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是覺得生命無常,變數太多,人命太脆弱,以後更要珍惜。”

  “待朝中平定下來,我定當與你歸隱山林,不再過問這世間之事!”

  二人沉寂下來,默默地感受著一顆鮮活的生命此刻正要逝去。

  是夜,葇兮一遍又一遍地彈唱著這位素未謀面才華盈腹的南唐後主留在人間的絕唱。

  翌日退了朝,文化去文德殿向趙炅提出請辭之事。

  “四弟,你真是不夠義氣,眼下我才登基,正是用人之處,你卻要撒手做個富貴閒人。”

  “如今天下已定,只剩遼國和北漢,二哥雄才韜略,這兩個地方還不是手到擒來。”

  “你說得輕鬆,北漢倒是小菜一碟,只是這遼國,哎……這是個勁敵呀!”

  當年自己和大哥趙匡胤定下先易後難、先南後北的征戰策略,不曾想遼國在這二十年內迅速崛起,兩軍雖不曾正面交鋒,遼軍卻屢次阻擾宋軍伐漢,幾番交戰下來,漸覺遼軍之勢日盛。此時正是用人之際,身邊能多一個人是一個人,想來文化對自己搶先登基之事,一定有所埋怨,眼下必須要安撫他。

  “四弟,好歹再幫哥哥幾年,你我兩個做叔父的,一定要為德昭多考慮。咱們趙家雖得了這江山,眼下卻並未統一,德昭畢竟還年輕,歷練不夠,咱哥倆若不多操點心,哪天我若像大哥一樣,被閻王爺招了去,這天下就只能靠你了,你怎麼能撒手不管呢?”

  這話聽起來倒像是有意要將娘親生前的遺訓兄終弟及執行到底,文化倒是對這皇位沒什麼興趣,將來如若二哥崩逝將帝位傳給自己,他才不會接手。一來,自己閒散慣了懶得約束自己;二來,二哥百年之後,德昭怕是已經鬚髮花白,自己若再接手,侄兒還能做幾年皇帝?

  “二哥說的是,等這天下四安了,我再去做個神仙隱士。”

  趙炅輕輕拍了下文化的肩,眼神里透著期待和感激之意。

  72、晉者亞日 …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 趙炅討伐北漢。北漢國力衰微,最盛之時僅有十二州,屢靠遼兵增援才得以倖存。

  這次,宋軍出奇制勝,擊退了前來援漢的遼軍, 於五月二十日進宮北漢都城晉陽城,北漢後主劉繼元被迫遞交降書, 北漢至此滅亡。

  趙炅心想,晉陽自古以來, 就是帝王龍興之地或割據政權的政治中心, 一度傳為“龍脈”。晉者, 亞日也,本身就有儲君之意。歷代以來, 數不勝數的晉王先後登上了帝位。先後有大名鼎鼎的晉文帝司馬昭, 曹魏時,他被封為晉王, 後來漸生反心,從此留下了千古絕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馬炎繼承了父親司馬昭的晉王之位, 後來強行逼迫魏元帝曹奐將帝位禪讓給自己, 從此成為晉朝的開國君主。

  建興四年(316年), 前趙昭文帝劉曜陷長安, 西晉亡。次年,司馬睿即晉王位,從此復建晉朝, 史稱東晉。

  隋煬帝楊廣、唐高宗李治、後唐莊宗李存勖、後晉高祖石敬瑭和後周世宗郭榮,封地皆為晉。隋唐以來,晉王多出儲君,且這些晉王一開始並不是儲君人選。趙炅心中一澀,自己這個晉王何嘗不是如此。晉陽城地勢險要,城高池深,易守難攻,且當地民風彪悍,難以馴服,想及此,生怕晉陽城再出什麼割據勢力與大宋為敵。當下,以汴梁與晉陽二地星宿不合為由,下詔毀城。待疏散了城中豪紳富戶和重要財物後,火燒晉陽城。城中老幼病殘被燒死者和逃跑時被踩踏致死者不計其數。

  如今,便只剩下最後一個強敵——遼國。趙炅傳令下去,全軍待命,乘勝追擊攻遼。

  此時,軍中有人提議,“官家,吾等才攻下晉陽城,且不說身疲體罰,晉陽與遼境定州城相去五六百里之遠,何不效仿周世宗走水路征討燕雲?”

  趙炅平生最忌諱有人拿他跟郭榮和趙匡胤相比,此番聽了這建議,心中陡然勃然大怒,“小兒,用得著你來教我!周世宗攻打燕雲時才帶了幾萬人?我軍數十萬將士,待得將船隻籌備妥當,都中秋節了!還攻什麼遼,你既這般辛苦怕累,我成全了你!”說罷,拔劍一刺,正中那勸諫之人的喉心。

  “此時不攻遼,更待何時!我趙炅欲與諸位將領同生共死,齊享富貴,傳令下去,明日一早,即刻攜糧草帶刀槍翻山越嶺,卻契丹小兒回老家放牛去!”

  翌日天明前,二十萬宋軍翻越天險太行,在六月十四日抵達遼境定州城。

  定州與易州毗鄰,是遼國重鎮,易州刺史劉禹乃漢人。趙炅派出東西班指揮使浚儀孔守正獨闖易州城。孔守正趁著夜色翻進了城外的短牆,再爬過鹿角障礙,在護城河的橋上向城頭喊話,挑明了自己的身份,秉明宋帝己經御駕親征,劉禹不戰而降,拱手獻上城池。

  六月二十一日,宋軍向著遼國幽州的最後一道屏障涿州城逼近。此時,最早抵抗宋軍的耶律沙等人聞風喪膽,躲在城裡不敢應戰,北院大王耶律奚底率領部下主動迎敵,慘敗而歸。

  二十二日,趙炅親披甲冑,來到了涿州城外,涿州判官劉原德出城投降。二十三日凌晨,宋軍直逼幽州城。

  幽州一帶的十幾座城池,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早些年被後晉高祖石敬瑭拱手相讓契丹人。周世宗郭榮在籌備攻討幽州城時不幸病倒,這才給了趙匡胤可趁之機。

  趙炅親自率軍沖向了幽州城北的契丹駐軍。御駕親征,士氣大振,契丹軍死傷近一萬人,落荒而逃。趙炅繼續派出偵騎勘察形勢,在得勝口發現了一支契丹軍隊,其主將的旌旗是青色的。那正是前幾日北院大王耶律奚底的王旗。

  手下敗將,何足為懼?宋軍乘勝追擊,眼看契丹潰不成軍地四處逃散,更是士氣百倍。豈料耳畔忽然傳來鋪天蓋地廝殺的聲音,趙炅抬眼一看,見前方一批猛將殺來,才知中計誤入了遼人的陷阱。

  宋軍拼死突圍,雖然僥倖沖了出來,卻已是損兵折將。原來那青色王旗是個幌子,那將領並非耶律奚底,而是遼國的南院大王耶律斜軫。太/祖趙匡胤曾在親征北漢時受挫,彼時,援漢軍隊的首領正是此人。

  眾將士掩護著趙炅撤離,驚天動地的喊殺聲席捲而來,趙炅回頭一看,只見層層血肉之軀正在拼死延續自己的性命,為自己爭取逃命的時機。不過須臾,他大腿上中了兩支箭。此時天色漸暗,蒼茫莫辨,御馬誤陷泥潭,身旁護駕之人早已逃散,再無一人,趙炅驚恐之餘,不禁仰天長嘆,“今日我趙炅將葬身於此……”

  話音剛落,只見前方火光點點,趙炅不辨敵我,越發惶恐,身下的御馬正往下沉沉下墜。待那火光靠近,只見旌旗上繡著“楊”字,正是月前降宋的北漢大將楊業,他此番是為宋軍押送糧草。

  趙炅登上送糧的驢車,楊業率領隨行的將士殺退了敵兵。繞過涿州城後,直奔金台屯,等了兩日,見諸軍未前來匯合,便遣人去探,這才知道自己走丟的那晚,太/祖舊部紛紛謀議擁武功郡王趙德昭為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