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2點20,我們離開了國門跟前的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踏上返程。這個國門就是1992年開放的口岸,它的名字就叫做“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
3點30,回到營部。在營部暫停時,西力得克開著達布的車,緩緩地撞在了氣象局的車後,將其後擋板生生撞了下來,自己的前擋板也壞了。修,要2000元。這次“春遊”的代價太大了。此後,達布魂不守舍。
不久,到了達布家的牧場。
據說,鎮上與牧民簽的協議規定,這個地界內的放牧權將在30年中不改變。在達布說的一個小小的丘陵區域,我們頂著狂風尋找黑喇嘛部下的遺蹟。毫無疑問,這裡就是當年“最後解決”黑喇嘛的部下的地方——紅石山。很快,楊東找到一個前鞍橋,西力得克找到了一個殘存的挽具。這兩個木質東西,使我又跨進當年在巴里坤的放牧生活。
我用不著費力就能懸想出,在紅石山發生了什麼。刺死黑喇嘛,當眾挖出他的心吞了下去,用利刃切割下他雙目圓睜的頭顱後,他的部眾已經失去了鬥志。原來他們就是惟黑喇嘛的意志為轉移,黑喇嘛沒有意志了,他們一齊放下了武器。根據蒙古國的文獻,在碉堡山,南茲德巴特爾曾進行過“甄別”,最重要的人物,都列有名單。他們要押送回外蒙古的也主要是這些人。在返回外蒙古的途中,到達紅石山這一帶之後,想必許多在押解中的黑喇嘛黨羽突然明白過來:回外蒙古等待他們的必將是“軍事法庭”的審判,是槍決、是苦役。一場暴動(也許是自發的)打亂了南茲德巴特爾們的計劃,屠殺就在這種情況下發生。另外一種可能則是,在紅石山的“屠殺”是“外科手術”的一部分。那些殘破的馬鞍,那染紅了山石的血跡,必定還有事後被處理了的枕籍山坡的屍體,正是“殺降”的證據。逃脫出來的人,就成了當地的匪幫。到1949年,黑戈壁以及附近的廣袤區域裡,最著名的強梁就是黑喇嘛的餘黨——紅石山的劫餘。他們大膽、殘忍,不顧後果,特別是不計功利。就像乾隆年間的“瑪哈沁”。他們只服從強者,只認比他們馬快、槍利、人狠的人。到1950年,潰逃中的烏斯滿越過黑戈壁,進入甘青交界處,他從黑戈壁帶走了“最後的”紅石山劫餘者。
在達布的營地(牧羊人的房子),見到了放羊人,是一個四五十歲的男子,還有一個附近礦山的男孩子與他住在一起。房屋是新蓋的,足夠大,但充其量也就是一個有頂的“棚圈”。這樣的房子我住過四五年,冬涼夏暖,冬天一定冷得能凍掉人的魂,只不過冬天人就轉移了。在房屋附近有一口井,那是一口古井,但達布顯然將它保護得很仔細。井的邊上有個特別沉重的大石磨,也是前人留給達布的遺產。石磨顯然不是附近所出,附近一天路程里就找不到這樣的石料。顯然也不是隨便的什麼人攜帶至此的,因為整套石磨有一兩噸重。達布的八成新的卡車停在房後,他不但用它為放羊人運載給養,也為羊群運送食鹽、藥品。同時,還為附近的小礦山跑貨運。這就是21世紀的馬鬃山蒙古族牧民。
往返國門這一路的路況,比我想得要好得多。
在路上,娜仁娜說:謝別斯廷,是羊胃裡面沒有來及消化的東西。但是,昨天採訪時達西說:那然色布斯台音,含義是雲母。可以肯定“那然”實際就是“那林”的音譯。艾利克·那林,是瑞典地質學家、西北科學考察團的成員。色布斯台音(或者“謝別斯廷”)才是它的真正地名。
下午6點20,回到馬鬃山鎮。
在賓館,就車禍的處理作了研究。呂總決定由他來賠償損失。這真是一個“偉大”的決定。達布承受不了這樣的損失的,他的車當時是西力得克開的,但是西力得克經營的賓館,照我看上半年也不一定能掙得回這些錢。娜鎮長更是為難。這個問題責任明確,氣象局沒有一點錯,而且司機開的是公家的車,車出了問題,他只能追究責任,否則責任就成了他的。有了呂總的這個大度的決定,這次考察才有了圓滿的結局。我以個人名義給了達布100元,為的是他要去修理自己的汽車。他的汽車撞了人家的車,自己也受了損失。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這樣的考察才是真正的、活生生的考察。在這樣的考察中,你有一個既定的目標,你也隨時在修改擴充著目標,因為你自己就是依靠它才豐富起來的。它出的所有問題,都是考察的一部分。
分手時,達布說:“楊老師,不要忘了我們呀!”這裡面含著多少寂寞成分,我已經有了親身體會。在馬鬃山的蒙古族青年中,擴充與外界聯繫、不願被快速發展的時代遺落在黑戈壁的願望,恐怕從未如現在這樣強烈。
大家都累了,早早就休息了。只有我自己,還由三羊的雕像陪伴,在寂靜無人的乾淨街道上漫步。馬鬃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太乾淨了,比許多大城市好得多。許多大城市可以說遍地是垃圾,但這兒根本就沒有。當然這也許是風的“功勞”。但依我的觀察也從未見到隨地扔垃圾的現象。此外,是見不到一隻隨便游竄的狗。這可太難得了。它離牧區這樣近呀!人們實際是能夠將羊群帳篷與城鎮區分開來的。
3點30,回到營部。在營部暫停時,西力得克開著達布的車,緩緩地撞在了氣象局的車後,將其後擋板生生撞了下來,自己的前擋板也壞了。修,要2000元。這次“春遊”的代價太大了。此後,達布魂不守舍。
不久,到了達布家的牧場。
據說,鎮上與牧民簽的協議規定,這個地界內的放牧權將在30年中不改變。在達布說的一個小小的丘陵區域,我們頂著狂風尋找黑喇嘛部下的遺蹟。毫無疑問,這裡就是當年“最後解決”黑喇嘛的部下的地方——紅石山。很快,楊東找到一個前鞍橋,西力得克找到了一個殘存的挽具。這兩個木質東西,使我又跨進當年在巴里坤的放牧生活。
我用不著費力就能懸想出,在紅石山發生了什麼。刺死黑喇嘛,當眾挖出他的心吞了下去,用利刃切割下他雙目圓睜的頭顱後,他的部眾已經失去了鬥志。原來他們就是惟黑喇嘛的意志為轉移,黑喇嘛沒有意志了,他們一齊放下了武器。根據蒙古國的文獻,在碉堡山,南茲德巴特爾曾進行過“甄別”,最重要的人物,都列有名單。他們要押送回外蒙古的也主要是這些人。在返回外蒙古的途中,到達紅石山這一帶之後,想必許多在押解中的黑喇嘛黨羽突然明白過來:回外蒙古等待他們的必將是“軍事法庭”的審判,是槍決、是苦役。一場暴動(也許是自發的)打亂了南茲德巴特爾們的計劃,屠殺就在這種情況下發生。另外一種可能則是,在紅石山的“屠殺”是“外科手術”的一部分。那些殘破的馬鞍,那染紅了山石的血跡,必定還有事後被處理了的枕籍山坡的屍體,正是“殺降”的證據。逃脫出來的人,就成了當地的匪幫。到1949年,黑戈壁以及附近的廣袤區域裡,最著名的強梁就是黑喇嘛的餘黨——紅石山的劫餘。他們大膽、殘忍,不顧後果,特別是不計功利。就像乾隆年間的“瑪哈沁”。他們只服從強者,只認比他們馬快、槍利、人狠的人。到1950年,潰逃中的烏斯滿越過黑戈壁,進入甘青交界處,他從黑戈壁帶走了“最後的”紅石山劫餘者。
在達布的營地(牧羊人的房子),見到了放羊人,是一個四五十歲的男子,還有一個附近礦山的男孩子與他住在一起。房屋是新蓋的,足夠大,但充其量也就是一個有頂的“棚圈”。這樣的房子我住過四五年,冬涼夏暖,冬天一定冷得能凍掉人的魂,只不過冬天人就轉移了。在房屋附近有一口井,那是一口古井,但達布顯然將它保護得很仔細。井的邊上有個特別沉重的大石磨,也是前人留給達布的遺產。石磨顯然不是附近所出,附近一天路程里就找不到這樣的石料。顯然也不是隨便的什麼人攜帶至此的,因為整套石磨有一兩噸重。達布的八成新的卡車停在房後,他不但用它為放羊人運載給養,也為羊群運送食鹽、藥品。同時,還為附近的小礦山跑貨運。這就是21世紀的馬鬃山蒙古族牧民。
往返國門這一路的路況,比我想得要好得多。
在路上,娜仁娜說:謝別斯廷,是羊胃裡面沒有來及消化的東西。但是,昨天採訪時達西說:那然色布斯台音,含義是雲母。可以肯定“那然”實際就是“那林”的音譯。艾利克·那林,是瑞典地質學家、西北科學考察團的成員。色布斯台音(或者“謝別斯廷”)才是它的真正地名。
下午6點20,回到馬鬃山鎮。
在賓館,就車禍的處理作了研究。呂總決定由他來賠償損失。這真是一個“偉大”的決定。達布承受不了這樣的損失的,他的車當時是西力得克開的,但是西力得克經營的賓館,照我看上半年也不一定能掙得回這些錢。娜鎮長更是為難。這個問題責任明確,氣象局沒有一點錯,而且司機開的是公家的車,車出了問題,他只能追究責任,否則責任就成了他的。有了呂總的這個大度的決定,這次考察才有了圓滿的結局。我以個人名義給了達布100元,為的是他要去修理自己的汽車。他的汽車撞了人家的車,自己也受了損失。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這樣的考察才是真正的、活生生的考察。在這樣的考察中,你有一個既定的目標,你也隨時在修改擴充著目標,因為你自己就是依靠它才豐富起來的。它出的所有問題,都是考察的一部分。
分手時,達布說:“楊老師,不要忘了我們呀!”這裡面含著多少寂寞成分,我已經有了親身體會。在馬鬃山的蒙古族青年中,擴充與外界聯繫、不願被快速發展的時代遺落在黑戈壁的願望,恐怕從未如現在這樣強烈。
大家都累了,早早就休息了。只有我自己,還由三羊的雕像陪伴,在寂靜無人的乾淨街道上漫步。馬鬃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太乾淨了,比許多大城市好得多。許多大城市可以說遍地是垃圾,但這兒根本就沒有。當然這也許是風的“功勞”。但依我的觀察也從未見到隨地扔垃圾的現象。此外,是見不到一隻隨便游竄的狗。這可太難得了。它離牧區這樣近呀!人們實際是能夠將羊群帳篷與城鎮區分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