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運河上架橋,造成我將向運河以西撤退的假象,以迷惑敵人。蔣介石、陳

  誠錯誤地判斷我軍將固守臨沂,於是制定了 “魯南會戰計劃”,以歐震集團

  20 個旅組成主要突擊集團自隴海路北犯臨沂;以李仙洲集團3 個軍9個師為

  輔助突擊集團,由膠濟路南下,乘虛襲擊我後方萊蕪、新泰、蒙陰地區,實

  行南北夾攻。由於南線歐震集團齊頭並進,使我難於分割圍殲。而北線李仙

  洲集團卻迅速南下,其先頭於2 月4 日進占萊蕪。我軍即以主力迅速秘密地

  向萊蕪行進,並對其完成戰役包圍。這一山敵意料的行動,使蝟集萊蕪的敵

  軍慌亂異常。李仙洲不得不決定向北突圍。這正中我意,以利我在敵慌亂運

  動中殲滅他。再就是,我早與歸李仙洲指揮的國民黨第46 軍軍長韓練成取得

  聯繫,約定在李仙洲突圍前,韓放棄指揮,秘密脫離部隊。這樣一來,就更

  增加了敵軍的混亂。僅 4 小時激戰,就將敵大部殲滅於萊蕪,俘獲了李仙洲。

  萊蕪戰役,就詭道運用而言,是隱真、示假、亂敵的綜合運用。

  不論隱真、示假還是亂敵,殊途同歸。手段雖有不同,目的只是一個:

  誘敵就範,使敵中計,為我所制。

  我詐敵,敵也詐我。因此,兵家認為,不但要會用詭道制敵,還應該學

  會識 “詭”,識別、辨認敵人的詭詐術。這樣才不會被詐,或者可以以詐制

  詐,將計就計,使詭道向更靈活、更深入一步推進。

  要能識脆,最重要的是搞好調查研究,特別要學會觀察、洞察敵方的反

  常現象,於細微處窺見蛛絲馬跡。人們常說,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再

  詭密的行為也會留有痕跡,只要有心,詭詐還是可以識別出來的。

  最後再簡單談談當前及今後詭道的研究和運用。詭道是發展的,詭道在

  不同時代隨著武器裝備、戰爭方式的變化而變化。在兵器落後的時代,示形、

  隱蔽都很簡單,樹旗揚塵就可以冒充兵員眾多或佯為攻防,頭上插柳就可以

  騙過敵人的視線。現代化戰爭就大不一樣了。隨著雷達、紅外線、傳感器、

  人造衛星等偵察技術的產生和發展,偽裝也相應發展變化。人們開始在製作

  逼真的假目標上做文章,以遮掩新式偵察器具的耳目。當年諸葛亮 “草船借

  箭”的草人被假車、假炮、假坦克、假飛彈甚至假城鎮所代替。蘇聯就用鐵

  皮、布、紙等材料製造假飛機和假建築物,設置假機構,曾使美國的偵察衛

  星長期不能分辨真偽。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在蘇伊士運河西岸設置了假

  的地對空飛彈陣地。美國SR—71 高空偵察機以及專門為這次成爭發射的兩顆

  偵察衛星都未能識別出來。此外,人們還研究出對付雷達偵察的假目標,對

  ① 《十一家注孫子·計篇》。

  付紅外偵察的假目標,以及其他對人、武器裝備的各種新式偽裝。

  總而言之,當今戰爭中的詭道的發展,集中體現在對付新武器裝備上,

  對付高技術偵察上。於是出現了電子對抗、隱形技術,把詭道推到一個新階

  段。目前,各國都在研究新的詭道之法,例如美國就在從事一系列作戰假目

  標的研製,用以反偵察和實施戰術欺騙。他們研究的各種詭道術中的一種—

  —三色偽裝系統,能從心理上破壞目擊者的視覺和聽覺,使詭道達到了相當

  高的水平。

  第二十二章 出奇制勝

  出奇制勝是軍事謀略的重要原則之一。 “所謂奇者,攻其無備,出其不

  ①

  意也。” 奇正,是一對重要的謀略範疇。論奇正,首推 《孫子》,歷代兵家

  對此有很多解釋。一般指常法為正,變法為奇。在兵力部署上,守備、箝制

  的部隊為正兵,機動、突擊的部隊為奇兵;在作戰方式上,正面攻和明攻為

  正兵,迂迴、側擊、偷襲為奇兵;在作戰方法上,按一般原則作戰為正兵,

  採用特殊戰法為奇兵。所謂 “善出奇者”,實質上就是說善於靈活用謀,按

  照奇正轉化的法財 (規律)去打仗。《孫子》說的“勿擊堂堂之陣”,也是

  這個意思。智謀高低之分,巧妙、笨拙之別,往往體現在奇正之變中。 “凡

  ②

  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

  之法,使用十分廣泛,戰役戰術可用,戰略也可用。戰爭的突然性,其實就

  是出奇制勝的現代說法。

  一、行兵之要,不外奇正

  (一)奇正相生

  奇和正是唯物辯證法的對立統一規律 (矛盾規律)在作戰中的表現形式,

  其內容是敵對雙方的矛盾對抗運動。

  奇與正二者是互相對立,互相聯繫,並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的。 《唐

  太宗李衛公問對》中李靖說: “善用兵者,無不正,無不奇,使敵莫測。故

  正亦勝,奇亦勝”, “非變而能通,安能至是戰?”就是說,凡是善用兵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