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則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本待之’。此言形也。”又說: “夫強敵在前,

  與我相持,吾往則彼無可乘之隙,欲退而守則彼有陵我之勢,計惟有示之以

  形以觀其變,則彼之隙自開,而我可乘矣。吾欲東,而形以西;欲西也,而

  形以東。欲進而形以退,欲退而形以進。欲攻而形以守,欲守而形以攻。欲

  緩而形以速,欲速而形以緩。治也,而形以亂,飽也,而形以飢;眾也,而

  形以寡;勇也,而形以怯;備也,而形以弛……以明示敵,以暗襲敵,蔑弗

  勝矣。示之以強者,古之人或晝則多旌旗,夜則多火鼓;或增灶以示眾,或

  量沙以示足;或左實右偽,疏陣以疑敵;或曳柴揚塵,循環以恐敵。使之欲

  守而懼難保,欲進而不敢前,未戰而先奔,務此而失彼。我以守則固,以戰

  則勝矣。此形人之效也。”這裡把示形、形人示假從理論上、方法上講得非

  常清楚、非常全面。作戰中的聲東擊西、調虎離山、以退為進、欲撤先攻,

  以及各種佯動都屬示假的範疇。示假在詭道中運用最多,也最實用。古今中

  外的兵家名將,無不示假。

  紅軍第四次渡過赤水,就是以爾假手段達成目的的。1935年3 月,我軍

  為了渡過赤水,先令軍隊再次進入川南。蔣介石判斷我軍又要北渡長江,急

  忙令其部隊再向川南進擊,企圖殲我軍於古藺地區。在敵人大軍再次向川南

  集中的情況下,中央軍委、毛澤東同志當機立斷,決定乘敵不備折而向東,

  在赤水東岸尋求機動。為了迷惑敵人,以 1個團大張旗鼓地向古藺前進,誘

  敵向西;主力由鎮龍山以東地區突然折向東北,於3 月21 日晚分別經二郎灘、

  九溪口、太平鎮東渡赤水,從敵重兵集團右翼分路向南急進,26 日進至遵義

  至仁懷大道北側干溪、馬鬃嶺等地區。27 日,我軍以紅九軍團由馬鬃嶺地區

  向長干山、楓香壩之敵佯攻,引敵北向,主力繼續向南急進,於 28 日突破鴨

  溪至白臘坎間敵封鎖線,進至烏江北岸的沙土、安底等地。31 日經江口、大

  唐、梯子岩等處南渡烏江,把敵人幾十萬人甩在烏江以北。4 月 2 日,我軍

  以一部兵力佯攻息烽,主力進占扎佐等地,前鋒逼近貴陽。從上述過程不難

  看出,我軍渡赤水、逼貴陽是通過一系列的示假手段實現的。否則,達到這

  樣的目的是困難的。

  1982 年英國和阿根廷的馬島之戰中,英軍就是靠示假才順利登上馬島

  的。英軍確定在北部的聖卡洛斯港搶灘登陸,卻故意在南部實施空襲。航空

  母艦及其護衛艦、驅逐艦也調到南部,給人以要在南部登陸的假象,把阿軍

  注意力吸引到了南面。英軍乘阿軍不備,從其防守薄弱的北部聖卡洛斯登陸

  成功。

  在高技術偵察手段高度發達的今天,示假仍有很高的謀略價值。在兩伊

  戰爭中伊拉克為了迷惑伊朗的航空偵察,隱蔽自己的虛實,專門從義大利進

  口了數百輛假坦克。這些假坦克是用塑料板精製而成,其形狀大小和外殼顏

  色全和真坦克一模一樣。為了不使伊朗空軍的紅外偵察發現,伊拉克還在這

  些坦克內部裝上了能夠產生電熱源的小發動機。伊拉克的這種斬的示形術還

  真管用,當伊朗空軍發現了伊拉克陣地上擺了那麼多坦克群後,立即派飛機

  用空對地飛彈進行攻擊,對這些假坦克群傾瀉了大量價格昂貴的空地飛彈。

  (三)亂敵

  亂敵叢指用詭詐手段使敵思維混亂、行動混亂,為我所制。亂敵包括兩

  個方面,一是利用離間計擾亂、瓦解敵人;一是在戰爭指導上製造錯覺和不

  意,使敵部伍混亂, “亂而取之”。

  使用詭詐手段搞亂敵人,使其 “親而離之”,這是非暴力手段戰勝敵人

  的一種形式,古人稱為“文伐”。《六韜》中有文伐12節,講如何亂敵君臣,

  亂故意志,使敵不戰自潰或為我所用。亂敵包括搞亂敵人的行動,促使其犯

  錯誤,造成過失。主要方法是施利惑敵,使敵中計。利可以是物質利益,比

  如在戰場上散放實物讓敵人搶掠;也可以假設對敵有利的條件、情況,誘敵

  ①

  作戰。李簽說: “敵貪利,必亂也。”

  秦晉淝水之戰中,晉將謝玄抓住秦王苻堅追利求勝心理,同時抓住秦兵

  厭戰、部伍不整、一撤即亂的狀況,以秦軍若能後撤一點,晉軍即可渡過淝

  水與之決戰為條件,與秦方談判。秦王苻堅自恃兵多,認為有把握戰勝晉軍,

  同意後撤,結果秦軍一撤而亂不可止。加上朱序在秦軍中大喊“秦軍敗了!”

  使秦軍更亂。晉軍乘亂追擊,將秦軍打敗。

  1947 年 2 月的萊蕪戰役的勝利,我軍成功地運用了詐謀是個重要因素。

  華東野戰軍當時 “對外裝作打南面模樣”,以兩個縱隊偽裝野戰軍主力,在

  臨沂以南實施寬正面防禦,阻擊牽制南線敵軍;並且布置地方武裝進逼兗州,

章節目錄