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第4章 鏖戰巴爾幹(2)
果然,游擊隊抵達內雷特瓦河岸時,遇到了“切特尼克”和義大利部隊的阻擊,雙方之間爆發了激戰。游擊隊重創了義大利占領軍;“切特尼克”部隊經過此役後也潰不成軍,再也無法重組起一支主力部隊。狄托領導的游擊隊成功渡過內雷特瓦河,向黑山地區進軍,並繼續在沿途消滅殘餘的義大利和“切特尼克”部隊。進攻的戰果令德軍備感失望,他們將失敗的原因歸咎於義大利和“切特尼克”武裝。德軍擬定了進攻計劃,在1943年5月第3周,德國人發動了第5次進攻。在此之前,盟軍聯絡官抵達了南斯拉夫游擊隊,並及時得到了有關游擊隊戰鬥力的第一手情況。參與進攻的部隊包括德軍、義大利1個師、一些保加利亞軍隊和“切特尼克”武裝,總兵力達12萬以上,企圖將狄托部隊包圍在門德內哥羅的山地。狄托決定實施突圍行動,由游擊隊第3師阻擊德軍,第1、2、7游擊師突破敵軍的包圍。由於德軍成功判斷出了狄托游擊隊的突圍方向,戰鬥進行得異常慘烈,但德軍最終未能阻止游擊隊的突圍。7月中旬,游擊隊成功粉碎了德軍的企圖。但是,游擊隊也在反圍剿行動中犧牲了8000人。
命運的轉折
8000名戰士的犧牲使得狄托遭到沉重打擊,但是,這也使得盟軍聯絡官確信南斯拉夫游擊隊是一個可靠並值得支持的組織。於是在1943年9月,英國向狄托游擊隊總部派出由菲茨羅伊·麥克利什准將率領的一個全權軍事使團。對於游擊隊來說,9月份簡直就是一個幸運月。當英國軍事使團抵達時,也傳來了義大利投降的消息。德軍雖然仍舊占據著義大利北部地區,但義大利的投降對於南斯拉夫產生了深遠影響。南斯拉夫游擊隊利用這個機會包圍了10個義大利師,解除了他們的武裝。一些義大利部隊表示願意和游擊隊並肩作戰,最終建立了3個義大利游擊隊師。
游擊隊解放了意軍控制的大片南斯拉夫國土,不斷襲擾手忙腳亂的德軍部隊。當時,德軍一直忙於填補因為義大利投降所形成的真空。游擊隊充分利用這一有利形勢,很快將部隊發展到了8萬多人。
此外,隨著英國援助的到來,游擊隊及時得到了醫療設備和其他裝備的補給。同時,傷員們也有可能被撤運到北非或其他的盟國控制區,游擊隊再也不必攜帶著大批傷員轉戰鄉間,解決了游擊隊主要的後勤負擔。
最後的進攻行動
1943年底,狄托游擊隊總兵力已經達到了30萬,控制了南斯拉夫近三分之二的國土。鑑於這種情況,希特勒再次決定剷除游擊隊的威脅,但德軍第6次進攻的準備工作十分困難。於是,德軍放棄了對游擊隊主力發動一次大規模進攻以消滅游擊隊的策略,而採取從不同地區發動進攻,利用絕對的兵力優勢對各路游擊隊實施各個擊破。德軍的進攻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到了1944年1月中旬,整個攻勢逐漸停滯下來。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進入一個關鍵時期:蘇軍已經從整個東線全線出擊,向前大力推進;在義大利戰場上,盟軍已經在安齊奧海灘登陸;在羅馬尼亞,德軍的防線即將面臨重大威脅。鑑於上述種種情況,希特勒決定發動最後一擊,徹底消滅南斯拉夫游擊隊。
1944年4月,德軍按計劃發起第7次進攻,戰鬥在幾個地區同時打響。在所有的戰鬥行動中,德軍傘兵對位于波士尼亞德瓦爾的狄托指揮部的突襲最引人注目。5月25日清晨,就在德軍空降部隊實施滑翔機突襲前,狄托的指揮部遭到了德軍飛機的轟炸。德軍滑翔機部隊著陸後建立起了堅固的防守陣地,隨後得到大批傘兵的增援。狄托的護衛隊頂住了德軍的進攻,同時在其他部隊的增援下,掩護狄托同志成功轉移。隨後兩天,整個城鎮爆發了激烈的戰鬥,德軍仍在試圖抓獲早已逃脫的狄托。當德國陸軍部隊趕到德瓦爾時,他們發現投入戰鬥的空降部隊僅僅剩下大約六分之一的人員。此時,狄托已經從南斯拉夫飛往義大利,在維斯島建立起了一個新的指揮部。儘管德軍在突襲行動中獲得了可以用來進行宣傳的資本,在事後展示了所繳獲的文件、制服及裝備,但這根本無法掩飾其計劃完全失敗的事實。
第4章 鏖戰巴爾幹(3)
這時的希特勒已經將注意力轉向了法國,因為就在德軍消滅或俘獲狄托的計劃流產後不久,盟國發動了諾曼第登陸戰役。就在西線壓力不斷增大的同時,東線的蘇軍也顯露出向羅馬尼亞進軍的跡象。
羅馬尼亞
1944年8月初以來,在東線戰場北部和中部地段,蘇軍的進攻十分順利。在考慮到不需要抽調部隊支援其他方向的進攻後,蘇軍立即開始擬定進攻羅馬尼亞計劃。按照計劃,烏克蘭第2方面軍將向德軍和羅馬尼亞部隊防守的雅西西北部防線發起攻擊。取得突破後,後續部隊負責橫渡德軍第6集團軍(該部隊是第6集團軍在史達林格勒會戰中被消滅後重新組建的)身後的普魯特河。烏克蘭第3方面軍向賓傑里發起進攻,突破敵軍防線後與烏克蘭第2方面軍會合,合圍位於基什尼奧夫地區的所有德軍。與此同時,蘇軍其他部隊將向布加勒斯特和產油區普洛耶什蒂進軍。
1944年8月20日,蘇軍向羅馬尼亞發起了進攻。賓傑里方向的進攻遭到德軍兩個師的阻擊,而北部地段的進攻僅遭遇羅馬尼亞部隊的抵抗。許多羅馬尼亞部隊並不真心支持德軍,許多部隊在撤退或投降之前僅僅進行了一些象徵性的抵抗。儘管如此,德軍最初認為蘇軍的威脅並不嚴重,計劃撤往雅西南部的一座山脊進行抵抗,他們已經在那裡建立起一道防線(圖拉真防線)。然而,事實很快證明,蘇軍的進攻勢頭比預期的要順利得多,蘇軍裝甲部隊未遭遇任何抵抗就占領了雅西城後面的高地。這種情況打亂了德軍的計劃,德軍指揮官漢斯·弗里斯納被迫命令部隊向普魯特河方向撤退。次日清晨,烏克蘭第3方面軍突破了賓傑里陣地,德軍立刻面臨被合圍的危險。
果然,游擊隊抵達內雷特瓦河岸時,遇到了“切特尼克”和義大利部隊的阻擊,雙方之間爆發了激戰。游擊隊重創了義大利占領軍;“切特尼克”部隊經過此役後也潰不成軍,再也無法重組起一支主力部隊。狄托領導的游擊隊成功渡過內雷特瓦河,向黑山地區進軍,並繼續在沿途消滅殘餘的義大利和“切特尼克”部隊。進攻的戰果令德軍備感失望,他們將失敗的原因歸咎於義大利和“切特尼克”武裝。德軍擬定了進攻計劃,在1943年5月第3周,德國人發動了第5次進攻。在此之前,盟軍聯絡官抵達了南斯拉夫游擊隊,並及時得到了有關游擊隊戰鬥力的第一手情況。參與進攻的部隊包括德軍、義大利1個師、一些保加利亞軍隊和“切特尼克”武裝,總兵力達12萬以上,企圖將狄托部隊包圍在門德內哥羅的山地。狄托決定實施突圍行動,由游擊隊第3師阻擊德軍,第1、2、7游擊師突破敵軍的包圍。由於德軍成功判斷出了狄托游擊隊的突圍方向,戰鬥進行得異常慘烈,但德軍最終未能阻止游擊隊的突圍。7月中旬,游擊隊成功粉碎了德軍的企圖。但是,游擊隊也在反圍剿行動中犧牲了8000人。
命運的轉折
8000名戰士的犧牲使得狄托遭到沉重打擊,但是,這也使得盟軍聯絡官確信南斯拉夫游擊隊是一個可靠並值得支持的組織。於是在1943年9月,英國向狄托游擊隊總部派出由菲茨羅伊·麥克利什准將率領的一個全權軍事使團。對於游擊隊來說,9月份簡直就是一個幸運月。當英國軍事使團抵達時,也傳來了義大利投降的消息。德軍雖然仍舊占據著義大利北部地區,但義大利的投降對於南斯拉夫產生了深遠影響。南斯拉夫游擊隊利用這個機會包圍了10個義大利師,解除了他們的武裝。一些義大利部隊表示願意和游擊隊並肩作戰,最終建立了3個義大利游擊隊師。
游擊隊解放了意軍控制的大片南斯拉夫國土,不斷襲擾手忙腳亂的德軍部隊。當時,德軍一直忙於填補因為義大利投降所形成的真空。游擊隊充分利用這一有利形勢,很快將部隊發展到了8萬多人。
此外,隨著英國援助的到來,游擊隊及時得到了醫療設備和其他裝備的補給。同時,傷員們也有可能被撤運到北非或其他的盟國控制區,游擊隊再也不必攜帶著大批傷員轉戰鄉間,解決了游擊隊主要的後勤負擔。
最後的進攻行動
1943年底,狄托游擊隊總兵力已經達到了30萬,控制了南斯拉夫近三分之二的國土。鑑於這種情況,希特勒再次決定剷除游擊隊的威脅,但德軍第6次進攻的準備工作十分困難。於是,德軍放棄了對游擊隊主力發動一次大規模進攻以消滅游擊隊的策略,而採取從不同地區發動進攻,利用絕對的兵力優勢對各路游擊隊實施各個擊破。德軍的進攻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到了1944年1月中旬,整個攻勢逐漸停滯下來。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進入一個關鍵時期:蘇軍已經從整個東線全線出擊,向前大力推進;在義大利戰場上,盟軍已經在安齊奧海灘登陸;在羅馬尼亞,德軍的防線即將面臨重大威脅。鑑於上述種種情況,希特勒決定發動最後一擊,徹底消滅南斯拉夫游擊隊。
1944年4月,德軍按計劃發起第7次進攻,戰鬥在幾個地區同時打響。在所有的戰鬥行動中,德軍傘兵對位于波士尼亞德瓦爾的狄托指揮部的突襲最引人注目。5月25日清晨,就在德軍空降部隊實施滑翔機突襲前,狄托的指揮部遭到了德軍飛機的轟炸。德軍滑翔機部隊著陸後建立起了堅固的防守陣地,隨後得到大批傘兵的增援。狄托的護衛隊頂住了德軍的進攻,同時在其他部隊的增援下,掩護狄托同志成功轉移。隨後兩天,整個城鎮爆發了激烈的戰鬥,德軍仍在試圖抓獲早已逃脫的狄托。當德國陸軍部隊趕到德瓦爾時,他們發現投入戰鬥的空降部隊僅僅剩下大約六分之一的人員。此時,狄托已經從南斯拉夫飛往義大利,在維斯島建立起了一個新的指揮部。儘管德軍在突襲行動中獲得了可以用來進行宣傳的資本,在事後展示了所繳獲的文件、制服及裝備,但這根本無法掩飾其計劃完全失敗的事實。
第4章 鏖戰巴爾幹(3)
這時的希特勒已經將注意力轉向了法國,因為就在德軍消滅或俘獲狄托的計劃流產後不久,盟國發動了諾曼第登陸戰役。就在西線壓力不斷增大的同時,東線的蘇軍也顯露出向羅馬尼亞進軍的跡象。
羅馬尼亞
1944年8月初以來,在東線戰場北部和中部地段,蘇軍的進攻十分順利。在考慮到不需要抽調部隊支援其他方向的進攻後,蘇軍立即開始擬定進攻羅馬尼亞計劃。按照計劃,烏克蘭第2方面軍將向德軍和羅馬尼亞部隊防守的雅西西北部防線發起攻擊。取得突破後,後續部隊負責橫渡德軍第6集團軍(該部隊是第6集團軍在史達林格勒會戰中被消滅後重新組建的)身後的普魯特河。烏克蘭第3方面軍向賓傑里發起進攻,突破敵軍防線後與烏克蘭第2方面軍會合,合圍位於基什尼奧夫地區的所有德軍。與此同時,蘇軍其他部隊將向布加勒斯特和產油區普洛耶什蒂進軍。
1944年8月20日,蘇軍向羅馬尼亞發起了進攻。賓傑里方向的進攻遭到德軍兩個師的阻擊,而北部地段的進攻僅遭遇羅馬尼亞部隊的抵抗。許多羅馬尼亞部隊並不真心支持德軍,許多部隊在撤退或投降之前僅僅進行了一些象徵性的抵抗。儘管如此,德軍最初認為蘇軍的威脅並不嚴重,計劃撤往雅西南部的一座山脊進行抵抗,他們已經在那裡建立起一道防線(圖拉真防線)。然而,事實很快證明,蘇軍的進攻勢頭比預期的要順利得多,蘇軍裝甲部隊未遭遇任何抵抗就占領了雅西城後面的高地。這種情況打亂了德軍的計劃,德軍指揮官漢斯·弗里斯納被迫命令部隊向普魯特河方向撤退。次日清晨,烏克蘭第3方面軍突破了賓傑里陣地,德軍立刻面臨被合圍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