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1943年5月初,希特勒把自己打算發起進攻的想法告訴了將軍們,但並沒有得到他們的熱烈響應。當然,他們詢問是否擁有發動此次冒險進攻的戰鬥資源,明確表示希望希特勒推遲進攻,等待新型坦克裝備部隊。德軍將領們非常清楚,蘇軍考慮到庫爾斯克是其防線上的一個明顯薄弱環節,肯定會在其附近修建更加堅固的防禦設施。隨著德軍一天天地壯大,蘇軍也在逐步壯大。每每聽到這些,希特勒都簡單野蠻地予以否定。有人向他提出大量可供選擇的方案,試圖維持德軍的陣地,但希特勒還是固執己見。德軍裝甲部隊的海因茨·古德里安將軍堅決反對任何向庫爾斯克周邊蘇軍發起進攻的想法。
古德里安將軍清楚地認識到,軸心國在北非即將全面崩潰,困守突尼西亞的大批德軍必將被殲滅,無法派往其他地方作戰。他同時認為,一旦北非淪陷,盟國必將考慮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屆時德軍將被迫同時在東西兩線與盟軍開戰。盟國雖然在戰爭中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仍然有能力在一夜之間獲得數量龐大的裝備。
第4章 鏖戰巴爾幹(1)
1941年,德軍在南斯拉夫迅速取得勝利後,曾幻想在該地區度過一段安逸的日子,但這種想法很快就破滅了。德軍未曾料到,南斯拉夫共產黨一位戰前的領導人約瑟普·布羅茲堅持認為,整個南斯拉夫應當團結起來反抗納粹侵略者。當時,布羅茲化名為巴比奇,潛伏在薩格勒布。儘管克羅埃西亞傀儡政府試圖將所有的共產黨激進人員一網打盡,但布羅茲總能夠機智地逃脫當局的搜捕。南斯拉夫傀儡政府也曾經花費大量精力,試圖找到布羅茲的藏身之處,但總是無功而返。在秘密活動中,布羅茲還使用了“狄托同志”的化名。後來,這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一直伴隨了他一生。
南斯拉夫游擊隊
德國對蘇聯的入侵促使狄托於1941年7月4日發布公告,號召全體南斯拉夫人民起來抗擊法西斯。隨後,南斯拉夫全境爆發了游擊戰,游擊隊在南斯拉夫各地實施了大量的破襲行動,其中尤以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地區最引人注目。最終,義大利占領軍被趕走。德國占領軍對起義活動進行了瘋狂報復,成千上萬的南斯拉夫人民被殺害,但這種報復行動只能激發更多的南斯拉夫人加入游擊隊。
狄托認為南斯拉夫解放戰爭將是一場持久和艱難的鬥爭,這種看法完全正確。但是,前陸軍軍官德拉卡·米哈伊洛維奇領導的一個名為“切特尼克”的抵抗組織,使得南斯拉夫的解放運動的進程變得錯綜複雜。雖然狄托竭力試圖與“切特尼克”組織建立起一個聯合陣線,但很快就發現這只能是一種不可靠的盟友關係。米哈伊洛維奇是一個狂熱的保皇主義分子,一直致力於南斯拉夫國王的復辟,而狄托則希望在趕走德國人後建立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最初,“切特尼克”組織占據了比較有利的條件,英國向其派出了聯絡官,支持他們的抵抗行動。英國聯絡官趕在狄托和米哈伊洛維奇第二次會面之前抵達了南斯拉夫,但卻被排斥在會談之外,“切特尼克”組織只是簡單地向他通報了游擊隊的情況。雙方的會談很快破裂。“切特尼克”組織認為游擊隊是自己的首要敵人,甚至排在德國人之前。於是,“切特尼克”組織開始與德國和義大利占領當局合作,試圖摧毀狄托領導的抵抗運動。
德軍的圍剿行動
由於南斯拉夫地形和地貌情況非常獨特,德國和義大利占領軍控制整個南斯拉夫極為困難。游擊隊利用這一有利條件控制了大片國土,並將這些地區作為解放區,建立起自己的行政機構。為了徹底消滅游擊隊,從1941年9月份一直到12月份,德軍先後在塞爾維亞發動了多起進攻。游擊隊被迫從大部分控制區撤離,退至波士尼亞地區由游擊隊控制的弗加鎮。1942年1月15日,德國占領軍發動了第二輪攻勢,在整個南斯拉夫全境向前推進。5月10日,狄托的部隊被迫撤出了弗加鎮,退到科扎拉山附近的高地。德軍發現根本無法攻占該地區,就暫時放緩了攻勢。1941年4月,德軍發動了第三次圍剿行動,迫使狄托的游擊隊從波士尼亞東部退到克羅埃西亞鄰近地區。1942年6月24日,游擊隊開始撤退,到行動結束,共後撤約150英里。與一般的軍事撤退行動不同的是,游擊隊在撤退期間取得了重大勝利,途中占領了亞伊采和比哈奇兩座城鎮。占領重鎮比哈奇後,游擊隊控制了大片的解放區,狄托藉機召開了一次政治會議———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反法西斯大會。大會進行了選舉,發表了指導抵抗運動未來方向的宣言。會議的召開提高了游擊隊的士氣,並引起了西方世界的關注。
從1941年年中接待盟軍聯絡官開始,直至1942年年中,“切特尼克”組織一直受到英國和美國政府的全力支持。通過對盟國聯絡小組無線電通信的嚴密控制,“切特尼克”組織不讓倫敦方面獲悉任何有關游擊隊的信息。當時,西方盟國,包括蘇聯政府早已經承認流亡的君主制政府有權重返南斯拉夫,米哈伊洛維奇也是該流亡政府的內閣成員之一。盟國很難取消對“切特尼克”組織的援助,進而直接影響到向狄托提供援助的規模和效果。但是,從1942年底開始,倫敦方面開始獲得大量的信息,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游擊隊所取得的重要戰果。顯然,“切特尼克”組織與德國和義大利在許多領域進行了勾結,但在組織抵抗的問題上卻毫無作為。1942年底,盟國意識到,必須要對這些因素重新進行考慮和取捨。當時,盟國正在策劃西西里島登陸計劃,包括很可能實施的進攻義大利本土的計劃。隨著游擊隊抵抗運動的不斷深入,軸心國部隊必將被牽制在南斯拉夫戰場,從而無法從南斯拉夫抽調部隊增援其他戰場,盟國將是這一局面的最大受益者。然而,雖然游擊隊是南斯拉夫的主要抵抗力量,但是直到1943年1月德軍再次發動攻擊之前,盟國方面仍在討論是否應當以及如何向游擊隊提供支援的問題。當時,德軍之所以再次發起攻擊,主要由於希特勒認為,游擊隊對德軍交通線和補給線的不斷破壞和襲擾活動,將促使盟軍對巴爾幹半島發動攻擊,因此必須制止這種行動。為了圍剿狄托游擊隊,德軍動員了5個師共15萬兵力,義大利軍隊出動了3個師,另有1.8萬“切特尼克”分子和效忠克羅埃西亞傀儡政府的部隊。德軍和克羅埃西亞部隊從北部和東部發動攻擊,義大利軍隊從西部和南部發動攻擊。狄托下令向波士尼亞東部地區退卻,準備向黑山地區的山地轉移。要想實現這一意圖,游擊隊必須穿越敵占區並渡過內雷特瓦河,途中還將受到1.2萬“切特尼克”部隊的阻擊。
古德里安將軍清楚地認識到,軸心國在北非即將全面崩潰,困守突尼西亞的大批德軍必將被殲滅,無法派往其他地方作戰。他同時認為,一旦北非淪陷,盟國必將考慮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屆時德軍將被迫同時在東西兩線與盟軍開戰。盟國雖然在戰爭中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仍然有能力在一夜之間獲得數量龐大的裝備。
第4章 鏖戰巴爾幹(1)
1941年,德軍在南斯拉夫迅速取得勝利後,曾幻想在該地區度過一段安逸的日子,但這種想法很快就破滅了。德軍未曾料到,南斯拉夫共產黨一位戰前的領導人約瑟普·布羅茲堅持認為,整個南斯拉夫應當團結起來反抗納粹侵略者。當時,布羅茲化名為巴比奇,潛伏在薩格勒布。儘管克羅埃西亞傀儡政府試圖將所有的共產黨激進人員一網打盡,但布羅茲總能夠機智地逃脫當局的搜捕。南斯拉夫傀儡政府也曾經花費大量精力,試圖找到布羅茲的藏身之處,但總是無功而返。在秘密活動中,布羅茲還使用了“狄托同志”的化名。後來,這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一直伴隨了他一生。
南斯拉夫游擊隊
德國對蘇聯的入侵促使狄托於1941年7月4日發布公告,號召全體南斯拉夫人民起來抗擊法西斯。隨後,南斯拉夫全境爆發了游擊戰,游擊隊在南斯拉夫各地實施了大量的破襲行動,其中尤以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地區最引人注目。最終,義大利占領軍被趕走。德國占領軍對起義活動進行了瘋狂報復,成千上萬的南斯拉夫人民被殺害,但這種報復行動只能激發更多的南斯拉夫人加入游擊隊。
狄托認為南斯拉夫解放戰爭將是一場持久和艱難的鬥爭,這種看法完全正確。但是,前陸軍軍官德拉卡·米哈伊洛維奇領導的一個名為“切特尼克”的抵抗組織,使得南斯拉夫的解放運動的進程變得錯綜複雜。雖然狄托竭力試圖與“切特尼克”組織建立起一個聯合陣線,但很快就發現這只能是一種不可靠的盟友關係。米哈伊洛維奇是一個狂熱的保皇主義分子,一直致力於南斯拉夫國王的復辟,而狄托則希望在趕走德國人後建立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最初,“切特尼克”組織占據了比較有利的條件,英國向其派出了聯絡官,支持他們的抵抗行動。英國聯絡官趕在狄托和米哈伊洛維奇第二次會面之前抵達了南斯拉夫,但卻被排斥在會談之外,“切特尼克”組織只是簡單地向他通報了游擊隊的情況。雙方的會談很快破裂。“切特尼克”組織認為游擊隊是自己的首要敵人,甚至排在德國人之前。於是,“切特尼克”組織開始與德國和義大利占領當局合作,試圖摧毀狄托領導的抵抗運動。
德軍的圍剿行動
由於南斯拉夫地形和地貌情況非常獨特,德國和義大利占領軍控制整個南斯拉夫極為困難。游擊隊利用這一有利條件控制了大片國土,並將這些地區作為解放區,建立起自己的行政機構。為了徹底消滅游擊隊,從1941年9月份一直到12月份,德軍先後在塞爾維亞發動了多起進攻。游擊隊被迫從大部分控制區撤離,退至波士尼亞地區由游擊隊控制的弗加鎮。1942年1月15日,德國占領軍發動了第二輪攻勢,在整個南斯拉夫全境向前推進。5月10日,狄托的部隊被迫撤出了弗加鎮,退到科扎拉山附近的高地。德軍發現根本無法攻占該地區,就暫時放緩了攻勢。1941年4月,德軍發動了第三次圍剿行動,迫使狄托的游擊隊從波士尼亞東部退到克羅埃西亞鄰近地區。1942年6月24日,游擊隊開始撤退,到行動結束,共後撤約150英里。與一般的軍事撤退行動不同的是,游擊隊在撤退期間取得了重大勝利,途中占領了亞伊采和比哈奇兩座城鎮。占領重鎮比哈奇後,游擊隊控制了大片的解放區,狄托藉機召開了一次政治會議———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反法西斯大會。大會進行了選舉,發表了指導抵抗運動未來方向的宣言。會議的召開提高了游擊隊的士氣,並引起了西方世界的關注。
從1941年年中接待盟軍聯絡官開始,直至1942年年中,“切特尼克”組織一直受到英國和美國政府的全力支持。通過對盟國聯絡小組無線電通信的嚴密控制,“切特尼克”組織不讓倫敦方面獲悉任何有關游擊隊的信息。當時,西方盟國,包括蘇聯政府早已經承認流亡的君主制政府有權重返南斯拉夫,米哈伊洛維奇也是該流亡政府的內閣成員之一。盟國很難取消對“切特尼克”組織的援助,進而直接影響到向狄托提供援助的規模和效果。但是,從1942年底開始,倫敦方面開始獲得大量的信息,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游擊隊所取得的重要戰果。顯然,“切特尼克”組織與德國和義大利在許多領域進行了勾結,但在組織抵抗的問題上卻毫無作為。1942年底,盟國意識到,必須要對這些因素重新進行考慮和取捨。當時,盟國正在策劃西西里島登陸計劃,包括很可能實施的進攻義大利本土的計劃。隨著游擊隊抵抗運動的不斷深入,軸心國部隊必將被牽制在南斯拉夫戰場,從而無法從南斯拉夫抽調部隊增援其他戰場,盟國將是這一局面的最大受益者。然而,雖然游擊隊是南斯拉夫的主要抵抗力量,但是直到1943年1月德軍再次發動攻擊之前,盟國方面仍在討論是否應當以及如何向游擊隊提供支援的問題。當時,德軍之所以再次發起攻擊,主要由於希特勒認為,游擊隊對德軍交通線和補給線的不斷破壞和襲擾活動,將促使盟軍對巴爾幹半島發動攻擊,因此必須制止這種行動。為了圍剿狄托游擊隊,德軍動員了5個師共15萬兵力,義大利軍隊出動了3個師,另有1.8萬“切特尼克”分子和效忠克羅埃西亞傀儡政府的部隊。德軍和克羅埃西亞部隊從北部和東部發動攻擊,義大利軍隊從西部和南部發動攻擊。狄托下令向波士尼亞東部地區退卻,準備向黑山地區的山地轉移。要想實現這一意圖,游擊隊必須穿越敵占區並渡過內雷特瓦河,途中還將受到1.2萬“切特尼克”部隊的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