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真是語語剴切,言言沉摯。奏上後,好似石投大海,毫無影響。此外都做仗馬寒蟬。許、袁二公仍擬續上諫章,忽聞八國聯軍已破了大沽口,得了炮台。那兩江總督劉坤一,見大勢不可挽回,便會同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三總督,聯盟保護東南。聯軍也承認他們盟守,不去驚擾。只是各國的兵士和各國兵艦,自齊集大沽口後,即索讓炮台。提督羅榮光婉詞拒絕,洋兵即開炮轟擊。羅提督不能守,奔回天津。是時,天津一帶,統被拳民蟠據。山東拳民,為巡撫袁世凱驅逐,亦相率到津,勒民供給,兼索官餉。稍有不從,肆行擄掠;並至紫竹林租界,殺人放火,見有洋行洋房,立即焚毀。

  四處張貼俚詞,語多不倫不類,有"天兵天將,八月齊降,重陽滅盡洋人,神仙歸洞"等語。各國聯軍統帥西摩爾,登陸馳援,帶兵不多,遇著大股拳民及董福祥部下甘勇。略開戰仗,死了幾個洋兵。西摩爾舊照西摩爾以寡眾不敵,當即折回。在津拳民,越發興高采烈,似乎洋人已被他滅盡。總督裕祿,連忙奏捷,朝旨格外褒獎,賞拳民及甘軍銀子各十萬兩。自是官兵和拳民聯結,搶奪不休。聶士成全軍被拳民殺死,聶士成本人也傷掉了性命。那馬玉昆又被聯軍打敗。

  聯軍到了天津,將天津圍住。裕祿仍請義和團首領想法守禁,團首還拿些天神天將的話,來搪塞他。到了第二天,那拳民竟逃出城去。聯軍打進城來,裕祿起身便逃,耳中但聞一片槍炮聲,嚇得心膽俱裂,馳出北門,徑投馬營。只羅榮光已先服藥自盡。天津既陷,聯軍大振。日本兵最多,計萬二千人,俄兵八千,英、美兵各二千五百人,法兵千人,德兵二百五十人,奧兵一百五十人,意兵最少,只五十人。適德國統領瓦德西,復率德、奧、美軍繼至,聯軍遂改推瓦德西為統帥,長驅北向。宮廷中屢聞驚耗,軍機大臣還不敢據實奏聞,只端王仗膽入奏道:"天津已被洋鬼子占去,都是義和團不肯虔守戒律,以致戰敗。現聞直督裕祿與宋慶、馬玉昆等,退守北倉,洋鬼子頗占勢力,但北京極其堅固,鬼子決不能來。"太后怒道:"今晨榮祿上奏,據言前日外國照會,現已查出,乃是軍機章京文沖捏造,你同啟秀唆使。

  現在弄到這個地步,你有幾個頭顱,敢這般大膽?"端王連忙叩頭道:"奴才不敢。"太后道:"我今朝才曉得你的心肝了,你想兒子即位,你好監國。這等痴心妄想,勸你趁早罷休。我一天在世,一天沒有你做的。放小心點,再不安分,就趕出宮去,家產充公。像你的行為,真配你的狗名。"端王自用事以來,從沒有遭太后呵斥,此番是破題兒第一遭。

  俯伏在地,只是磕頭。忽有內監奏聞太后,報稱:甘軍統領董福祥求見。太后厲色道:"叫他進來。

  第148節:慈禧太后出逃甘軍統領董福祥進了宮,便俯伏跪下。太后道:"你好,你好!從上月起,已來奏過十多次,都說圍攻使館的勝仗,為什麼到今朝還不攻破呢?"董福祥答道:"臣來求見,正為這事。巨聞武衛軍中有大炮,若攻使館,立即片瓦不留。

  臣向他索取幾回,榮祿立誓不肯借用,並言老佛爺即使有旨,也是不從。請老佛爺速即罷斥榮祿。"太后大怒道:董福祥舊照"不許說話!你是強盜出身,朝廷用你,不過叫你將功贖罪。像你這狂妄樣子,目無朝廷,仍不脫強盜行徑,大約活得不耐煩了,快滾出去!以後非奉旨意,不准進來。"董謝恩趨出,太后命速召榮祿,內監奉旨而去。太后見端王尚是跪著,亦令滾出。端王出宮,正值榮祿趨入。端王在外探聽消息,約有兩三小時,方聞榮祿出來。當由內監密報,太后令榮中堂速辦禮物,送與使館,並要他轉飭慶王,前往慰問。又命調李鴻章補授直督,由榮中堂擬旨電發。端王道:"迅雷不及掩耳,真是出人意外。"那密報端王的內監道:"還有許侍郎、袁京卿二人,又上疏參劾各大臣,聞連王爺亦被劾在內。"端王聞言,不禁氣沖牛斗,大聲道:"都是這班漢奸,蒙蔽太后,所以太后痛責我們,我總要殺死了他,才見老子手段。"次晨,已由軍機處發出奏稿,端王不待瞧畢,便請徐桐、剛毅、趙舒翹、啟秀等密議,定下計策。

  徐桐等方去,忽報李秉衡進謁,即由端王迎入,談論間頗為款洽。端王又密囑周旋,李秉衡應命而退。原來李秉衡應詔勤王,一入北京,把從前袒護拳民的故態,又流露出來。太后召見時,稟稱願自赴敵,決一死戰。太后喜甚,大加信任,因此端王托他臂助。秉衡即密奏許、袁二人,擅改諭旨。從前太后頒發各諭,於待遇洋人事件,殺字統改為保護字樣,專擅不臣,應加誅戮。太后又勃然怒發,斥為趙高復生,應加極刑。這語一傳,端王不但奉旨,且急令刑部尚書趙舒翹拿許、袁二人下獄,絕不審訊,即於次日押赴市曹,令刑部侍郎徐承煜監斬。兩公都以直諫得禍。袁公文學、治術,尤稱卓絕。袁、許二人斬決以後,接著徐用儀也因和端王不對,遭了處死。從此漢臣不敢開口,稍涉一些,即被指為私通洋人的漢奸,立刻處斬。到了七月初旬,聯軍統帥向北京進迫。警耗傳來,風聲異常緊急。北倉敗績,裕祿退走楊村。

  接著楊村失陷,總督裕祿服毒自盡。那馬玉昆又單騎敗走,李秉衡全軍覆沒,自刎死了。各路武衛軍隊,也四散奔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