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布列塔尼擁有許多良好的海灘,在較短一段時期內,一些美軍計劃人員對布列塔尼較為青睞。但是,和加來海岸一樣,它最終也被放棄了。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首先,布列塔尼距離低地國家(指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的西部太遠,當盟軍的後勤資源耗盡需要補給或向德國開進時,無疑將面臨一條更長的補給線;其次,盟軍最高司令部內的英國海軍代表對於在布列塔尼登陸感到恐懼,認為那裡的氣候條件十分惡劣(即使不是很惡劣,也是很糟糕),水文條件也比較差。仔細分析起來,上述這些反對原因頗具說服力,諾曼第於是就成了惟一的選擇。

  選擇諾曼第作為登陸點並不說明它沒有缺陷,而是因為與其他選擇相比,諾曼第海岸的不利因素相對較少。登陸地點一經選定,更加細緻的準備工作就開始了。大批美國部隊陸續到達英國,所有在英國的盟軍部隊都加緊了登陸訓練。盟軍建造了各式各樣的登陸艦艇,準備了所需要的戰區地圖,製造了可以進行航渡、掃雷和發射重型炸彈的專門坦克。截至1944年5月,盟國陸海空三軍300萬人在英國集結待命,他們分別來自英國、美國、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波蘭、法國、比利時、挪威、荷蘭和捷克斯洛伐克。

  在此以前,盟軍最高司令部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最高司令官。1943年12月7日,德懷特·D·艾森豪將軍被任命為盟軍最高司令官,負責指揮整個登陸行動。艾森豪面臨的首要問題之一就是處理手下指揮官之間因為驕傲自負所導致的衝突,例如英國陸軍元帥伯納德·蒙哥馬利上將和美國陸軍中將喬治·S·巴頓。對於艾森豪而言,這是一件十分棘手的工作。尤其是蒙哥馬利,他經常製造一些麻煩,讓艾森豪非常頭痛。作為一名英國軍人,蒙哥馬利理所當然地認為,在登陸以後,應當由他來指揮歐洲戰場上的所有戰鬥(而不僅僅是第一階段的戰鬥)。如果只把這種想法保留在內心深處倒也無可厚非,但他從來毫不掩飾這個想法。

  1944年6月初,一切準備工作就緒。登陸行動原定於6月5日發起,由於天氣惡劣,被迫推遲了24小時。第二天,儘管天氣沒有多大好轉,艾森豪還是發出了進攻命令。1944年6月5日夜晚至6日黎明,250000多名盟軍將士發動了一場世界戰爭史上規模罕見、極為複雜的軍事行動,在諾曼第半島建立了橋頭堡,率先為西線法西斯德軍的滅亡敲響了喪鐘。

  對手

  德軍在法國的防禦態勢讓希特勒日漸憂慮,為此,他特委派陸軍元帥埃爾溫·隆美爾(他的愛將之一)視察所謂的“大西洋壁壘”防禦體系。1941年1月1日,希特勒又任命隆美爾為B集團軍群司令,負責指揮駐法國北部的所有德軍部隊。此時,德國人愈發意識到,盟軍將很快對歐洲大陸發起進攻,但卻無法判斷出具體的時間和進攻地點。

  剛一開始,隆美爾就發現,在抵禦盟軍進攻的方法上,他與西線總司令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陸軍元帥之間存在著重大分歧。龍德施泰特主張首先放手讓盟軍登陸,而後趁其正在建立灘頭堡時動用6個德軍裝甲師發起猛烈攻擊,全殲敵人於灘頭。隆美爾不同意這種觀點,他在指揮“非洲軍團”時曾深刻體驗過空襲對於裝甲縱隊的影響:當裝甲車輛沖向灘頭進行攻擊時,很容易遭到敵人空中和海上火力的襲擊。隆美爾認為,摧毀敵人進攻的惟一方法就是在登陸部隊開始搶灘之前,將他們消滅在水際灘頭。

  第7章 法國解放(3)

  馮·龍德施泰特和隆美爾之間的分歧促使希特勒直接介入此事,他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由他本人直接指揮裝甲部隊,在必要時,他將通過發布命令來調遣裝甲部隊。這種方案得到了兩人的認可。但是,這種方案將意味著,在抵禦盟軍登陸時,德軍的作戰指揮體系將變得非常僵硬,可能導致裝甲預備隊在必要時無法及時部署到位。雖然隆美爾在爭取裝甲預備隊方面未能取得成功,但是他提出的有關建立強大防禦工事的主張被希特勒接受了。到了1944年春天,在法國海岸的初具規模的防禦體系逐漸形成。

  D-日

  實際上,發動首輪進攻行動的部隊並非是來自海上的登陸部隊,而是“自由法國”抵抗組織和6月6日午夜剛過搭乘運輸機和滑翔機空降入場的盟軍空降部隊。雖然空降行動混亂不堪,傘兵降落在距離預定空降區幾英里外的地方,但他們在著陸後立即向德軍發起了襲擊。兩棲部隊的海上登陸行動緊隨空降行動之後,除了奧馬哈海灘以外,整個登陸行動相當順利。在奧馬哈海灘,登陸行動曾一度陷入困境。但是,美國陸軍第29師副師長諾曼·科塔准將在關鍵時刻臨危不亂,設法在海灘上集合了一支由別動隊員、工兵和步兵組成的連級規模的合成部隊,率領他們從海灘向懸崖峭壁中的一個山坳前進,躲開了敵人機槍的射擊。

  隨後,科塔帶領部隊開始向德軍陣地發動進攻。截至晚上11時,他們已經成功占領了維耶維爾的海灘出口。經過半小時的浴血奮戰,他們又占領了聖洛朗出口。與此同時,美軍主力部隊也正在離開海灘,向內陸推進。在其他地方,英國和加拿大部隊已經從劍海灘、朱諾海灘和金海灘向前開進。與奧馬哈海灘相比,猶他海灘的美軍部隊登陸較為順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