見經傳的伊藤忠商事居然也敢往裡邊擠,他憑的是什麼?就是瀨島龍三的人緣。
先來看看當時航空自衛隊幕僚部簡稱“空幕”的構成吧。原來和瀨島同為聯合艦隊參謀指揮瓜島撤退,沖繩戰役的原田誠海軍大佐現在是空幕幕僚長;和瀨島陸士同期的首席原四郎陸軍中佐現在是空幕調查課長,正好主管選型。
這場銷售戰自始自終瀨島龍三沒有公開出過面,但是全是瀨島龍三在背後指揮和策劃。前面所說的瀨島龍三向堀榮三認錯的一幕,其實也是這場銷售戰的一部分。堀榮三當時是駐西德自衛隊武官,西德空軍採用的就是格魯門公司的,並且防空雷達系統用的是休斯公司的產品,正好在日本也是由伊藤忠包銷。於是駐西德武官的武器性能證詞對於伊藤忠至關緊要。在堀榮三做出了伊藤忠所需要的證詞以後,素昧平生的伊藤忠商事社長越後手持禮物親赴波恩致謝,弄得堀榮三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收到禮物的堀榮三摸不著頭腦,可是有摸得著頭腦的。武器系統的採購在各國都是最骯髒的買賣,一旦東窗事發,基本上都是醜聞中的醜聞。這次也不例外。一直到1968年這件事才爆發了出來,伊藤忠商事東京本社被警視廳抄了家,空幕防衛課長川崎健吉一佐(相當於舊日本軍的大佐)因為把機密資料泄漏給了伊藤忠而被判處有期徒刑,而空幕防衛部長山口二三空將補(相當於舊日本軍的少將)在被逮捕之前自殺。
但是沒有證據能夠證明這一切和瀨島龍三有關。
雖然沒有直接牽涉到瀨島龍三本人,可瀨島也嚇得心驚肉跳。他當上專務副社長以後,首先做出的一個決定就是退出軍用飛機的銷售市場。因為此時伊藤忠商事已經脫胎換骨,不需要去干那種刀尖上舔血的髒活了。這也是瀨島龍三從戰爭中總結出來的一條教訓:決不能孤注一擲地冒險。他在回憶錄里是這樣評價“7.7事變”的:“決不應該擴大事態,不僅不應該擴大事態,而且應該認真和蔣政權談判,即使放棄‘辛丑條約’中規定的在平津地區駐兵的權利也應該穩定滿洲國”。
瀨島龍三是個大本營參謀,他的人生哲學,思維方式從陸軍幼年學校開始就已經被日本陸軍固化了下來。就是在西伯利亞幹了11年的苦役,不少下級軍官和士兵們從蘇聯回來時是打著紅旗,唱著《國際歌》準備回“天皇島”來鬧革命的情況下,瀨島龍三的人生哲學還是沒有絲毫變化。雖然他本人從不涉及這方面的話題,但是從他的動作就看得出來。
1961年9月,伊藤忠商事的常務董事貝石真三向瀨島宣布了一項任命:讓他當“業務本部長”。這個“業務本部”是日本各大商社的獨特部門,和名字不同,這個“業務本部”其實不管具體業務,而主要是搞公司的長期規劃,是社長直屬的部門。瀨島想以自己根本不懂商務來推辭。貝石立即集合了所有公司董事,對他們說:“瀨島君說他不懂業務,不能幹業務本部長,大家說怎麼辦?”
越後正之社長說:“戰爭時你在參謀本部,能夠指揮幾百萬大軍,這個小小的幾千人的伊藤忠有什麼不能指揮的?”
藤田藤專務說的是:“伊藤忠會做生意的人多的腐爛發臭,會做生意的人管不了公司,伊藤忠缺的就是你這樣的組織人才,干吧,大家都會支持你的”。
藤田說出了對瀨島任命的真意:當時是日本經濟高度成長的時期,也是伊藤忠商事百年一遇的機會,如何將把公司的組織結構儘快地轉移到能夠適應規模超大型,面向全世界的公司是伊藤忠最大的問題。參謀本部出來的精英參謀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人才,軍隊是最大的組織,參謀本部的精英參謀們就掌管著這個組織,無論在戰略決策上他們犯過多少錯誤,但在組織建設和管理上他們是不容置疑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