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是人類戰爭史上最令人頭暈目眩和緊張的空襲。航天時代的技術已經使得伊拉克的空軍無法調動。第一攻擊波持續了3個小時之久。幾乎未遇到伊拉克空軍和地對空飛彈的反擊,參與遠程轟炸的多國部隊飛機得以全部安全返抵基地。在3個小時的地毯式連續轟炸中,共向伊拉克境內傾瀉了18000噸炸彈,總爆炸力相當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帷幕落下前夕,美國投向日本廣島原子彈的一倍半。而英國參戰的“旋風”式格里斯轟炸機,機械師一次可以從彈艙投擲下30枚跑道彈坑炸彈及215枚地雷,彈坑炸彈利用降落傘空投著陸,使彈頭一律朝向地面,以確保第一次爆炸撕破跑道表層,繼而作第二次爆炸,造成機場跑道布滿巨大的、冒著濃煙的環形彈坑,投擲一次即可摧毀0.5英里長的跑道;另外的215枚小型地雷,則如同仙女散花般飄落在機場周圍地區,有些擊中鄰近飛機。車輛或建築物,其餘則潛伏下來於幾小時後才會爆炸,導致修復機場的工程困難重重,凶多吉少,險象環生。因之,伊拉克空軍所擁有的750架戰鬥機雖然大多已事先避人堅固的掩體而未遭損毀,但在短時期內也很難升空投入對多國部隊的作戰(後來則乾脆成批成批地飛往伊朗以躲避戰事)。

  美一歐聯軍還使用了一些非常犀利的新式武器。如導火感應飛彈就專門用以攻擊伊拉克的坦克群。當4枚飛彈從飛機上投下、利用降落傘減低下降速度時,小型的發動器便會自動將炸彈旋轉放出,彈頭憑藉紅外線感應器搜索目標,並追蹤坦克引擎發出的熱力而進行攻擊。另一種集束彈則用來對付伊拉克的裝甲運兵車,在200英尺高空投下,彈艙在預定高度將藏於艙內的20枚炸彈釋放出來,彈頭可透穿厚重的鐵甲,爾後在燃燒裝置下引爆。還有一些用以對付軍事人員的小炸彈,投放幾小時後才會自行爆炸,使建築物被烈焰團團包圍,陷於一片火海,工事崩塌,將躲藏在裡面的人活活埋葬……

  美國國防部長迪克·切尼宣布說,美國、英國、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四國的空軍部隊參與了第一攻擊波。法國政府堅持它的軍事行動僅局限在科威特境內,所以法國的12架“美洲虎”作戰飛機僅參與了隨後(海灣時間1月17日9時30分)展開的第二攻擊波:飛臨科威特境內賈比爾機場上空襲擊了伊拉克的”飛毛腿”飛彈群和“薩姆—6”地對空飛彈基地。

  戰爭機器一旦開動,人類文明和科技進步的全部智慧,卻演化成了一場空前壯觀而又無比殘酷的大絞殺……

  1月16日 美國東部時間:21:00

  1月17日 海灣時間:05:00

  美國。華盛頓。

  夜空寥廓而湛藍。六層摟的白宮燈光點點。草坪、樹木、柵欄,在柔和的照明下悄無聲息。一切肅穆而凝靜。遠處的街區車流如織,這個世界首富之國的心臟正像往常一樣搏動著;氣候嚴寒,但一派和平安謐的氛圍。

  夜晚9時,喬治·布希總統站在他那間著名的白宮橢圓形辦公室里,開始向美利堅合眾國的公民們正式發布電視演講。

  此刻,處於地球另一端的海灣地區戰事正酣,拂曉攻擊尚在激烈進行之中,彈雨、炮火、硝煙覆蓋了伊拉克這個領土總面積為438446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半島國。

  布希——這個投資銀行家的兒子、此刻的白宮主人神色有些激動,又顯得躊躇滿志。總統先生清楚地知道,他和他的國家正在努力扮演一個手握“正義之劍”的國際警察的角色。他告知他的人民:這場戰爭實際上始於1990年8月2日凌晨,當時伊拉克的獨裁者入侵了一個小小的無依無靠的鄰國。科威特是阿拉伯聯盟的成員國和聯合國的會員國,她被武力壓服了,她的人民遭受到殘酷的對待。

  布希在電視演講中嚴厲指責薩達姆·海珊:“當全世界在等待的時候,薩達姆·海珊公然藐視每一項和平建議。當全世界在祈求和平的時候,薩達姆·海珊卻在準備戰爭!”

  布希接到了美國駐海灣部隊總司令諾曼·施瓦茨科普夫將軍發自海灣前線的最初戰況報告。顯然,由於美國空軍和盟國空軍第一波突發性的空襲攻擊似乎進展得出乎意外的順利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總統先生沉浸在一種過於樂觀的情緒之中。他向他的人民保證:“我們決心打掉薩達姆·海珊的核彈潛力。我們還將摧毀他的化學武器設施。薩達姆的大部分大炮和坦克將被摧毀。我們的行動旨在最好地保護所有盟軍的生命,把薩達姆的龐大武器庫作為攻擊目標。我們的行動正在按計劃進行中……我對這場戰鬥不會持續很久和傷亡將保持在絕對的最低限度抱有希望!”

  最後,總統先生以不容置疑而又充滿自信的口吻說:“我們的目標是明確的。薩達姆·海珊的軍隊一定要撤離科威特。一定要恢復科威特合法政府的合法地位,科威特一定要重新成為自由的國家。伊拉克最終一定要按照所有有關的聯合國決議辦事,到那時,在恢復和平之後,我們希望伊拉克將作為國際大家庭中和平與合作的一員而生活,從而加強海灣的安全與穩定!”

  布希總統向薩達姆總統鄭重其事地發出忠告,敦促他放下武器投降,立即從科威特無條件和全部撤軍,以避免遭到進一步的毀滅性打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