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條理出一個大概來的。
(一)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突然性)
出奇制勝的基本途徑和方法,在於使敵人在無備和不意的情況下受我攻
擊。只有如此,才能打得敵人無所措手足,迫使敵處於欲守無能、欲逃不得
的困境。從而使敵志屈,氣虛,勢亂,就殲。
中外古今的漂亮仗,無不與這條原則的成功使用相關聯。
例如,在 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軍隊在進攻作戰中運用了出
奇制勝的謀略,勝利地完成了進攻任務。
這中間,埃軍在充分準備之後,發起突然進攻,迫使以色列軍隊四個“意
想不到”:
1、埃軍進攻選擇了以軍意想不到的時刻
埃軍於 10 月份發起進攻。10 月通常是以色列的節假日,部隊官兵多數
處於休整,戰備程度低。
埃軍決定 10月6 日發起進攻。因為這一天是猶太教的贖罪日,該日以軍
宗教活動繁多。
埃軍是 10 月 6 日下午2 時發起進攻的。這時進攻是違背埃軍戰鬥條令
的。然而埃軍恰在此時贏得了3.5 小時的日照時間,向運河發起衝擊,爬上
以軍的防禦沙堤,並奪取巴列夫防線上的支撐點。埃軍還利用了這段時間實
施了兩次大規模空襲。
2、埃軍選擇了以軍意想不到的突破方法
以軍的基礎防線是又高又陡的沙堤。在沙堤中打開缺口,開闢通路,通
常的方法是靠炮火轟擊或爆破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對於沙質堤壩幾乎不起
什麼作用。再一個辦法是靠履帶車輛爬坡超越,可是戰前經過數次試驗均未
成功,原因是車輛的馬力不夠。因此,以軍對於自己的防禦工事甚為自信,
認為沙堤防禦體系已固若金湯了。可是埃軍卻使用高壓水龍衝擊沙堤一舉奏
效。這是以色列軍隊萬萬沒有想到的。
3、埃軍組織了以軍意想不到的防空保護傘
以色列空軍是用美國最先進的戰鬥機裝備起來的。而埃及空軍裝備較
差,處於很大的劣勢。以軍萬萬沒有想到:埃軍揚長避短,儘量避免用戰鬥
機直接對抗、單純爭奪制空權的戰法;而是採取綜合的手段,組成了強有力
的嚴密的空中保護傘。使得以軍的戰鬥機不能充分發揮優勢。例如,埃軍的
防空部隊構築有堅固而隱蔽的鋼筋水泥發射工事,能有效地打擊敵機,自己
卻損傷較小。
4、埃軍巧妙地使用炮兵
按常規,為了給進攻的部隊開闢衝擊道路,炮兵應首先壓制敵人防禦前
沿和第一陣地。就是說,應首先以炮兵壓制以軍第一道沙堤。但是,埃軍這
次沒有這樣做。而是一開始就以密集的火力壓制敵人縱深目標,如預備隊、
炮兵陣地、縱深支撐點等等,完全打亂了以軍的防禦計劃。結果,以軍主力
始始被壓制在掩體裡,既不能及時地進行抵抗,也不能有效地組織反擊。埃
軍的進攻部隊在強大的炮火掩護下,迅速地突破了以軍的防禦。
(二)批亢搗虛(避實擊虛)
所謂批亢搗虛,就是抓住要害,乘虛而入 (亢,咽喉,這裡指要害)。
《孫子》曰:“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勞者,行於無人
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進而不可御者,沖其虛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①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 “擊虛”要具備兩個條件:既是敵人虛弱之處,同
時又是關乎要害之處。虛弱而非要害,即使能奪取,但對全局無重大意義;
要害而非虛弱,莽然碰硬,打起來,反而於己不利。
“圍魏救趙”,“圍城打援”,“攻其必救”,“扼其亢,拊其背”(控
制其要害。攻擊其翼側)等等,都是 “批亢搗虛”的具體運用,也是我軍的
傳統戰法。
外軍也常用避實擊虛戰法: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蘇軍在白俄羅斯戰役中選擇主要突擊方向,即是一
例。由於蘇軍成功地進行了戰役偽裝,使德軍錯誤地判斷了蘇軍的主要突擊
方向。德軍原以為 1944年夏秋季節蘇軍進攻的主要突擊方向在南翼,因為該
方向蘇軍確實部署了重兵集團。萬萬沒有想到,蘇軍居然會在多沼澤的白俄
羅斯方向使用大量裝甲坦克部隊實施主要突擊。蘇軍明知在沼澤地使用坦克
部隊會有困難,但因德軍在該方向上缺乏戒備,故以奇兵奪取,一舉解放整
個白俄羅斯地區。
英阿馬島戰爭中,英軍出奇兵登陸取勝,對於戰爭進程起了重要作用。
英軍向馬島實施登陸時,第一個登陸點選擇在達爾文港,上岸地段選在
古斯格林,企圖首先打開馬島的門戶索萊達島。該島上阿守軍約 1000人。英
軍在登陸開始時氣勢洶洶,拉開全力以付急於上陸的架勢,阿守軍見此情況
奮力抗擊。當前衛戰打響之後,英軍卻虛晃一槍,突然撤退了。這時阿軍則
(一)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突然性)
出奇制勝的基本途徑和方法,在於使敵人在無備和不意的情況下受我攻
擊。只有如此,才能打得敵人無所措手足,迫使敵處於欲守無能、欲逃不得
的困境。從而使敵志屈,氣虛,勢亂,就殲。
中外古今的漂亮仗,無不與這條原則的成功使用相關聯。
例如,在 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軍隊在進攻作戰中運用了出
奇制勝的謀略,勝利地完成了進攻任務。
這中間,埃軍在充分準備之後,發起突然進攻,迫使以色列軍隊四個“意
想不到”:
1、埃軍進攻選擇了以軍意想不到的時刻
埃軍於 10 月份發起進攻。10 月通常是以色列的節假日,部隊官兵多數
處於休整,戰備程度低。
埃軍決定 10月6 日發起進攻。因為這一天是猶太教的贖罪日,該日以軍
宗教活動繁多。
埃軍是 10 月 6 日下午2 時發起進攻的。這時進攻是違背埃軍戰鬥條令
的。然而埃軍恰在此時贏得了3.5 小時的日照時間,向運河發起衝擊,爬上
以軍的防禦沙堤,並奪取巴列夫防線上的支撐點。埃軍還利用了這段時間實
施了兩次大規模空襲。
2、埃軍選擇了以軍意想不到的突破方法
以軍的基礎防線是又高又陡的沙堤。在沙堤中打開缺口,開闢通路,通
常的方法是靠炮火轟擊或爆破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對於沙質堤壩幾乎不起
什麼作用。再一個辦法是靠履帶車輛爬坡超越,可是戰前經過數次試驗均未
成功,原因是車輛的馬力不夠。因此,以軍對於自己的防禦工事甚為自信,
認為沙堤防禦體系已固若金湯了。可是埃軍卻使用高壓水龍衝擊沙堤一舉奏
效。這是以色列軍隊萬萬沒有想到的。
3、埃軍組織了以軍意想不到的防空保護傘
以色列空軍是用美國最先進的戰鬥機裝備起來的。而埃及空軍裝備較
差,處於很大的劣勢。以軍萬萬沒有想到:埃軍揚長避短,儘量避免用戰鬥
機直接對抗、單純爭奪制空權的戰法;而是採取綜合的手段,組成了強有力
的嚴密的空中保護傘。使得以軍的戰鬥機不能充分發揮優勢。例如,埃軍的
防空部隊構築有堅固而隱蔽的鋼筋水泥發射工事,能有效地打擊敵機,自己
卻損傷較小。
4、埃軍巧妙地使用炮兵
按常規,為了給進攻的部隊開闢衝擊道路,炮兵應首先壓制敵人防禦前
沿和第一陣地。就是說,應首先以炮兵壓制以軍第一道沙堤。但是,埃軍這
次沒有這樣做。而是一開始就以密集的火力壓制敵人縱深目標,如預備隊、
炮兵陣地、縱深支撐點等等,完全打亂了以軍的防禦計劃。結果,以軍主力
始始被壓制在掩體裡,既不能及時地進行抵抗,也不能有效地組織反擊。埃
軍的進攻部隊在強大的炮火掩護下,迅速地突破了以軍的防禦。
(二)批亢搗虛(避實擊虛)
所謂批亢搗虛,就是抓住要害,乘虛而入 (亢,咽喉,這裡指要害)。
《孫子》曰:“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勞者,行於無人
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進而不可御者,沖其虛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①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 “擊虛”要具備兩個條件:既是敵人虛弱之處,同
時又是關乎要害之處。虛弱而非要害,即使能奪取,但對全局無重大意義;
要害而非虛弱,莽然碰硬,打起來,反而於己不利。
“圍魏救趙”,“圍城打援”,“攻其必救”,“扼其亢,拊其背”(控
制其要害。攻擊其翼側)等等,都是 “批亢搗虛”的具體運用,也是我軍的
傳統戰法。
外軍也常用避實擊虛戰法: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蘇軍在白俄羅斯戰役中選擇主要突擊方向,即是一
例。由於蘇軍成功地進行了戰役偽裝,使德軍錯誤地判斷了蘇軍的主要突擊
方向。德軍原以為 1944年夏秋季節蘇軍進攻的主要突擊方向在南翼,因為該
方向蘇軍確實部署了重兵集團。萬萬沒有想到,蘇軍居然會在多沼澤的白俄
羅斯方向使用大量裝甲坦克部隊實施主要突擊。蘇軍明知在沼澤地使用坦克
部隊會有困難,但因德軍在該方向上缺乏戒備,故以奇兵奪取,一舉解放整
個白俄羅斯地區。
英阿馬島戰爭中,英軍出奇兵登陸取勝,對於戰爭進程起了重要作用。
英軍向馬島實施登陸時,第一個登陸點選擇在達爾文港,上岸地段選在
古斯格林,企圖首先打開馬島的門戶索萊達島。該島上阿守軍約 1000人。英
軍在登陸開始時氣勢洶洶,拉開全力以付急於上陸的架勢,阿守軍見此情況
奮力抗擊。當前衛戰打響之後,英軍卻虛晃一槍,突然撤退了。這時阿軍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