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了許多前人所沒有的獨特的貢獻。

  下面擇要摘錄三個方面的論述。

  關於一分為二:

  “事物都是可以分割的。帝國主義,也可以分割,也一塊塊地消滅。蔣

  介石八百萬軍隊也是事物,也可一塊塊地消滅。這就叫做各個擊破。”②

  “我們的成略是‘以一當十’,我們的戰術是‘以十當一’,這是我們

  制勝敵人的根本法則之一。”①

  ①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 卷第 357 頁。

  ② 《毛澤東軍事文選》第224 頁。

  ③ 《毛澤東選巢》第1 卷第 69 頁。

  ① 《毛澤東軍事文選》第327 頁。

  ② 毛澤東: 《接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代表團時的談話》。

  ① 《毛澤東軍事文選》第122 頁。

  關於主要矛盾:

  “對於矛盾的各種不平衡情況的研究,對於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

  盾、主要的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的研究,成為革命政黨正確地決定

  其政治上和軍事上的戰略戰術方針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切共產黨人都應當

  注意的。”②

  “有重點才有政策,沒有重點就沒有政策。我們按政策辦事情。一個時

  期有一個時期的重點。打仗也是一樣,要有重點,有個主攻方向,有個鉗制

  方向,這樣才能打殲滅戰”。③

  “任何一級的首長,應當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對於他所指揮的

  全局說來最重要最有決定意義的問題或動作上,而不應當放在其他的問題或

  動作上。”④

  “照我的意見,在有強大敵軍存在的條件下,無論自己有多少軍隊,在

  一個時間內,主要的使用方向只應有一個,不應有兩個,我不反對作戰方向

  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但主要的方向,在同一個時間內,只應有一個。”⑤

  關於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

  “矛盾著的對立的雙方互相鬥爭的結果,無不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

  在這裡,條件是重要的。沒有一定的條件,鬥爭著的雙方都不會轉化。”①

  對作戰雙方來說,矛盾主要方面轉化的條件就是集中兵力。

  “處於戰略上內線作戰的軍隊,特別是處於被‘圍剿’環境的紅軍,蒙

  受著許多的不利。但我們可以而且完全應該在戰役或戰鬥上,把它改變過來。

  將敵軍對我軍的一個大 ‘圍剿’,改為我軍對敵軍的許多各別的小圍剿。將

  敵軍對我軍的戰略上的分迸合擊,改為我軍對敵軍的戰役或戰鬥上的分進合

  擊。將敵軍對我軍的戰略上的優勢,改為我軍對敵軍的戰役或戰鬥上的優勢。

  將戰略上處於強者地位的敵軍,使之在戰役或戰鬥上處於弱者的地位。同時,

  將自己戰略上的弱者地位,使之改變為戰役上或戰鬥上的強者的地位。這即

  是所謂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 ‘圍剿’中的圍剿,封鎖中的封鎖,防禦中

  的進攻,劣勢中的優勢,弱者中的強者,不利中的有利,被動中的主動。從

  戰略防禦中爭取勝利,基本上靠了集中兵力的一著。”②

  從孫武到毛澤東,關於集中兵力與克敵制勝的理論,暫且介紹到這裡。

  二、集中兵力的奧妙

  (一)妙在重點用兵。

  要想集中兵力,必須重點用兵。

  《淮南子·兵略訓》中說:“夫五指之更強,不若卷手之一挃,萬人之

  ①

  更進,不如百人之俱至也。” 資產階級軍事家克勞塞維茨說過:在決定性地

  ② 《毛澤東選集》第310 頁。

  ③ 毛澤東: 《關於工作方法十六條》。

  ④ 《毛澤東軍事文選》第71—72 頁。

  ⑤ 《毛澤東軍事文選》第121 頁。

  ① 毛澤東: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② 《毛澤東軍事文選》第120 一第 121 頁。

  ① 劉安: 《淮南子·兵略訓》。

  點上能夠集中多大的兵力。這取決於軍隊的絕對數量和使用軍隊的藝術。一

  次戰爭或戰役,作戰方向眾多,各方向地位不同,有主次之分,緩急之別,

  把握作戰重心,重點用兵,至關重要。毛澤東在總結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經驗教訓時,尖銳地批判了第五次反 “圍剿”採取的“禦敵於國門之外”、

  “六路分兵”、“兩個拳頭掃人”的做法。與第五次反圍剿相反,紅軍第一、

  第二、第三次反 “圍剿”採取的誘敵深入,首殲一路,再及其餘,抗日戰爭

  結束後的我軍向南防禦,向北進攻;解放戰爭時期,我軍扶郿戰役的先胡後

  馬,牽馬打胡等等,都是重點用兵思想的成功運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

  蘇軍先歐後亞之方策,避免兩線作戰,也是重點用兵的成功之舉。直至現代,

  頭等軍事大國蘇、美,仍把重點用兵看作是取得戰爭勝利的密訣。美軍 《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