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前,美國的重型轟炸機有一半停放在這些機場。兩天之後,海岸線又遭到一次大膽

  的侵犯。菲律賓空軍截擊機中隊指揮哈羅德·喬治上校曾奉命不得先開第一槍,他

  說:“現在他們已經得到所需要的一切。下一次他們就不會只是鬧著玩了。他們會

  不敲門就進來的!”

  “我們在菲律賓的空軍擁有很多老式飛機,只不過是一支象徵性的力量,設備

  不足,機場尚未完工,維修力量不夠。數量相差懸殊是毫無辦法的,從來沒有過取

  勝的可能。他們完全被敵人的優勢兵力所壓倒”——麥克阿瑟在戰後總是這樣說,

  為他那不體面的失敗辯解。可是當時的記錄卻表明,他自己以第二個邱吉爾自居—

  —一在應付日本的空襲方面,他當然比皇家空軍在不列顛戰役中更有取勝的可能。

  敵人的空軍力量的一半(陸軍航空兵的八十一架轟炸機和七十二架短程戰鬥機)以

  台灣為基地,連到碧瑤以南作戰都不可能,碧瑤是菲律賓的夏都,位於美國主要的

  基地克拉克機場以北一百多英里。而且準備為海軍第十一航空隊的一百零八架轟炸

  機護航的那八十六架“零式”戰鬥機只有減低了引擎的轉數才能到達馬尼拉:它們

  也沒有為空中鏖戰而貯備汽油。

  菲律賓空軍在機場上停著一百零七架P-40“戰鷹”戰鬥機,雖然這些飛機的性

  能不及“零式”飛機,卻象皇家空軍在不列顛戰役中一樣,肯定有能夠在自己的各

  基地上空作戰的便利。這些飛機也有足夠的續航力,可以飛到台灣再飛回來,以掩

  護三十五架重型轟炸機出動襲擊作戰。此外,麥克阿瑟還有六十八架較老的戰鬥機

  和三十九架舊式轟炸機作為後盾。就象德國人在一九四○年那樣,日本人知道,他

  們必須取得空中優勢,然後發動入侵才能成功。據記錄記載,第十一航空隊的一名

  軍官說,他們最擔心的是,“美國飛機到南部一些地區躲避,會使戰役變得異常困

  難。”

  假如麥克阿瑟將軍和陸軍部部深信,空軍將是菲律賓防禦力量的主力,看到日

  本人這樣輕而易舉地在第一次襲擊中就擊毀了美國停在地面上的飛機的一半還多,

  就更會感到非常意外了。珍珠港遭到襲擊後曾有九個多小時的報警時間,這些時間

  卻被浪費了,顯然是因為麥克阿瑟陷入震驚狀態,他的指揮暫時癱瘓了。有證據表

  明,布里爾頓將軍多次要求批准派遣B-17飛機去襲擊在台灣南部的敵方機場——一

  好象命中注定了似的,那裡的日本飛機由於有霧不能起飛,可以任人襲擊。麥克阿

  瑟的那位神氣十足的參謀長薩瑟蘭將軍當時提出的藉口是缺乏偵察行動,據說在那

  個重要的早晨,他連首先派出攝影飛機都拒絕了。麥克阿瑟為那天早上他不願派出

  轟炸機提出的主要理由是沒有經過偵察的目標。可是這是說不過去的,馬歇爾十一

  月二十七日指示過要開始到日本領土上空飛行,“魔術”小組截獲十二月三日東京

  給華盛頓的電報,抗議“上個月二十日有一架美國飛機在台灣南部加拉斯皮(Garaspi)

  上空偵察”。布里爾頓若是能早些與他的總司令取得聯繫,他也許能夠說服麥克阿

  瑟改變讓日本先動手的主意——他畢竟曾得到過馬歇爾的明確命令,說採取這種態

  度一定不能有損菲律賓的防務。不管怎麼說,這些意見經過研究後能夠做到的事至

  少是會把留下的重型轟炸機撇到棉蘭老去。

  可是就象希臘悲劇的所有那些不可避免的命運一樣,菲律賓司令部的癱瘓狀態

  和猶豫不決造成不僅是轟炸機,而且連戰鬥機都在地面上被擊毀,成為日本在大白

  天襲擊的犧牲品。戰後,美國的一位級別很高的將軍說:“若是我遭到襲擊時我的

  飛機還在地面上,我就再也沒有臉正眼看我同夥的那些軍官了。”菲律賓空軍的一

  位領航員埃德加·惠特科姆中尉說得更坦率:“我們的將軍們和領導人犯了軍人所

  能犯的最大錯誤——讓自己在未曾料到的情況下挨了打。”

  未曾回答的問題

  十二月七日晚上,愛德華·默羅如約到總統那裡吃晚飯。疲倦不堪的羅斯福在

  第二天凌晨表情神秘地說:“也許你以為這件事並沒有使我們感到意外吧?”廣播

  員會記得,羅斯福是多麼怒不可遏,那麼多美國飛機被擊毀了,“就在地面上,老

  天啊,在地面上!”他預感到,菲律賓空軍受到這麼大的損失預示著會失去這些島

  嶼。美國的威懾力量已經暴露出來不過是虛張聲勢,日本剛一動手就被打垮了。菲

  律賓失陷將證明是比珍珠港事件大得無法估計的災禍——是對遠東戰略防禦的致命

  打擊。可是從來沒有人作過任何調查,斷定菲律賓戰役為什麼在太平洋戰爭的第一

  天就實實在在地輸掉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