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良妃過來看女兒,見到此情景大吃一驚,趕緊叫瑞香住手,仔細詢問緣由。瑞香臉疼得不行,一開口就牽動傷口,什麼話都說不出來。
倒是安寧雲淡風輕,把剛才的事情描述一遍,又側著頭問:“母妃,瑞香多嘴,我不能罰她嗎?”
良妃簡直拿她沒辦法,一向乖巧聽話的女兒,怎麼跟鬼上身了似的。可又不能說重話怕嚇著她,唯有輕言安撫:“罰得罰得,當然能罰了。不過這會兒打得也夠了,再下去該出事了,我那兒還有事要她做,先叫她下去吧。”
安寧看一眼瑞香,十分滿意現在的情景,終於開恩放她下去。臨了還送她一個警告的眼神。
瑞香心裡嘔得不行,偏偏什麼也說不了,只能生生咽下這個委屈。
等出了房間往回走的路上,不時碰到好些個人,全都盯著她的臉瞧,瞧得她心裡更是窩火,回房後一下撲到床上,放聲哭起來。
她如今一個人住,這是良妃給她的恩典。從前她覺得自己在這延禧宮也算個半大主子。底下那幫人哪個不敬她畏她,想著法兒地巴結她。
可今天這頓巴掌把她徹底打醒了。她算什麼主子,就是個下三濫的奴才罷了。在真正的主子眼裡不值一提。
當初碧蓮碧荷死的時候她在旁邊冷眼看好戲,甚至心裡暗自高興過。只因碧蓮曾仗著自己是大公主的貼身宮女不將她放在眼裡。
可現在想想多麼愚蠢,兔死狐悲的心情湧上心頭。奴才一輩子都得跟奴才抱成團才行,因為大家有一樣的想法。那些主子待你再好,翻臉不認人的事情還少嗎?
就說良妃,她給她出了多少主意謀劃了多少事情,宣貴妃能倒台她從中出了多大的力兒。可現在倒好,危機一除立馬不拿自己當回事。
說到底,還是她的寶貝女兒最重要。
瑞香越想越氣,氣過後又有點害怕。良妃母女這麼不當她回事兒,改天拿她開刀或是找她當替死鬼也未可知。
前一陣兒碧荷的屍體剛叫人找著,雖說這事兒跟她沒什麼關係,可一想到碧荷生前的樣子,心裡也有點發怵。
那可是安寧生前得力的侍候人,良妃下手也不手軟。若她有朝一日成了枚棄子,恐怕會死得更慘。
那一刻瑞香萌生了出宮的念頭。
她如今年紀也大,二十四的老姑娘,從前不出去一來是迷戀權勢,哪怕被奴才們捧著也很享受,二來也是為了再撈些錢財。反正也老了,這個年紀嫁人就看手裡錢多錢少。想嫁個稱心如意的幾乎不可能。她私房多些,說起親來腰板也足。哪怕不嫁人呢,好歹有錢傍身心裡不慌。
可現在似乎真到抽身的時候了。
想想安陽公主知道了那件事,還止不住要掀起什麼樣的風浪,瑞香心裡就更七上八下坐立難安了。
安陽離了妹妹的房間後,二話不說直奔養心殿。走到一半覺得不妥,又去找皇祖母。
皇太后正跟蔣太妃閒聊呢,見安陽來了就賞她果子吃,還和蔣太妃一道拿她逗趣兒。
若擱在平時安陽肯定十分配合,會把二老逗得哈哈大笑。可今天她心裡藏著事兒,面上掩不住,說起話來蔫頭耷腦,一點精神沒有。
蔣太妃一眼瞧出她有事兒,只是顧忌自己在場。於是尋了個由頭告退出去了。等她一走太后就沖安陽招手:“過來吧,是不是有什麼事兒要同祖母講?”
安陽是個做事略衝動的人,也沒細想,撲進太后懷裡就問:“老祖宗,您同我說實話,我到底是誰生的?”
她的出身在宮裡既是秘密又不是秘密。有些人知道有些人糊塗,她從前偶爾聽到過一兩耳朵,因年紀太小沒細想就這麼過去了。
可今天是妹妹說的,她覺得不會有錯。從小到大她的吃穿用度確實比妹妹好上一截,就算她是長女,也沒道理差那麼多。
再看二妹妹和三妹妹,那都是一樣的,並沒因年紀有差待遇有別。怎麼就自己這麼特殊?
先皇后的事兒她也聽說過,只知道她是生孩子的時候沒的。至於那個孩子是死是活,她沒細想。從前只當是死了,現在想想,莫非那孩子就是自己?
太后聽得她這麼問心裡一驚,立馬追問:“是誰在你耳邊亂嚼舌根了?”
“這個您別管了,您就告訴我,我母妃是不是我親娘吧。”
太后沉默不語,想不好該不該說。安陽也快七歲了,按理是該知道這事兒了。只是沒想到會這麼快被人捅破。
這個背後亂說話的,太后一定要揪出來!
-------------
安陽這點子心眼哪裡是太后的對手,三兩下就被問了個底朝天。
太后心裡氣得不行,暗罵良妃愚蠢無能,連個秘密都守不好。安陽那么小都能知道,可見她平日裡跟底下人是怎麼沒有顧忌的,這種話也是能隨便議論的嗎?
安陽眼淚汪汪地看著她,等著從她那兒得到答覆。太后沒法子,索性就跟她說了,不過最後還是替良妃說了幾句好話:“你母妃雖不是你親生母親,好歹將你養到這般大。你對她該有的尊敬還是得有。”
若仗著嫡公主的身份對人呼來喝去,只怕後宮從此就沒有消停了。
那邊沈知薇正得勢,眼下雖只是皇貴妃,他日封后是板上釘釘的事兒。安陽還是需要有個母親在後頭撐腰才是。若不然沈知薇生下一兒半女,她這個嫡公主也就不夠瞧了。
皇后生了又如何,勢單力孤在宮裡成不了事兒。更何況良妃還有安寧和三皇子,將來長大了,難說會不會幫襯安陽。
太后如今只盼安陽尋門好親事,平平安安過一世就得了。皇家女子,能有善終都不容易。
安陽聽了太后的話後似懂非懂點點頭。她對良妃還是有感情的,畢竟一起生活七年,平心而論良妃對她不錯。
可現在知道她不是自己親娘的,不說身份地位,總覺得有些奇怪。難怪妹妹不親近自己了,想來她也是才知道,心裡憤憤不平吧。
於是她又求太后給妹妹一些賞賜,說她這些天身子不好,病得人都脫了形。還說往後兩人還有二妹妹還是一樣的待遇才好。衣裳布料貴不貴重無所謂,只要妹妹高興就好。
太后聽了直嘆氣,但沒當場拒絕她。等她走了後心裡才想,良妃這些年寵著安陽,倒把她寵成個沒心沒肺的了。
單憑安寧今兒說的那幾句話,足見她已有了偏見。並且這偏見並非一日就成。小小年紀能將怨氣積得這麼深這麼久,這孩子當真不簡單。
這才像是良妃生的,安陽那樣的也就只有皇后那種天真女子才能生得出來了。
太后眼前閃過一抹兇狠的光,決定要出手探探良妃的底。她這些年對安陽到底是真心還是假意,她得聽點實話。
想知道良妃那裡的事情,瑞香是最好的突破口。但從前太后是不會找她下手的。那瑞香是良妃身邊的紅人,她貿然把人招來問話,延禧宮必有反應。
再說瑞香也不會同她說實話。無憑無拒的她能拿人怎麼樣。
可最近幾天太后在延禧宮那邊的人卻傳來了不一樣的話。先是瑞香被三公主下令掌嘴,打得那臉跟豬頭似的。
這事兒太后知道,但後面發生的事情出乎人意料。
本以為這樣一來,瑞香肯定要迎頭趕上,繼續討好良妃母女,好保住自己延禧宮第一大宮女的位子。沒想到她居然激流勇退。先是以臉腫無法當差為由,將從前跟她關係不錯的松霞給頂了上去。
松霞這些年一直被瑞香壓著,如今終於揚眉吐氣。這之後瑞香便整日躲屋子裡不出門,跟誰都不接觸。待臉上傷好得差不多了,又到良妃跟前請罪,足足跪了一個時辰。
聽說良妃十分不高興,將她訓斥了一頓,外人不知道她倆為什麼事翻臉,太后心裡門兒清,心裡不由暗道。良妃這個人她真沒看錯,小謀小計不少,大智慧是真的沒有啊。
為了已成定局的事情,把自己的心腹罵得狗血淋頭,卻一點兒沒看出來她已有了抽身離開的打算。
接下來的形勢愈發急轉直下,春日裡宮裡要放一批宮女出去,瑞香竟也在名單上。良妃對外說瑞香年紀大了,不好再耽誤她,叫她早些出宮嫁人去。其實心裡想什麼誰都知道。
瑞香一夜之間失勢,成了眾人笑話的對象。
她卻毫不在意,平靜地接受這一切,既不哭也不鬧,走得悄無聲息。
太后等了這麼久,覺得機會終於來了,於是派人出宮去找瑞香,下了死令務必要找到她。
那些人沿著瑞香回家的路去尋,一路尋到她家裡,卻得知她根本沒有歸家。瑞香家的婆子還十分意外:“我們家小姐在宮裡待得好好的,沒聽說要回來呀。”
那人將這話來回太后,太后心裡就明白了。這是跟從前安寧身邊的碧荷一個樣兒了。出宮都很突然,又都沒有返家,甚至家裡人根本不知道。
倒是安寧雲淡風輕,把剛才的事情描述一遍,又側著頭問:“母妃,瑞香多嘴,我不能罰她嗎?”
良妃簡直拿她沒辦法,一向乖巧聽話的女兒,怎麼跟鬼上身了似的。可又不能說重話怕嚇著她,唯有輕言安撫:“罰得罰得,當然能罰了。不過這會兒打得也夠了,再下去該出事了,我那兒還有事要她做,先叫她下去吧。”
安寧看一眼瑞香,十分滿意現在的情景,終於開恩放她下去。臨了還送她一個警告的眼神。
瑞香心裡嘔得不行,偏偏什麼也說不了,只能生生咽下這個委屈。
等出了房間往回走的路上,不時碰到好些個人,全都盯著她的臉瞧,瞧得她心裡更是窩火,回房後一下撲到床上,放聲哭起來。
她如今一個人住,這是良妃給她的恩典。從前她覺得自己在這延禧宮也算個半大主子。底下那幫人哪個不敬她畏她,想著法兒地巴結她。
可今天這頓巴掌把她徹底打醒了。她算什麼主子,就是個下三濫的奴才罷了。在真正的主子眼裡不值一提。
當初碧蓮碧荷死的時候她在旁邊冷眼看好戲,甚至心裡暗自高興過。只因碧蓮曾仗著自己是大公主的貼身宮女不將她放在眼裡。
可現在想想多麼愚蠢,兔死狐悲的心情湧上心頭。奴才一輩子都得跟奴才抱成團才行,因為大家有一樣的想法。那些主子待你再好,翻臉不認人的事情還少嗎?
就說良妃,她給她出了多少主意謀劃了多少事情,宣貴妃能倒台她從中出了多大的力兒。可現在倒好,危機一除立馬不拿自己當回事。
說到底,還是她的寶貝女兒最重要。
瑞香越想越氣,氣過後又有點害怕。良妃母女這麼不當她回事兒,改天拿她開刀或是找她當替死鬼也未可知。
前一陣兒碧荷的屍體剛叫人找著,雖說這事兒跟她沒什麼關係,可一想到碧荷生前的樣子,心裡也有點發怵。
那可是安寧生前得力的侍候人,良妃下手也不手軟。若她有朝一日成了枚棄子,恐怕會死得更慘。
那一刻瑞香萌生了出宮的念頭。
她如今年紀也大,二十四的老姑娘,從前不出去一來是迷戀權勢,哪怕被奴才們捧著也很享受,二來也是為了再撈些錢財。反正也老了,這個年紀嫁人就看手裡錢多錢少。想嫁個稱心如意的幾乎不可能。她私房多些,說起親來腰板也足。哪怕不嫁人呢,好歹有錢傍身心裡不慌。
可現在似乎真到抽身的時候了。
想想安陽公主知道了那件事,還止不住要掀起什麼樣的風浪,瑞香心裡就更七上八下坐立難安了。
安陽離了妹妹的房間後,二話不說直奔養心殿。走到一半覺得不妥,又去找皇祖母。
皇太后正跟蔣太妃閒聊呢,見安陽來了就賞她果子吃,還和蔣太妃一道拿她逗趣兒。
若擱在平時安陽肯定十分配合,會把二老逗得哈哈大笑。可今天她心裡藏著事兒,面上掩不住,說起話來蔫頭耷腦,一點精神沒有。
蔣太妃一眼瞧出她有事兒,只是顧忌自己在場。於是尋了個由頭告退出去了。等她一走太后就沖安陽招手:“過來吧,是不是有什麼事兒要同祖母講?”
安陽是個做事略衝動的人,也沒細想,撲進太后懷裡就問:“老祖宗,您同我說實話,我到底是誰生的?”
她的出身在宮裡既是秘密又不是秘密。有些人知道有些人糊塗,她從前偶爾聽到過一兩耳朵,因年紀太小沒細想就這麼過去了。
可今天是妹妹說的,她覺得不會有錯。從小到大她的吃穿用度確實比妹妹好上一截,就算她是長女,也沒道理差那麼多。
再看二妹妹和三妹妹,那都是一樣的,並沒因年紀有差待遇有別。怎麼就自己這麼特殊?
先皇后的事兒她也聽說過,只知道她是生孩子的時候沒的。至於那個孩子是死是活,她沒細想。從前只當是死了,現在想想,莫非那孩子就是自己?
太后聽得她這麼問心裡一驚,立馬追問:“是誰在你耳邊亂嚼舌根了?”
“這個您別管了,您就告訴我,我母妃是不是我親娘吧。”
太后沉默不語,想不好該不該說。安陽也快七歲了,按理是該知道這事兒了。只是沒想到會這麼快被人捅破。
這個背後亂說話的,太后一定要揪出來!
-------------
安陽這點子心眼哪裡是太后的對手,三兩下就被問了個底朝天。
太后心裡氣得不行,暗罵良妃愚蠢無能,連個秘密都守不好。安陽那么小都能知道,可見她平日裡跟底下人是怎麼沒有顧忌的,這種話也是能隨便議論的嗎?
安陽眼淚汪汪地看著她,等著從她那兒得到答覆。太后沒法子,索性就跟她說了,不過最後還是替良妃說了幾句好話:“你母妃雖不是你親生母親,好歹將你養到這般大。你對她該有的尊敬還是得有。”
若仗著嫡公主的身份對人呼來喝去,只怕後宮從此就沒有消停了。
那邊沈知薇正得勢,眼下雖只是皇貴妃,他日封后是板上釘釘的事兒。安陽還是需要有個母親在後頭撐腰才是。若不然沈知薇生下一兒半女,她這個嫡公主也就不夠瞧了。
皇后生了又如何,勢單力孤在宮裡成不了事兒。更何況良妃還有安寧和三皇子,將來長大了,難說會不會幫襯安陽。
太后如今只盼安陽尋門好親事,平平安安過一世就得了。皇家女子,能有善終都不容易。
安陽聽了太后的話後似懂非懂點點頭。她對良妃還是有感情的,畢竟一起生活七年,平心而論良妃對她不錯。
可現在知道她不是自己親娘的,不說身份地位,總覺得有些奇怪。難怪妹妹不親近自己了,想來她也是才知道,心裡憤憤不平吧。
於是她又求太后給妹妹一些賞賜,說她這些天身子不好,病得人都脫了形。還說往後兩人還有二妹妹還是一樣的待遇才好。衣裳布料貴不貴重無所謂,只要妹妹高興就好。
太后聽了直嘆氣,但沒當場拒絕她。等她走了後心裡才想,良妃這些年寵著安陽,倒把她寵成個沒心沒肺的了。
單憑安寧今兒說的那幾句話,足見她已有了偏見。並且這偏見並非一日就成。小小年紀能將怨氣積得這麼深這麼久,這孩子當真不簡單。
這才像是良妃生的,安陽那樣的也就只有皇后那種天真女子才能生得出來了。
太后眼前閃過一抹兇狠的光,決定要出手探探良妃的底。她這些年對安陽到底是真心還是假意,她得聽點實話。
想知道良妃那裡的事情,瑞香是最好的突破口。但從前太后是不會找她下手的。那瑞香是良妃身邊的紅人,她貿然把人招來問話,延禧宮必有反應。
再說瑞香也不會同她說實話。無憑無拒的她能拿人怎麼樣。
可最近幾天太后在延禧宮那邊的人卻傳來了不一樣的話。先是瑞香被三公主下令掌嘴,打得那臉跟豬頭似的。
這事兒太后知道,但後面發生的事情出乎人意料。
本以為這樣一來,瑞香肯定要迎頭趕上,繼續討好良妃母女,好保住自己延禧宮第一大宮女的位子。沒想到她居然激流勇退。先是以臉腫無法當差為由,將從前跟她關係不錯的松霞給頂了上去。
松霞這些年一直被瑞香壓著,如今終於揚眉吐氣。這之後瑞香便整日躲屋子裡不出門,跟誰都不接觸。待臉上傷好得差不多了,又到良妃跟前請罪,足足跪了一個時辰。
聽說良妃十分不高興,將她訓斥了一頓,外人不知道她倆為什麼事翻臉,太后心裡門兒清,心裡不由暗道。良妃這個人她真沒看錯,小謀小計不少,大智慧是真的沒有啊。
為了已成定局的事情,把自己的心腹罵得狗血淋頭,卻一點兒沒看出來她已有了抽身離開的打算。
接下來的形勢愈發急轉直下,春日裡宮裡要放一批宮女出去,瑞香竟也在名單上。良妃對外說瑞香年紀大了,不好再耽誤她,叫她早些出宮嫁人去。其實心裡想什麼誰都知道。
瑞香一夜之間失勢,成了眾人笑話的對象。
她卻毫不在意,平靜地接受這一切,既不哭也不鬧,走得悄無聲息。
太后等了這麼久,覺得機會終於來了,於是派人出宮去找瑞香,下了死令務必要找到她。
那些人沿著瑞香回家的路去尋,一路尋到她家裡,卻得知她根本沒有歸家。瑞香家的婆子還十分意外:“我們家小姐在宮裡待得好好的,沒聽說要回來呀。”
那人將這話來回太后,太后心裡就明白了。這是跟從前安寧身邊的碧荷一個樣兒了。出宮都很突然,又都沒有返家,甚至家裡人根本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