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戰鬥高潮

  對於盟軍而言,當4支護航運輸隊———SC121、HX228、SC122和HX229———接連遭到德國潛艇的攻擊時,危機時刻終於到來了。3月6日到7日夜間,U-566號和U-230號潛艇與SC121護航運輸隊遭遇,雙方隨即展開交火,一艘商船被擊沉。第二天,海面上颳起了10級大風,交戰雙方的接觸暫時中斷。後來,德軍潛艇又很快恢復了接觸。在隨後的3天裡,又有12艘船隻被擊沉。

  在“狼群”的攻擊下,HX228護航運輸隊損失慘重,被迫奉命向南撤退。但是,德軍截獲了這道命令,隨即派出另一支“狼群”前往阻擊。3月10日,HX228護航運輸隊被U-336號潛艇發現。與SC121護航運輸隊不同的是,HX228的護航力量異常強大,其中包括4艘驅逐艦、5艘快艇和美國海軍TU24.4.1航母支援大隊(也稱第6護航大隊)。該航母支援大隊包括1艘“博格”級護航航空母艦和2艘驅逐艦。由於天氣惡劣,“博格”級航空母艦無法起飛艦載機進行作戰,這就意味著在保護護航運輸隊的安全時,它不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

  第三帝國的滅亡 第二部分

  第6章 轟炸德國(1)

  20世紀20和30年代,英國皇家空軍已經形成了基於戰略轟炸效果的作戰理論。但是,截至1939年戰爭爆發時,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司令部對於轟炸德國本土的準備工作仍然不足。除了派出轟炸機空襲德國存在實際困難之外,英國人還擔心對德國城鎮的轟炸將引發德國人的報復行動,因此,英國轟炸機司令部主要對德國軍事目標實施空襲。由於德軍戰鬥機的攔截,最初的轟炸行動出現了災難性的後果,最終英國決定將轟炸改在夜間進行。英國轟炸機裝備的導航設備十分原始,再加上多數皇家空軍導航員缺乏夜間精確導航的訓練,轟炸機的突襲效果並不明顯。

  另外,影響轟炸效果的另一個事實情況是,英國皇家空軍的主力轟炸機(惠靈頓、惠特利、漢普登)的載彈量不夠大,無法裝載足夠多的炸彈實施切實有效的轟炸。同時,英軍轟炸機也缺乏足夠的油料向第三帝國腹地發動空襲。戰爭爆發前,英國已經認識到了這些不足,開始下令研製重型轟炸機。1940年8月,第一種重型轟炸機“肖特·斯特靈”正式加入現役,緊接著,“阿諾·曼徹斯特”和“漢德利·佩奇·哈利法克斯”等重型轟炸機也先後加入服役。1941年初,這三種重型轟炸機分別組建了三個轟炸機中隊,但仍然無法達到空襲德國並對其產生重大影響的程度。在轟炸行動中,老式轟炸機首當其衝地擔負了對外圍目標的轟炸任務。更為糟糕的是,曼徹斯特出產的羅爾斯-羅伊斯“禿鷹”發動機的性能很不穩定。最終,英國皇家空軍不得不用4部羅爾斯-羅伊斯“梅林”發動替換了原始設計的2部“禿鷹”發動機,這就是所謂的“阿弗羅·蘭開斯特”轟炸機。然而,英國皇家空軍對轟炸機進行重新改裝和設計,意味著第一個重型轟炸機中隊在1941年底之前無法編入現役。

  由於無法在夜間實現精確打擊,轟炸機司令部傾向於採取區域轟炸的方式,實現摧毀德國工業的預期目標。這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對德國所有城鎮發動空襲,同時也伴隨著大量平民死傷的風險。空軍元帥亞瑟·哈里斯出任轟炸機司令部司令後,於1942年初逐漸開始採用這一方法。哈里斯是區域轟炸的堅定支持者,他認為這一方法將幫助英國最終贏得戰爭。如果實施足夠規模的空中轟炸,那麼不必動用地面部隊就可以擊敗第三帝國。

  千機轟炸行動

  1942年5月30日至31日夜間,哈里斯派出1000多架飛機對德國科隆實施轟炸,這就是所謂的“千機轟炸”行動。可以說,這不僅是英國轟炸機司令部的轉折點,還是轟炸機成為一種極其關鍵的戰爭武器的轉折點。這次空襲行動主要是為了宣傳,旨在顯示轟炸機司令部有能力對重要目標實施破壞性轟炸。為了使轟炸機數量達到所需的1000架,哈里斯被迫從教練機部隊抽調兵力參加進來。這是一次非常冒險的行動,但最終僅僅損失了40架飛機。在對科隆進行轟炸後,英國皇家空軍緊接著對埃森和不萊梅進行了轟炸。但是,這種大規模轟炸行動給轟炸機部隊的訓練帶來了不利影響,加之後來凸顯出來的維護需求等問題,轟炸行動的價值大大降低。

  哈里斯同樣非常關注如何改進轟炸準確度的問題,他下令優先研發一種輔助導航設備,幫助更多的飛機抵達預定目標。他還推進戰術創新,集中更多的轟炸機對目標實施轟炸。這些做法產生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在最初的時候,哈里斯卻反對一項對提高轟炸機攻擊精度貢獻最大的提議。在1940年至1941年冬季,德軍對英國發動“不列顛空戰”期間,德軍轟炸機在一支導航部隊的引導下抵達目標上空,導航部隊利用一種特殊的炸彈來指示目標。對於英國轟炸機司令部而言,這是一種非常簡便的辦法,組建一支攜帶目標指示炸彈而非常規炸彈的導航部隊,為隨後而至的轟炸機群清楚地標示出攻擊目標。但是,哈里斯卻反對這項計劃,他的意見最終被空軍參謀部的決策者駁回。1942年8月15日,轟炸機司令部成立了第一支由空軍准將唐納德·班尼特指揮的導航部隊(後被命名為第8轟炸機大隊)。1942年底,導航部隊開始發揮作用,在它的引導下,越來越多的轟炸機準確轟炸了目標。同時,一種新型的無線電導航設備———歐波系統,也開始裝備到“蚊”式輕型轟炸機,使其能夠精確地抵達預定目標上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