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向蟠龍、青化砭地區進犯,兜圍我軍;同時令調第135旅南下配合作戰。

  13 日,我第1縱隊部分兵力阻擊敵主力的牽制行動,使敵中計,敵誤認

  為我軍主力在瓦窯堡、蟠龍大道以西地區。敵集中整編第 1軍5 個旅和整編

  第29 軍向此方向攻擊,並急令第 135旅迅速南下,向其靠攏。

  4 月 14 日8 時,敵第 135 旅分兩路沿瓦窯堡、蟠龍大道兩側高地南下。

  9 時許,我迅速將該敵包圍於羊馬河以北的三郎岔附近地區,我阻援部隊已

  阻止了敵軍主力的東援,經7 小時激戰,將該旅4700 餘人全部殲滅。

  再戰蟠龍,殲敵 167旅等部。

  羊馬河戰後,敵發現我軍主力在瓦窯堡以南地區,西進之敵整編第 1、

  第29 軍,急忙掉頭東進。此時,我軍主力秘密轉移到瓦窯堡西北和瓦窯堡至

  清澗大道以南地區,休整待機。敵人不明我軍去向,不得不於4 月7 日南返

  蟠龍補給。此時,由於我軍佯動迷惑敵人奏效,蔣介石得到了 “中共中央及

  共軍主力已開始東渡黃河”的情報,當即令胡宗南9個旅,迅速北進,並令

  榆林鄧寶珊部南下配合,企圖南北夾擊,圍殲我軍於葭縣、吳堡地區,或逼

  我軍東渡黃河。4 月 26 日,敵留第167旅及地方保安團隊約 7000 人守備蟠

  龍,主力向綏德方向疾速開進。我軍在察明敵軍企圖及動向後,決定因勢利

  導,乘敵主力北上綏德,回援不及,殲滅蟠龍守敵,遂以359 旅一部並抽調

  各旅一個排,配合綏德分區地方武裝及由晉綏渡河的獨立旅,偽裝成主力,

  節節抗擊,誘敵主力北上綏德,同時對蟠龍之戰作了攻城阻援的周密部署,5

  月2 日,敵主力9個旅已進至綏德,我軍當晚即對蟠龍守敵發起攻擊,戰至

  24 時,將守敵第167旅等部6700餘人,全部殲滅。5 月4 日,胡宗南得悉我

  軍圍攻蟠龍,始知上當,急令其主力回援,但時至9 日趕到蟠龍時,我軍早

  已轉至安塞地區休整了。

  (五)詭秘與神速

  《管子》曰:“徑乎不知,發乎不意。徑乎不知,故莫之能御也;發乎

  ①

  不意,故莫能應也。故全勝而無害。” 其意是說,要從敵人不知道的路線秘

  密進軍,要在敵人意料之外發起進攻。我行軍路線,敵人不知道就無法抵禦;

  我進攻出敵意外,所以敵無法應戰。因此,我能獲得全勝而沒有損行動詭秘

  和出奇制勝是緊密相聯的。在一定的意義上說,沒有前者,也就沒有後者。

  古人所說的 “韜之以秘密,出之神速”,極其透徹地闡明了行動詭秘對於出

  奇制勝的重要意義。

  現代戰爭中,由於高技術在軍事上的應用,使得行動詭秘更加困難和更

  加重要。要想達到出奇制勝,必須嚴格地隱蔽自己的企圖。如果企圖暴露,

  則無出奇可言。為了隱蔽自己的企圖,可以使用多種手段,諸如嚴密封鎖消

  息,及時發現敵人的偵察手段,或將其消滅或加以利用。也可以製造假情況,

  使敵人判斷錯誤。隱蔽企圖,並不容易,特別是在較長時間內,更難做到。

  因此,應該預先有充分的準備,假如一旦發現自己的企圖暴露,則應及時采

  取應變措施,或者改變原來的行動時間和行動地點,或者改變行動方法。

  要出奇制勝,還必須強調 “兵貴神速”。行動一經開始,應果斷、堅決,

  切不可拖延。一者因為戰機轉瞬即逝,二者因為雙方都在偵察情況。一般說

  來,隱蔽企圖,在行動開始時,或者在行動開始之前,都是比較容易的。開

  始行動後,時間拖得越久,越難保守機密。為達到行動迅速,則應事先多考

  慮幾個行動方案,多設想些困難情況。在行動開始後,切不可因受到局部的

  挫折而喪失信心。即使有損失也在所不顧,堅決打到底。例如,在抗美援朝

  戰爭中,我 38 軍某部派出一支精幹的偵察分隊插入敵後,奇襲敵軍防守的戰

  略要地康定大橋。在執行任務中被敵發現,但分隊指揮員不顧傷亡,硬是堅

  持打下去,終於炸掉大橋,完成了奇襲的任務。

  ① 《管子·兵法第十七》。

  第二十三章 集中兵力

  集中兵力是歷代軍事家公認的制勝原則之一,也是軍事謀略的一條極為

  重要的原則。因為它是鬥智基本規律 (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集中反映。

  古人說:術不過集散,法不過分合。儘管古今中外的兵書上都有集中兵力這

  一條,但真正做到 “我專而敵分”,就得有高超的謀略藝術,特別是弱軍戰

  ①

  勝強軍更是這樣。馬克思說:“戰略的奧妙在於集中兵力。”所謂奧妙,當

  然離不開施計用謀。戰略上兩面作戰,進攻時四面出擊,防禦時分兵把口,

  乃兵家所忌。如果照此做去,勢必分散兵力形不成拳頭,結果只能失敗。集

  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乃是我軍的傳統戰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